今日我们聚焦香港苏富比古代书画春拍。两场拍卖汇聚二百余件佳作,从元末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的千年墨韵,到“小万柳堂”旧藏明清扇面的文人风雅,勾勒出中国书画史上的璀璨长卷,并以“求质不求量”的征集策略与审慎估价,精准响应藏家对精品的需求。在拍前,雅昌艺术网/雅昌拍卖图录特别对话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为我们解码《石渠宝笈》著录珍品的递藏传奇,禹之鼎笔下王士禛的文人交游,更以扇面“以小见大”,展现明清士大夫的雅集密码。
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预展现场
▌中国古代书画,七百年递藏神作首现拍场
雅昌拍卖图录:本季古代书画春拍,书法部分颇具看点。其中,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该作项元汴、清宫、恭亲王奕 、石川舜台等多位藏家递藏,并经《石渠宝笈续编》等权威出版物着录。其背后是否有值得关注的传承故事?
左昕阳:元代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是一件重要的国宝级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难得一见。饶介在元代书法史上承上启下,虽不及赵孟頫这般大家,但他对于书法传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在书法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其学生宋克、宋广,都是明代早期重要的书法家,开创了“吴门书派”。此外,饶介师承康里巎巎这位代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深谙王羲之、王献之法度与怀素精髓。此卷流传有绪,从大大小小的鉴藏印可见递藏脉络清晰。由明代开始,曾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现在时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还有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重要的法书名画,尤其是宋元作品,不少出自项元汴的旧藏,在整个中国书画史和鉴藏史上影响深远。另一关键人物为清代著名书画鉴藏家安岐,著有《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乾隆皇帝对此卷极为珍视,不仅亲自题写了引首“神传醇洁”,还将其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和《三希堂法帖》。在辛亥革命之后,承袭恭亲王爵位的溥伟将此卷售出,被日本石川舜台收藏,秘藏一百余年。此番重现拍场,实为世纪机缘!
乾隆帝题引首“神传醇洁”
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局部)
雅昌拍卖图录:饶介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书法作品?
左昕阳:今春古代书画拍卖内容丰富。除了饶介的手卷外,本场呈献不少重要书法,比如董其昌《临怀素千字文》。本巨卷逾 14 米之长,行笔纵逸洒脱。
其他亮点要数王宠《行草自书诗四首》,亦为一件非常重要作品,从日本征集到的。此卷书风极具韵律,尤为秀气。同时卷尾汇集诸多名家的提拔,包括陆恭、张埙、蒋士铨、王友亮、周厚辕、翁方纲、吴云、长尾甲等,亦曾为日本澄怀堂山本悌二郎(1870-1937)旧藏,流传有绪。
值得一提,书法作品有观沧阁收藏明清书翰,还有明清代书家力作,如陈献章《行书七言诗》、王澍之作书临 《雪溪堂古刻》等。
雅昌拍卖图录:禹之鼎《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从画作到题跋可谓是王世祯交游社交生活的写照,亦可谓是“书画合璧”的名迹,苏富比如何通过这类拍品传递“书画即历史”的理念?
左昕阳:禹之鼎《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绘王士禛骑驴过桥,颇有神采。禹之鼎给王士禛绘制的肖像画一共十二幅,本卷是其中之一,其特别之处是这种白描水墨,格调清雅,跟其他赋色的王士禛肖像画相比完全不一样。卷后的题跋多是其门生故友的笔墨,记录当时文人交游,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一种物证。此作不仅彰显艺术价值,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
雅昌拍卖图录:特别策划的专题也是近年拍场上的关注焦点,“观沧阁收藏明清书翰”有哪些看点?
左昕阳:“观沧阁”收藏明清书翰几经巨眼,来源有序,以飨藏家。当中亮点包括吴宽《月色帖》,为吴宽书与「若兰贤契」,自署「友生」。贤契为古时师对生谦称,友生则为师对生之自谦,可知吴宽与若兰为师生关系,又若兰为解元。查吴宽桃李满天下,若兰未知何许人也,有待研究。鉴藏印可知,经藏乔光烈(?-1765)、狄学耕(1820-1899)处。乔光烈,字敬亭,号润斋,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贵州、湖南巡抚,曾请扩建岳麓书院,工书,喜临帖,着有《最乐堂法帖》、《最乐堂集》。狄学耕(1820-1899),字曼农,号叔子。江苏溧阳人。生平好藏字画,以王叔明《青卞隐居图》及《睢阳五老图》册为压箱秘宝,有子狄葆贤(平子)。
▌从“小品”到“顶流”的小万柳堂扇面
雅昌拍卖图录:继上季《扇海 —— 小万柳堂旧藏明清书画扇面》首秀后,本季推出第二部分。苏富比如何通过系列专场挖掘扇面艺术的市场潜力?此次拍品在题材、作者、递藏链上有何新突破?
