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现场 | “卢贝娜·希米德”回顾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

2025-01-26 21:24:12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25年1月18日至4月27日呈现“卢贝娜·希米德”个展,策展人栾诗璇。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1954年生于桑给巴尔),作为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回顾艺术家过去四十年来创作生涯的重要阶段。此次展览由玛丽亚·拉斯尼格艺术家奖的缘起促成。卢贝娜·希米德是该奖项的2023年度获奖者,此前公布于拉斯尼格中国首个重要个展“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在北京UCCA开启之际。除此之外,希米德还是首位荣获特纳奖的黑人女性,并在英国和世界各地举办过多场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48857385275eeee7140446cf6b85e216.jpg

卢贝娜·希米德,《宇宙珊瑚》,2024,布面丙烯及木炭,152.4 × 213.4 cm。© 卢贝娜·希 米德。

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卢贝娜·希米德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教育家,也是1980年代英国黑人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挑战主流历史叙述的绘画及装置而闻名。她常常将肖像绘于真人大小的人形立牌之上,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性和空间感;同时擅长通过复绘的手法,让新旧历史在日常物品及家具的表面交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ca29c62c28d8a6e324140478dbed7bc9.jpg

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在展览现场导览

  本次展览将全面梳理艺术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成就,呈现希米德自1980年代至今的一系列重要作品,包括《时髦的婚姻》、“B计划”系列、《金钱的命名》以及近年来以街头商贩为主题创作的系列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作品通过思辨性的虚构,诗意地重述历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c306187869b5b81de4af1ef2aa9c9f9b.jpg

《第一幕:没有地图》1992 150 х 210cm

由Jane Beckett和Deborah Cherry收藏提供

  人形立牌和绘画的戏剧

  早年学习戏剧舞台设计的卢贝娜·希米德,自创作初期就超越了架上绘画的单一范畴。在她的创作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融合了各种戏剧元素的绘画装置,其中人形立牌是最 重要和最为人所知的形式之一,她通过这样的形式营造 出沉浸式空间,使观众也加入“剧中人”的行列。

  这些人形立牌的最初灵感源于伦敦餐馆街边的宣传立牌,它们有时作为独立的画作呈现,有时作为大型装置作品成组出现,正如我们面前的《时髦的婚姻》以及《金钱的命名》。排列在眼前真人大小的立牌仿佛是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以色彩斑斓的衣着和 姿态彰显着强烈的存在感,并通过不同情境中的“ 表演”来回应非裔族群所面临的社会政治议题,进而与彼此展开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d358d89cbbddaf2120b10cba197cc8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3c5ef8e53b90c7de93a6290ac010cbfa.jpg

“卢贝娜·希米德”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摄影:孙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96bda968902afada8516642f9ffa7c3b.jpg

《时髦的婚姻》1986 综合材料和声音 尺寸可变

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 摄影:孙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6ddad0d835073f1cf2cec0dfc65ad0ef.jpg

《时髦的婚姻》局部 摄影:孙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c481dbc26355ef46379c4f88547ac04b.jpg

“鼓手”我的名字是姆万比亚他们叫我丹,我曾经在山顶上演奏现在我在舞厅里打鼓但我有我的歌曲。

“舞蹈大师”我的名字是马苏德,他们叫我乔治,我曾经和我的同族人一起跳舞现在人们与我跳舞,但我有精力。

  收集、复绘和再利用

  卢贝娜.希米德常常在搜集来的日常用品上进行绘画创作,她时而选择随处可见的家具, 如门或者抽屉;时而选择一些象征着流通和迁徙的特殊物件,像是“ 宴席车”系列中带有极强戏剧道具意味的木制手推车。 在《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中,呈现了近百件艺术家四处搜集然后在表面复绘的陶瓷餐具。其中一些陶瓷与兰卡斯特市过去的殖民贸易史有关,在这里经过艺术家的再利用,被转化为黑人历史的微型纪念碑。复绘因而成为艺术家重现历史中被抹去的黑人群体经验,并重新赋予他们声音的重要方式。这也象征着希米德在创作中处理历史的方法论被边缘化的主体在新旧叙事的交疊中完成主体性的重塑,正如她本人所说,“在旧故事的回声中讲述新的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8db956367cba46a2bece49f9354d56f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78f8cd034a034006916289b8e3efec7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2501bf07384fb8715168788c875eef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a7d35474b8e23facdabb7b193afdb912.jpg

