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西安美术馆十五周年馆庆启幕展:“三棱镜”的虚幻与现实

2025-02-05 08:27:07 作者:刘爽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现场视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f835b0ccdd681985d078fd761c305881.jpg

嘉宾合

导语:展览“三棱镜”是由王风华,郭志刚,侯拙吾,三位风格各异且鲜明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2025120日下午开幕,展览时间2024.12.28-2025.2.26。是西安美术馆十五周年馆庆启幕展,总策划为杨超,策展人杨墨白。

十五年前的2009928日,诞生了第一个现代理念的美术馆——西安美术馆。从此,西安人有了自己观察世界艺术的窗口,西安美术馆按照“继承传统、立足当代”的办馆理念,以建立中国文化城市样板为目标,给十三朝古都增添了现当代艺术的氛围。传统与当代的相融交织,构建了西安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城市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十五年过去,西安美术馆已然成为“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当代艺术的推广者,城市文化的吐纳者,创意产业的推动者,公共文化的构建者,城市艺术的引领者,丰富美育的教科书,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西安美术馆十五周年馆庆时间于20241228日开始,将持续到2025628日。馆庆系列活动包含三棱镜——侯拙吾、郭志刚、王风华当代艺术联展、她和她的城——凯瑟琳·格菲勒个展、一段意大利摄影史话——尼诺·米廖礼摄影展、西安美术馆十五周年文献展、西安青年当代艺术展、西安当代水墨邀请展、西安美术馆发展论坛、西安当代艺术研讨会、文化西安论坛。

作为拉开馆庆系列序幕的展览,“三棱镜”由三位西安本土艺术家构建了一个虚化和现实交融的如同梦境的域,以凝重静的格现西安当代艺术的三种探索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6b71e8ddd179c318c29d051439af3bd.jp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刘克成先生主持开幕仪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ac07169bdb25f8e6b200a61479631058.jpg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开幕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548f4e3038bd4ae611c9d4e2b5385414.jpg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彭德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ee1aa17747f0cea127f4fa0d43b01346.jpg

艺术学博士、著名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朱其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c693c8d2be2650f8667e4ccde741fd1.jpg

当代水墨艺术家、文化学者、中国古典书画收藏家、鉴赏家侯拙吾讲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f6da3012bc2ca5db21335191f9b6d6a6.jpg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授、当代艺术家郭志刚讲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71e29a29f8520aba4d7b4168da40db02.jpg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油画家王风华先生讲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38831ffe52740a7bab55c2d873d77e30.jpg

策展人杨墨白女士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fd17c30ad861400fc4e27dbed3dca5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a7b2e8e7e956f289c0f218ec7523d4fd.jpg

开幕现场

以“超现实视角关注现实问题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美术馆以及持之以恒为西安这座城市的现当代艺术和文化建构不懈努力,是馆长杨超先生志向所在。十五年馆庆期间的系列活动正是这一诉求的呈现。

“三棱镜” 之所以选择这三位艺术家,杨超馆长表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代表了西安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就。侯拙吾是以传统水墨为基本元素进行了再创造;王风华作为油画家他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注重对大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郭志刚是以综合材料为媒介,以诗性的方式对生活进行深度介入。”

策展人杨墨白则这样阐释展览理念:“三棱镜” 展如其名,每位艺术家都如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和切入点,投射出我们各不相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链接。由于主观意识的局限性,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只能看见自己眼中的世界,而当代艺术作品给了我们一个难得且宝贵的机会,去一窥他人眼中的世界。所以,站在这面三棱镜前,不仅仅可以看见自己,也可以看见他们。

诚然,三位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关照对象和创作手段以及作品面貌均不相同,但相同之处也颇多,除了基本处于同一时代同一地域外,建筑设计师刘克成先生给了另外一个共同点:逃离。王风华是要逃离城市,逃离大家热衷于讨论的主题。对于这个郭志刚来说,你在他的图像中看不到任何现实能够看到的东西,他像处于另外一个宇宙,他自创了一个脱离于现实语境的一个场;侯拙吾也是在逃离,他的作品好像宇宙大爆炸伴随的各种碎片,他自己好像也在飞,飞到哪里不确定。”

