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陈杭个展“通用系统”在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开幕,展出陈杭30组艺术创作,内容涉及了架上静态绘画、活动装置、综合材料等多元艺术形式。
艺术家陈杭
陈杭的创作基于其本人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入研究以及思考,在不断的拆解和重构中向观众展现了结构的力量,并深入探讨个体和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此次展览被命名为“通用系统”的原因所在。
现场合影
模型世界的构建
长期以来,陈杭对制作模型充满热情,并享受创造精细小世界的过程。
一次他回到福建老家,被山间古老村落的景象深深吸引。那些历经百年风霜的木质老房子,见证了家族的繁衍和村落的发展。这些古老木建筑的生命力,激发了他创造一个依附于日常物品上,能够野蛮生长的微缩文明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再自视为艺术品的生产者,而是像玩模拟经营游戏一样,享受创造的乐趣。
《通天塔·抄写论语》
随着对木构建筑的深入研究,陈杭发现其“生长基因”在于构造方式,即各组件连接的逻辑。他开始不满足于简单的搭建方式,转而探索古建筑的构造原理。在研究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古建构造的模块化特点,这与华夏文明的某些内在特质不谋而合。
比如作品《通天塔·抄写论语》正是反映了儒家文明的内在基因。它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传统,其底层是农业文明的根基。作品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展现了我们对土地的依赖和尊重。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虽然不断重复着相似的逻辑,但始终遵循着家一国-天下的儒家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绘画装置的探索
在陈杭近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来重新诠释西方经典建筑,他不仅挑战了建筑学的既有范式,并将建筑的探索延伸至绘画,为绘画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巴黎圣母院》是其具有代表性和转折性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陈杭将装置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试图捕捉并表现当代社会中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以及这些碎片如何在多重维度中交织成一幅复杂的时代图景。通过这种方式,陈杭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实现了创新,也在观念上提出了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反思。
《巴黎圣母院》
在展览现场,一座由不锈钢镜面基座支撑的彩色金字塔装置,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是陈杭的另一个包含装置和若干绘画的系列作品《金字塔系列》。金字塔装置的每一块构件均源自周围墙面上的绘画。
陈杭表示:“金字塔象征着信仰和体制,它的部件来自于各个画面所剥离的碎片。每张画都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画面世界、镂空图案和背后镜面反射的现实世界。镂空图案的设计来自于‘金字塔’这个词所衍伸联想出来的观念拓展,并成为绘画图像的灵感激发。他们共同构成一个由多维碎片交织的、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整体场域。”
绘画装置
陈杭的这种创作和展示方式,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观看模式,打破了二维与三维的界限,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他的作品不仅拓展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也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通过这种跨媒介的艺术实践,陈杭为绘画艺术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为艺术批评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
对谈
雅昌艺术网:作为您的一次带有梳理性的个展,此次展览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杭:对我个人而言,创作的脉络变得更清晰了,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木质建筑的简单模仿,而是进一步提取和抽象其结构,形成了一套通用构造系统。通过将这些结构与绘画和建筑元素相结合,我探索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观众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他们都能在作品中欣赏到古建筑的精妙与美感。当然,我们的创作不仅展示了古建筑的魅力,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认知和体验。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就像您讲到的,展览呈现了您创作清晰的脉络,这种梳理对您今后的创作是否具有启发性?
陈杭:有,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逐渐专注于探索和展现作品的生成过程。最初,我仅仅是构建一个自己喜爱的微观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拥有自己的文明和生命力。随着我对古建筑的深入研究,我被其独特的美感所吸引,并意识到古建筑中蕴含的模块化特征。
基于这一发现,我开始利用模块化的特性,对结构进行重构,将绘画元素融入到这一重构过程中。尽管从外观上看,我似乎在装置艺术和绘画之间游走,但实际上,我更注重的是背后作品生成机制的逻辑和启发性。
因此,不管是金字塔作品,还是近期的装置绘画艺术,我不追求绘画技巧的精湛,而是希望通过创作过程本身,为观众提供思考和灵感。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中的《巴黎圣母院》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作品延伸到四周的墙面上,像是一幅文化地图,能否谈谈这件作品的创作?
陈杭:模块化的通用部件在搭建过程中,如果你将文本信息片段写在构件上,然后扣起来再组装,它会将原来的系统拆解,重新随机组合。我在考虑这些文本之间的随机组合是否会产生“胡说八道”的意思。
我早期作品创作,以中式古建筑为主,《巴黎圣母院》这件作品我想做一个不同于中式建筑风格的西方典型建筑,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是框架结构,都可以被搭建出来,这也是我为何一直强调和思考“系统”的原因所在。
具体的创作中,我从巴黎圣母院的概念出发,先绘制思维导图,观察我能从这里联想到什么。比如从教堂属性联想到宗教,以发散性思维,将我学过的知识进行连接,之后寻找这些文本。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建筑书籍名字、康定斯基点线面以及儒家和道家的文本,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会产生奇怪的意思,虽然看起来像混搭,但是好像都挺有道理。
在“巴黎圣母院”建筑上面可以看到我写了很多话语,还画一些东西,虽然这些来自不同的文化,但在一个建筑中又非常和谐,图像与文字,图像与图像之间会产生奇怪的语境,非常有趣。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绘画与装置之间的关系,您的理解或者定义是什么?
陈杭: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我坚信艺术家使用的具体媒介——无论是绘画、装置艺术还是其他综合材料,已经不再是评判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同样,作品的风格,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以及其灵感来源,无论是原创图像还是对他人作品的借鉴或挪用,也不再是艺术评价的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艺术作品的价值评估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个时代,我更加关注艺术作品的创作逻辑、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以及艺术在精神层面上的影响,包括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视觉表现,更在于它如何启发我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以及它在精神层面上所发挥的作用。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叫做“通用系统”,您的理解是什么?
陈杭:在对古建筑的搭建和研究中,我体会到中国古建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模块化的零件装配,这似乎暗合我们这个文明的某种底层思维方式,我们更强调个体的意义在于个体之间的组合关系,我们的文明核心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的,我们的文明可以经过不断的王朝崩塌然后又再次重组,我们往往务实且灵活多变、适应性强,我们擅长“拿来主义”且将其“中国化”,因为外在的变化并不触及其内核…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挖掘古建筑的这个特点,它具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我希望自己能够搭建一个更加自由灵活的系统。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