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现场 | 次第花开——十年,赤列德庆和他的“艺术修行”

2024-06-26 16:51:53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有些人的成长,是按部就班的考学工作生娃加薪;有些人的成长,必须要经历跌宕起伏甚至苦痛反复后方得蜕变。成长是一种自我认知方式,而在这条路上,赤列德庆手持画笔,在寻找自我、否定自我、认知自我和放下自我、直面无我的脉络中,由绘画发端,与创作为伴,在艺术的引领中虔诚修行,终于抵达内心的平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5e18d24ec5cd44b8c99aa4ce03dea9aa.jpg

开幕式上,展览策展人王颖盈(左)对话艺术家赤列德庆(右)

2024年6月22日,“次第花开—— 赤列德庆十年回顾展”在798艺栈画廊(ICI LABAS)拉开帷幕。夏至刚过,展览就如同一枚盛夏的果实,为空间带来了亮丽丰沛的焕新。然而,果实的成长并非一夜之间,它饱满、浓郁、着实而丰硕的呈现离不开时间的磨砺——“次第花开”正是通过对赤列德庆过去十年间创作的《云》《相》《自画像》《肖像》《非我像》《寺院》《村庄》《山水》《无题》《非山非水》等近十个系列代表作的呈现,记录了一朵花开的历程。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王颖盈所言:“从2014到2024,赤列德庆在这十年间创作的不同系列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就像花朵次第开放一样,他在一层层、不断递进的绽放,所以我将此次展览命名为——次第花开,以期呈现艺术家在这十年中不断创作和自我迭代的内在发展脉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0d185725ed79f13ade6a2b9e9e230a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d556634a6b0a24980fe7b6af5b5c08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5968955f1762624f7f1d2128cc4bd2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b0bdffff2eefcf6251a4799c94ac6e0.jpg

展览现场

赤列德庆的花开,是纯天然的。他的作品不受外界风格、市场流行所导向,而是以一种参悟的修行感去面对天地与自我,将绘画作为自身的一部分——揉进骨子里,共同经历和成长。因此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自驱的生命力,也始终贯穿着纯粹的张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在其不同时期的各个系列里,看到艺术家对于《自画像》与《非我像》,对于《山水》与《非山非水》的反复思量,以及赤列德庆从具象到抽象演变的创作使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b513796080a94dddf1ccc96fa3a1997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7a5516ea2fb41094954d90dfb5368a9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bc1eae223c6ef673934d6e24b1e724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8831c3c1cdb38c0ffc483c5a69db39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06156dd5adfb064c4d660b996e5f9c2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6cd4895f2570abc16f38af36105659cb.jpg

展厅现场

从果实看花开,在这场倒叙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完完整整的自我修炼与成长历程。创作于2014年的《云》系列始于赤列德庆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在读期间,也是他从学院派写实油画转向个人风格的第一个创作系列。在这一系列中,我们没有看到传统的佛教题材,而是艺术家以自身形象来塑造画面中的人物。此时的创作更多是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和自我表达,画中形象有的睁着双眼,有的闭目若有所思,有的作呐喊状。

“这是当时的一种心境外化,”赤列德庆在采访时表示,“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接触了西方油画,画面从平面到立体透视,带给我很多好奇和创作冲动。但再之后,我又觉得它和我的文化基因与成长土壤有所冲突,走别人的路是走不下去的,所以就开始考虑从写实油画去回到原点,但我又不能回到唐卡本身,这样的探索一度是困惑和沮丧的,所以有了《云》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7ac6263c8336951ded2a7c5328e7a93.jpg

云 No.5 油画 2014年 100x135厘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44c756fa589f9727cf0901717d6b9083.jpg

云 No.7 油画 2014年 100x135厘米

在这之后,赤列德庆又创作了一系列与成长环境相关的《村庄》和《寺院》系列,并同时继续关注人物形象的描绘,画风也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从2017年创作的《自画像》到2023年开始的《非我像》系列记录了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规程的脱离和重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赤列德庆逐渐突破了“像”的理念,人物形象变成用彩色线条搭建的更简单的、近似于冷抽象的形式,在色块的处理上也由原来具有清晰光滑的界限的色块,变为了边界模糊的色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归扁平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edb066bdd55c2d0d1711f142637c8f6.jpg

自画像 No.3 油画 2017年 100x100厘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9b74e000a84d258b38ee474e238254b4.jpg

相 No.1 油画 2018年 100x130厘米

在西藏传统绘画中,佛像绘制的每个细节及比例、构图都要严格符合《造像度量经》的规定。赤列德庆大胆打破传统范式,创作出反映他独特视觉表达的当代肖像——《非我像》系列, 从更深层面上思考佛教中的“放下自我”,从而探索“相”背后更深层次的本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8270cedaebad21a6217a37071fca33f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bd3a0bfc2f6c36aaf782207916e4f37f.jpg

艺术家从《造像度量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方式,创作出《非我像》系列

​“《造像度量经》一开始是为了辅助画家把形象画得更标准,但我认为《度量经》本身就承载了独特的文化信息。”从学习和掌握标准,再到突破标准的创新,从‘照搬’到‘引入’,赤列德庆并不是为了突破而突破,正如他所言:“在这一过程中,我更多的是找寻自我和内心,当你忘却和放下所有,方得无我,而无我和找我也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领悟。因此,绘画之于我,也是一种修行和自我提炼的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c9212b0274aa97b8c53a26d9823f97e8.jpg

非我像No.2 丙烯 2023年 100x100厘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9af00876ad909c56595d1b0034846cc.jpg

无题 No.9 2024年 丙烯 70x95厘米

这样的前行,似乎也颇有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味道。在《村庄》和《山水》系列中,赤列德庆大胆运用不同色块的组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这片热土。寺院、围墙在他的笔下不再笔直而棱角分明,这反而给人亲切和灵动、活泼的自在感,山川流水像剪纸拼贴一样起伏、重叠,当图式从具象的窠臼中解放出来,精神性不断涌现,正所谓“不以心为形役”,我们看到赤列德庆笔下纯粹而不加修饰的色块,用他炽热虔诚的方式描绘着一片热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369eb783fe0d8da93bbe1db8a666319f.jpg

山水 No.3 油画 2022年 90x70厘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df93f327c193010318376c1e39bb5330.jpg

山水 No.8 油画 2022年 60x80厘米 

这片热忱,也带来了一种执着的内驱力。虽然从小对唐卡耳濡目染,但赤列德庆并没有进入唐卡工作室做一名专业画师,他希望把西藏的另外一种面貌呈现出来,丰富西藏艺术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赤列德庆:他身上散发着浓郁的藏地气息,既有着喜马拉雅的文化基因,又不断建构着当代语境下独立系统的自我语言体系。他始终遵循内心的指引,不断聚焦绘画本体,最终呈现出既本土、又国际的创作风貌。

绘画之于赤列德庆,不是他在创作作品,而是艺术家本人和绘画的一场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是绘画引领着我,而我,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让多”,是赤列德庆笔名的藏语音译,其含义为“原色、本色”。这也成为艺术家个人和其作品的一抹写照——朴实、真诚,像原色一样干净而炽烈,纯粹而饱满。让我们一同关注这朵藏地之花,期待他的艺术张力和更多可能性。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7日 。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798艺术区 绘画 艺栈画廊 赤列德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