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与1月17、18日,“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开幕暨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于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福州元和美术馆与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隆重开幕。
活动旨在为全国少年儿童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促进少儿美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新时代少儿美术融合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壹
美丽中国 与你益起
第一站——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
1月9日,“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暨「与你·益起」孤独症艺术疗愈公益论坛,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关爱儿童公益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参展儿童与观众共200余人齐聚现场,为增进孤独症儿童及家庭获得感,破解孤独症关爱服务各领域发展难题,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成果在特殊儿童疗愈领域贡献智慧与力量,以各自的专业力量打开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的一扇窗,在艺术的“花样世界”中,汇成爱的不息暖流。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与你·益起」孤独症艺术疗愈公益分享现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邀请了7位来自音乐、绘画心理、舞蹈、医学、人工智能、特教康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演讲和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帮助孤独症孩子及其家庭的有效模式与长足希望,以“平等、融合、共享”的“与你”新理念,携手关爱“春天的事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冬在致辞中将近在身边的真实故事与触动人心的公益情怀娓娓道来,“让我们全面提高少年儿童审美与创造能力,助力特殊儿童艺术教育,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引发与会者的共鸣。
著名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疗愈》,结合自身在众多舞蹈艺术疗愈项目中的课程实践,分享了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在训练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为孤独症的艺术疗愈提供了更多元且日常的落地和发展模式。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团长、“天使知音沙龙”创始人曹小夏在《音乐疗愈对孤独症群体的深远意义》中,结合“天使知音沙龙”“爱·咖啡”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办经验与曹鹏公益基金会的使命价值,对“如何用音乐奏响天使心灵,提升城市温度”展开主题分享。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合成生物学专项”项目负责人韩达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之江实验室研究员陈广勇老师,以及团队成员医疗人工智能科学家于乐全老师一道,以《人工智能与液体活检新技术助力孤独症早筛早治》为题,结合各自长期致力的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等,深入分享了多组学AI大模型应用在孤独症早筛中的有效突破。
医学博士、特聘研究员、知名心理医生严虎以“涂鸦与曼陀罗绘画艺术疗愈”为切口,发表演讲《绘心启智:孤独症儿童的绘画疗愈》,结合真实的故事与画作案例,围绕绘画心理学对自闭症家庭的助人自助价值观及实操模式,展开了生动形象的主题分享。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研究专家冼權锋在《香港地区孤独症教育康复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基于自身在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领域的学术专长与大量实践,通过分享香港双轨式特教、学前康复服务、中小学融合教育、特教学校生涯规划等经验做法,为孤独症教育康复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贰
美丽中国 美在融合
第二站——福州元和美术馆
1月17日,“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暨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元和美术馆开幕。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青年美术家协会、福建师范大学美育中心、福建省教育学会美育专委会、福建STEAM教育研究中心相关领导,和艺术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以及关心少儿成长的各界人士、参展儿童与观众共60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寻少儿美术教育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
这绝非一场寻常的展览,而是爱与希望交织的纽带。在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深入剖析这些作品背后的教育理念与艺术融合的意义,围绕少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艺术融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汇聚了全国各地少儿的优秀美术作品,是一次少儿美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大展示,也是给予特殊儿童群体演绎个人艺术才华、抒发独特生活理解、展现顽强不屈生命的学术平台,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公平、包容与爱的生动演绎,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深远意义。通过此次活动,期望更多的人投身到关注特殊儿童的行列中来,积极参与少儿美术教育事业,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少儿美术发展的良好氛围。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礼平在致辞说到,展望未来,少儿美术事业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可能。应以此次展览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少儿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美术教育服务。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郑勤砚在与特殊儿童互动环节中提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个人的花期各不同,每名孩子都有自己的绚烂与期许。因为与生俱来的孤独症,这些孩子如严冬的腊梅,待到岁末更傲雪。社会对他们播下包容与关爱的种子,终将开出一朵朵传递幸福的花。
组委会为优秀创作者与团体单位颁发证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郑勤砚以《可爱的美丽中国》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美丽中国” 不仅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人民精神的富足之中,更体现在自然生态的和谐美好上。少儿美术作为孩子们独特的表达方式,能让他们用纯真无邪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斑斓绚丽的色彩勾勒出心中的美丽中国,更要在画作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儿童中心高级美术教师,全国义务教育特教《美术》教材主编龙念南从普通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出发,在《用美融合不同与特殊》中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与窗,都有普通与特殊的一面,无数个门窗敞开才是真世界,须在普通中诞生发现美的眼睛,在特殊里呈现看到美的机遇,在精神的大千世界里展示独特的机能,以包容之心呵护特殊儿童向美而生的成长道路。
福建省美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泊发表《具身慧美:美育浸润与课程设计》的主旨演讲,结合其在美育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与独到见解,讲述如何将“具身”美育理论深度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美的熏陶,获得智慧与美的共同成长,使与会者对美育浸润与课程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教授陈秉龙在《STEAM 理念下儿童项目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跨学科教育愈发重要的当下,美育工作者应了解并运用STEAM理念,为儿童打造充满创意与趣味的项目式美术活动。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黄培蓉在《好课芳华·尽在群贤—厦大特色美育》中讲述了厦门大学特色美育的项目案例与课程经验,给予与会者诸多启发。
