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物——康熙时期的宣德炉特展
主办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 浙江省博物馆
承办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
协办单位: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
支持单位: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浙江省艺术品鉴赏研究会
展陈设计、制作: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11月24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自成立之初,即致力于推进、细化明清时期宣铜器的断代工作。2019年“辨物——崇祯时期的宣德炉”,2021年-2022年“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两次展览都备受关注。本次经长期筹备,亦得力于各方支持,推出“辨物——康熙时期的宣德炉”特展,旨在对康熙时期的宣德炉进行梳理和探索。
清政权建立之初,局势未稳,百废待兴,宫廷对皇家器用尚遵俭素之道。据《清实录》等文献记载推测,康熙早期宫廷铜器的制作应属少量。康熙中期,随着皇室规模的扩大,内廷用度需求倍增,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开始设立作坊。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宫隆重举办了玄烨六旬万寿庆典,据《万寿盛典初集》,臣子进献寿礼名目繁多,其中便有不少彝炉类器具。此后的康熙六十年(1721),清廷为庆贺玄烨御极六十之庆也曾举办庆典活动,故宫博物院今存“康熙六十年制”款器物(包括铜炉),及本展所录两件“康熙六十年制”款铜炉,皆可佐证。次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清初,文人阶层以收藏、品鉴宣炉为好尚,但他们所推崇的,是明代宣德时期的诸式铜炉。研究康熙时期所铸造的“仿宣炉”,不能片面地脱离此背景,因为正是彼时的汉族士人率先构建了宣炉赏鉴理论体系,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世所铸铜炉的审美趋向。较有代表性的,是冒襄于康熙早期作《宣炉歌注》。《宣炉歌注》对清早期乃至后世宣炉赏鉴影响甚深,王士祯所著《池北偶谈》,以及张潮所辑《昭代丛书》等书转录。同样以“精鉴赏”著称的宋荦亦对宣炉钟爱有加。宋荦是康熙时期极具声望的收藏家,曾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荦负责接待。
目前,学界专门针对康熙时期宣德炉的研究论著,以及以该时期藏品为主题的学术展览尚属空白,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以审慎的态度作出探索,依据器型、款识、铸造工艺等等风格、特征,经过了多方考量、审定。展览收录康熙款及康熙时期风格的宣德炉共计五十余件。这些展品包含了诸多器型,除了常见的宣炉制式之外,仿古韵味浓厚的炉式,以及纹饰繁复的品种,皆有所取。款识则有官作本朝款,如“大清康熙年制”等;私家定制纪年款,如“康熙己丑年桂月制”等;还有康熙时期的家藏(及珍藏)款、斋堂款,如“石漪珍藏”“春晖堂制”等;以及宣德款。所录品类丰富,一个宣炉文化别开生面,且具有多元化审美的时代,通过展品的无声叙述,被勾勒而出。
展品展示:
“大清康熙年制”款龙耳簋式炉
为康熙时期宫廷仿古兼创新之典型,其造型以商周青铜器为母本,对《宣和博古图》所载“商父丁彝”多有承继。
“大清康熙年制”款莲瓣纹鼎式炉
造型取鼎之形,将青铜器上肃穆狰猛的兽面变换为凸起且饱满的莲纹,三柱形足上装饰弦纹如竹节状。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款,该款识不仅与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戟耳炉底款(最下图)如出一辙,亦与清宫旧藏同时期瓷器、掐丝珐琅器等款识的书写风格及章法一致,保持着康熙官作款识雍容且不失力度的特质。
“康熙年制”款海棠式炉
器身、耳、足,轮廓线条彼此呼应,突出设计主题。除“大清康熙年制”款外,康熙时期宫廷铸造的年号款宣德炉还有落“康熙年制”四字款者,具上述两种款识的康熙朝官作宣德炉,故宫博物院皆有存世实例。
“康熙乙巳秋庆贺制”款蚰耳炉
为康熙早期的纪年款铜炉。“康熙乙巳”为康熙四年(1665),若底款之“庆贺”是指铸造原因,那便极易让人联想到是年秋康熙皇帝大婚一事。据《清实录》,康熙四年(乙巳)秋七月初七,“聘皇后何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十,“大婚礼成,颁诏天下”。
“康熙壬申甬吉氏家珍”款蚰耳炉
