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以之概括形容当代中国山水画整体的创作形势,我以为是恰切的。其中“最好-最坏,智慧-愚蠢,信任-怀疑”这几个词语包含密集的信息和语义,可以对应中国山水画领域的人、事和作品。最起码,在现象的层面上是这样。
矛盾、冲突、对立之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实质上进入了长期混乱的局面。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山水画目前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之中,它发端于民国初年,贯穿85美术思潮时期,至今仍未完成,何时完成尚未可知。聊可慰藉的是,不安于现状而为转型做出切实努力的画家多起来了,或于笔墨、或于色彩、或于结构;或借他山之石、或循理论之径、或融别类之法等等,形成了诸多方向与类型。
赵盾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真诚探索者。他本为成功的雕塑家,创作过《法显》、《天使的拥抱》、《方济众》等作品。因自幼耳濡目染丰富的家学,久受笔墨之诱惑,一头扎进山水意象,而沉迷其中了。作为世家子弟,他在中国山水画转型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案例性。
白日生烟34.5*69cm
抱山居43*83cm
赵盾的山水画得益于三个体系的熏陶和滋养——家学渊源、雕塑经验、现代水墨。
赵盾的祖父是画家赵望云先生,这位以民间写生开辟中国画改造第四条路径,赓续唐宋山水画脉,为西部山水奠基树碑,开创长安画派的大师,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培养了黄胄、方济众、徐庶之、赵振川、赵振陆等优秀画家。赵望云及门下精英所积淀的经验、存留的作品以及品性的润泽对赵盾来说不啻是一所家庭版艺术院校。日常中他和山水画家伯父赵振川、哥哥赵森、油画家姐姐赵蓓经常在一起深入谈论探讨创作上的相关问题,交流认识,这种互动对他也多有助益。
家学渊源固然在学术资源、精神能量等方面使他有得天独厚、近水楼台之便,但也构成巨大的束缚与压力。陕西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镇,壁垒森严,层级如山,固有的审美趣味,僵化的评价体系,圈层的话语能量,以一种潜在而幽隐的方式为具体的艺术家划定坐标点,赵盾需要承受更多的审视、评价甚至质疑,他不愿意成为三代谱系上毫无色彩的那一个。
在星光熠熠的家学谱系中,赵盾最好的办法不是超越——事实上,所有成为历史人物的人物都是无法真正超越的——而是充实、补白或者另开新局。一方面,尽可能地吸收、消化父祖辈在艺术上的既有经验而化为己有是必要的,亦是捷径;一方面,巨大的传统会使艺术家的自身意识被压制并产生不安,而且受到威胁,如何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被同化,以独立的形象和成就立于画坛才见得自我。他必须把握其中的尺度,概言之,以怎样的意志出走,又以怎样的姿态丰富家学的内涵与新意,进而光大家族荣耀,是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作为一个常常使自己陷于沉思状态的画家,一直以来,他思索着几个问题,比如,于望云大师家学传统的入乎其中与出乎其外;于雕塑事业在时间上的分配和关系上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雕塑艺术中思维方式、空间意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塑与绘的界限破除等等成功经验的鉴借、融合或转化;另外,如何在现代水墨体系的试验性技术、对象的非具象化处理、语言纯化、画面结构乃至解构等等方面有所发现,有机地糅进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自己的新语言、新样貌。
高原人家34.5*69
寒山夕照34.5*69cm
秋高图 34.5*69cm
他的思考有时令他痛苦,有时令他兴奋,有时也会影响他的创作。赵盾的问题意识导致他总是处于问题之中,处于对今日之我的批判之中。这不是坏事,但一个个孤立的问题不能以线性的方式解决,借用佛家语意: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方是打成一片。当然,只有有问题,才有可能促进他成为解决问题的人。美国艺术史家约翰·拉塞尔曾说过:“艺术的生存靠的是自我批判。即艺术家用来界定艺术在其中能得到无比发展的领域。”赵盾的思考如一一落实于画面的话,必将带给他可观的回报。
