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绘:缘起苏州的六种艺术形态”展览,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周年的文化献礼,特别邀请了六位在苏州求学成长的艺术家:管怀宾、沈建国、王晓东、叶鸿平、张岚军、周啸虎。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艺术生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场展览汇聚了艺术、科技与人文精神,展现了城市文化空间的多重意涵,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艺术庆典。
“他说”系列访谈将每期推出一位艺术家,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和我们一起走近这场展览吧!
作为六位参展艺术家之一,艺术家沈建国以大型公共雕塑装置著称,为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余件城市雕塑作品,特别是他为苏州创作的几件作品,都成为了苏州市民印象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景线——利用材质间的巧妙对比、呈现空间的诗学,是沈建国雕塑作品的显著特征。同时,他在创作中关注雕塑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关系,注重雕塑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理念。近些年,沈建国的创作热情逐渐从现代抽象雕塑延伸至现代实验水墨,他将大量与城市、自然及园林相关的水墨作品归纳到了“园语”系列作品中,在公共雕塑装置作品中也融入了水墨元素。
这种创作思路的转变与他多年在苏州学习、工作、生活,并在成长的长期阶段都浸润于苏州园林文化不无关系,苏州对沈建国艺术之路的影响已然渗透至方方面面。学生时代起他就在拙政园里聆听鸟鸣,穿梭在雨中的亭榭长廊,诗意的烟雨江南逐渐幻化成一幅幅水墨作品、一件件重叠回复的雕塑装置。
沈建国在此次展览中带来了他的新作三组,其中既有专门为此次展览量身打造的三维水墨雕塑新作《叠展江南》,还有受江南园林启发而成的《往事日记》、《碎隙》、《形态.延伸》等纸本水墨作品。漫步在由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访谈影像等媒介组成的展览现场,有如身处“移步换景”苏州园林,在一频顾、一顿挫间,欣赏旧化与锈迹之美,在艺术家沈建国铁与墨的艺术实践中,领会岁月赋予的和谐与宁静。
雕塑:以叠展聚合时代江南
《叠展江南》是沈建国专门为此次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三十周年而创作,“叠”字表明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苏州园林中堆叠的假山石。这件作品是由铝板和水墨媒介联合打造,铝板材料架构出颇具现代感的几何空间,水墨在其表面营造出斑驳的视觉效果。由此,在现代建筑空间与艺术感的旧化处理之间建立起调和、平衡的关系,物之精神层的理论关系得以在物的建筑空间内延续,这种物质层的叠合与语义层延展,大大丰富了装置的形象含义,提高了建筑的文化性与观赏性,观众自然可以从任一视觉角度进行观赏和解读。
论及沈建国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可以追溯至1999年落成的不锈钢彩色雕塑《合作》,其他代表作品有:位于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主入口大型地标性雕塑《升华》、位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入口处草坪上的《未来》、代表着与园区景观共舞的《狂想曲》、用八本书造型预示知识探索的《智慧》以及代表高科技时代到来的《信息时代》等。与传统雕塑的写实、具象不同,沈建国创作的雕塑极具特色,几何元素突出,线条流畅简约,色彩鲜艳明丽,不惧时代眼光。沈建国不仅是园区第一件公共雕塑的创作者,还是园区发展三十周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这个层面上,作品取名“叠展”再次展现了艺术家过往为园区雕塑艺术发展所累积的成果,穿越历史的时空,雕塑以延展的空间聚合当下与未来。
水墨:以日记卷轴铺就拙朴野趣
本次展出艺术家沈建国的纸本水墨作品《往事日记》一组、《碎隙》一组、《形态.延伸》一组,都是今年的新作。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水墨作品的特点,那便是“拙朴野趣”。丰富的层次和韵味游离在笔墨的有无之间:既有极致的技艺,层次肌理清晰,又看起来不甚灵巧,仿若毫无修饰,是事物天然形成的本来的样子,朴素的好似胡同弄堂间斑驳的砖墙泥瓦、墙角那不引人注意的杂草、路边的无名小花……一组组并列、一系列铺就、蔓延,又似园林水乡中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向湖石临波处,市井人家,灯火摇曳至人影稀疏时。艺术家将这些日常所见的具象风景进行了高度凝练,由此产生了墨色浅浓与光影幽微的空间效果,一个与“园”有关的平行世界瞬间在观众面前铺就、展开,又如“寻者有不遇”般,象征“自然”的卷轴偶尔也耷拉、下垂、尚未舒展。艺术家以“拙朴”与“野趣”并存的眼光,向我们展示着心灵在观照之弱微处的不做作、不经意之美,亦是大雅、大善、大美。
无巧不成书,沈建国的水墨实验开启于一次与美国当代简约主义艺术家比利·李的交谈。比利认为的可以将东方水墨绘画与西方现代抽象绘画技巧相结合,与沈建国求“求融合处见创新”的想法不谋而合。2020年初,秉持着“计白当黑”创作理念的沈建国泡在工作室里创作了一批水墨新作,并将空间延伸中二维平面的无限延伸性加入进了艺术创作方法,由此诞生了一批命名为《井园》《影园》《立园》系列的新作品。在此过程中,水墨与雕塑介质的不同,也给了他很多启发,他在不同媒介中寻求产生多维度的尝试与碰撞,终于使得形态与空间的关系在交织中生长和膨胀,重叠交错,虚实相生。自此,沈建国的水墨运用实践由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于平面之上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视觉效果,而同期,他的雕塑实体也拥有了水墨的人文情怀。
装置:以曲折直就叙述荒野精神
在B厅和C厅的后半段,还有几件装置作品组合,它们犹如散落在院落一隅的“老物件”,看上去或拗曲、或直就、或被塞了团团废纸、或被从中折断、锈迹斑斑。据艺术家沈建国介绍,这些材料本是建筑单位钢材废弃物中的半成品,它们在内力和外力的双重挤压下产生了很多扭曲与变形,经过简单的组合、堆叠和切割,沈建国让这些废钢材实现了新生,一个新的创作系列就此展开。钢铁坚硬的质态与其形变形成了巨大反差,作品由此产生了类似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剥去了观众对材料习以为常的概念认知,拉开了与作品的距离。造型看似“轻盈”的金属条块仿佛兜满了空气般随意且自然,质料表面以顺应自然进程的样态生锈、脱落,有如墨色断断续续,恣意氤氲弥漫,传达出“松弛”“侘寂”的美感。这些看似粗犷的作品,与周遭环境相衬和,显得安静、内敛、平和。艺术家以独特的眼光与视角不断延展着作品的意识空间,在散淡随性中,以自然之拟态诉说着远离了现实压力、纷扰与喧嚣后的坦然圆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之境和荒野精神。
苏州工业园区历经30年开发建设,从一片荒野芜田转眼间成为高楼鳞次的现代化大都市,艺术家沈建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以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与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参与了园区建设,为现代园区的发展留下了城市雕塑的脚印。沈建国的雕塑与实验水墨艺术实践作品不仅仅是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代表作,还是为园区文化建设与创设“艺术之城”的献礼。
在艺术创作的层面,艺术家沈建国也将“万物皆可艺术”、“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他的作品,怀抱褪去浮华、回归朴素之心就是就简单的观看方式。
本期艺术家名片:
沈建国,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研究员. 苏州雕塑协会副会长,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雕塑院特聘雕塑创作研究员。
与其在线上欣赏作品推荐
不如亲临现场一探究竟哦~
8月24日至12月1日
来金鸡湖美术馆
更多精彩的作品等您来观~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