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获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资助的“本源与智新——(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
嘉宾合影
在全球艺术舞台上,意大利威尼斯、巴西圣保罗、美国惠特尼、澳大利亚悉尼、法国里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及韩国光州等地的双年展蓬勃发展,这股热浪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席卷中国。随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与广州等众多中国城市纷纷响应,相继举办了多届富有创意的双年展。鸟瞰天津,其地处海河水系入海处,是北方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也是文明交流汇合之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津沽大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和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为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源与智新——(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的举办提供了丰沃的艺术土壤。
开幕式现场
“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自2010年至今,已在宁夏银川、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三届。本届(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以“本源与智新”为题,“本源”在语义上是事物发生的根源;而“智新”为“智慧”与“创新”概念的重组。本次双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美艺术街区·天美艺术空间、以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出发层大厅展出,共汇聚约100余位来自北京、天津、西安、银川、呼和浩特、济南、上海、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地的艺术家,包含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科技艺术、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等160余件组作品,旨在从西部向东部链接,将中国西部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东部及沿海城市的艺术生态相融合,通过跨区际合作与联动,积极开拓及践行西部文化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彰显了天津作为文化创新高地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艺术交流的繁荣与发展。
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志杰教授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邱志杰院长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在观看了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的各个展区现场后我非常激动,整个天津美术学院的老师从思想准备上到作品的准备上,对当代艺术的亲和度非常高,需要得到展示。天美在发展的历史上对当代艺术一直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从2004年我第一次来天津从邓国源院长处了解到现代艺术学院,也有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有高名潞老师等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当代艺术领域优秀的艺术家、批评家与策展人执教于此。这次天美来迎接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的落地,可以说是一种学术发展的必然。
双年展是全球化的产物,第一个双年展是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也同期举办。双年展为其举办的城市带来了全球当代艺术的最新进展与情况,同时也给在地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我们知道这个双年展展示的是我们此刻全球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总是在为其所在的这个城市输出创新的能力,本次展览的主题“智新”本身也包含着创新的力量。双年展也往往和整个城市的文化深度融合。
这次的西部双年展落地在天津,除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天津美术馆,特别有意义的还有天美艺术街区和滨海国际机场的这两个展区。天美艺术街区随着双年展的开展,将正式地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登场,未来还有更大的展区与景观。在规划中,一楼是创意产业园区,楼上是美术学院,将形成一种美术学院校区、社区、景区深度融合与独一无二的架构与文化设施。双年展设置机场展区,这也是当代艺术走出“白盒子”,直接来到社会空间,直接和观众接触的最有效的手段。“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这四个“以文”充分显示了中央对天津市做好自己的文化,用文化来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次的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在天津的发生,正是我们响应这四个“以文”的积极行动。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教授介绍本次展览开幕式相关情况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教授谈到,天津美术学院作为主办单位,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了国内区域文化交流。此次双年展是西部双年展走出地理意义上西部的第一步,也是学院探索城市文化共建与交流模式的新尝试。在举办过程中,学院从教师到学生深度参与策划与实施,这是对美院社会实践的检阅和训练,增加了美术界对天津艺术热土的未来想象,我们也有信心举办好双年展及未来更多大型艺术展览项目。美术学院在图像、视觉及美育领域应当积极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以激发这些领域的勃勃生机。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这场大型全国性的艺术展览,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汇聚天津,为天津区域文化带来了新的感受、刺激与思想碰撞,进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策展师、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先生致辞
田野先生在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开幕式致辞中说道,首先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于本次活动的扶持和帮助,让艺术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人们看到希望,也期望能持续得到资助。本次双年展以“现实的图像转译”、“差异化的抉择”、“观念与形态”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展现了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本次双年展与以往不同的是,其主办方为美术学院,参与的策展人到艺术家很多都为各个美术高校的教师,更强调艺术的学院性、学术性与公共性。本次双年展也强调了艺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并突显了天津美术学院在艺术教育与推广方面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天津及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高水平与活力,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批评家高名潞先生致辞
