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我们何去何从:刘亚明的鸿篇四部

2024-10-23 16:10:07 来源:艺术家提供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9d62fd8fdc88f5bcdf2ece64d3ca5410.jpg

博斯 《人间乐园》

220x389cm 1503-1515年

文/杜曦云

艺术是人类最无私的行为之一。艺术的意义是祈祷。这是我的祈祷。如果我的祈祷能成为他人的祈祷,那我的作品也就更加靠近他人。

--塔可夫斯基

古典美学和当代问题

“杜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告诉过我对于大粪制品的新兴趣,在这中间,肚脐眼里的小排泄物将是‘珍本’。对此我的反应是,我希望能得到从拉斐尔肚脐里来的真正的排泄物……当人们知道杜尚的《巧克力研磨机》是他在里昂沿街店里发现的,于是对巧克力研磨机便尊敬有加。人们也该知道里昂的市美术馆里还收藏有描绘过去王公贵族的画。还有,圣女贞德的塑像也正在里昂生锈呢。”穿行于古典和现代艺术之间的萨尔瓦多·达利,于1968年为《杜尚访谈录》写的序言里闪现机锋。

历史的舞台一次次揭幕、谢幕,一战期间涌现的“达达主义”艺术,将艺术推动到非艺术、反艺术的地步。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当这些涓涓细流在二战后汇集为当代艺术的主潮后,观念的博弈成为艺术世界的主旨,形式、语言、媒介则无限开放和包容--和观念相匹配就是得体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18f6838d7597bf1fe68d4f61cb3cde36.jpg

透纳 《阴影与黑暗-大洪水之夜》78x78cm 1843年首次展出

“上帝已死”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以及宿命的虚无。当自以为义者们一步步活出自己当初最痛恨的样式时,灵魂已经行将就木了。当“当代艺术”充满各种“正确”的规矩,并被资本驯化的服服帖帖时,当代艺术已经老迈腐朽了。在这个剧烈震荡的年代,当虚无主义的各种变身把世界侵蚀的千疮百孔时,对很多价值的重估,提上了日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33462982bf479df83293b266c7a91551.jpg

新石器时代的物件

在进化论思维、线性历史观驱动下,不断重新定义“艺术”的炽热意志,让很多艺术人以西西弗斯为偶像。但冷静下来并尊重事实的话,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人性却从未改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艺术的功能也没有变过。艰难生存的原始人,仍然创造了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因为许多艺术作品被认为在人类和宇宙的事务中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人追问不休的终极问题,哪怕尽力按捺心底,但终究挥之不去。历代的伟大艺术家,都围绕这个问题做出过美学化的表达。

作为当代人,刘亚明很关注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有浓浓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艺术家,他酷爱具象的绘画语言,长久沉浸于古典艺术之中。当他尽心尽力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他身处当代的所感所思时,具象的语言、古典的美学和当代的问题之间如何有机结合、生动贯通,是个难题。

选择具象的语言、古典的美学,首先是本能的喜爱,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潜欲。在他大量观摩欧美的现、当代艺术馆后依然不放弃原有选择时,本能的喜爱和理性的思量都汇聚其中了。关于具象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位置,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奥·洛佩兹(Antonio Lopez-Garcia,1936-)的言说很坦率:“我认为无论是什么艺术形式来表达创作,情感内容是关键,也就是说一个作品必须要有很好的情感在里边。所以不用害怕具像主义得不到外界的接受,因为在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不同艺术的门类的存在形式,具像艺术只是这些艺术门类之一。如果说命运让你去做具像主义艺术家,那你就得有信仰,而且你也得相信有人来支持你。”

和当代艺术相对比时,古典艺术的美学特征更加明显:对永恒神圣造物主的信仰,油然而生崇高的敬畏和谦卑、信心和盼望、安宁和喜乐……艺术家有手艺人的一面,对具象艺术语言的钟爱,是刘亚明追慕能工巧匠的人之常情;对古典美学的一往情深,则和他心灵的终极渴求相契相合,以至于他有底气和韧性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一意孤行、自得其乐。“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波德莱尔)。消化和吸收古典美学中蕴含的“永恒和不变”,有助于他在现、当代艺术泥沙俱下的“过渡、短暂、偶然”中敏感的分辨、果断的选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50e0963e0ee15f3c442adb7d4915195.jpg

