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傅抱石《桃花源里可耕田》:红色表达与诗意探索的大成之作 | 广东崇正2024春拍

2024-06-06 15:29:18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81e7f040aab13bbe87b30e2935c9d0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40eb5e24a858aa4ab927a22c0edfbc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b5a4789e85331453053b2dedcd1b89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f0ea5538d97b548dc1b7cc87a0a3aa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ef976c7a2b9f6c9519e3eab0c1690b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ac38bc656367006d49b1bacba57d8d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8f1ea19b3c6dde9a05ce4b79fe5ba1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63a8ddc543cf459075729a0ed599e91.png

广东崇正2024春季拍卖会 Lot735

傅抱石 桃花源里可耕田

手卷  设色纸本

壬寅(1962)年作

画30.5×194.3 cm. 约5.3平尺;

引首30.5×111.5 cm. 约3.1平尺;

后跋30.5×170 cm. 约4.7平尺 

RMB: 15,000,000-18,000,000

题识:桃花源记。熙如先生喜鑑藏,尤酷爱拙作。见命即用石涛上人笔意写桃花源诗也,奉此为念并希教政,壬寅小暑写于南京,抱石记。钤印:轨迹大化、抱石大利鉴藏印:萧平鑑定题签:傅抱石先生桃花源图卷真迹妙精之品,萧平。钤印:萧平引首:桃花源里可耕田,傅抱石先生为王敦化先生作毛**诗意画卷。时在壬寅,纪元一九六二年也,辛卯之秋戈父萧平署。钤印:爱莲居、戈父、萧平

题跋:一、桃花园里可耕田。此图系一九六二年先父傅抱石为老友王敦化所写。敦化先生号熙如,曾于南京博物院供职,从事文物鉴定和研究工作,为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精鉴赏,富收藏,与先父有多年交情。酷爱先父之画作,故能以满腔热情为其写此长卷。此图行笔流畅,风格突出,尤以右侧之山石,逼似石涛上人笔意,所勾人物古意盎然。陶渊明之神彩跃然纸上,实乃先父精彩之画作也!辛卯年傅二石拜观并敬题。钤印:傅二石二、抱石先生此卷,结合古今,将陶渊明《桃花源记》名篇,与毛**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合而为一卷。前写桃花洞口,飘渺烟云间之陶渊明,之后时空穿越一千五百年,进入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春日朝晖下的原野,桃花依旧盛放着,与桃源洞口之桃形成呼应。这是时隔十五个世纪的前与后的呼应。先生以树木相分割,亦以树木相联系。古今之过渡竞如此自然。换了人间的现世展开了一派春的生机。绿柳红桃,辉映着密集的村舍。清澈的河流,人们牵牛荷锄,往来耕作。这是一首贯穿古今的畅想曲,一篇穿越时空的诗章。画家的浪漫巧思,与诗人的浪漫情怀共鸣着。此图为抱石老师一九六二年小暑,为王敦化先生所写,自谓用石涛上人笔意,实乃取其精神,并不求其形迹之似也。这确实是一件充满诗情的精妙创作,其时笔者与敦化先生同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后又比邻而居,过从甚密。敦化先生字熙如,山东人。擅长篆刻,精鉴赏,富收藏。他曾为我治印,至今尚时时钤之于新作之上,忽忽四十年矣!重睹此卷,不禁慨然。时辛卯仲秋,拜识于金陵爱莲居灯下,戈父萧平。钤印:平之、戈父、萧平之、爱莲居

说明:上款人王敦化(1901~1991),生于山东。字熙如,书斋别署“小红莲庵”,“沂风堂”。著名的文物鉴定家,精鉴赏,富收藏。供职南京博物院期间,与俞剑华、陈之佛、傅抱石、陈大羽等均有交往。傅抱石也精擅刻印,常与王敦化讨论篆刻,王氏收藏印石甚夥,且藏有多方老田黄章,傅抱石常以画作与之交换田黄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5ffd435ddb4c0a4758cc471c1afc5ca.png

傅抱石(1904-1965)

