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 | 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五年 在问题中持续推进

2025-04-07 12:18:40 作者:江静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从3月21日起,由湖南美术馆主办、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协办的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五期“总有些问题刺破时间”展览在湖南美术馆4展厅向公众开放,策展人王麟邀请九位青年艺术家从全球化与本土交织的复杂语境切入探讨身份认同、生态危机、技术伦理等议题。

展出的近20件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和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试图通过艺术作品引发观众对时代命题的思考。因原有的展厅空间做了新的调整,沿着展线的深入,展品陈列由舒朗变得紧凑,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秩序感,作品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也代表了各种问题的交织。“发现问题但不解决问题。”成为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的共识,展览邀请观众也一起参与其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18321437ae198b0a32dae5300985f8b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1de4ba77c0de27e7ac8b11e259f362d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3d2a72efa7237ac8a7f11e9c5a10e48.png

展览现场

把青扶计划做成一个逗号

自2022年以来,作为湖南美术馆的重点展览项目,湖南美术馆“青年扶持计划”已先后以“湘域·转角” “城市雷达&向梦而舞”“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蜉蝣计划——儿童友好、永续行动、社会美育”为主题举办四届,每一期聚焦一个新的主题,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次展览开幕式当天,多位来自美术馆界的嘉宾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79c295d1be58ae54f42c844317eb501.png

开幕式合影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在开幕致辞中回溯了推出青扶计划的初衷和过程,并表达了持续推进该项目的设想:“今年是湖南美术馆开馆的第六年,青扶计划已经举办了五届。这与我们当初的设想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原本计划每年举办两期。从最初的美好愿景到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这种变化也见证了我们对青扶计划的用心和态度。青扶计划不能画上句号,而要成为逗号甚至是省略号。青扶计划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展示,我们更注重思想的碰撞与问题的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呈现出一些与平常不同的思想,也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声音。”

田绍登表示,展览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推陈出新,这是非常难得的。就如同湖南美术馆在前五年对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并对接下来的五年有了清晰思路,青扶计划也是这样,要稳扎稳打将展览持续办好,保留最初的那份初心。

“湖南美术馆基于对本土艺术家的研究梳理推出青年扶持计划,从最初聚焦湖南本土艺术家逐步扩展到关注全国范围内的湖南籍艺术家,这无疑给青年艺术家和青年策展人带来了极大鼓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敬从美术馆关注青年艺术家和青年策展人的重要性出发,对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敬表示,之所以要重点关注青年群体,是因为青年艺术家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积极探讨技术发展、生命伦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前沿问题。他们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视角和问题意识进行创作,其作品能为世界带来崭新思考。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是生活常态,无论在工作室还是社会环境中创作,美术馆都是重要的展示和交流窗口;而青扶计划对青年策展人同样重要。青年策展人的扶持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全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策展人已然成为美术馆、博物馆乃至各类文化空间的重要驱动力。同样的作品,经过策展人的深入研究和主题提炼,能提供全新解读视角,满足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和公众的多元体验。

学术策展是青扶计划的亮点之一

《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盛葳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他从湖南青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切入指出了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的两大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湖南一直是中国青年美术的重镇。在80年代的新潮美术运动中,湖南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这种趋势在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得到了延续。湖南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扶持青年艺术家作为重要项目,不仅体现了全国范围内对青年艺术的重视,也展现了湖南对青年艺术家群体持续扶持和展示的传承。所以,在全国众多青年扶持计划和青年艺术家展览中,湖南美术馆的青扶计划有两大特色:一是促进湖南本地青年艺术家与全国青年艺术的交流,二是注重学术和策展。因此,每次青扶计划都有鲜明的主题,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这些主题框架下被理解。这既推动了青扶计划的深入发展,也为参展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深入研究创作的契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182e5e4b926ae579ab4b1645ad95393.png

作品中凸显的长沙元素

在盛葳看来,本次展览以“总有些问题刺破时间”为题是对青扶计划的持续推进。

“我们如今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媒介、现实、学术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就如何重新看待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用新的条件去理解;二是随着代际演变,不同代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例如,‘全球在地’问题是本次展览中许多作品的共通点。虽然‘全球在地’在80年代和今天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在不同时间段,我们面对问题的条件不同,个体的感受和经验也不一样。以“旅行经验”为例,旅行本身并非新现象。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丢勒和博鲁盖尔跨越阿尔卑斯山,发现了新的自然景观,创造了独立的风景画。19世纪的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在从京都到江户的旅途中创作的作品,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而在今天,旅行经验全球在地的条件下展现出新的趋势。”

盛葳认为,展览一方面展现了同一问题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艺术的永恒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命题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既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时间和问题是一种互动关系: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提出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受到关注和解决。这种互动推动了艺术的持续发展,创新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把问题留给观众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所有作品都围绕问题展开。

