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鼎天国际 | “观道·中国艺术之夜”北京巡展即将启幕,精品抢先看

2024-11-25 14:28:03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1b650e5baae02012c1fbe2f4b662bbc1.jpg

鼎天25周年《观道·中国艺术之夜》北京巡展将于11月26日-30日在北京华侨大厦·睿美术馆开幕,12月1日-2日正式预展,12月2日19:00隆重举槌!

此次巡展,既是对近现代百年巨匠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等大师精品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又汇聚了古代恽寿平、禹之鼎、郑板桥、伊秉绶、金农等名家的传世之作,精彩纷呈,敬请关注。

观道·鼎天艺术北京巡展,即将璀璨启幕,邀您共赴古今艺术之约。

部分精品为您奉上,一睹为快!

 观道  鼎天艺术北京巡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f95806e583cf9142faee6a24c0a0b9f.png

题识:次鹤先生法家教政。甲申端午日写,翌日竟。傅抱石重庆西郊。钤印:抱石大利、印痴、其命维新、踪迹大化

出版:

1. 《傅抱石全集》第一卷,第265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 《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第153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3. 《嘉德二十周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第1291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著录:

1. 《傅抱石年谱》,第8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3. 《希古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第317页,中华书局,2020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1996秋季拍卖会,第228号拍品

上款:

上款人为三、四十年代四川知名金融家丁次鹤。丁次鹤自己开办的银行叫福川银行。四川和成银行成立于1936年,丁次鹤是主要发起股东之一,任监察、协理。到1948年时,和成银行在全国各地已有三十多个分行,三千多名职工,在金融界中颇有声誉。丁次鹤也曾任天津分行经理。1942年任川康兴业公司监察,该公司董事长是张群。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总行参事。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aad7639adaaf4fb5e5b3abd26ded87ca.png

作品出版著录信息

1944年,傅抱石先后绘制了两张《怀素论道图》。第一张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由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捐赠;第二张则被赠予当时四川的金融巨子丁次鹤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89ecb75959f9a89d61937e6f26bae1c6.png

1944年端午节这天,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家中画起了《怀素论道图》。画完第一张之后,他意犹未尽,于是又画了第二张,前后花了两天时间。与端午当天完成的《怀素论道图》相比,第二天完成的《怀素论道图》在构图上更加丰富,画面更加疏朗开阔。画中的僧人怀素盘坐于松间石上,左手握卷,右手拿着一只酒杯,眼神朦胧,地上散落有毛笔、书卷和鞋子,俨然已酒醉欲狂的情态,恰是“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的生动写照。

“人人送酒不须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唐代名僧怀素的一首自作诗,曾引发不少画家的共鸣。比如以历史人物画享誉画坛的傅抱石,对“醉僧”形象的创作乐此不疲,1942年至1946年共画过8幅《怀素论道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dc58e468803bcc3aca46d9762063632.png

款识:八十七岁白石老人,丁亥秋九月已凉,天气未寒时也。钤印:白石、曾经灞桥风雪

来源:

1. 原藏家直接得自齐白石家属。2. 中国嘉德 2005年 11月6日Lot2327。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白石老人晚年佳作

笔精墨妙情致有趣「教子图」

齐白石的作品以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时时打动人,在于其寓于形象之中的细腻情感,此幅《教子图》就充满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给人以很多啓发。齐白石对鸡的喜爱,源自于从小养鸡的生活,他对鸡的习性特别熟悉。

此幅的构图也很讲究,画面中心一只气宇轩昂的大公鸡,四小鸡集中在画面左下方,有聚有散。画面的色彩亦相当丰富,火红艳丽的鸡冠,水墨淋漓的小鸡,还有浓墨写成公鸡尾翼。整幅笔精墨妙,情致有趣,是爲白石老人晚年的佳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cb368c96325e2127417aa0c8c8d6dc5.png

款识:吾一九五四年游黄山,适值天气晴雨无常,固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一九六三年大暑,可染画,时在北戴河。

钤印:李、日新、河山如画

出版:

