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强的没骨画不跟风,有主见,在题材拓展的同时,捕捉和表达万物皆有的神韵与独特之处。往往愈要抵达真意愈需去除屏蔽,苏国强的没骨画以水墨造型,运用淡雅而沉厚的色彩平面化地概括物象结构,因而出离了繁复的约束直达本真的境界。
应该说,没骨画的真谛也是艺术的真谛。如叶燮在《原诗》中所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所求之“美”往往不可言、不可述,而由意象之表的感受体验获得。没骨画淡化墨线,凝练结构,可谓能空、能舍,铺陈色彩,呈现意象,是谓能深、能实,因而使花鸟、山水、人物等所独具的神韵灿然显现,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最本质的意义与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真醇境界实现共鸣。这个过程是祛除芜杂的过程,也是摆脱惯习陈规的过程,是王羲之所言的“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也是苏国强在创作中试图保持的“一种生涩与新鲜的艺术状态”,且“这种状态让艺术家很难形成概念化的作画习惯”。
苏国强的没骨画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理路,不仅是大道至简的哲学精神,还有艺术之美感创生的路径。宗白华先生曾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之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一如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没骨画即以色彩铺陈简化了事物复杂的结构,造成美感上的“隔”,如董其昌所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般达于审美的境界。
在苏国强看来:“这些在我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或蔬菜瓜果,每当他们在打动我的那一刻,我就会把他们搬到我的画面中。这不仅体现出我的审美追求,更能反映出我的生活状态。一种自然、简单、朴实的生命状态”。寻常物象入画而涌动着艺术的精神,即司空图所形容的“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没骨之象,蕴含的是中国画的精神,传续的是美的理念和意韵。
金秋时节,中国国家画院将举办《寄情没骨——苏国强中国画展》,是为序。
苏国强《草原牧女》190cm×190cm 2023年
苏国强《阳光下的老人》100cm×200cm 2024年
苏国强《在线外卖员》175cm×190cm 2024年
苏国强《草原情》200cm×200cm 2023年
2024年11月18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主办的“没骨寄情——苏国强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文为展览所作前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宣布展览开幕。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