与刘克成的“逃离”不谋而合,独立策展人、批评家杨卫则从三人的作品中看到了“超现实”。“他们虽然都很关注现实,但是作品语言里面都具有一种‘超现实’。虽然问题是现实的,但是他们的语言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超越现实,在语言角度进行更多的探索,不是我关注社会现实,我就照着现实描绘,而是更多考虑自身的语言。一个艺术家的成熟,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他建构了自己的语言形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个艺术家都是为更深的艺术层次在努力。”

国家画院理研究所研究朱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位艺术家基本上属于一种“保守主义的创新”。今天的艺术比较多元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 等科技手段做艺术,也可以继续把传统的某个脉络深挖,比如传统中还没有开拓的一些新领域,可以继续开拓。那么我想他们三位是属于能够继续挖掘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关于自然、关于水墨的现代性可能性等方向。

下面,笔者展开讨论三位艺术家参展作品所涉及的创作背景与观念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ef0468d9b876f3cdbd6b5620c3e6a24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260db01af9a15e748a3a91f88769c8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73684300ea1101e3163199906a2431d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c51ae3f2bfac44e0331d4983fe28a82.jpg

王风华作品现场

王风华:和现实保持一种疏离

从前期对的千城一面的批判,到近几年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王风华完成了对城市的逃离

他这次展出自己这几年在乡村的一些创作,主题叫《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是因为我们的未来未知,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现在的世界变化非常大,我觉得唯一不变的是那些杂草、乱石,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一种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体验相对应的一种关系。”

生命总像一株长着根茎的植物。真正的生命力是高不可见的,藏在根茎当中,地面上能看到的部分,只有一个夏天的寿命。然后他就枯萎,仿佛昙花一现的幻影。但我总觉得,在这永恒的涌动之下,有种东西存活并延续着。我们眼见鲜花盛放,好景不长,但根茎一直在那。荣格自传里的这段话,正是王风华目前的心声。

杨墨白在做“三棱镜” 的布展方案时,三种氛围的营造以及动线的设计,都是为了营造一场梦境一般的体验,在纯粹的潜意识驱动下去感受三位艺术家展现的三种作品。递进式的方法让观众逐步的将感受融汇至现实。

第一面镜 - 王风华,为了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形而上的生命力,尽可能的让空间完全消失。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画作上,让一切存在都是纯意识的,没有形体,没有时空概念,没有五感的干扰,营造一个连梦境都称不上的纯粹意识流状态。

这种深入构思过的展陈方式,让批评家朱其感受到了“禅宗”诗歌式的观感,虽然王风华的油画作品多为图片式的具象呈现。朱其说“我觉得就有寒山作品里的那种荒野感、禅意在里面。”

王风华说:我用大量的时间去凝视一棵草的生命变化,把它画到作品里边,实际上也在画我自己。我想我自己的时间、人生的过程也会融到那一棵草里面去。游历世界各地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就会看很熟悉的东西会变得很陌生。我总是保持一种距离的感觉,和现实保持距离和城市保持距离,我是这么一种思考办法。

人面对人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对抗,一种是顺从,还有一种是逃避,我选择了保持距离,就是一种逃避,这是目前我的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77812a70e0adb801c1c7ce83fb2ac20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fdf97e843656db5c836be439d9031a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b5ea0c15b6f6ddeb1005ceba1607278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45103036e7f8fc2ae715c9d8b11dcae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39f15f00942342edbba585596dc84a8f.jpg

郭志刚作品现场

郭志刚:传统美学的改变

郭志刚带来了三件作品:综合材料《一面湖水》、《醒来》和装置作品《失眠书》。

郭志刚认为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最珍爱生命的是艺术家们。艺术家用声音,绘画,表演,或者音符来模仿自然、创造自然。