1.1987年挂历·现代画家画黄山,11月图版,中共淮南矿物局委员会,淮南矿务局印。

2.1987年挂历,11月图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印。

3. 《现代水墨画家探索》图22,台北 雄狮图书,1989年6月。

4.《李可染画论》图53,台北 华正书局,1989年9月。

5.《美术家》杂志11-20期,1979年。

6.《美术家》杂志71-82期,1991年。

说明:

1.此作品即将出版于《李可染全集》。

2.此作品经李可染基金会鉴定为真迹。

3.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a45258d153adf851b8b84464a4f9f94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bbf0044523ea83d0be1b7a30b7de0fe4.png

作品出版信息

李可染山水画代表作「黄山烟霞」

可染先生将传统山水绘画变革与升华, 拓展中国山水画表现的艺术空间,成就一代新风。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许多画家都对黄山情有独钟,李可染也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是石涛的豪言壮语,更是李可染的创作理念。李可染曾几次登上黄山,力图将黄山用新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以表现出深邃浑厚的意境。这件作品是李可染在1963年国庆时回忆1954年时游黄山所画,时隔八年,李可染以更纯熟的笔墨画了这《黄山烟霞》,让每个观画者都能感受到李家山水的沈雄和博大。对比中达到和谐,在统一中形成对照。画中之景都源于自然,又非对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李家山水的创造。

从时间上看,这幅《黄山烟霞》是李可染转折期的作品;但从笔墨和形式上,则是典型的新山水,表明李可染在此时期已经形成体系。画面没有用其后期黑密的笔墨去把黄山之美遮蔽,而是用赭色点染,在表现烟霞的同时,更让黄山之烟雨朦胧的感觉十分突出,同时更让画面充满一种通透感。气象多变、烟霞幻化的黄山在画家的笔下更加气势雄浑。以千峰万壑为主体的视觉图式是李派山水积墨法与素描体面造型法完美融合的图式,也是成功把握自然造化总体气象的经典图式。

李可染盛年期山水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李可染曾于50年代游访会稽山,深为感染,日后屡次以此为创作题材。画中峻岭蜿蜒、气势浑然;溪水数条、氤氲滋润,尽显“千岩万壑”之恢弘气象。

题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吾昔年雨后过山阴道,得此意境,兹以漫写之。可染。

钤印:可染

来源:1997年4月香港佳士得 lot300

说明:1. 李可染全集已审定收录2. 即将出版 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句出〈世说新语〉,乃晋顾恺之答客问,称会稽之山川秀美处。一九五六年,李可染有八省写生之旅,在浙江会稽境内,过山阴道中,偶然遇雨,见茂林葱郁,听奔流如管弦,已成心中意象,再读前贤名句,遂有感而发,日后引此为创作题材,遂成「千岩万壑」之图。

款识:丙寅端节前五日画奉寄凡仁兄指正,阿寿时客沪。钤印:阿寿、天授章

出版:

1.《名家书画真伪鉴定》页70,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华龄出版社2000年1月。

2.《近现代中国书画作品集》页76,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10月。

3.中国书画 ,页33,2008年第4期,中国书画杂志社。

4. 潘天寿全集 卷一,页13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b2441fb89a3edf95f976b7c9feaf738.png

作品出版信息

俞寄凡旧藏早期潘天寿绘画

俞寄凡(1891-1968)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人。曾任教育部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艺术科课程纲要起草员、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评议员,上海美术专科学术教授兼师范部主任、高等师范科西洋画主任,上海艺术学会会长,《新艺术》(半月刊)主编。1926年冬,潘天寿与俞寄凡、潘伯英发起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潘天寿任教育系主任,俞寄凡任校长。此作正是1926年建校时之作。

这幅《钟馗出行图》作于丙寅端午节前五日,为潘天寿1926年所作,是年潘天寿30岁,为其早年之作。潘天寿早年虽未专门师法某一大家,靠自学步入艺术门径,然对于传统却下过深功,尤其对于八大、石涛和扬州画派、海上画派,就连吴昌硕初见潘天寿之作也惊叹这位后学“年仅弱冠才斗量”。

