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以剧场表演(Performance)为基础的艺术活动从室内剧场、美术馆、街道、社区蔓延到特定社群或乡村,作为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表现载体的当代剧场和行为表演的概念、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聚焦“空间生产力”首个以行为表达为核心媒介的项目,艺术家胡佳艺基于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方法,邀请公众通过参与行为艺术课程、表演工作坊,共同探索身体与空间之间的隐秘关联。
胡佳艺是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代表性行为艺术家之一,她对身体的相关议题有着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在本次项目中,胡佳艺将建筑内部设想为一个被不同方式反复编写的空间,其中存在一系列等待展开的事件,希望通过将空间、物体、身体的正面与侧面的不断折叠与展开、整理与打乱,解码、编写、创造出尽可能丰富的空间和时间。
身体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互动、赋予空间意义的“主体”。作为项目的发起方和参与者,我们既看到了它如何在空间中留下痕迹,又被空间对身体的塑造和影响所感动。
感谢苏州工业园区南部市民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谢每一位支持、参与的朋友和同事!
苏州当代美术馆
2025年3月
什么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先锋艺术形式,以艺术家身体为媒介,通过现场表演构建观念表达。它突破传统艺术的物质性束缚,将创作核心转向行为过程本身,强调时间性、空间性与观众互动的不可复制性。艺术家通过肢体动作、符号化场景或沉浸式体验,挑战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常融合戏剧、影像等跨媒介元素,传递对社会规范、政治议题或文化身份的批判性思考。其源起可追溯至达达主义的反叛精神与激浪派的偶发艺术,逐步发展成兼具哲学思辨与感官冲击的艺术形态。
行为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审美愉悦,而在于通过即时性、脆弱性的现场能量,迫使观众直面既定认知的裂缝,在参与中重构艺术的定义与可能性。
行为艺术四要素:
身体、时间、空间、观众参与
身体作为媒介:行为艺术以艺术家的身体为直接创作工具,通过肢体动作、感官体验或生理反应传递思想。
时间与即时性:行为艺术的创作和呈现具有不可逆的时间特征,强调“此时此地”的独特性。
空间场域的构建:行为艺术常通过改造或利用特定空间环境强化观念表达。空间不仅是行为发生的背景,更是参与叙事的主动要素。
观众参与的共时关系:观众不仅是旁观者,其反应、情绪甚至介入行为都可能改变作品走向。
胡佳艺的创作档案
2013年,在丁字路口,一盆与艺术家等高的盆栽。从日出到日落,艺术家用石头画它的影子。
《无边》,2013,行为,摄影
2017年,艺术家在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驻留创作,驻留期间她的一部分生活空间就在展厅内。每天住在空白空间使胡佳艺想到,有没有可能她的创作材料,就来自于空间本身。下图中艺术家在展厅内用砂纸打磨展厅的天花板,让墙的粉末落下来。
《虚空的呼唤》2017,墙的粉末,行为,摄影。(2017年胡佳艺驻留于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期间)
《最小差异》2017,行为,纸,单屏影像。(2017年胡佳艺驻留于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期间)
在驻留期间,艺术家每天看面前这卷白纸,将她的目光注入其中。
2017年回国后,艺术家在一个展览上,挖了一平方米的墙皮,并将它们组合装裱,挂在另一面墙上。
《虚空的呼唤》2017,一平方米的墙皮,胶,木板,木框。
2021年,在胡佳艺的个展中,她切下了六平方米的墙面,将它们折叠成一个立方体。
《虚空的呼唤》之二,2021,水泥,墙皮,框架结构。
《构筑物》这件作品结合静态与动态摄影摄像的方式,以艺术家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肢体局部作为拍摄对象,经过后期反复整理与调试制作,投射在不同尺寸的电视屏幕上,“构筑”由此发生并渐次展开。
《构筑物》,2023,现场行为,影像装置
《总是来得太迟》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元素的把握,运用;对日常肢体动作的精心编排。
《总是来得太迟》,2021,现场行为,单屏影像,日常动作,手机,电脑,黑色眼线笔
关于胡佳艺
胡佳艺生于新疆吐鲁番,现工作生活于重庆。胡佳艺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各地展出并获奖。胡佳艺的作品包括行为、影像、摄影、装置、绘画等。胡佳艺所使用的材料或者说她的行动,非常白然、真诚,带有强烈的直觉,她通过行为、影像、摄影、装置、绘画等媒介进入日常社会的不同领域。作为个体的胡佳艺常被人用不善言辞、冷酷等词汇来形容,作为女性,她身上从未贴上过柔弱的标签,这与她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力量有直接关系。
近期个展:“暗室”,A4 美术馆,成都,中国(2024);“一样的胡子”,Vanguard 画廊,上海,中国(2024);“铁蒺藜”,澳门牛房仓库,澳门,中国(2023)。部分群展:“黑匣”,Yavuz画廊,新加坡(2024);“Living in the New Century:1989 年以来的中国媒体艺术”,Ulsan美术馆,蔚山,韩国(2022);“美好生活”,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中国(2022)。
关于空间生产力
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于2024年4月拉开序幕。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更应该当代人思考的对象。因此,我们依托苏州多样的城市功能载体与情感空间实施丰富的项目活动,在一个暂没有实体场馆的“美术馆”中打造一座“无边界美术馆”,为大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我们将空间视为一种生产力,讨论的核心是人与空间如何发生关系。因此,整个项目不以最终的“作品呈现”为唯一目的,而是以过程性呈现和在地性关联为重点。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艺术创作过程中与大众的互动性、与环境的融合度,促使项目成为一个生动的生活实验室,一个开放、包容、动态的文化交流平台。艺术家不再是为“白盒子”创作“作品”,而必须要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合作,使他们自然地成为以艺术为媒介进行空间生产的组成部分,使他们因为艺术而重新发现自己,而不是以往“艺术结果的被动接受者。
因为人人真正的参与,人人才可以成为艺术家,城市生活也因而更加有趣。
关于苏州当代美术馆
苏州当代美术馆位于地理位置优越的金鸡湖畔,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片区,右岸街西南侧,紧邻金鸡湖及摩天轮。美术馆是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建设,由国有企业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综合性当代美术馆,场馆由丹麦Bjarke Ingels Group(BIG)建筑事务所设计。基于对苏州园林的现代诠释,美术馆构建了9个巧妙连接的独栋单体,呈现“一步一景”的设计构思,融滨水性、园林性、开放性、标志性、复合性于一体。美术馆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13万平方米。
苏州当代美术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苏州城市精神和园区风格特征、聚焦现当代艺术展示、世界一流水准的高品质美术馆,成为金鸡湖右岸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载体之一。
出品人:季诩淙
统筹:王晓松、罗杨
主办:苏州当代美术馆
支持: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苏州工业园区南部市民中心
策划团队: 张凡、钱天慈、闻人、蒋诗
行政管理: 丁璐嘉、李文喜
品牌推广: 邢倜辰、王茜、施燕芳、方绪琳、赵文佳、郑逸茜
公共教育: 方若素、王广维、刘夏清、陶牧源、王泽仪、吴澄
现场执行: 李生健
后勤保障: 陆希晨、张振宇、张守亮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