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有一位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并形成了独特的郎氏风格,引领画坛时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郎世宁。后人将他称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家。
清 郎世宁 午瑞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 仙萼长春图册-虞美人与蝴蝶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技精湛超群 “三代皇帝”恩宠
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他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画家和雕刻师。郎世宁很早就表现出了艺术天赋,并接受了绘画、素描和版画方面的培训。十九岁时加入热那亚天主教会耶稣会,成为一名修士,并在修道院里展示出惊人的艺术天赋。1715年7月,年仅二十七岁的他跨越重洋抵达中国,并很快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康熙帝虽对郎世宁所信奉的宗教持不同见解,却对他的绘画才华赞不绝口,因而任命他为宫廷画师,曾深度参与北京圆明园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郎世宁正值七十大寿,为此,皇帝还特地为他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上午,郎世宁赴圆明园晋谒乾隆皇帝,除了贵重物品赏赐外,得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在从圆明园返回城里的路上,郎世宁更是荣耀万分,坐在华丽装饰的轿内,由二十四人的乐队作前导,后面有不少满汉官员骑马相随,所有在京师的传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门内的天主教南堂,为郎世宁祝贺。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宁甚得皇帝恩宠,殊荣有加,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在他去世后,乾隆帝亲自撰写了墓志铭,并赐予他一块风水宝地,以示对其卓越成就的缅怀。
清 郎世宁《百骏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在绘画种类上,水墨、油画、素描、工笔、铜板画无所不涉;在绘画题材上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精。在绘画创作中,他重视明暗、透视,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作画,融合了西方古典绘画的精髓与东方艺术的特色。尤其在造型方面,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写实能力。通过精准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他能够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形态与细节。无论是人物的面部特征、服饰纹理,还是动物的皮毛质感、姿态神情,都被刻画得精细逼真、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郎世宁创造了具有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所没有的独特风格。故他的中西合壁画风深受皇室器重。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其中被美术界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百骏图》尺幅巨大(102×813厘米),作品色彩浓丽,构图复杂,全卷描绘了一百匹不同品种、千姿百态的马,并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百匹骏马奔腾的场景。在这张画卷中,每一笔每一划每一处都仿佛赋予了马匹的灵性与活力,使得每一匹马都如同真实存在一般,引人赞叹不已。据悉郎世宁历时五年才完成,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中可看出郎世宁的绘画实力和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
郎世宁 苹野鸣秋 立轴(2000年佳士得1764.5万港元成交)
由于郎世宁绘画成就很高,从其学画的甚多,有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王幼学等,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郎世宁,在宫中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的新颖、别致的流派,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这种风格影响深远,近现代画家中学郎世宁的也不少,著名的有刘奎龄、马晋等。郎世宁除了作画外,还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
郎世宁 秋林群鹿图 立轴(2004年佳士得2028万港元成交)
郎世宁 1739年作 八骏图 中堂(2006年保利华东1661万元成交)
市场流通很少 作品价格昂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宫廷画家作品极受市场的追捧,其作品价格一路看涨,作品最为昂贵的当推郎世宁,记得1999年北京翰海曾征集到郎世宁《山水人物12开册》,估价120—180万元。此画册有人物山水画八页,山水画二页,清皇宫原装原裱,题鉴为“郎世宁山水十页光绪丁西六月迟翁题”落款为“郎世宁谨画”,收藏章款有:“郎世宁山水真迹,精品上上”、“迟庵审定”、“尺庵书画库上品”。对于此画,权威专家看后赞不绝口,最后该作经过激烈的竞争,以300万元拍出,此价格在当时不低。
郎世宁和金廷标合作《火鸡图》镜心(2017年保利7130万元成交)
2000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了郎世宁力作《苹野秋鸣》立轴,结果受到了海内外买家的青睐和追捧,以1764.5万港元被海外一位买家收购。2005年《秋林群鹿》立轴在佳士得获价2028万港元。之后,郎世宁作品在市场上居高不下,偶有露面,价格昂贵,2008年《山水10开册》在北京翰海推出,以3136万元移手。同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会上,郎世宁、金昆等人绘制的《大阅第三图阅阵》手卷以6786万港元成交。
郎世宁《纯惠皇贵妃朝服像》(2015年苏富比1.374亿港元成交)
2012年香港邦瀚斯春拍中以咨询价推出郎世宁(传)油彩高丽纸《纯惠贵妃油画半身像》,最终以3986万港元成交,拍后被业内评价为“买家捡了个大漏”。2015年苏富比觅到了郎世宁的《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这幅肖像画是目前所见纯惠皇贵妃唯一的朝服像。画像上有乾隆皇帝的手书,应当是纯惠皇贵妃去世以后所写的,表达他对逝去宠妃的追思。经过拍卖,这幅作品以1.374亿港元拍出,价格突破亿元。郎世宁的瓷板画也有可观的市场行情,2008年北京中嘉国际推出的清代乾隆年间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十二块》,此组瓷板画,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内容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有专家考证,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该瓷板画上拍后,以1.58亿元勇夺全场头筹。13年后,也就是2021年上海富铭再推此作,成交价更是高达3.22亿元,这也是郎世宁作品的市场最高价,大大提升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清乾隆 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 (十二块)
那么,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如此高价,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他功力深厚,画艺高超,善于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长,并加以融合,创造了独特的郎氏风格,加上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关键人物,影响甚大,像乾隆还曾特别指定丁观鹏、张为邦、王幼学等一批宫内画家,从其学习油画技巧。
二是“物以稀为贵”。众所周知,郎世宁作为清宫廷画家,其作品都是为帝王享用,即便现在郎世宁的画作大多为海内外大博物馆收藏,民间市场几乎见不到。需要指出的是:帝王的喜好能影响或左右民间的收藏,故民间藏家会千方百计地寻觅这类作品。目前,民间市场只要有其可靠的作品亮相,必会受到众多海内外大藏家的关注,特别是肯出天价收购的藏家大有人在。因为能收藏郎世宁作品往往意味着藏家的品位、身价、时尚。
总之,未来市场上,郎世宁的画作既是可遇不可求的品种,也是视觉艺术欣赏和投资保值增值两相宜的品种,价格迭创佳绩是值得期待的。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3月28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