此幅作品显然为辟邪迎祥之用。钟馗进士模样,着长袍,大扇半遮面,坐于马上,全用朱红写出(民间相信朱砂具有驱邪力量),后跟一小鬼,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象征玉堂富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a081c040baf98039e8b92cc5b266f963.png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出版:《中国、巴黎,早期旅法画家回顾展》第77 页,台北市立美术馆,1988 年。展览:“中国、巴黎,早期旅法中国画家回顾“,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1988 年 3 月 26 日至 6 月 26 日。说明:即将出版 《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6f13e9a463f7d825e2e64656b8d27c9.png

作品出版信息

六十年代成熟阶段林风眠仕女画作《纨扇仕女》

本件作品系林风眠六十年代所创作,生于 1900 年的林风眠是中国第一代赴法留学的画家,因此绘画风格既综合西方印象派的色、Modigliani 的人物造型、Matisse 的装饰风格,同时亦可见中国汉碑、瓷器、壁画等的影响。他主张中西方艺术互补,“西方艺术之短即是东方艺术之长,而西方艺术之长即是东方艺术之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风眠仕女图发展到成熟阶段,由于时代原因,裸女和时装仕女逐渐隐没,所见多为古装“新仕女”,体态曼妙、色泽典雅,具有小家碧玉、可望而不可即的东方女性美。艺术语言上,林氏广泛吸收西方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结合中中国汉唐石刻及民间美术,熔铸出个性鲜明的新仕女形象,她们已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女性美的象征符号。

此件《纨扇仕女》完全东方造形绘成,女主角立于画面中央,手持蒲扇,背景有生漆屏风及大柜、细颈瓶花立于画面右方,画面左方有红色围栏延续视觉空间感,仕女以立姿持扇示人,展现含蓄优雅的美态。以东方美学的瓜子脸、柳叶眉凤眼、樱桃嘴和亮丽黑 ,中国古典美人为模范,却又融入了他只此一家的绘画风格,处处流露东方诗意。

出版:《石鲁画展》图版 16, 香港颖川堂出版,1990年。

展览:《长安画派源流展》P212-213。

说明:此件作品原藏者为石鲁临时教学助理李祝龄先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9bd4f028b8858ebb1b31c70ca42bbd7.png

作品出版信息

石鲁《晨耕》精品佳作 黄土高原上的陕北风情

石鲁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画作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近现代书画作品。石鲁年轻时只身赴延安参加革命,枣园星灯、山巅塔影、黄天厚土成为他主要的创作题材。石鲁是位极具灵气和创新的画家,黄土高原和陕北风情既寄寓了石鲁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美和美的价值的全新理解。

此幅《晨耕》,以极其简约犷放的笔法,表现了陕北高原雄壮、粗犷、具有原生态性的强悍的生命力。石鲁自创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程序,运用大刀阔斧的拖泥带水皴法,用大片的桔黄色表现了早晨太阳初升时黄土高原的勃勃生机,一株半隐于崖后的大树更给人带来无限希望,而三位衣着各异、荷锄而行的劳动者成为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画面带有浓重的高原气息和劳动色彩,而干湿兼施,骨肉浑成,气到势合,在彻底革新了中国山水画柔弱审美传统的同时,赋予了长安画派一种全新的、具有厚重生命力的艺术魅力,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也使石鲁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反传统色彩的一代大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996e911df060a2950990383283f3f77.png

题识:乍到瑶台风露稀,神仙事业老犹疑。果然臣朔能三窃,何用长安乞米为。白石画并题旧句。

钤印:白石翁、湘上老农、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形象生动传神,富有戏剧性和情趣之齐白石《献寿图》齐白石:「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不能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观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东方朔偷桃》作为献寿题材广受欢迎。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郡人,乃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自晋张华博物志 记:西王母赠桃给武帝后,“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令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东方朔神仙也。”西王母之桃三千年结实,东方朔“三来”盗桃,西王母称奇,武帝也因而对其刮目相看,可见其寿数之长,被世人视为长生不老的神仙。