关于《一面湖水》,郭志刚这样解读:“我们每天看到自然山川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被其壮丽吸引,似乎一种梦境,被其美妙所感动。我们在都市里生活的时候,不由自主为高楼林立和霓虹灯以及各种各样的光所感动。这是人类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一种新的光。我这一次的作品,其实就是想表达我对这种光的寻找。《一面湖水》上的光所折射出影像,其实在湖底下还有一个幽暗的世界,那里边也有光,只不过那种光是需要敏感的人才能看到。但是我们大多数都在湖面的那个光里边感到欣慰,而对湖底的光感觉到恐惧。恐惧与欣慰也好,都是世界的两个不同语境。那么《一面湖水》不仅仅折射的是我们生存的民族和土壤,历史和岁月,造就的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种情感”。

《醒来》中也是关于光,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寻找理想状态。光不是抽象的或者具体的现实,而是一个宏大的人类的精神叙事。

策展人杨墨白说郭志刚的作品具有中国美学独有的诗性美学和幻境美学。

朱其从郭志刚的作品中看出:传统美学是可以改变的。传统水墨主张高逸和雅致,郭志刚老师的作品比如《失眠者》,他是一个现代人像魂游一样,有很多现代主义的非常压抑非常阴暗的内心表达,其实不是我们传统文人美学推崇的。郭老师已经置换了一种审美,他把有些苍凉悲剧性的甚至有些尼采似的深度痛苦,全部放到这样一个场景中,但他用的其实还是水墨语言。是我们所说的泛水墨”。

评论家刘淳表示:郭志刚作品是一种意向性的表达,充满了一种对对对宇宙,反映出对当代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展陈上,第二面镜 - 郭志刚,从只有意识的状态进入一个半梦半醒的幻境之中,像弥散着白色雾气的幻境中,这个空间中有了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时空概念,但与现实的秩序并不相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71d191ebc615a82c3451eda1ef3d17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dc8466d5c3388b007d6309a6b747cc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cfd169b2ea60f779a74593579425d299.jpg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82e49867b22dd2d83a9249b3711ede9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63422b077986b52cf65295fe3fab5411.jpg

侯拙吾作品现场

侯拙吾:碎片化的文化镜像

侯拙吾的参展作品“是疫情之后我最集中的一批新作的展示,大多是近两三年内一些作品,以中小尺幅的为主,为配合展厅环境,也创作了几幅比较巨大的,有一幅22米。”

比起筆鋒作用於紙上的角度和運施方式,一個人對於世界所應保持的姿態和行為設定不該更重要麼。繪畫的進境是最終越來越簡明純粹的過程,在進益中手心相印,你更洞悉自己,更了解這個世界。光怪陸離也罷,澄明樸素也好,外在通過其所塑造的你和你手,洩漏於作品,你平常地又煞有介事地完成,自身卻做某種抽離,無涉。藝術填充了你,但終連它一樣是可移除的。这是侯拙吾的创作理念。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图像系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强烈的符号意向以及宗教似的神圣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切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这些符号形象,超越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禅宗意味,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和现实元素,拼贴在一些,极具后现代感。也是一种碎片化的文化镜像,并深具寓意。

但是他用的语言却是正统的笔墨语言,这与他是长期以来一直搞文物收藏有极大关系。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投入到一些新的领域,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

其中,侯拙吾这次的作品中,也有多幅使用ai与手工共同完成的小尺幅创作,加强了文化碎片的意味。

至此,第三面镜 - 侯拙吾完成,这一部分则逐步接近于真实空间,迷雾即将消散,一切生活中的对立概念也逐步存在,也从无序重新回到有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27852aefa122f3e0c68213d8d297ce23.jpg

需要提出的是,在展览结尾,策展人杨墨白配合艺术家作品创造了《花灵》《墨骨》和《镜中人》三件作品,呼应了主题。

花灵

是根据王⻛华的作品,运用无数层布料叠加,创作出一朵花蕊之中更加微观的形态。层叠之中的缝线是生⻓的痕迹;布料的厚度是生命的记忆;片段的弧度是生命力的流淌;微观之中是宇宙的全貌。