香港苏富比“扇海-小万柳堂旧藏明清书画扇面Ⅱ”预展现场
左昕阳:苏富比荣幸呈献小万柳堂旧藏。去年第一场专拍的成交率达百分之百,是多年来艺术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书画专场。承上季佳绩,我们于今年四月续呈第二部分,欣呈 130帧明清书画扇面。“小万柳堂”作为书画扇面收藏的第一品牌,广受市场的认可和喜爱,品质不容置疑。其收藏既广且深,沿袭艺术史的脉络,几乎涵盖明清两代书画史的艺术家的扇面作品。这次拍卖跟第一部分的专场有着一种相乘相接的关系,并在书法作品的题材上更显特色。本场有一些书法名家是上一场没有的,包括洪昇、吴彬、王鏊等,皆是市场少见的名家。
雅昌拍卖图录:苏富比在举办此系列专场过程中,是如何与藏家进行互动交流的?是否会根据藏家的反馈及时调整拍卖策略或专场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左昕阳:我们在策划拍卖,以市场为核心,包括现时市场的需求和品味。亦跟藏家紧密沟通,基于实时市场反馈来调整拍品结构及估价策略。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特点,我们的征集重点是“求质不求量”,专注选择精品,尤其是具有文人趣味的、流传有绪的重要鉴藏家所递藏的藏品,估价趋于审慎稳健,藏家参与热度可期。
雅昌拍卖图录:廉泉、吴芝瑛夫妇与宫氏兄弟的收藏渊源,如何赋予这批扇面特殊的文化价值?端方 “得名人八百辈,为册六十” 的题赞,对拍品的学术定位有何影响?
左昕阳:作为明清扇面收藏的顶级品牌,“小万柳堂”藏品涵盖明清两代重要书画名家的精品,其遴选标准严苛、体系完备。廉泉、吴芝瑛夫妇与宫氏兄弟守护的这批作品,虽已有学者从鉴藏史角度展开研究,但对其具体作品的美术史研究与艺术价值挖掘仍显不足。
尽管扇面被视为小品,实则蕴含丰富艺术信息与历史价值。此次推出的第二部分“小万柳堂”专拍,不仅为藏家带来珍品的,更为明清书画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期待学术界持续关注这批兼具收藏价值与研究深度的文化遗产。
雅昌拍卖图录:扇面作为文人雅集、赠答的载体。以申时行《草书七律》“时行为心梅道丈书”、王鉴《墨笔山水》“王翚题跋:癸未(1703)长至日观于来清阁,门人王翚”、恽寿平《桃花图》“寿平戏题以袓锡表侄”等拍品为例,苏富比是如何通过这些扇面作品的题跋、款识、印章等信息,向藏家展现明清士大夫之间的交游网络的?
左昕阳:扇面作品是明清士大夫的重要社交媒介,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笔墨技法,更蕴藏于题跋、款识、印章等细节中。通过解读这些元素(如款识中的受赠者姓名、题跋者的身份及其与创作者的关联),我们得以重建当时文人阶层的交游网络。例如从「上款」信息可追溯特定人物关系,而题跋内容往往揭示作品馈赠背景与社交情境。此类载体如同历史切片,为研究明清士大夫的雅集活动与文化互动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雅昌拍卖图录:这些交游网络的呈现对藏家理解扇面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有何帮助?
左昕阳:扇面虽被归为小品,实则小中见大。比方说扇面上的山水题材,即便在尺幅很小的扇面上绘制,确实能呈现出咫尺千里的磅礴气象,这种视觉震撼力完全不输大尺幅作品。再看笔墨之间蕴含的丰富表现力,足见古代书画的价值评判,从来不以尺寸论高下,关键还得看作品本身的品质——历史厚度、文学底蕴、艺术造诣,从多角度来评。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小万柳堂作为扇面收藏领域的标杆品牌,其藏品体系恰好印证了这种价值取向,每一件作品都具备和体现出在艺术史上占据独特地位的一种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