依照非严格的标准检视,赵盾在现阶段的绘画大略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偏于严整、规范的山水画,是他对传统深入学习和遵循的产物,如《抱山图》、《寒山夕照》等;一是具有形式探索性质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学术企图。如《华岳仙峪所见》,这幅作品以平行四边形构图,主体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因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不对称留白而不显拥塞,别有灵动生意,打破了传统山水常见的构图法,别出心裁,极具新意,富有形式意味,它呈现出来的差异性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秋高图》也是采用了平行四边形构图,茂密树林与奇崛山体组合巧妙,笔墨控制有节有度,轻重得宜,在形式与内容两端皆能恰切地指向画面主题,画面生动活跃。以这两幅为代表的画作格调清新别致,可证在山水画进行形式创新大有可为。第三类是基于写生和感悟而来的较为自由随性的抒写,是他本于天性的反映。如《西乡春早》、《西乡印象》这类作品的画面中有音乐的韵律感——音乐于赵盾有日常怡性炼心之效——从这个角度,赵盾的山水画可能会出现其他可能性,比如走向意象或者抽象,甚至一超直入如来地——符号。
西乡初雪 45*69cm
塬上秋色34.5*69cm
云崖日暖34.5*69cm
我看重赵盾形式探索的意识和乱中求治的追求以及笔墨语言个人化的强烈意志,这是他的出路。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家族的,于赵盾而言,皆是传统。如何对待传统?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中曾道:“传统依靠自身是不能自我再生或自我完善的﹍﹍只有求知的和有欲求的人才能制定、重新制定和更改传统。”赵盾已经在自我成就的革新之路上行进,虽不迅捷但很坚定,他的山水画格法、意象和气质业已微芒初现。
赵盾自己满意的作品数量不多,半成品更占其大半。其实有些他视之为未完成的作品在我看来很有学术性,所谓的“未完成”不过是他在精益求精吧。我一向坚持认为,勤奋从来不是艺术成就与高度的充分必要条件,三千坏画在某种意义上也并非贬义,我暗暗欣赏赵盾时常表现出来的困惑、质疑甚至踯躅,相较于那些“自信且自得”的画手们,他的冷静乃至缓慢显然更有价值。绘画毕竟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也不是图像复制或者一般性的重复劳作。
艺术的传统主题早已枯竭。就中国山水画这一传统画种而言,众所周知,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稳固的闭环操作模式,其单纯的审美的核心意义已经没有阐释的余地和必要,作为具有顽强民族性和普遍接受度的一个专业领域,其可挖掘的潜能或必须选择的方向只能是其本体,而本体又主要集中于形式,这也是当下众多智慧的艺术家所着力的所在。正如叔本华所谓的:艺术表现的不是纯粹经验层面的东西,而是它背后隐藏的理念,也就是本质的东西。理念即柏拉图所谓的理式,亦亚里士多德视为的高于现实的形式。对于山水画来说,这是山水画何以为山水画,山水画何以艺术化的核心问题。
艺术创作永远是个人化、个性化的基于人性、认知、观念、技术能力之上的智慧与自由的表达,任何一个坚守思想独立、创作民主、责任自负这一精神底线的人都不该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指导,但我对赵盾有四个期待:第一,不要作死于常识的画家;第二,不要作自以为是的画家;第三,不要作无知于理论的画家;第四,不要作庇于祖荫的画家。
至于画什么,怎么画,在无边广大的艺术域,上溯下潜,左冲右突,博采众长,一意孤行,无非是赵盾的选择和坚持而已,时间会给他一个肯定的结果。
基于他所作的学术思考和艺术实践,我看好赵盾的艺术未来,我也相信他是又一个光大望云大师门楣的艺术家,最可贵的,是有能力成为自己的画家。
2023年11月28日
作者:吴克军 博士 美术批评家
赵盾个人简介
赵盾,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陕西省雕塑院艺术中心主任、陕西省雕塑美术馆副馆长。
主要获奖作品
2007.12作品《回家》荣获陕西省建 军 80周年迎接十七大美术书法作品展,三等奖
2008.7作品《盼》荣获陕西省迎奥运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2006.7作品《安塞腰鼓》荣获陕西省建 党8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2008.10作品《记忆》荣获陕西省改革开放30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2009年作品《舞》建树于第十一届鄂而多斯亚洲艺术节雕塑公园
2010年作品《歌唱祖国》荣获“陕西美术奖”优秀奖
2010年作品《斗鸡》陕西省美术馆收藏
2011年作品《希望》陕西省建 党 90周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11年作品《小乐队.》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2年作品《翘翘板》纪念毛 泽 东讲话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14年作品 《包青天》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
2015年作品《琴韵》入选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法显》入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