《被追捕的鞭蝎(宴席车)》 2015 木板丙烯 140X95X145cm 

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b98efc376a82c85eee34e8e6afddfedd.jpg

卢贝娜·希米德,《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2007,旧陶瓷上丙烯,尺寸可变。

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0edbce97bc15af4a8a058be859d4eeb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1db9ff4ae5145e6fa3740b7b768adbe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28d5445e3592801ed772fc74b9d1926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90d3b10d571237d7063b13e3771038c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96c98e9c5b07db757e49735e66b180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1/c4aa94f5f06f39598c08e9d9109dc4b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e41fe3680fe9c28d5df3504554ec7479.jpg

《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局部 展览现场

  故事的改写

  卢贝娜.希米德多维度的创作以肖像绘画最为人所熟知。她笔下的人物看似来自特定的历史瞬间,但其实大多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虚构和想象召唤而来。在西方绘画史中,类似的大尺幅全身肖像大都用来描绘王侯将相的光辉形象,而其中的黑人形象往往作为一种装点,或是主人公财富的象征。而在希米德笔下,街头巷尾的普通商贩化身为 庄重的大尺幅肖像绘画的主人公,优雅地展示了他们的服饰和行业一一在此之前, 他们或许从未以类似的方式进入过艺术史。同样地,在《五段对话》中,门板上描绘的时髦黑人女性并没有隐藏在房门背后,用无偿的劳动处理沉重的家务,而是优雅地站在门前,随时准备与人发生对话。艺术家用这样的愿景来重写既有叙事,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将他们画进现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fe02a04cd8dd751a90a00f24543f1e28.jpg

《五段对话》“卢贝娜·希米德”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摄影:孙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4d8cf3c53ccdcbbc6b36627fac42677c.jpg

卢贝娜·希米德,《卖鸟人:你在听吗?》,2021,布面丙烯,213.36 × 152.5 cm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208c486876ec1d25165c42db1d6ecd02.jpg

《买玩具的人》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f57d9904db4c354d0c521ef1d4d6ce79.jpg

《卖水的人》展览现场

  海洋作为历史场域

  卢贝娜.希米德出生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五个月大时随母亲移居英国。跨越大洋的迁徙历程,既是她人生的起点,也是她在探索黑人族群历史时的重要脉络。艺术家90年代的重要作品系列“B计划”是她于1997年在英国西南部海滨艺术重镇圣艾夫斯驻留时开启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46b231e935c0ec2cb9aceac161521b4d.jpg

卢贝娜·希米德,《哈瓦那夜校(B计划)》,1999,布面丙烯,122 × 244 cm。©卢贝娜·希米德。

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4efd68bd0abb9cafe320fa962a32334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80cf5112684814ecc12f20b5c6a04378.jpg

卢贝娜·希米德,《哈瓦那夜校(B计划)》,展览现场

画中文字:随着日复一日的奔逃与躲藏,我们的身体变得十分疲意。有人开始陷入绝望,似乎听到四周传来怪异而可怕的声音——哀嚎、尖叫、呻吟。这些声音仿佛离我们很远,却又近在咫尺。我们停下脚步,即使浪费宝贵的时间,也要试图弄清这些声音的来源。恐惧的感觉令人难以忍受。在经历了许多可怕的夜晚后,我们逐渐回想起那些老歌的美妙歌词。这使我们重新团结在一起,并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明白: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直到获得自由的那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9c666c26500c3218eb3333219cc9f5a6.jpg

卢贝娜·希米德,《潮汐变化》,1998,纸本粉彩,80 × 88 cm。©卢贝娜·希米德。

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作为非裔离散群体的一员,希米德不断重新诠释海洋所承载的复杂历史:它既是具象风景,也是抽象图案;既是具体历史事件的背景,也是记忆与历史角力的虚拟场域。船只、甲板、海边小屋,以及奴隶贸易中被当作货币使用的贝壳等图像,均作为海洋的化身,在艺术家笔下的交错时空中反复显灵。

  看似宁静的海面承载着关于奴隶贸易的无数历史回忆与集体创伤,是诸多迁徙故事的起点和终章。海洋与海岸,作为模棱两可的历史文化领域和过渡空间,永远游走于安全与危险、过去与现在之间。这也正是艺术家对于黑人生存状态的隐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cfc6b1a705a9dd56a185b8a229fad30d.jpg

卢贝娜·希米德,《钓鱼》1987 244 x 305 cm 展览现场

由Jane Beckett和Deborah Cherry收藏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d165c3785b8af9131833d9c8697350d5.jpg