汤杰通过《云卷云舒》和《一· |》探讨时间的流逝与瞬间的美感,蒲英玮借由童年旧照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和个人记忆,聂飔飏通过镜面装置打破传统空间认知界限探讨观众与空间的关系,罗书杭利用影像分析时间在我们身体和心理层面留下的痕迹,颜石林借助VR虚拟软件融合阳光、植物和少年等元素探讨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唐钰涵通过记录鱼跃出水面的瞬间探讨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偶然、虚假和真实之间,戴陈连借助经典纸影样式探讨个人记忆与生活碎片的交织,黄龙胡伟的作品比邻而居,围绕全球化与本土交织的复杂语境,直指身份认同和生态危机等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d3790f7917dd510cf251c77ae4e8ec1.png

策展人王麟(右一)向嘉宾导览作品

为什么是问题?王麟从青扶计划第一期便开始关注,此次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自接受邀请起,他就着手思考展览方案与艺术家的选择,同时也在思索如何在以往基础上实现突破,提出新问题:“在策划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往届策展方案。发现每一届的策展方向虽各有不同,但都选取了新颖的角度。尽管目前我还难以具体归纳和描述这些角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湖南美术馆作为省级美术馆,其当代板块表现得非常尖锐,突破了公立美术馆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基于此,我决定沿着这一具有开拓性的方向继续深入探索。”本次展览围绕全球化与在地性、艺术家身份认同、学术背景等议题展开,这些也是王麟长期关注的问题。在展览中重新提出这些问题,他期待新一代艺术家会做出怎样的回应与反馈。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登上世界舞台的初期,作品多为带有标签化或符号化的架上作品。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限已被打破。如今,中国文化元素不再仅仅是艺术家创作的依赖和依附,而是转变为一种创作资源。与此同时,新旧技术的交替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对于艺术家而言,材料和技术都只是创作的工具。这些问题,一部分是对我自己的反思,一部分是向艺术家的提问,而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引发观众的思考,促使大家共同探讨。毕竟,这些问题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谈到在艺术家的选择上,王麟表示,大部分受邀艺术家都有留学背景和驻地创作的经历。全球化和在地性是本次展览的两个关键主题:“从在地性角度出发,我邀请了湖南籍或创作与本土经验、个人生长经历相关的艺术家;而全球化则体现在艺术家具备海外留学背景或海外驻地经历。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走出去的经历和视野,单纯强调在地性是不可取的。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创作。因此,本次展出的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些作品极具在地性和本土特色,有些则放眼全球,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地域或者聚焦某个不知名的小岛。将这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作品置于同一个展览中,观众也能够进行对比和思考。”

带着新收获归来

在此次参展的湘籍艺术家中,汤杰、唐钰涵和颜石林都是首次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自己的家乡展出。比起展出作品,此次参展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就极具意义。

常驻北京的颜石林因为此次展览的关系,在春节假期结束返京后又迅速地回乡,这个往年没有的举动,让他在家乡的朋友都有些意外:“这个展览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它是我首次在家乡展出作品。作为湖南籍艺术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学习成长,从这里踏上走向全国的征程。湖南美术生群体庞大,往昔参加艺考时,大家常常一车厢一车厢地相约,坐着火车奔赴全国各地应考。如今,我以艺术从业者的身份回归,这一经历别具深意。”

在他看来,湖南美术馆的举措十分暖心,积极邀请更多湘籍艺术家参与其中:“从当年作为艺考生离开家乡,多年来我们大多活跃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很少有机会回湘。此次展览为我们创造了珍贵的回乡契机,让我们带着从湖南出发时的那份初心,和在外地吸收的诸多新元素、新观念重返家乡,期待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979fbefaf1c4f36c138909e6ce8992d.png

展览现场

颜石林在此次展览展出了四件雕塑,其中有三件借助VR眼镜的创作诞生于特殊的时期。由于行动和对外沟通受限,颜石林选择使用VR软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创作。“只要戴上VR眼镜,我就进入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世界。”对颜石林来说,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是与展览最契合的一段记忆:“无论是用新时代的工具和材料,还是经典的创作手法和材料,我的作品都没有特别明显的主线变化——一直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融入一些童话色彩,以少年的形象去碰撞各种问题。工具只是辅助我更好地实现表达的内容。提出问题是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都在追寻的目标。我们试图从各个方向提出问题,因为每个方向都可能存在新的可能性。”

本次展览展期为2025年3月21日展至2025年5月11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152ff0a2f2f1188bf9e4f46312743df.jpg

责任编辑:江静

推荐关键字:总有些问题刺破时间 湖南美术馆 王麟 田绍登 盛葳 青扶计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