题识:有明中叶士大夫崇尚文艺,以书画为最优,吴门学者率多枯硬。及启祯间始重墨趣,法备气至,实繁有徒。至娄东虞山称盛,日趋浅显,重外轻内,凌替甚矣。八十四叟宾虹。钤印:黄宾虹

说明:裱背有黄山文艺社标签。

出版:

1.《先生归来》第114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

2.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1da223e7335b95b7bf2e240ce80a4a4.png

作品出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f1bb0fc3996d3fe4e3a7944fe159aa9.png


黄山文艺社标签

黄宾虹其晚期画作笔墨面貌不一而同,终登艺术高峰。此幅八十四岁所作《幽林深处》是晚岁精品,以湿笔为主,墨色交融,绚烂之极。画中用线纯用中锋,有篆籀之气如折钗股,含蓄内敛,笔力如曲铁,绝无凌厉尖俏用笔。裱背有黄山文艺社标签,“黄山画社”,即黄山文艺社,系江振华创办,黄宾虹侄女黄映芬嫁江振华子锺羲, 故称“亲翁”。1946年江振华自新加坡返回上海,着手组织黄山文艺社,曾致书宾虹先生求书、画画以作陈列,此签表明本作品曾在黄山文艺社展陈之列。

画上题跋:“有明中叶士大夫崇尚文艺以书画为最优,吴门学者率多枯硬。及启祯间始重墨趣,法备气至, 实繁有徒。至娄东虞山称盛,日趋浅显,重外轻内,凌替甚矣。”可知黄宾虹认为明代吴门学者画用笔多枯硬,病在不知墨法。至清四王时,虽有墨趣,但重外而少内美。故黄宾虹此作重用墨,用墨之法实则在水。黄宾虹此作以湿笔为主,墨色变幻丰富,浓重有淡,淡中有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以浓破淡,以淡破浓,真是得笔墨之妙, 变化无穷,远超古人矣。黄宾虹曾与陈景昭论画,以为“元人倪、黄,笔多墨少,未免空疏枯燥”,须层层积累,乃至一画经数寒暑,方可“历久有神”。可见黄宾虹与笔法外更重视墨法。

题识:希尧先生惠教。悲鸿乙酉作。

钤印:东海王孙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来源:天津户出

题识:一九六五年越兰开侯。寿。

钤印:潘天寿印、天、阿寿

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四大家》(四)出版。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2829655aca3ee1974c51a1e91978af8.png

作品出版信息

潘天寿的画,形式与内容非常统一。看来是简单的几笔,其中很有思想和内涵。花卉也好,禽类亦罢,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都寄托了自己的精神和人格。他曾说:“绘画中须有思想,否则就不成绘画。自然界的形和色是死的,只描摹对象,其艺术也是死的;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然,其艺术就是活的了。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定律。

”潘天寿极重画品、人品,认为“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有真情至性,然后有真风格”,“风格就是人”,所谓画如其人,诗如其人,这是千真万确的,潘先生的画元气淋漓,风骨刚劲,洋溢着至大至刚至正至中之气,故能不求工而登峰造极。他笔下高古新奇的飞禽,雄奇博大的意境正是他人格的象征,给人以崇高而强烈的感染力。有人评价潘老的画:“并非以赏心悦目为能事,他直指博大与崇高的精神境界。由此看来,这幅潘老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实属无价之珍品。

潘天寿的花鸟、飞禽以笔力雄劲、气势豪迈著称, 而又严谨理性、意匠经营,此画就充分体现了潘天寿经营之精到、法度之森严。栖石粗线勾勒,基本不加皴染,沙汀上涂淡淡赭石,并且不涂死,中间晕出一带空白,这些都是潘天寿的常用画法,以求灵动通透的效果,进而辅以浓淡相当的墨点,鸭栖立于沙汀之际,墨羽拍打,喙非扁平而尖锐,蹼掌非润滑而利边缘,目炯炯而烁,仿佛羡慕飞翔鸿鹄,以盼望有待时日,自己也能得踏风斩浪,扶摇九万之上,又怎可以安顿于这小小的弹丸沙汀!