高名潞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西部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部精神对当代艺术创新的启示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先生通过回顾个人经历与西部的文化关联,强调了西部精神的核心价值和时代意义,呼吁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这一精神推动艺术界的创新发展。本次西部艺术展汇聚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展示了西部地区的创造力和对未来的期待。该展览中的艺术作品不仅传承了西部的艺术传统,还着眼于创新。希望在未来能产生更多影响深远、具备创新能力的作品,从而推动艺术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先生致辞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先生提到,天津美术馆和天津美术学院一直是战略合作伙伴,每年都会共同举办很多精彩的艺术活动,例如美院的毕业季,以及美院老中青教师的群展与个展。这次双年展是天津美术馆和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的第一次合作,天津美术馆为本次双年展做了充足的准备,未来也特别希望西部双年展这个品牌能够长久的在天津落地并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天津美术馆能够与美院携手,在天津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学术平台,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天津美术学院根据本身特有的学术脉络与学术力量,为我们搭建了面向公众的艺术通道。天津美术馆非常需要好的展览推向公众,本次双年展正值最为热闹以及观众量绝佳的暑期档,希望我们共同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让大家感受艺术,感受美。
双年展展览统筹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教授致辞
双年展展览统筹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教授表示本次西部双年展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造型学院承办。在这次双年展中的组织形式中有一个重要的创新之处,就是首次启用了年轻艺术家来做策展人,他们的方法论和认知有差异性的选择。我们期待在这种新方式下寻找一种模式的改变,或者说能寻找到新模式下的创新与组合。此次双年展策划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展出的作品分布在四个重要的展区之中。其中,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到预热的作用,让往来天津的人们可以知道天津在做一个艺术盛会。我们邀请了70位左右的艺术家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作品,其中包括多位天美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先锋精神。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主场馆,可以看到八大美院院长和当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以领略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天美艺术街区是市政府打造的重点项目,公众可以感受到校园融合、街区融合、文化融合的气氛,同时能看到一批优秀的艺术大家呈现的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作品。
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学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张奇开教授在论坛现场
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学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张奇开教授认为,在思考和判断文化现象时,追溯其本源至关重要。“智新”是把“智慧”和“创新”拆解后重新组合的词汇。艺术是一种视觉智慧,艺术家通过对视觉的精准把控,将其进行图像转译。因此,创新在其中的意义尤为突出。人类社会的所有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在既有本源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差异化的文化产品成为启示社会创造力的重要尺度。但创新对于艺术而言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需要通过认识、解构,提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图景进行重组。因此,资源重组便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生成手段。本次展览主题的提出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以激发更多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深入挖掘本源,机智突围,为艺术领域带来更多视觉范式和深刻的观念变革。艺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断地挑战传统界限,探索未知领域。在此过程中,艺术家的创意自信与呈现能力必将成为引领文化前行的关键力量。
论坛策划、策展人、撰稿人段少锋主持论坛
论坛策划、策展人、撰稿人段少锋谈到,双年展展览现场是作品视觉呈现的场域,而在展览之外有八场系列性的论坛活动来丰富双年展的外延,以双年展为出发点勾连起展览、评论、创作、教学、美育等方方面面的对话契机。既体现出双年展的公共文化构建使命感,同时也彰显出学院作为双年展主办主体的知识生产属性,我们希望双年展不仅仅是呈现艺术的价值,也呈现思想的价值。双年展是属于城市的节日,在这次的展览中既有艺术家及其个人风格和思想的创作,也有公共性非常强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再创造,也有科技媒介的艺术表现,这是一场多元化的展览,也是一次对于艺术创作生态的一次巡礼,作为一场大型展览,(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再一次证明了天津美术学院的大视野和强大的组织能力,本次将原本西部的美术作品双年展引入到天津,无疑也是开创了国内区域文化交流的双年展新模式,让西部双年展走出西部,让全国艺术家参与其中,这是走向建设天津自己的双年展模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策展团队合影
本次双年展在“本源与智新”的主题下分为三个分主题,由青年策展团队马良、祁峰、马丹丹、孟媛、王朝勇、王礼军、王凯与张钊瀛担任各分展区执行策展人,他们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新生力量,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并获得博士学位,为双年展注入了青年艺术与策展新驱动。“现实的图像转译”展区,通过4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如何以个性化手法转译现实,挑战观众对现实的认知边界,引发对图像诠释世界的思考。“差异化抉择”展区则聚焦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体验,8位艺术家通过科技与自然的交织、个体与社会的对话,展现了艺术创作与观众观看的差异化选择,感受艺术对现实的多维映射与自我认知的构建。“观念与形态”展区展示了各大美院艺术家及天津美院青年骨干教师近70件(组)优秀作品,分为“异时·图景”、“异质·调试”及“再造·本源”三个板块,探索以视觉为主的多元叙事、创作方法的多元尝试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三大主题在共性中展开对于观念的探索,并以多样化的艺术形态搭建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桥梁。
天美艺术街区分论坛嘉宾合影
双年展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展示,同时还伴随着知识的生产。展览举办期间,举行了以“在地&汇流——多维语境下的双年展知识生产”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活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就“回归与再造:我们为什么需要双年展”、“今日艺术:趋同化和差异化”、“多元与共生:艺术生态中的双年展”、“地域与全球:历史文化和国际交融”等议题展开了学术性研讨。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双年展展览统筹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系列论坛的学术主持为张奇开与段少锋,孟媛、王凯、付晓丹与高晓博为论坛执行。
天津美术馆分论坛嘉宾合影
“回归与再造:我们为什么需要双年展”分论坛由策展人、撰稿人段少锋主持,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学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奇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策展师、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双年展展览统筹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教授,天津画廊协会秘书长、帕斯卡画廊主理人徐书瑞作为嘉宾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