抱石先生《桃花源里可耕田》创作于1962年,正是傅抱石经过十余年主席诗意画的探索后,成熟时期之作。

此前,傅抱石创作过数量众多的主席诗意画,但未曾采用过将两个时空并置手法。此件“桃花源记”,傅抱石却罕见地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情景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劳动场景相结合:开卷描绘陶渊明通过山洞,进入“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左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阡陌交通、往来种作的典型场景,近景的树木和远处的山脉,将两个时空分割,树木和山脉在两个时空的延展,以及两边盛开的桃花,又将其联系起来,并通过陶渊明目光的牵引,观众很自然地从“古”穿越到了“今”,重点落在“今”的时空中。画面无论场景的营造还是用笔用色,都渲染了桃花源的隐逸,和六十年代热烈而积极向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氛围,特别是“今”时空中染红的天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陶渊明形象,似乎是故事的讲述者和目击者,见证“换了人间”的历史时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a603a07be06abb25696d3e5b55ff1f2.png

《桃花源里可耕田》  局部图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4dddc66f0c4896155fe6de9c12f8ea4.png

《桃花源里可耕田》  局部图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c76ff9185e2778561ca02e5a6839821.png

《桃花源里可耕田》  局部图三

显而易见,该画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及主席诗中“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两个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傅抱石对两文本原有意义进行深度聚合,并进行了二次创作,从而形成新的意义:将文学中理想之境喻之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景。

如众所知,1949年,既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也是新中国美术的起点。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文人山水画因为难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而受到质疑和否定,迫使山水画家们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傅抱石也不例外。傅抱石和郭沫若是老友,而郭沫若与主席又是诗友,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共通性(1949年前,傅抱石创作了大量的“唐人诗意画”“石涛诗意画”等作品,与1951年后的 “主席诗意画”创作存在某种内在的契合),使傅抱石较早找到了主席诗意画这个可以驰骋其才华的舞台,成为第一个用主席诗意作为创作题材的画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8130f43a1ff0887ced0f84d87d59ff1.png

傅抱石与郭沫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c54828ff0d42ea88e015c166093c6a31.png

1953年,傅抱石作《待细把江山图画》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以大量成功的创作,开辟了主席诗意山水画创作的新天地,其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随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宣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启发了后来许多山水画画家的创作思路,并为大众所接受,从而使主席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成为新山水画三种重要题材(社会主义新农村、革命圣地山水和主席诗意山水)之一。因此,傅抱石被研究者称为“主席诗意画”第一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9a19e7dd3ee130e77e4cf5527fba882.png

1959年,傅抱石、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如前所述,此件作品创作前,傅抱石已经创作过大量主席诗意画,并于1959年和关山月合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江山如此多娇》,和1960年9月,领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因此,创作此作品时,傅抱石无论创作经验、对政治思想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的体会,还是对主席诗词意境的把握,都已“轻车熟路”,创作主席诗意图上,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形式技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ed75bebe6e90acaadbb8da68d1126431.png

《桃花源里可耕田》 局部图四

此件作品中,傅抱石在想象中融入了写生因素,是当时被推崇为“最好的创作方法”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在苏联1960年突然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之后,“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被上升为振兴民族艺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独立自主建设国家自信心的高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2c99e226db7e5c078a5bfa61f55015f.png

王敦化(1901-1991),著名篆刻家

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是傅抱石为老友王敦化所写。王敦化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精鉴赏,富收藏,当时供职于南京博物院,期间,常与傅抱石讨论篆刻。傅氏擅刻印,而王氏富于印石收藏,因此,傅抱石常以画作与之交换田黄石。据王敦化同事和多年比邻而居的萧平先生讲述,此件作品就是王敦化以田黄石和傅抱石交换的。而在当时,画家创作主席诗意图,并不仅仅是个人有感而发,还肩负着共和国重塑国家形象、鼓舞人心和宣传政策的政治任务,因此,傅抱石后期的创作一改早期率性、豪放的风格,变得十分理性:大多是经过反复推敲,几易其稿,甚至推倒重来。而此件作品,因为是跟老友的酬和,没有政治的重任,因此,傅抱石可以驰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抒发轻松舒缓的情调,诚如萧平先生在题跋中所写的“这是一首贯穿古今的畅想曲,一篇穿越时空的诗章。画家的浪漫巧思,与诗人的浪漫情怀共鸣着”,难能可贵。傅抱石在两年后创作的两幅同题作品,近景巨大山峰和深远景象产生的崇高感,体现了主席诗中豪迈气概,和此件作品大异其趣。

广东崇正2024春季拍卖会

SPRING AUCTION 2024


预展 Preview

6月20-21日


拍卖 Auction

6月22-23日


展拍地点

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9号)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傅抱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