卢贝娜·希米德,《威尼斯宫殿》,1997-1998,布面丙烯及木炭,136 × 101 cm。©卢贝娜·希米德。

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从象征着特定文化传统的装饰图案,到她个人收集或写作的文本片段,到与玛格达·斯达瓦斯卡(Magda Stawarska)共同创作的声音元素,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在希米德的作品中自由转化与生长。通过这样的创作策略,艺术家将个人的愿景以历史情境的姿态呈现,从黑奴贸易、黑人群体离散经验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中提取、重构并再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8eca299ec403e4bd439a3e6e7bb8bd3e.jpg

卢贝娜·希米德,《六位裁缝》 2019 布面丙烯 197 X 271 cm 由温哥华Rennie收藏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c7ee7d5b56d4ea36d61444141ac886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265d92f013933a81eaf8cbda2b78988d.jpg

卢贝娜·希米德,《蓝色网格测试》,2020,多材料上丙烯,六频声音装置,尺寸可变。

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


关于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e65f14987788feffd03a842daefb9883.jpg

摄影© 玛格达·斯塔瓦斯卡

图片由艺术家和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提供

  卢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1954年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现生活和工作于英国普雷斯顿。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中央兰开夏大学当代艺术专业名誉教授。她曾获众多奖项,其中包括2017年特纳奖,2023年玛丽亚·拉斯尼格奖,以及2024年苏珊·迪尔·布斯 | FLAG艺术基金会奖。希米德曾在英国和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其重要个展包括:“路障”(Hollybush Gardens画廊,伦敦,2024);“随遇而安”(FLAG艺术基金会/纽约、奥斯汀当代艺术美术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2024);“街头小贩”(Greene Naftali画廊,纽约,2024);“编织时间/深水”(阿联酋沙迦艺术基金会,沙迦,2023);“爱的声音是什么?”(格林德伯恩歌剧院,英国刘易斯,2023);“太多的梦”(洛桑州立美术馆,瑞士洛桑,2022);“水有完美的记忆”(Hollybush Gardens画廊,伦敦,2022);“卢贝娜·希米德”(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21);“聚光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伦敦,2019);“抓取测试”(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荷兰哈勒姆,2019);“卢贝娜·希米德”(CAPC当代艺术美术馆,法国波尔多,2019);“自下而上地工作”(新美术馆,纽约,2019);“国王的礼物”(奥克西塔尼/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地区当代美术馆,法国塞里尼昂,2018);“我们的吻是花瓣”(BALTIC当代艺术中心,英国盖茨黑德,2018)。

  近期的群展包括:“就是现在:艺术家重构黑人形象”(费城艺术博物馆/费城、The Box /普利茅斯、国家肖像美术馆/伦敦,2024);“纠缠的过去,1768年至今”(皇家艺术研究院,伦敦,2024);“反抗中的女性!”(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爱丁堡、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伦敦,2024);“细齿梳”(HOME,曼彻斯特,2023);“艰巨的任务!80年代的罗奇代尔美术馆”(罗奇代尔试金石画廊,曼彻斯特,2023);“所有人的世外桃源?”(斯坦利与奥黛丽·伯顿画廊,利兹,2023);“存在与归属”(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2023);“分裂自我:遗产、记忆、归属”(赫伯特美术馆,英国考文垂,2023);“归来”(奥克西塔尼/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地区当代美术馆,法国塞里尼昂,2023);“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沙迦双年展,2023);“uMoya:失却事物的神圣归来”(利物浦双年展,2023)。希米德的作品被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哈默博物馆、阿联酋沙迦艺术基金会、挪威基斯特弗斯美术馆、瑞士洛桑州立美术馆、加拿大温哥华伦尼收藏、英国米德尔斯堡现代艺术学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艺术委员会、英国政府艺术收藏、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以及美国普罗维登斯罗德岛设计学院等多个博物馆和公共收藏收藏。

展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1/54ba821a2e56a3d3951e0974bcc931bb.jpg

卢贝娜·希米德

2025.1.18 – 2025.4.27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开放

(18:30最后入场)

春节期间1月26日至2月1日

(腊月二十七到正月初四)闭馆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西展厅、中展厅、新展厅

2025年1月18日至2月16日期间

购买“吕克·图伊曼斯:过去”展票

即可一同观看“卢贝娜·希米德”


责任编辑:裴刚

推荐关键字: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卢贝娜·希米德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