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吕澎:“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2024-05-27 17:15:12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5月17日至8月20日,“水墨文章(第八回)——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集结了邱志杰、武艺、魏青吉、朱振庚、王川、梁铨、周韶华等32位当代艺术家的水墨作品,由此成为“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中参展作品最多的一届。本次展览由吕澎担任策展人,以下为他撰写的展览前言全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dcfdd99f1ea255c369f7eeb5a7583e4.jpg

5月27日,策展人吕澎在导览现场


“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宋代画家夏圭有一幅画题为《溪山清远图》,任何熟悉中国画的人都理解这四个字的基本含义。溪山清远是传统文人的理想桃源,即便是今天居住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现代艺术家也能够理解其中无尽的精神内涵,也是人们直至今日对中国画孜孜以求的原因所在。文化是由差异的复杂成分而构成的整体。在数十年的变革中中国水墨踏入现代艺术的创作旅程,但再激烈的变革也未能终止这一媒介携带的精神文明因子,它总能找到“绵延”的可能。回望历史,从1978年至今的四十多年,由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新水墨画以及水墨艺术构成的历史演进,也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5bc1c091797612b76a74250e3319e16b.jpg

关于中国水墨传统究竟为何物?中国水墨作为文明的一种形态是否还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中国水墨是否能够既不至于彻底自我消解,又能够参与当代文明系统?中国水墨的传统是否真的能够因社会变迁而彻底消失成为历史的烟云?这类问题始终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水墨领域思考的焦点。通过对中国当代水墨40多年的观察,不难看出那个被我们在过去若干年里极力批驳和否认的“传统”,在相对宽容、思想自由、艺术纯化、观念多元的漫长时间里,并没有因解锁笔墨和形态改变而荡然无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9d02713d49403fcdfc95d52486e4a494.jpg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领域全面卷入全球化进程,水墨的现代表达无疑也要面对这样复杂的当代背景。不管是新文人画的世纪回眸,还是实验水墨从媒介实验到文化定位的转向,亦或者是新媒材水墨与新水墨着眼于中国文化更丰富的文化资源,使我们发现一个暗含在当代逻辑中的基本常识:关于文明的陈述是在整体性的上下文中进行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791a75cf7682ee799091f6aa12aea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633755cb032e39e9c5b21c056ca76626.jpg

本次展览借“溪山清远”为题,我们想提醒的是,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逻辑来自于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思考、对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以及在普世价值观的基础上对赓续传统的普遍呼吁。而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水墨是精神的,是那种数次面对水渍墨痕时都啧啧称叹的源自基因中的惯性,接续并兴旺自己文明的香火,既是过去四十多年艺术家们顺其自然的选择,也是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课题——这就是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

策展人/吕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551e61ea90c1367f039f8aa336278fc5.jpg

责任编辑:江静

推荐关键字:吕澎 武汉美术馆 水墨文章 溪山清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