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直寻妙悟,性显“空”山——李有杰“活山”系列艺术评述

2024-05-28 14:32:21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作者:陈苗苗

古今中外,画山者众,国内尤喜以山为题材的莫过于刘海粟,为表现黄山的“壮阔雄奇”,十上黄山。有着相似画山经历的西方艺术家塞尚,生前创作了七十余件以圣维克多山为题材的画作。前两者的山分别完成了对物体具象的描摹向现代化的转变与创新,而当代青年画家李有杰创作的“活山”系列,则是通过“妙悟”直指山的本性, 见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空”山之势运行自我精神与山之精神。

究竟何为“悟”?“悟”属于理解的一种转瞬即逝的形态,“悟”是一种在人积累了某些经历后对于世界产生的较为开阔和包容的新的态度与理解。在生命的际遇之中总会出现一些时刻使我们顿感异常清醒,精神好像瞬间从尘世的责任、欲望、苦乐和繁杂中跳脱,生命的意义好像变得清晰透明,人好像超越了人的局限。那么彼时即是“悟”,彼时也是“空”。“空”就是人在悟的那一刻丢弃了人的属性而使精神与万物精神归一的状态。此次展览正是李有杰通过直寻妙悟,从而达到性显“空”山的目的,此“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其一,虽称其“空”,但又不等于无。也就是庄子寓言中的“象罔”,即若有形若无形,亦即融思辨于体认的创造性直觉思维方式。著名的艺术家康定斯基相信:艺术作品的关键,不在其物理外边,而在“情致”和“精神氛围”。“活山”系列,看似与山有着相似的外在形象,但又不完全执著于山的表象与心相, 而是深入探索心灵的顿悟与精神性。因此,李有杰的“活山”系列作品是离“空”越近的山,必然也离本质越近。

非有非无而生有无, 艺术之生命亦是如此。“活山”系列作品不具体指向某一座山,而是理想的,息息不离的。李有杰持续多年,每年多次走访山地,对李有杰而言,山的生命体验经历越丰富,对山形象的把握越具象:高原的山,雄浑巍峨;南方的山,苍翠欲滴;北方的山,怪石嶙峋...然而李有杰摒弃了视觉经验具象的山,回归到“空”、“无”的状态,并加以重构、变形等。在李有杰审美自觉以及情感投射下,将山、云以及石头等自然元素构成了既是意象的,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一边表达情感与难以描摹的某种心境,一边又通过对山的反噬,加深对自我、对艺术创作的认知,成就了李有杰独有的“活山”系列作品。观其作品《山的告白》,将山石色调处理成偏紫色、红色,画面仅安排了山与天空两种自然元素,将视觉丰富性的任务抛给山脊,表面呈现众多凹凸不平的褶皱,使其与真山大相径庭。不是写实又脱离抽象的艺术处理手法,让山本身具有了跳动的脉搏,好似触及到了山的生命与本质,既代表着李有杰个人情感和生命力的宣泄,又象征着居住在大山里每一个默默无闻的生灵活着的痕迹。这一切与李有杰从小与山建立起来的关系以及多年来深入山中与山互动密不可分,既是李有杰某种内心的释放,亦是对生命记忆的某种回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4b4b9810a1fe74f0e768e2b97b343108.png

山的告白

Confess of the Mountain

Canvas oil painting

57cmx41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7792b563067f12e59232c2455aba67d3.png