教育部美育教指委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启华特别从展览现场优秀作品的角度,以《儿童图像意识与生活感知》为题讲授儿童对图像的感知与理解的独特规律,以及他们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的方式。
儿童原生双年展组委会秘书长林立权发表《最美的课程在路上》的主旨演讲,分享其在美育实践方面的丰富经验,例如通过“诗画融合创作”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孩子们徜徉在文学与美术的广阔天地中发现美、学习美。
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乐中月在《行走的艺术》中分享在研学旅行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行走的方式可使艺术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小演员们从舞台剧、诗朗诵、乐器演奏、舞蹈等方面歌颂美丽中国,呼吁关心儿童美育的未来。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凯与硕士研究生黄欣怡主持开幕式及研讨会。
叁
美丽中国 美在浸润
第三站——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
1月18日,“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暨少儿美术融合发展学术交流,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幕。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相关领导教师、参展儿童与观众共300余人出席活动。通过艺术的力量,少儿美术融合发展学术交流让更多人关注到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性。
围绕“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开展的少儿美术融合发展学术交流,体现出全国少儿美育工作者学习贯彻教育部美育浸润指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以展览为依托,站在学术的高度重新审视高质量美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校内外一体化美育改革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教育部艺教委委员、中华儿女美术馆馆长李忆敏代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对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研究中心师生致力公益、传播大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示谢意与崇敬,希望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发挥其文化底蕴优势,贯彻其公益奉献初心,营造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艺术氛围,让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艺术交流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在“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中,中国 SOS 儿童村部分美术作品入选。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四川中国 SOS 儿童村、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参展作者来到现场,与美育专家畅谈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分享着自己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快乐。中国SOS儿童村是根据中国政府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1984年11月签署的合作协议组建的非政府组织,坚持教育是健康发展和福祉的基础,也是过上有尊严、受尊重和独立的生活的关键。中国SOS儿童村希望每一位受资助的失孤儿童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自食其力、积极向上的社会一员。他们的到来彰显出“美丽中国”组委会“为特殊儿童赋能,使其在信任和归属感中成长;努力为孩子们建设更好的未来,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的”策展理念。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孙民云局长与80名海沧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现场聆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郑勤砚授课《中小学美育浸润在行动》。郑勤砚指出,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学校美育工作目标、路径与策略指明了方向,并结合四川学校美育浸润工作坊极富地域特色的实践成果,倡导“一校一品”的美育浸润概念,即每所学校都要打造独具特色的美育风格。
现场展览
1“美丽中国”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站
2“美丽中国”福州元和美术馆站
3“美丽中国”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站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研究中心在2010年创办的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基础上,于2019年3月成立。中心的宗旨是以当前最新国内外少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方向,关注广大校内外的重大少儿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少儿美术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新时代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中心主任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郑勤砚。特聘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专家担任学术顾问。设立少儿美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少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国际少儿美术教育、博物馆与少儿美术教育、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等5个研究方向,由少儿美术教育工作室、展览学术部、数字教学部、教材编辑部、新媒体中心组成。中心是学院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研究基地,重点研究3—18岁儿童、青少年的艺术发展规律,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注重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科学发展艺术课程,出版有《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快乐美术课堂》等系列著作、教材,主编和主译了广受欢迎的少儿艺术图书200余册,在世界各地举办“童画中国——中国少儿美术优秀作品展”,培训校内外少儿美术教师,常年实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乡村美育、长征沿途公益支教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少儿美术研究实验基地和名师工作室,指导并引领中国少儿美术的发展。
展览地点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是集展示宣传、保护传承、研究交流、征集保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宣传闽台民间艺术,弘扬八闽悠久灿烂的民间艺术文化;保护、拯救濒临艺绝的闽台民间艺术,为两岸民间艺术家和爱好者提供研究、展演与交流的平台。
福州元和美术馆展览调性以水墨作品为主,结合当代艺术表达,展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艺术的创新精神,让人们深入感受到东方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和谐共融。元和美术馆为福州的文化艺术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艺术家和观众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中华儿女美术馆是厦门市政府委托中华儿女荣誉董事会筹建并运营的大型公助民办的公益性艺术机构。其建筑场馆是由带有鲜明城市印记的老建筑渔商码头改建而成的。2006年开馆以来,常年策划、推出各类艺术展览、公共教育活动,常年免费开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 少儿美术 福州元和美术馆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 美丽中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