题识:集句书奉,竹亭先生清鉴,曲江外史金农。

钤印:金农之印、生于丁卯

释文:时闻玉琴,若濯冰壶。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五册》第70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第408页,苏14-12,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伍》第2376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备注:江市文物商店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b0d20c3ceb2451c2262604c1a624f4b.png

作品著录信息

此为集句联。上联集自『流水几曲,夕阳乍沉;娟娟修竹,微风吹襟。美人何处,时闻玉琴;疏花隐红,寒烟满岑』。玉琴,字面意思指用玉石制作的琴器,应是玉饰的琴,指琴的美称。

唐人常建《江上琴兴》诗:『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唐人刘禹锡《听琴》诗:『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杜荀鹤《山中寄诗友》:『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是文化审美中的琴;李群玉《书院二小松》:『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是文化内涵中的琴;贯休《杜侯行》:『宣宗懿宗调舜琴,大杜小杜为殷森。』是文化雅趣中的琴。琴声由琴出,心随琴声去。下联集自明代藏书家祁彪佳《远阁》:『澄晖弄景,俄看濯魄冰壶;微雨欲来,共诧空蒙山色。』作者以冰壶状天之空明莹洁。此联流畅活泼,自见情趣。

题识:嘉庆十七年五月,临尹宙碑为莲舫先生是正。汀州伊秉绶。

钤印:墨卿、伊秉绶印、柘湖

释文:吉甫相周,文则作颂,武襄猃犹。

出版:

1.《中国农民银行月刊·第一卷·第十期》,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出版。

2.《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集》第29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0年。

3.《中国书法全书》第585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3217b33f3322d4f968ab94774ac63a4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a9a742feeb66af7d08f09ef0f05eee8.png

作品出版信息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 。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 。清 乾隆五十四 年(178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工诗,善画墨梅,尤以擅书名于时,书工楷、行,以隶书最负盛名,位列乾嘉八隶之首。

在清代书坛上,伊秉绶以隶书著称,在当时与桂馥齐名,其用笔与桂馥、黄易、阮元等有很多相似之处,后又经提炼和强化,简化动作,字形向外扩张,方正饱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幅作品是伊秉绶为尹莲舫先生所作,以《豫州从事尹宙碑》说明了“尹”这个姓氏的由来,说明家世渊源,以及歌颂他"进思尽忠,举衡以处事,清身以历时"的德行。

题识:板桥郑燮。

钤印:樗散、郑燮之印、丙辰进士

释文: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料得扬州醉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长,正是河豚欲上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9c93ceba2fa19829bbcdabbd087a11f.png

袁守谦将军

说明:1. 据题签可知,此件经袁守谦收藏。袁守谦(1904-1992)字企止,湖南长沙人。少时喜读古籍经史,勤习诗词。其戎马一生,历任国民政府党政军要职,于兵马倥偬中仍不忘读书习字,以文养性。雅好文艺,长于书法,乐于收藏,精于摄影,为国府党政军要员中与艺文界往来最密切的一位。与齐白石、张善孖、张大干、溥心畬等订交。渡台后,与黄君璧、彭醇士、台静农、陈定山、金勤伯等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家过从甚密。

2. 三首诗依次为李商隐《东还》、黄庭坚《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彷佛三生杜牧之“红药档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今春有自淮南来者道扬州事,戏以前韵寄王定国二首》其一、苏轼《惠票春江晚景》。

释文:古松叠嶂图。抚黄鹤山樵,郁密苍浑,欲使墨光悉作五彩,岚影翠微,晶然。可鉴。拈供智老禅师。甲寅春,南田客,恽寿平。

钤印:恽正叔、寿平、一片江南

鉴藏印:1. 吴荣光(1773-1843)吴氏伯荣  ;2. 李葆恂(1859-1915)李葆恂文石印

徐邦达(1911-2012)边跋:万松叠嶂势嶙峋,揖让耕烟事岂真。(世传南田自以山水不及石谷子,后遂专攻没骨花云)。破墨何曾移没骨,南宗一脉总斯人。(明人倡山水画《南北宗论》,原属无稽,此藉用入咏,观者勿以词害意也)。范张艳说有攀跻,(范廷镇、张伟皆称南田入室,作伪恽画,云可乱真。)小子何能乱会稽。此是河豚非赝本,翠微岚影供招提。南田翁杰迹,徐邦达观因题。钤印:徐邦达印