绵延山谷之二

Continuous Vally 2

Canvas oil painting

57cmx41cm

2023

其二,非一无所有之“空”,而是以“缘起”说“空”。李有杰与山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才造就了如此有张力的”活“山系列。李有杰生于拥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的云南富饶盆地——姚安县,这里崇山峻岭、青山紫障。李有杰自出生起就生长于这样的峰林沃土之中,孩童时,每年与族人们去往山中祭祀山神;年少仲夏时节,又频繁进入深山老林采集野生菌果;到了中学,常与同学们携佳肴杜康,登山入于醉乡...可以说对于出生在云贵高原的李有杰来说,山地早已跳脱于石头与泥土物质形式之外,成为具有精神与灵魂的存在,成为他命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这使得山终会成为李有杰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李有杰从小酷爱绘画,由于乡村绘本匮乏,起初只能借助村庄老房残壁上的老树、山川、松树、祥鹤、腾龙...在艺术的海洋中进行无尽的想象。到了初中,李有杰已知晓可通过绘画考试升学,于是四处求师访友,拜访过墙壁上张贴了许多以公鸡、母鸡为题材的作品的拖拉机司机;又经镇上某位擅长书法和篆刻名门后人推荐,认识一位白发老人,欣赏其多幅绘有龙飞凤舞、牡丹花开的作品,作品精工细笔...高中时期,李有杰考入云南艺术学院附中,期间他喜欢过许多的画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到后印象派梵高,表现主义蒙克等;中国的北宋范宽,云南的担当和尚,数不胜数...也正因为如此,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后续的创作。大学之时,进入云南艺术学院的他尝试用习得的颜色、线条等形式语言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走访写实云南的湖泊山川,以海德格尔的 “人,诗意地栖居” 为主题,在学院美术馆成功举办人生首次个人写生展。20岁出头的李有杰,在绘画上已逐渐从青涩阶段走向成熟。然而李有杰毕业后转向影视纪录片,从2005年至今,陆续回村拍摄纪录片约有近二十年光景,并在国内外取得不菲的成绩。他以一个农村少年的身份出世,一边朝着我们熟悉的城市艺术知识人转变,一边又不得不为了创作,长期扎根山区、老家、村寨。面对矛盾的自己、面对正在被遗忘、正在死亡着的村子与生命,其在纪录片创作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与坦荡,也成了重新理解世界和不断确证自我的必经之路。这不仅反哺了以“山洞”为主题的系列展,同时又为“活山”系列作品成功展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活山”系列作品展却让李有杰反复多次以山做为创作对象。疫情起始之际,原计划从印度飞回北京的他,在严重的疫情影响下被迫改签飞回了云南。李有杰回到云南后封锁在村子里,每天只得在拍摄、画画与思考之间来回穿梭,他回忆到:“这一天我如寻常一样对着客厅中虚无的空气发呆。此时的非理性直觉体验和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好似达到瞬间性顿悟……原先常常见到但无法理解的事物,如今豁然开朗,譬如:老辈山地人群间说的哪个山今年长高了多少,哪座山什么时间在哭...这使得我不得不想要用某种方式记录下来,而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画画。”李有杰的精神和生命之气在神思过程中,经过一番寂然凝虑,感受到山的生命之气,达到山与神合。当李有杰有了这种顿悟之后,对山地景观以及对艺术表现变得更为敏感、鲜活,表现山地的形象也仿佛照见了灵魂一般,“活山”便应运而生了。

 通过欣赏李有杰的“活山”系列作品,可将其划分为三重平行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李有杰自我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的“空”山形象与真山形象撞了个满怀,以对心灵的再现力求抓住山的本质;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使李有杰重新思考对于心相追求的意义,初步的以新形势来打破心相的束缚;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则是李有杰从心相走向破除心相,从而回归心相与妙悟的真正和谐统一。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作品《黄土山群》、《夜归》等。此境界,是把真实的眼变为心灵的眼,在心灵的深处去窥探宇宙万物,发现山地的真谛。是在山地的“妙悟”之中,反观自我,进入另外的时空又召见的山。这一境界作品相较于其他两重境界的作品而言,山的形象好似更接近现实中的真山地,譬如:画面中那些依着山的结构而运用的部分的科学严谨的笔触、依着山本身不同时间所呈现的本来的色彩...然而,殊不知我们已经陷入一种被表象蒙蔽的谬论之中,实则却是李有杰对山的心相恰好有着与真山极为吻合的视觉表像。李有杰是要将理想中的山以及生灵赋予以平等的概念,画中山既是概念的山,又是乡间每一个孤独的生灵,更是李有杰自己。“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李有杰借心灵直觉的创造力,把精神性的山化为真山,同时也把真山化为精神性的山。客体融入主体之中,主体又完全进入了客体,从而直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1a8d5789e1097cdf2116e6d10faa9a15.png