透纳 《光与色-大洪水后的早晨》78x78cm 1843年首次展出

身处加速变化的当代,越是关注现实,越发现问题层出不穷;越是深究真相,越觉察人心邪恶诡诈。当刘亚明试图从他的视角和价值观出发,对当代众生的心灵状态和来路去处做宏观表达时,随着艺术语言的演化和思路的推进,他从但丁、博斯、勃鲁盖尔、伦勃朗、透纳、达利等前辈处吸收养分,然后开辟最合乎自己心意的路径。在他悲天悯人的观照中,人心之恶随机外化,延伸到扰攘红尘的方方面面。他既身在局中又冷眼旁观,观察、体会、反刍、转化的过程中,预设和偶发相辅相成,随时间的前行而锤炼观念和语言。十几年手握画笔涂抹挥洒的时光中,三幅巨大的画面从一片片空白中诞生、延展开来:《世纪寓言》(2007-2009年)、《苍穹之眼》(2011-2015年)、《人间幻境》(2016-2021 年)。作为收尾之作的《人间乐园》,也正在构思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b1e2f4a8f1907561dbc8065e8bc23fe.jpg

刘亚明 《世纪寓言》 1600x900cm 2007-2009

《世纪寓言》:人与自然

《世纪寓言》高3米,长16米,真人等大的画卷让观者们被扑面而来的生动幻像席卷进去,更容易产生共情--刘亚明的一片苦心,从选择画幅的长宽时已经启动。各个年龄、性别、身份的当代人们,在天幕低垂、滔天巨浪袭来时魂飞魄散的拼命奔逃,但从画面中的情景来看,难以逃脱被大洪水淹没的厄运。芸芸众生的拼命奔逃过程,在二维画面上定格为到达临界点前的一瞬。

这一瞬被具象绘画定格后,观者们可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感受全局并端详细节。“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圣经·启示录》7章11节),大洪水如摧枯拉朽般冲垮、淹没一座座摩天大厦,每位个体在惊慌失措的逃难狂奔中袒露出各自的本能反应状态。对他们彼此间关系的安排,对每一位的服装、动作、神情的具体描绘,反照出的是画家本人对当代社会众生相的认知和评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4ef1e1d8a56f9c5096f93aaf963fb8df.jpg

这幅人物众多的狭长绘画中,画家在最前方具体描绘的,林林总总有上百人。大多数人在这可怕的灾难来临时恐惧战兢,尤其是画面左下方瘦骨嶙峋的底层男子,绝望的放弃了逃生,仰望上天、举手祈祷。但也有极少数人依然在恍惚懵懂中,例如最右下方正在翻书的成年读书人。右上方已有人如草芥纸屑般被狂风卷入空中,人群中间的商人依然沉溺在用手机通话洽谈商务的惯性中无法自拔。最恐惧的人也是最敏感的人,处于画面左前方,因极度恐惧而竭力呐喊,试图拖拽扑倒地面的妻儿逃出厄运--他是画家本人的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71cce7f3990ad3150066229d0deb62a5.jpg

裸体是无法辨别社会身份的,在身份各不相同的人群中,两位天真的裸体少年因此而突出。他们分别位于画面的左侧三分之一处和右侧三分之一处,在人群的前方低头狂奔,和位于画面中心位置的白衣女青年形成几近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灭顶之灾近在眼前,芸芸众生都恐惧战兢、惊慌失措,只有这位白衣女子能保持淡定从容,昂首挺胸的优雅前行。形色幽暗、光影斑驳的众生中,一袭白裙、神采奕奕的她,成为这末世浩劫中纯洁和光明的象征。只要人群中依然存留有纯洁和光明,人类在未来的命运就依然值得盼望。幽暗人群中的这一块洁白荧光,和幽暗天地间的一块洁白荧光遥相呼应,远方的这一块荧光中,佛陀缓缓走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bef032fae6805ffa51bc6b8573028b7.jpg