出版:1.《徐邦达审定·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选集壹》,文物出版社,2010,68-69。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古代书画》,2010年10月。著录:《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五周年纪念》,1999年,p237。展览: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2010年10月)展出。

备注:1.吴荣光(1773-1843)旧藏,字伯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室名筠清馆等,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布政使。能诗文,精鉴赏,收藏书画字帖甚多。着有《辛丑销夏记》、《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等。其中《辛丑销夏记》为著录书中精审之作,此书成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夏季,时值辛丑年,故为书名。全书对吴自藏或借观的法书、碑帖、绘画计146种进行了尺寸标注、印章辨认、款识和题跋的抄录等项著录工作,其中对作品的真赝考证及记述作品的流传经过较为详赅,也最为重要。

2.李葆恂旧藏(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又号猛 ,室名有益无益斋、红螺山馆,辽宁义县人。官江苏候补道。精鉴别,为端方所重。工诗善画,着有《海琳所见书画录》、《猛庵文略》、《归学庵笔记》等。

3.徐邦达先生鉴定真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d6e1621ebf49dd2934933c6a62bccfb2.png

作品出版信息

《古松叠嶂图》鉴赏——刘如仲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研究馆员、清史及清代书画专家

清恽寿平绘, 水墨纸本立轴, 高1 2 7厘米, 宽48厘米,绘于康熙十三年(1674)。图左上有恽寿平题跋“抚黄鹤山樵。郁密苍诨,欲使墨光悉作五彩, 岚影翠微,晶然可鉴。拈供智老禅师。”款署“甲寅春南田客恽寿平。”钤“恽正叔”白文印,“寿平” 半朱半白印,“一片江南”白文印。“一片江南”印使用较少,除此画外,仅见在《仿大痴山水轴》上用过。鉴藏印有“李葆恂文石印”白文印。李葆恂,字文石,盛京义州人,精于鉴藏,有“说剑斋”书画楼收藏书画;“吴氏伯荣”朱文印。吴荣光,字伯荣, 广东南海人,工书画,精鉴金石书画,有“筠清馆” 收藏书画金石文物。

图右下有徐邦达先生边跋,赞鉴古松叠嶂图,并称“此是河豚非赝本,翠微岚影供招提”又称此图为“南田翁杰作。”钤“徐邦达”白文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16b73cecd9757affbb79f080afd1289.png

作品局部图

《古松叠嶂图》由嶙峋的山石及苍翠的古松和水平如镜的湖水等构成。起落有序的山石,自山脚堆垒,层峰叠嶂,高耸入云。岭上危崖石壁,有似巨型的卵石,也有小圆的矾头石,起伏变化,回旋辗转。或用干笔皴擦,或用湿笔皴染出石头厚重质坚之感。整体笔势秀润,墨色透明,山峦显得如白玉似的“晶然可鉴”。山下苍松挺拔,枝叶繁茂。用不同的勾枝勾叶法,以墨色的重淡,华出深秀的松针树叶,苍简萧瑟。丛树杂木亦峥嵘其间,真是“郁密苍浑”。山脚河岸相接,兀石环抱,苔草青青。伸入水中之石, 稳定了水面的平静,真天水一色之景象。湖岸蜿蜒, 幽清深静之处,数间屋舍隐落其间,景致静谧清雅, 意境简远,真是绝佳隐居之处。

恽寿平的山水画,大多为册页小开,为轴为卷者较少,比较有名者有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图》轴、仿董源的《北苑神韵图》轴、摹黄公望的《富春图》卷,以及《载鹤图》卷、《古松石岳图》轴、《溪山无尽图》轴和摹黄公望赠与智老禅师的《古松叠嶂图》轴等。这幅图是他42岁之作,正是他艺术上成熟时期所作的大幅山水画中的精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59bec0fe261e5e2c90a8cafe658836e1.png

