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1246-1302),字伯几,一作伯机,号困学民、虎林林隐吏吏、直寄老老人等,汴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渔阳(今河北涿鹿),箕子(文丁儿子,帝乙弟弟,建立箕氏侯国)后裔。历官江南诸道行台御史掾、浙东都省史掾等,为宦扬州、杭州等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因与上司争执而遭贬。晚年寓西湖虎林困学斋,闭门谢客,以琴书自娱。大德六年(1302年)复起用任太常寺点簿,未到任而卒,能诗工散曲,通音律,善鉴识。在书法上,鲜于枢擅楷书与行草书,尤以草书最佳,在元初与赵孟頫、邓文原并称“三大家”,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此幅为鲜于枢的行草书的代表作。
此件《草书节录<吴越春秋>》笔法纵肆,欹态横生。通篇“全力以付”,“无一笔苟置”。从用笔力上看,锋敛墨聚,圆劲有力,每一笔画的起收、顿挫、使转……均从容不迫,却又变化万千。结体略呈右上取势,宽博宏肆,纵敛有度;字与字之间起承转合偶以“牵丝”相属,更多是以内在笔势使上下呼应自如、左右揖让相得。通观全卷,正如刘欣耕先生所言:“结字严谨而纵肆,点线爽健而富有立体感,挥运之中意气雄豪而出入规矩。他以深厚的功力表现出了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从而也表现了自己的气质、人格。”一股文人倔强而潇洒的勃勃英气扑面而来,是其作品中难得的佳品。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