《世纪寓言》创作于2007-2009年,正是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高峰时刻,繁华盛世、笑语欢歌。画家为何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世纪寓言》中的苦难,又因何而起?画面前景中的干裂土地、远景中的雾霾都市,都指向被严重透支的自然环境。倾泻的暴雨、奔涌的洪水,则是自然环境对人的反噬。此外,画面中芸芸众生的各种具体样态,也折射着其它复杂的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0fe196ea3570ee592cb5ad49f07c9e9.jpg

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越来越加大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对立。到了21世纪,环境的恶化触目惊心:全球暖化、极圈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地下水与土壤盐分增加、旱灾和降雨量变化造成沙漠化……摧毁生计的急剧天灾越来越频繁:暴雨、洪水、热浪、野火等。各种自然环境相关风险,已成为全球风险报告(GRPS)中的常态,并与冲突和迁徙等风险密切相关。水资源匮乏、气候变迁、极端天气事件、强迫迁徙等多重事件,形成威力强大的“风险倍增因子”,深重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安全、经济与社会福祉、政治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种种基本人权或社会的进展,都可能因自然环境的恶化而归零,而且每个国家都无法用围篱或高墙来阻挡。它更逐渐威胁脆弱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和平,这方面的破坏作用远大于地缘政治冲突或恐怖主义。自然环境的剧变在不可逆转的持续加强着,它将危害地球所有人和生物,成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和人权的首要威胁,是人类世界面对的最具毁灭性的生存危机。

英国前首相与战时领袖邱吉尔,在世界进入巨大威胁和动荡时代之际,于1936年11月12日公开演讲:“由于过往忽视各种警讯,我们已进入危险时期,延宕、半途而废、安逸、便宜行事的时代也将告终,这是要面对后果的时期……我们已经身在其中、无法回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9d36113aec9d2da08c04c122e0222a2.jpg

2007-2009年间的中国画家刘亚明,则在四面欢歌的热闹氛围中独处冷清的画室,用画笔、颜料在二维平面上落实他对人类整体命运的远虑近忧。用写实的技巧、象征的方式,他把自己对当代世界毁灭性危机的感受、思考以及超验的寄托,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一个个形象,统一在阴沉的色调和恐惧的情绪氛围中。扑面而来、席卷一切的末世图景中,密密麻麻的敏感者、迟钝者、绝望者们组成在劫难逃的所有人。绝无仅有的从容者,如同不可思议的精灵,在肉身即将被淹没前让灵魂在另一维度中寄托希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b6f5b0cfccba674b73b6d1120f1f8f84.jpg

刘亚明 《人间幻境》 1200x750cm 2016-2021

《人间幻境》:人与人

在画家起初的构思中,接下来的第二幅是《人间幻境》,然后是《苍穹之眼》,最后以《人间乐园》收尾。但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先完成了《苍穹之眼》,然后才着手于《人间幻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38685d2766ef96c81fc477c55097661f.jpg

《世纪寓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反噬透支它的人类。《人间幻境》则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各种世俗欲望的驱使下,人心中的污浊泛滥奔流,每个人都丑态百出乃至凶相毕露,让人间污秽不堪的循环往复着。这种人人沉溺其中又人人无力自拔的阴森命运,让人不禁仰天追问,《苍穹之眼》从上天的角度俯视每个人的灵魂状态,仿佛是最后审判前的调查、辨别。这三幅巨画的逻辑关系如此这般顺延开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1e90569fcbea60dd646f7eb465992c0f.jpg

《世纪寓言》是平视的场景,《人间幻境》则是从45度角俯视:在平面绘画上,这个角度既能通观全局,又能看到接近于日常视觉经验的大量细节。强烈扭曲的S形洪流,从《人间幻境》的左上方开始,蜿蜒贯穿整幅画面,将密密麻麻的众生分为两个回旋不止的区域。每个区域中,人群又围绕各种各样的冲突形成彼此交集的一个个回旋。黝黯的无底深渊、灼热的火湖不断将人吞噬其中,但大大小小回旋的态势没有因此缓解或止息,因为在画面左上角,源源不断的新人们争先恐后的投入进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d562ff1417be480350a856ba54cc242e.jpg