墨骨

 Moliiin根据侯拙吾的艺术表达,创作了一件由薄纱为主体的作品,在结构工艺上创作出立体骨骼的形态,又融合了水墨晕染的柔美。骨骼形态体现了哥特氛围的神圣感,轻薄的面料仿佛的具象化形态。水墨晕染在骨骼中弥散开来,恰似灵与肉,善与恶的边界。

镜中人

Moliiin根据艺术家郭志刚的作品,将数件具有男性化色彩和女性化特征的成衣,解构拼接而成一件全新的艺术作品。割裂的缝隙,拼接的伤痕,新生的美丽,无不在讲述破碎又重组的进化”过程。而这必经之路所导向的最终形态,是无性别去标签的自由之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badbc177f372831e3f7c0f478f28d37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51e2b3f35a6790406011c6c15dc1e89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2673a35dc984aabfd0000da99b536e9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33f225cd1b2397ff5ed1d8c5593ca9c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22e94f7b6bca350633e11ccf434b2d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9d57dfc2ae77b13b8831f6981ced276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cbf033f1e8bad6e41cf5d3c072a4e8bd.jpg

现场嘉宾合影

结束语:作为西安美术馆十五年馆庆的启幕展览,三棱了王风华郭志侯拙吾三位本土艺术家的作面貌,是西安当代艺术的一个影,也是西安美术馆构建当代艺术理想的再一次践。为满足公众的国求,后将有更多精彩呈现,敬请期待。

(图片和视频提供:西安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a2ef8a2859a997a109f05666da987a2e.jpg

侯拙吾

画署盾乙

当代水墨艺术家

文化学者

中国古典书画收藏家

鉴赏家

曾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进修历史、考古专业。因长期生活工作在中美两地,作品呈现出在不同环境与文化中复杂多元性,致力于水墨媒介在当代性观念及语言的试验性探索,呈现出丰富厚重的视觉构成和多重文化、历史隐喻。其秉持着自由而独立的创作研究方向,敏锐地将古典与现代艺术方式的差异性及文化个体在时代变异中的矛盾进行文本化转述,形成某种互文关糸。曾在国内外举办和参加了多场大型个展和群展及文化交流活动,作品为一些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作为一名拥有影响力的文化大V,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颇有建树。出版有《墨变·盾乙一一侯拙吾作品集》《溟庐藏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db4e77460fcfd26e7af8663cb2bf923.jpg

郭志刚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授

当代艺术家

在国家艺术权威、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作品800余幅。绘画作品在中国北京、上海、湖北、西安与法国等地重要美术馆举办10次个展,作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馆、纽约洛克非勒艺术中心、新西兰汉密尔顿博物馆、韩国首尔美才馆、日本京都美术馆、台湾台北、高雄与桃园美术馆和香港艺术展览中心等地多次展览。作品荣获七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鲁艺杯”奖、八次中国西部美术年展“高原,高原”金银铜奖,和“陕西美术创作奖"及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与壁画展等全国奖项。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特别荣誉奖,“湖都,古都”中日美术交流展金奖,日本贺滋县省长奖。出版学术著作有《何时为艺术》《骨症》《魂兮归来》和《失眠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0e0dc2aedc148bf836583cd1f1f472a.jpg

王风华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

油画家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崔振宽美术馆、余德耀基金会、英国当代绘画协会等艺术机构收藏,曾受邀英国利兹大学、埃塞克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印尼万隆美术学院等举行论坛及讲座,在世界多国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作品以涉及中国城市、乡村的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等主题,以绘画、录像、装置等艺术形式表达个人的生命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3e4b048e35b15a5173f5da958510c191.jpg

展览题目:三棱镜——侯拙吾、郭志刚、王风华当代艺术联展

展览时间:2024.12.28-2025.2.26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3号展厅

总策划:杨超

策展人:杨墨白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馆

开馆时间10:00-22:0021:30 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详细地址: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内壹区西安美术馆

联系电话:17319933138(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4:00-17:00)(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责任编辑:刘爽

推荐关键字:三棱镜 侯拙吾、郭志刚、王风华 十五周年馆庆 当代艺术 西安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