题识:榆中兴龙山林木蓊郁,居肰南中景色,春莫高处犹雪,则与吾蜀峨嵋同也。此忆写廿年前旧游。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昵宴楼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 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f38c787dc3e1cc7c23a0656211057659.png

张大千夫妇与李祖莱(左后一)、张目寒、孙云生

李祖莱、李德英伉俪藏 张大千「榆中兴龙山」

李祖莱、李德英伉俪于张大千交情匪浅,大千与李家夫妇以弟、弟媳相称,李家三小姐秋 君,更是大千一生红粉知己。张李二人交情非同寻常,李祖莱是大千四位遗嘱见证人之一,一生友情早已转化为浓浓亲情。

注:兴隆山(兴龙山)位于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属祁连山山系东延部分,是甘肃诸山中“最雄秀处”,风景秀丽,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宋时有隐士在此修行“羽化”,又称为“栖仙山”。成吉思汗曾在此与西夏交兵;民国时为躲避战火,“成陵”亦西迁于此,可谓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风水宝地。大千先生曾于1941年春西行敦煌时两次游览兴隆山,画家感叹于沙漠戈壁之地竟有如南国景色,遂提笔描绘,之后亦多次创作。本幅题“忆写廿年前旧游”,可知应写于六十年代初,或是大千来港下榻李祖莱寓所时创作。

题识:巨师阔浦遥山略变其意为之。爰。

钤印:得心应手、大千唯印大年、辛亥

鉴藏印:逸斋秘籍

出版:

1.《华侨日报》,1971年12月15日版。

2.《华侨日报》,1971年12月18日版。

3.《美术五年级上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6月。

4.《艺术家(第九期)》图版16,艺术杂志社,1976年。

说明:熊式一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8ebc7d5c16089624c21523047c9134d.png

193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左一)与戏剧家熊式一(右二)合影

熊式一(1902-1991)江西南昌人,笔名熊适逸等。是现代中国杰出的双语作家。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创作和翻译生涯以戏剧为始终。一生勤于笔耕,著述宏富,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他二战期间在英国创作的英文小说天桥(《The Bridge of Heaven》)。同时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熊式一在那段时间所做的抗战宣传工作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e9be1f6facaa7c06351ee35a7974569.png

作品出版信息

【似古实新、融古开今之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张大千自1969年秋间正式移居美国,迁入旧金山「可以居」,大概前后住了两年左右时间,期间曾因糖尿病发作,回到八德园修养了近半年。1971年底,张大千在卡米尔郊外著名的17英里湾景区购置环荜庵,扩建画室于1972年9月启用。本幅《阔浦遥山》题款中虽未见署年,但画幅右上角有纪年印「辛亥」,可知画作绘制时间在1971年,参照张大千的居所行踪,可知本幅《阔浦遥山》应是大千先生在美国「可以居」时所画。

「阔浦遥山」一词来自大千先生大风堂所藏的五代时期画家巨然名作《阔浦遥山》,张大千十分喜爱此件藏品,「当在《秋山问道》、《江山晓兴》之上,大风堂供养第一品」。并多次以此题材进行创作,并赠与友人。如1966年画赠李顺华夫妇的《阔浦遥山》册页、1981年画赠江兆申的《阔浦遥山》等等,十分精彩。

