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陈履生:鱼与鱼文化

2024-06-01 13:25:35 作者:陈履生  来源:陈履生博物馆群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8226f48bbbfaba7394d545f8128bcec.png

1亿至2亿年前的鱼化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0270d32dab721f91cf65c068075c8fe.png

新石器时代 鹳鱼石斧陶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c158fdecef51d6a5b082523e5fd876d.png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陶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ed2ec20e97e483f91ba12102512136b.png

新石器时代 人面倪鱼纹彩陶罐

  中国鱼文化萌芽于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生存需求,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题材,在中国有着6千年以上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那远古洪荒的年代,人们对鱼的渴望是渔猎社会中为了生存的追求。而鱼存在于地球上有着数亿年的历史,现存的鱼化石就表明了一个进化、成形的历史过程。中国鱼文化初创于新石器时代,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在距今5千多年前就开始将人们的需求与追求图像化,而功用与审美的结合则促进了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576ae6b07759145bbb8534e1e8e389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1665e3315768795a865e6e032521fd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f7f4626997a50d8ae30347aa76b9637.png

西周 铜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4916e65d059c755dd424c525ffd6df3.png

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a7986013361b8c52a52809b4dcea44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59934d241e9968314f8ead0526bdd38.png

汉 彩绘鱼纹盘

  中国鱼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与时代文化的结合在此时奠定了基础。从目前所知的周代遗址中就已经有出土的青铜鱼的陪葬品。它们是今天了解中国鱼文化起源的早期状态,连接着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鱼纹图案。从平面的鱼到接近于立体形状的鱼装饰品的陪葬,中间经历了什么?其文明发展中的具体内涵仅仅是和渔猎文化相关,还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容?所有都给今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表现出了中国鱼文化的魅力。中国鱼文化在战国到秦汉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达到了高峰,以多样的审美表现而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祥瑞文化普及到社会生活之中,其中的信仰带动了图像的传播,传播又促进了鱼文化的普及,鱼文化也因此从功用转移到与信仰关联的民俗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cf802f6e0612f4f28cffb22cb70e01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886d82ad70ab271199e79922722f6a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dbcaf5243d2da88d2117eb4d0ad865f.png

汉 鱼纹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0b78fb81564ee3c341f73e0cdbd1c43.png

汉 鱼与耳杯画像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624aa583be056fdc6bfce262ab9fb77.png

汉代陶灶上的鱼

  从西周墓葬所出土的鱼的装饰,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众多的鱼的图案和鱼的装饰,再到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大量的鱼纹砖,表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而鱼文化在唐代因为皇帝赐予臣子的“鱼符”而成为权利的象征,更是扩大了它的内涵,也抬升了它的社会地位。唐以后,鱼文化则是高度普及,深入到民俗的诸多方面,鱼的视觉表现以及图案化则促进了图像的广泛应用。而深入人心的“年年有余”更是以鱼为符号,表现出了亘古不变的对于鱼的憧憬,形成了中国鱼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希望生活的富足和幸福,而基于此的鱼的想象更是在文化的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在民俗的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对鱼文化的无限演绎,如鱼灯、鱼模、鱼盘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39842120b185a844b3285685d69025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fc47c16bf63489665328aeb5ba4a89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2ecc746da3d535d1fcfc5e3eb090bf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0cf9465d227e0e3afd29d9df54549fd3.jpg

汉代画像石上的捕鱼

  中国鱼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而现实中的鱼则离不开水。史前人类的居住地一般都选择在河边的台地上,临水而居,就是因为先人看到了鱼和水的关系。水里的鱼和天上的鸟,是人们所梦想的一种超人的力量,而水面的波纹、漩涡和浪花等,与鱼一起都成为人们用图画的方式来转换其思想的媒介,所以,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有这些相应图案。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捕鱼一直是一种基本的劳作,汉代画像石上有各种表现捕鱼的画像,包括钓鱼。因为鱼儿离不开水,所以,相连到渔业、渔民、渔船、渔网等,包括相应的技艺和方法,也成为与其相关的重要方面。其中的养鱼,早在春秋时的范蠡就写有《养鱼经》,而这正是满足需求的努力。当然,鱼和水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生态,又关联到环境、水体、大气、生态、灾害等具体的内容。所以,也有了对它们进行保护的积极行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c2f3ecebbb7a1115cc04699cc622c36.png

唐三彩双鱼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81e0ae54a20f2446c8ad44887887bfe6.png

瓷器上的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45ee5374bfe26a79f37ec4c930c8534.png

鱼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e53b448d4f0b1c0b66a836fb278e3bb.png

八大山人画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c842f753d4a11386a49e438126676a7.png

齐白石画鱼

  21世纪以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自2003年起,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共涉及到长江流域10个省、区、市的8100多公里的江段。2020年1月至2030年1月,长江、汉江干流的武汉段开始全面实施禁捕。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在保护长江而休渔的背景下,用博物馆的方式来展现中国鱼文化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而让全体公民自觉认识到保护长江的责任和义务,并于文化传承中把中国鱼文化在21世纪发扬光大。因此,扬中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鱼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显然,鱼文化博物馆就是这一时代记载保护长江历史的纪念碑。

(此文为扬中市鱼文化博物馆“前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861226e507a9e96b2be2ba9dad261e2e.png

民间泥塑 抱鱼娃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cb298d0db88a433fa5074633ed7c2ff.png

民间鱼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75ef34fabba3a1a4233b3c9ed7ac309.png

民间剪纸 抱鱼娃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e979fd04d8a2258efc981ae933051db.png

贵州平坡苗族绘画《杀鱼节》,2023年


责任编辑:裴刚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鱼文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