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现场 | 当代艺术群展“一般现在时”在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开幕

2025-04-03 14:33:57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4e049cb04ebeaa1763417320469794f.jpg

现场合影

2025年3月29日,「一般现在时」当代艺术群展在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开幕。本次展览集结13位艺术家、18件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多元媒介对"当下性"进行切片式探讨,在时空交叠中重构艺术与现实的对话关系。策展人罗书杭与13位新锐艺术家、多位艺术界嘉宾及观众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时间」与「感知」的思辨与对话。

展览理念:当下的叠加态

「一般现在时」以语法概念比喻个体与经验的相对状态,当观者介入艺术作品,词语本身的含义产生变体,流向词语本身,流向更多的可能性。展览通过装置、摄影、影像等多元媒介,探索「现在」作为时间经验的多重维度形态。展列的作品,如同语言,它的所及之处随着观者的识别与确认无限生成,观者也在这个超越的场域里进行连接与对话,一同共振。

展览开幕

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宣布展览开幕,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蔡立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葛玉君,中华世纪坛策划总监、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敬分别致辞。开幕式由策展人罗书杭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a479af903974f6875dc67dd308c03a9.jpg

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蔡立乐 致辞

蔡立乐:编织青年艺术的“超文本褶皱”

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蔡立乐从艺术生态建构者的角度,勾勒出青年创作的未来图景。他提出,当代艺术出版已从传统的记录者转型为“语法催化剂”——正如展览中褶皱铝盘将平面变为立体,出版社正通过书籍、展览、国际网络的交织,将青年艺术家的实验性表达编织成动态的“超文本生态”。那些看似未完成的笔触、充满不确定性的装置,在蔡立乐眼中正是艺术生长的裂缝:“我们不仅要为这些‘隐约的表达’提供破土空间,更要让青年的在地创作通过跨学科对话接入全球艺术语法系统。”他特别强调观众角色的转变:“当一块旧布因观者的凝视成为纪念碑,当铝盘的褶皱被不同视角重新解读,艺术便从艺术家的独白走向了全民参与的复调剧场。在这个算法统治注意力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用‘褶皱美学’完成的,恰恰是一场对扁平化世界的优雅抵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739d6488f10eaa63f50b32793f83080.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葛玉君 致辞

葛玉君:解码“00后艺术世代”的安静革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葛玉君在致辞中,以学术视角揭示了展览背后深层的代际文化密码。他指出,参展艺术家多为90年代末至00年后出生的“叠加世代”——这群成长于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下的年轻人,既有跨文化学习的国际视野,又自带对日常经验的在地性哲思。出乎意料的是,当人们预设他们的创作会充满数字技术的喧嚣时,展厅却呈现出一种“安静的震撼”:水滴装置将转瞬即逝的流动固化为永恒的时间琥珀,褶皱铝盘以物理形态隐喻多重时空的折叠,旧布碾展则将平凡物升维为文化想象的纪念碑。这种对技术的创造性疏离,恰恰展现了数字原住民对科技浪潮的反思深度。“他们用未完成的笔触和日常碎片的重组,完成了一场哲学层面的语法实验,”葛玉君强调,“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青年艺术=技术狂欢’的刻板标签,让我们看到00后艺术家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冷峻凝视与超维转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b5e67857d6119f10659e64a1b5ca19b.jpg

中华世纪坛策划总监、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敬 致辞

高敬:策展作为新艺术生态的“时空枢纽”

高敬指出,从2008年圣之空间首展“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到今日“一般现在时”对AI时代的回应,圣之空间作为一座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前沿探索的艺术空间,更是一个跨界的实验场。在这里,策展犹如思想的引擎,为艺术与公众提供碰撞的“临界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好“策展”是时代的课题,本次展览策展人罗书杭所从呈现的是一场深耕细作的策展,他的策展是从问题意识到知识生产的过程,将13位艺术家的创作转化为抵抗算法同质化的‘异托邦’。这里的水滴不是数字代码,而是凝固的哲学追问;褶皱铝盘不只是金属变形,更是折叠时代的精神切片。”她寄语青年策展人:希望青年策展人能以主动进取的姿态,拓展策展的主题、路径与方法,在文旅融合与文化消费的新场景中为展览文化的多样性做出努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f75a96a443061ec69dbdc80e125a727.jpg

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宣布展览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67bfccaf4120ce737dc083b1f32a963.jpg

展览策展人罗书杭 主持开幕式

现场直击:分享会 —— “世界之前,我们之间”

开幕式结束后,策展团队与艺术家们引导观众沉浸观展。展厅内,装置的光影变幻、影像的时间切片与摄影的瞬间定格相互碰撞,触发观众对「当下」的个性化诠释。随后的艺术家分享会上,创作者们以作品为媒介,与观众展开关于「存在」与「感知」的即兴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03a83d754d11d1c09cecc86fe50907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3876a68a6093a9e52b1c8e212723fc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614f65a634fef07fe6ce0aff333af16.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4cf5bbf540acb5076bffcb75924882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f5f024d48401ea1a1b4623abdce0d39.jpg

分享会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8f573e808804cbc2e15ba354adfd9d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ff41b9354d4bed2e47b1cf063d227f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8cf942ddc232984ee492469f9d7cd7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2f40ff20f1551b8b892fabf3bb3cc62.jpg

展厅现场

展览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a99288162680eda0d5189c95a575032.jpg

潘奕含作品《一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060795d531682f914d1269b625abf18.jpg

倪雄作品《之后之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4d93c32c1e6f09454d6a2e257f4f600.jpg

佘梓悦作品《三又二分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cd80d6f8c9b182915d82ded4c854596.jpg

罗书杭作品《默写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23cfc6e7910cbcd0b0eeb5884b49943.jpg

徐邦特作品《存在之织:都市自然的安眠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8e77f3d74113ebf8be258171c45cd7a.jpg

彭越洋作品《秩序的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77240932b3229eabb50c4a750c23eb2.jpg

徐登谦作品《火箭和降落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c202d0984a7bcd3417ba8124eac7d8e.jpg

李梓溦作品《欲静,欲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6f6996ce63e51fef83d1f28853c81a60.jpg

李瑞琳作品《归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dc41ad131676287f5947767e1e5eaf9.jpg

罗书杭作品《没有人比我们更接近对方 第一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50fa9a1ac1c03d872f038c0162c9e14.jpg

陈晟宇作品《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dc1fe41fc0a9b8562c8a232babb7169.jpg

彭越洋作品《错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a4537321abcaeba33a07a602569d259.jpg

徐登谦作品《一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c8706c99f846e41d7219fcea78d6f53.jpg

黄欣宇作品《临界点捕捉行为记录——50/3秒的三种二维信息形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34060f9b3af42acf75e3416320ab99a.jpg

李瑞琳作品《痕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54596aa431c1c6f5b165c4ee19c2d81.jpg

李沁洋作品《震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4c45f58930292e637062a2cf2690832.jpg

唐宁梓作品《罗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09735734fa08ccc94cf041d6ffec0f4.jpg

罗书杭作品《没有人比我们更接近对方 第二章》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圣之空间 当代艺术 时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