画幅右下角钤盖「逸斋秘籍」,可知本幅曾为熊式一珍藏,熊式一(1902-1991),著名戏剧家、教育家、翻译家。原名熊适逸,号逸斋,江西南昌人,早在二十年代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毕业后便开始了写作和翻译生涯,在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刊》上发表小说剧作, 并翻译了大量英国名著,如肖伯纳的《人与超人》、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等,徐志摩大为赏识,称之为中国研究英国戏剧第一人。于1932年底西渡英伦。翌年将《王宝钏》的故事,改写成英美人士能够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舞台剧《王宝钏》,在英伦剧院演出达两年之久, 轰动国际。熊式一元曲巨著《西厢记》逐句逐字译成英文,受到学界高度评价。《西厢记》后来成为英美各大学中文系与亚洲研究所的教材。「七七事变」前后,熊式一先生正在国内,他与宋庆龄、郭沫若三人被推为全国文人战地工作团主席团,在上海招待各国记者,作大规模国际宣传。熊式一先生又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曾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1954年随林语堂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受聘文学院院长,1955年4月离职。1962年赴香港创办私立清华书院,并任第一任校长。1980年代初从香港清华书院退休后,在台湾、香港、英国等地居住,1988年回台湾定居阳明山上。1990年还获得台湾文艺特别贡献奖。1991年8月2日再次从台北回大陆,9月15日病逝于北京。

题识:独有徐寅是知己,名园论果荔枝先。白石。

钤印:齐白石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独有徐寅是知己, 名园论果荔枝先】齐白石对荔枝的喜爱或许来源于他早年“五出五归”的游历生活。他曾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盛赞荔枝爲“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传》中还写道:“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

白石老人还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员州好荔枝。”由此足见白石老人对于荔枝的喜爱。

荔枝入画,取其谐音,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白石老人生前对荔枝情有独锺,其对荔枝的喜爱,也多能他的画作中得到印证。题识“独有徐寅是知已,名园论果荔枝先“,这里用到了一个典故,徐寅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家住腐束省莆田县。他八十岁以后回乡隔居,天天以游钓为事,但溪边丹荔垂垂,徐寅便挥毫写下著名的《荔枝》诗二首。

白石老人借用这个典故,赞美荔枝的甘甜。此幅当属“衰年变法”后的代表风格作品。用笔老辣,一气呵成,圆疏密有度,用色而不俗。给人以洒脱、生动之感。把“目啖荔枝”后的美味,“作南人”的向往,表现的淋盛致,让人观此圆后如沐“南国之风”

题识:齐璜。钤印:齐大

说明:香港古家具收藏家黑洪禄先生旧藏。黑洪禄先生为香港著名中国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家及古玩商,经营古典家具超过半个世纪。黑氏古玩业创办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f8dfd3e6285be90842f739a0934bf2b0.png

香港古家具收藏家黑洪禄与安思远合影

【松鼠分食葡萄、花生,生动有趣。】

松鼠葡萄是传统的美术题材,葡萄果实堆迭繁密,象征丰产;鼠在十二生肖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多子”“丰收”“富贵”。齐白石喜绘松鼠,因其灵动可爱,人畜无害。曾有题《松鼠图》曰:“不破壁,亦不害苗,一岭松风,独自居高”,更道出其悠然田园、无争于世的意趣。

据胡佩衡说齐白石在七十岁以前很少画松鼠,偶有写之也不得当。他七十五岁时,特地买了松鼠在家里,经过悉心观察,反复写真,方得其神理。虽然作画之时,不假外物,也不事先起稿,但所画之物早已了然于胸,呼之欲出。白石老人喜欢画松鼠葡萄,也是因为这些乡野之物常令他怀念起老家星塘老屋葡萄架下的情景。此轴画两只姿熊各异的松鼠分食葡萄、花生,生有趣。松鼠纯用水墨,笔酣墨饱,量染出蓬松毛茸的皮毛,又点出浓黑的眼睛、鼻尖,结构形体,笔笔分明。画中物象不多,却组了轻重、动静、疏密等种种对比关系,观赏趣味亦因此而生。

鼎天25周年《观道》中国艺术之夜

北京巡展

2024年11月26日-30日  9:00-19:00

(11月30日 9:00-14:00)

 北京华侨大厦睿世酒店一层

北京预展

2024年12月1日  9:00-19:30

2024年12月2日  9:00-16:30

北京拍卖

2024年12月2日  19:00        

北京华侨大厦睿世酒店二层


北京华侨大厦睿世酒店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号

​(中国美术馆地铁站D2西南口步行160米)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书画 鼎天国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