与“康熙乙巳秋庆贺制”款蚰耳炉器形相近,双耳富力度,内膛见旋痕。“康熙壬申”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该炉底款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年份,也注明了藏者信息。
“康熙六十年制”款蚰耳炉
器形与“康熙乙巳秋庆贺制”款蚰耳炉、“康熙壬申甬吉氏家珍”款蚰耳炉相近。据《清实录》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二月,群臣上奏恭请次年行庆贺典礼,康熙皇帝经再三推辞后最终同意。本展收录的两件“康熙六十年制”款炉便在此背景下问世。
“康熙六十年制”款筒式炉
器身浮雕篆体“万寿无疆”四字。器身与器底的两处款识将该炉的制作初衷展露无遗。据资料显示,故宫博物院今存康熙款铜炉中,亦有具“六十年制”款者。
“康熙己丑年桂月制”款鬲炉
无论造型、款识均不落窠臼。“康熙己丑年”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桂月”指农历八月。底款以“玉堂清玩”引首,以“奕”“书”二字压角。
“贻月斋”款冲耳炉
器形尚有明风,款识与明末文人斋号印有趋同的韵致。三字篆书款作右二左一排列,左侧“斋”字为适应布局而整体拉长。
“石漪珍藏”款蚰耳炉
器形秀雅。傅为霖(生卒未详),字世扬,又字石漪,号晦三,泉州南安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据清《泉州府志》载,傅为霖所作诗文“秀骨逸气,饶于藻而沉于思,所著有《旸谷诗集》《文集》《别集》。”
“英度氏”款鬲炉
器身较大且厚重。三字篆书款作右二左一排列,“氏”字整体拉长填满开框左半部。右密左疏,对比强烈。《自珍集》所录“莫臣氏”款,风格与此款一致。
“施家古制”款压经炉
款识见柳叶篆之形态。作为“北铸”代表,施家铸炉最晚始于明代晚期,而施家以铸炉为业者不止一代,一直延续至清代尚有生产,故在康熙间,亦有施炉的制作。
“学海堂主人制”款钵盂炉
器身饱满浑圆。六字款整饬、规矩,笔画精准。“学海堂”,以清人阮元(1764-1849)创办的同名书院为最负盛名者,然其年代过晚,此炉之“学海堂主人”当于清早期求之。
“我是白石烂人”款马槽炉
炉身满布锈色,似青绿山水。底款布局开合自如。“白石烂”语出春秋时期宁戚《饭牛歌》(据南朝裴骃《史记集解》)。“白石烂”意指山石洁白耀眼,比喻贤者才识出众。
“大明宣德年制”款螭龙纹台几式兽钮熏炉
螭龙纹台几式兽钮熏炉,两耳线条上平下圆,腹壁起线开光,内减地浮雕螭龙纹,底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原配覆斗形兽钮熏盖,盖面镂雕螭龙纹。整器形体硕大,气势颇雄壮,雕镂精缛,非宫廷不能办。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掐丝珐琅双螭捧寿纹暖砚(最下图),以螭龙为主题纹饰,纹饰风格与本炉相近
“大明宣德年制”款戟耳筒式炉
铜质极精,皮色匀净而不着纤尘。口沿、耳部、圈足线条棱角分明。款识规整,地子见刻痕。此类篆书款为清初宣铜器款识标准样式之一,本展有数件与此款识风格相近者。
“大明宣德年制”款点金象耳簋式炉
皮色古穆,通体点金,内膛见不规则放射状旋纹。双象首之刻画,与清代玉箸篆款象耳炉对象头简约、概括的塑造方式不同,此更为写实,眼、耳、鼻、牙之细节刻画及毛发之整齐点缀,精致入微。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字表鎏金。附原配铜座。该炉具备官作特征,款识则与本展所录龙耳簋式炉之“大清康熙年制”款书风趋近。
“内坛郊社”款浮雕云龙纹象耳炉
器身两面浮雕龙纹各一,双象头环以卷曲的鬃毛。足底浮雕双龙环抱,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蚰耳炉有与该炉底部纹饰及款识一致者。另,南京博物院也有同类藏品。结合器型及装饰风格综合考量,该炉年代或早于康熙时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局部鎏金童子瑞兽纹熏炉
局部鎏金童子瑞兽纹熏炉,口沿攀二回首兽为耳,器身高浮雕童子四,手持莲梗,缠枝莲纹蔓延于炉壁,下承兽吞足四,四腿足又作兽腿状,筋腱分明,趾爪锋利。底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原配熏盖,镂雕缠枝莲,呼应器身纹饰,兽钮比例略大,刻画精细,饰以嵌宝。器身纹饰繁复,局部鎏金装饰,颇显宏丽,与故宫博物院藏狮耳兽吞足长方炉(最下图)相类。
“大明宣德年制”款天鸡耳海棠式炉
炉身作四瓣海棠样式,口沿外撇,其下渐收,线条舒展流畅。两侧置天鸡耳,毛发上卷,刻画细腻生动。置四云头足,足壁云板刻饰如意纹。外底起三层阶,落“大明宣德年制”款,内壁两侧分别署“宫式内用”“玄字拾陆號”横排款。康熙时期因避康熙帝名玄烨讳,“玄”皆改作别字或缺笔。此炉虽具备康熙时期风格,但综合考量,其年代应略早。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