黄土群山

Yellow Mountain Group

Canvas oil painting

57cmx41cm

2020

第二重境界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作品《人间须弥山》、《独山》、《云使系列》等;李有杰居住在云南这一方世外高原之地,要摆脱花花世界,首先要舍弃对心相的执着,一切有形的现象界不过是虚假的幻影。相较第一境界而言已有了一定的与心相背离的倾向。作品大面积使用藏区常见的民族色,如红色、黄色等,尤其是《人世须弥山》,同时又利用这些颜色的不同明度与纯度的效果渲染画面的空间感以及强调视觉中心。一方面此色彩是李有杰云南生活的象征,即使不画任何形象而只在画布排布这几个颜色的构成也足以使观众联想到家乡云南藏区的一切生灵。另一方面,仿佛心相与艺术形式 ( 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节奏等)有了一定的默契,逐渐走向不分彼此的直寻妙语,性显“空”山的境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75f470b5e7ad91ccee55ff81d0d0d571.png

人世须弥山

Sumeru Mountain Group on Earth

Canvas oil painting

90cmx7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a58b4693b15196ccc3e8c6913520454.png

独山

Alone Mountain 

Canvas oil painting

60cmx60cm

2020

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即作品《红色山峦》、《两座山》、《绵延山谷之一、二》、《带蓝色天空的红山》等。李有杰交合山的生命之气,于凝神之刻通过内外感觉占据对象的形式 ( 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节奏等),在激情的熔铸下,心灵直觉力直透对象的内部,从而悟得自我与对象的内在意蕴。当不再纠结于心相本身,用艺术形式来直接表达山之精神与自我精神,便呈现了“本质”本身。

作品中那些山脊线相较真山而言处理的更为繁密,这正是山间无法被看见却又不可抗拒之无数生灵的象征,像是画中的村民、山川、树木一般向宇宙散发着能量,能量在宇宙中经过循环运行之后转而“返求自我的深心”,将主体在意识流动中所体验到的人的自然生命感、精神的生命力,及其与宇宙自然精神、生命感、生命力的贯通、融合作为思维的对象,感悟宇宙最终的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71292fe5d0e0d73f7ab9d071dbae760.png

带蓝色天空的红山

The Red Mountain Under Blue Sky 

Canvas oil painting

90cmx60cm

2023

画面中,李有杰消弱了山与山之间运用色彩的纯度与明度体现视觉中心的概念,用红色系与蓝色系为主表现画面中自然元素的山与天空。红色往往意味着积极、强烈、外放,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红色的光频最低,光波最长,导致其在眼睛视网膜上聚焦时,所形成的成像比其他颜色更大。与之相反,蓝色则被称为“收缩色”和“后退色”,往往是消极的象征;因此,当画面中同时出现两个相同大小与明度的红色与蓝色物体时,红色的物体看上去往往比蓝色的物体更大,使得观者极易感受到喷涌而出的力量感与张力,把人们的精神召唤到无限遥远的精神领域。因此,李有杰用红色与蓝色传达了富含生命力、灵性的“活山”,是有知觉,能够感知到愉悦与疼痛的灵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50f6343809634fc25171ce74eff3e2e0.png

两座山

Two Mountain 

Canvas oil painting

90cmx7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8e96cd16e9a0b38976362604955fdcb.png

红色山峦

Red Peak 

Canvas oil painting

90cmx70cm

2023

由此,李有杰试图想要看清山地的本质,就要破除“执相”,即为李有杰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 “空”。“空”是介于“有”与“无”之间的中间态,是介于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中间地带。但这样又易落入执心相的混沌状态,因此出现第二境界的“空”,即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个体将上述的“空”也空掉的意识状态,不属于任何一边无空无无空的。而如果能让“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样一种境界圆满显现,即为妙悟者。妙悟是不可言说的东西,它需要个体对这世界万物以真挚情感深切体会之后总结出的“大智慧”。由此可见,只有用心方可达到“于空见其空,则离不空边执”,才能正确体认到生灵生死流转的混沌;到达了艺术的“直寻妙悟,性显“空”山”的彼岸,李有杰的“活山”系列正是如此。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 李有杰 绘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