这幅高7.5米、长12米的巨幅油画中,1200多人的身形清晰可辨。左上角正期待入场的新人们,和右下角抬头仰望的中年男子,形成画面的首尾。这男子神情悲戚惊悚,他的视线穿过扰攘人群,直指画面正上方--那里是“幻境”中的低空,两只血红的巨眼,盯视着正在发生的这一切。画面右上方的人们,以置身事外的姿态盘观、记录着狂乱场域中正在发生着的人事,却浑然不觉自己也在那双眼睛的俯视范围内,也随时可能被裹挟到难以自拔的困境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5b3740d09239ffa614758e68c0c07706.jpg

既然是“幻境”,画家从他的视野、脑海和心田中萃取视像,把经验和想象交融集结起来,如实如梦、亦真亦幻。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具体行为,裸露着人心的贪婪、奸淫、邪荡、诡诈、残忍、冷漠、恶毒、暴虐……人和人之间彼此纠扯、倾轧、撕咬、吞噬……基本关系是互害。“他们各人都退后,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都没有”(《圣经·诗篇》53章3节) 低空中又盘踞着令人恐怖的超验力量。“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圣经·以弗所书》 2章2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e165df636ff94dd02d9febf9bf70bf51.jpg

仔细推究画中各色人等的各种行为,他们所贪求、所抢夺的,可以归结为三项:肉体的情欲(the lust of the flesh)、眼目的情欲(the lust of the eyes)、今生的骄傲(the pride of life)。这三项在人心中随机发酵、相互交错、彼此叠加,生发出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行为来。日升月落、星移斗转、四季交替、岁月流淌,但人性从未改变过。《人间幻境》中,人类古老的行径在当代演化、细分为种种貌似全新的言行,这是“永恒和不变”与“过渡、短暂、偶然”的化合,是画家对抽象人性的直观化、情境化、当代化表达。或者,直观表达着当代情境中人们的种种行为,反照出从未改变的抽象人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f403ea00e07a6d6c7cbacbf19e47bcf3.jpg

和《世纪寓言》中严谨细腻、力求逼真的美学追求不同,《人间幻境》松动幻化、笔简意丰。动态激烈、声色俱厉的一千多号人,被充满张力的S形构图归拢起来,各从其位。严格控制基本结构、整体色调的同时,局部的形体描绘、空间渲染要相对放松得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263524a52707f8d2edac8fcd982a3dca.jpg

用线条勾勒出基本形象后,细致塑造刻画某些局部,其它大部分区域用大笔蘸稀薄颜料纵横捭阖、挥洒罩染。这种方式增添了在画面中流动的气息,和影影绰绰的幻觉感,调动观者的经验和想象来自由填充。这方面,画家从挚爱的伦勃朗、透纳作品中借鉴经验,也汲取中国草书、写意水墨画的特性,和他向来注重气场、不喜琐碎的秉性自觉不自觉间融汇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6972c0ad124e1dc9173bcf8c58dd65e9.jpg

刘亚明 《苍穹之眼》 1200x900cm 2011-2015

《苍穹之眼》:人与上天

《世纪寓言》是“一”字型构图,《人间幻境》是“S”型构图,《苍穹之眼》则是“X”型构图。长12米、高9米的《苍穹之眼》中,以高楼鳞次栉比的地面为中心,各色人等呈放射状漂浮起来,外围夹杂着各种飞鸟、走兽和海洋动物。肉身沉重,被地心引力牢牢吸附在地球上;能飘浮起来的,只有出窍的灵魂。如果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那么,人在做,天在看,“苍穹之眼”是上天/造物主在垂看人间灵魂。《人间幻境》中的一双血红巨眼,盘踞在人间低空之上。《苍穹之眼》中则看不到苍穹的眼睛,因为冥冥之中的上天/造物主位于至高无上之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d12ed0be1c0f40118581b41c4ae53c56.jpg