本场论坛首先强调当下艺术活动应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吸引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和作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丰富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艺术国际化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提升,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例,强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国际交流,中国传统艺术语言需要进一步转化。也有嘉宾谈到双年展能够激活地方经济与文化活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提高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和参与度,营造全民共享艺术的社会氛围,为举办地注入新的经济动力和文化活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论坛现场
“当代艺术中的趋同化和差异性”分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奇开主持,参与论坛讨论的专家学者有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先生,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郭雅希教授,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晓峰,艺术理论家藏策,策展人段少锋。论坛嘉宾对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家与艺术创作的趋同化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全球化的大趋势与互联网文化的发达在影响着年轻人的文化和思想,在艺术创作中表现为可能出现的趋同化问题。嘉宾们还就如何看待趋同化,以及艺术家和批评家如何处理趋同化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同时借此引出了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家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天津文化的在地性等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
论坛现场
“地域与全球:历史文化与国际交融”分论坛主持人为天津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范晓楠,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有著名批评家高名潞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卫、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尹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炎、凤凰中心馆长肖戈、雅昌艺术网主编裴刚。高名潞先生围绕中国和西方对全球化与在地性进行了思考,表示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得找到自己的逻辑,否则中国的当代艺术难以实现自身的超越,也难以在人类的文明这个层次上做出一种创新贡献。论坛中,多位专家教授从近年来当代艺术发展的代表展览与作品对在地性与当代艺术的关系进行梳理,对AI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发生的过程进行了多元的探讨。
论坛现场
嘉宾在论坛现场
“多元与共生:艺术生态中的双年展”分论坛由策展人、撰稿人段少锋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策展师、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批评家,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春辰,文艺学者、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陈海蓝,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联盟执行秘书长吴志群,上海澄元艺术集团总裁、艺术的味道创始人裴今梅。
论坛现场
本场论坛中提出,一个城市中美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的视野和文化名片。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而双年展目前需要觉醒,从而引领艺术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次,艺术与科技融合为传统艺术形式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艺术生态系统的完善,包括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收藏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此外,嘉宾还提出双年展能够为人们带来对于艺术的全新感受,提高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培育艺术消费市场,促进艺术产业的发展。
论坛现场
艺术,是时代与心灵的共鸣,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获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的“本源与智新——(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双年展”深入城市区块联动,构筑了由公众参与的多元文化场景,是津门美术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展览盛事。本次展览与论坛集艺术探索与学术交流于一体,旨在促进艺术与智识的深度碰撞,也力图以东西部联动与跨区域合作,促进文化传播交流与艺术创新发展。
让我们相约天津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美艺术街区·天美艺术空间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T2出发层四大展区,感受艺术的力量,见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开启一段难忘的艺术时间!
“现实的图像转译”——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区
“差异化抉择”——天美艺术街区·天美艺术空间展区
“观念与形态”——天津美术馆展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展区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
协办单位
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天美艺术街区·天美艺术空间
北京京汉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东京安米艺术株式会社
上海艺术的味道
学术支持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战略合作伙伴
国文煊(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衡昌烧坊
天津市河北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天美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委员会
主任:邱志杰
副主任:寇疆晖
总策展人:田野
学术主持:张奇开
统筹策划:谭勋
执行策展人
马良 祁峰 马丹丹 孟媛 王朝勇 王礼军 王凯 张钊瀛
论坛执行
段少锋 孟媛 王凯 付晓丹 高晓博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海蓝 邓国源 段少锋 范晓楠 高名潞 郭雅希 何桂彦 冀少峰 寇疆晖 李晓峰 刘淳 马驰 马元 彭锋 裴刚 裴今梅 邱志杰 孙振华 田野 谭勋 王端廷 王春辰 吴志群 肖戈 杨卫 尹丹 张奇开 张子康 张晓凌 赵炎
学术支持
吕澎 刘礼宾 蓝庆伟 林书传 盛葳 吴洪亮 吴端涛 殷双喜 藏策 艾海
组织委员会
张晶晶 谭勋 马雨超 李旭飞 王中谋 刘永胜 李安琪 马良 祁峰 马丹丹 孟媛 王朝勇 王礼军 王凯 赵宏伟 李向东 于海元 张钊瀛 段少锋 高晶 冯荣荣
展览展务
武迪 李骁然 陈春旺 陈也奇 孙蕾 李世捷 谭延博 李艺婷 高源婕 赵栖桐 胡昊成 张通 卢禹同 张梓璇 来陈博 金熙玥 黄栩涵 付晓丹 高晓博 牟思琪 刘世纪 周元茂 纪孟辰 郑志虹 胡文鹤 李萌 王子玥 孙毅妍 刘欣怡 刘君邦 靳菁斐 王赞博 雷一诺 孟紫轩 张宇涵 马洋子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