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白-海派重彩-《香莲问茶》2011年
说起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于上海而言,它是一种情怀,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无论是老上海的风花雪月,还是新上海的时尚潮流,茶都如同一缕丝线,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它在弄堂里、在江畔、在园林边、在闹市中,静静地散发着芬芳,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过或路过的人,都能在这茶香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归属,找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和灵魂深处的柔软。
茶韵上海
时光深处有芬芳
李守白-海派重彩-《下午茶》2015年
古人常说,喝茶是【一期一会】——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利,因此每次相见分别都隔山水万重,有了这次,下次便难知道是何日,所以每次茶友相逢都讲究一个格外尽兴。书信相约,琴音相伴,吟诗作对,茶毕相别,在道别之时还不忘说一声“珍重”,以示对对方未来的祝愿,以及对于彼此友情的重视。
因此与其说有人喝茶,倒不如说是有人在谈笑人生。
不同的人,喝着不同的茶,讲述着不同的人间烟火。年轻的时候品不出个滋味,等上了年纪,茶的滋味不明而说。
李守白-海派重彩-《牡丹绣春》2011年
上海人爱喝茶,但他们讲喝茶不叫喝,而叫吃,一来兴许是早年南方人喝茶伴以食品佐食,比如吃早茶就是因此而来;二来是从前的人还会将茶叶丢进口中慢慢嚼出茶香;这三,则是一个“吃”字将南方人的外柔内刚展现得淋淋尽致。
比如张爱玲就曾说:“一天不吃茶,浑身难受。”郁达夫也在散文《上海的茶楼》写道:“差不多人人爱吃茶,天天要吃茶”。显然茶于上海人不仅仅只是一碗汤水,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正如那灯红酒绿的黄浦江,荡漾着新古典主海派里弄的石库门。这春风沉醉的龙井水, 推杯换盏间,交替的是上海人对于规矩的恪守连同惺惺相惜的情愫——就像上海人践行,彼此情深义重,但也不会刻意挽留,而是多问一句:“你已经想好啦?”既是探个底,也是表示没想好可以留下,上海人的情多少有些润物细无声。
李守白-海派重彩-《似水流年》2011年
吃茶不比喝酒,喝酒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吃茶,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茶令人醒,一个人喝茶,总是容易进入那种忘我的境界。大脑空空,身形忘我,遨游宇宙,全然不知何为功名利禄,忧愁烦恼,唯有万物星辰了然于胸的不悲不喜,我主沉浮的智慧。只是太过聪明也是有苦恼的,有了智慧,便有了发现瑕疵的敏锐,世事也难美好如初,因此尼采便曾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写道:“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也是一种美德。”因此,品茶也并非全然好事,譬如“难得糊涂”。
李守白-海派重彩-《往日时光》2010年
除此之外,茶或许真可为良师。茶的韵味悠长,如同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深远。
一杯茶,从温热到渐凉,恰如人生从繁华走向平淡。人生如逆旅,有辉煌,也会有平淡,有几分热烈,便有几分平淡。但无论是浓茶还是淡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就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都值得我们凑近茶杯,就着腾腾白气,轻嗅茶香。
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自古佳茗似佳人,饮后方知味乾坤”,一个人的心境可以决定一杯茶的苦涩,只有慢慢沏,细细品的人,才能感受到苦尽后的甘来。
李守白-海派重彩-《春思》2008年
如今,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传承至今,诠释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不妨放慢脚步,泡上一壶好茶,静静地品味其中的甘醇与清香。让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在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让茶的哲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吧~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来源:守白艺术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