《苍穹之眼》中飘浮的人数量众多,动作和神情迥异,但在“X”型构图中有清晰的秩序:处于画面上半部分的人们向着光明上升,下半部分的人们朝向黑暗下落。中间地带的最左侧,两人交错:一人在竭力升腾,试图进入光明区;另一人下坠的趋势已定,惊恐绝望。中间地带的最右侧,一位女子处于趋势将要显明而尚未显明的悬念瞬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bfbe2fac653327f5285e3fe7feb81e36.jpg

仔细观看两个区域里的人们,虽然每一位都显现着独一无二的特性,但两个“共同体”之间的整体差异是明显的。轻盈上升到光明区的人,倾向于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滞重下降到黑暗区的人,倾向于心灵刚硬、冥顽不化、自高自大、悖逆到底、作恶为乐、任意妄为、凶暴邪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df72729348c5adf8b1241acf33efbf8.jpg

既然是聆听天意、遥感天眼,画家在构思和绘画过程中,尽量开放自己灵魂层面的感知和想象,让难以思议的画面经由契机涌流出来。浩瀚苍穹中,神奇的大光不但从上空照耀下来,还从多个孔洞和缝隙中喷薄而出,流光溢彩、绮丽澄澈、交相辉映、变幻莫测。和幽深冷酷的黑暗区域相比,更显出光明的美好神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c60b927c3c92c5a9a464a82083f208a2.jpg

黑暗是光的缺乏,寒冷是热的缺乏。终极价值方面的虚无,滋生出自以为是但又无根的相对主义。每个人都不过是人,《苍穹之眼》在仰望、祈祷中感应苍穹之眼、命运之手,期盼上天/造物主的评判和处置,因为上天/造物主才是起始、终极,是绝对标准、神圣依据--如果相信的话。每个人做出具体判断的根本依据,其实都是无法验证的基本假设(assumption):他到底相信什么?!不同的基本假设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因此产生。相信世间一切从化学物质开始、到化学物质结束,是一种相信。相信有超越化学物质、创造一切、慈爱公义的上天/造物主,也是一种相信。

《人间乐园》:新人新地新天?

从2007年到2021年,《世纪寓言》、《人间幻境》和《苍穹之眼》逐步完成。这14年里的沧海桑田、人事变幻,在浩瀚宇宙中如微尘中的微尘,但对画家来说却意义重大。以一人之力、自费、独立的完成面积巨大、细节繁多、末世关怀、终极追问、环环紧扣的三部鸿篇,日日夜夜的劳心费神、孤独寂寥可想而知。

表达是释放的过程,也是梳理、反思的过程。在这漫长的14年中,画家的情感起伏、观念推进和语言演变,绵密清晰地留存在了画面中。

按画家的规划,这三幅之后,还将有《人间乐园》来结尾,它的面积将是《人间幻境》的四倍。正在构思中的《人间乐园》,是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和对未来人类的美好愿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0/430f3c9d21dfe3f83979146dff9ad844.jpg

每个人都不过是人,在苍穹之下极其有限。而且,“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人性自古以来从未改变,未来的人类会更好吗?在完美的乌托邦里,自愿选择的神圣信仰引导内在心灵,强制执行的正义法律约束外在行为。但叵测的人心是反乌托邦的前提,“自我毁灭法则和自我保存法则在人类身上势均力敌!魔鬼同样统治着人类直要到我们还不知道的时间之极限。”(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0/116384af964842182c73233dbfd642bc.png

​如此看来,人间不可能有乐园。假如人间将真有乐园,那也只可能是所有人都经历过《苍穹之眼》的评判和处置之后。经历过后,那些因信仰慈爱/公义的上天/造物主而获得恩典的人们,被不可思议的大能焕然一新,在也被焕然一新的天地里,和上天/造物主心灵相通,和同类及万物和谐相处……如此才可能有人间乐园--新人、新地、新天。

这是笔者的推想。

作为画布上的创造者,画家将创造出什么样的《人间乐园》来,我们在接下来的年月里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丹

推荐关键字:刘亚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