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召集人:胡斌
协调统筹:王琳 许珍
工作团队:张翔 郭梦捷 陈萱 林婉婷 高麟 金雯 段敏 吴珈瑜 冯文麒 黄瑞铃
时间:2024年10月31日9:00—18:00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教学楼0120报告厅
论坛主旨
时至今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已经进入深广层面。得益于资料的挖掘和整理,以及视野的拓展,一些论述进入图像、语言以及艺术家、作品涉及的复杂背景和脉络的细致剖析。而因为这种“细读”,一些习以为常的认知被颠覆,一些被遮蔽的现象和史实被揭示。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治学观念和方法已经逐渐呈现出来,有的学人已经在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方法论,他们建基于自身具体的工作和语境,而不是笼统的哲学、思想观念。本次论坛希望将此领域最新探索予以推介,以形成讨论和交锋,同时也促进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范式更新。
开幕式
9:00-9:20
致辞嘉宾:
广州美术学院校领导
梁江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主持人: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集体合影
第一单元
路径与视域(9:30-11:30)
主持人:万新华
杭春晓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文本再阅读——近代艺术史中的“人”与记述
郭伟其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创造意义:图像学的困境与机遇
蔡涛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陷阱或是通路:通过原作理解现代美术史
洪再新
美国普吉湾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信息同步 思想超前——温源宁、《天下月刊》和中国现代书画艺术观
战晓梅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
跨域研究中的文脉问题——以“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为例
赵敏住
韩国德成女子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教授
近代早期韩国Ttakji-bon大众小说封面上的中国图像分析——以《郭汾阳实记》为例
第二单元
个案与方法(14:00-15:20)
主持人:郭伟其
万新华
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副馆长
相遇方法:傅抱石研究断想
李若晴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
从天下名胜到地方风景:罗浮山的现代开发与实景山水画、摄影(1920-1938)
赖德霖
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美术史与建筑史摩根讲席教授
图像、观念与语境: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析读
丁澜翔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身体作为方法——张仁芝《炉前》与1950 年代炼钢再现的感觉激活
第三单元
媒介与观念(15:30-16:50)
主持人:杭春晓
杨小彦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媒介纠缠:以陈劭雄和耿建翌的影像实践为例
吴雪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歌与画:《义勇军进行曲》的跨媒介转换
许珍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记忆理论视野下的“岭南画派”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跨历史”策展与中国近现代美术中的“跨历史”现象
回应及圆桌讨论(17:00-18:00)
主持人:胡斌
李伟铭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
艾姝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郑梓煜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杨简茹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何小特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王艾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研究员
陈旭 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王琳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及全体与会嘉宾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