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
2025年4月19日下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协办的「平衡的悖论」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4层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周钦珊2024-2025年最新主题作品《平衡的悖论》的首次呈现。作品延续了艺术家过去一贯的创作特色,即将哲思与视觉实验相结合,通过极简的抽象形式和色彩,呈现存在与感知的诗性关系。作品以探讨人类精神世界中“平衡与失衡”“直立与坍塌”的临界状态与感知悖论为核心。展览包括50余幅绘画和14首诗歌,图像与诗歌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充满哲思和隐喻的展览现场。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致辞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致辞:艺术家周钦珊的创作以抽象语汇为精神透镜,既将其作为解构现实的创作方法论,更视作捕捉生命本质的视觉诗学。作品在形色解构与重组中构筑起感知与存在之间无限性与整体性的视觉诠释。同时,她作为深耕艺术疗愈领域的研究者,在多元媒介下持续探索身心感知与艺术疗愈的更多可能。在视觉维度与空间场域的结构交织中,通过图像,诗歌,音乐,语义结构与身体感知,共构一场艺术疗愈的旅程。今日美术馆也非常荣幸作为文化平台承载艺术家艺术实践与思考,也非常期待与公众建立更多、更广的美育交流。
学术主持胡斌致辞
学术主持胡斌致辞:这个展览把周钦珊最近一个阶段的作品进行了集中呈现,她的创作始终保持一种自禅与修行的特征。在每天看似不断重复的劳作中产生一种建构并打破平衡的悖论关系。在基于平面绘画之上进行的“危石垒砌”,营造一种意象化的境界。以朴素的禅意生趣触及不可言说的心理边界。这次展览不仅是周钦珊个人的创作坚守,更是她对当代现实的一种诗意预示。
艺术家周钦珊
即兴水墨,笔笔相生
周钦珊创作的40余件纸本水性彩墨绘画依次呈现于4层展厅之中。作品以艺术家的体悟为起点,以即兴的方式绘就,画中的形象由第一笔落笔的水墨痕迹构成第二笔落笔的前提,笔笔相生而成。这里的即兴即不预设构图,也不参考任何外在图像,所有的实形都来自无形的意念,经由笔下行进的水迹逐步显身,且事后不可修改,这样的绘画方式就如体悟人生的过程——无法预设、修改和后退。
展厅现场
墨迹偶成,建构存在
这一部分为10幅大尺寸布面丙烯底木炭绘画,作品以即兴绘画中的“偶然性墨迹”为原形,以层层编织笔触和抚摸形成朦胧体块的绘画方式构建一个个具有纪念碑美学和禅宗美学视觉特点的画面。此部分的绘画仪式感与其原型的即兴方式,形成一种鲜明的方法论对比,也凸显了绘画行为本身作为一种意义建构的可能方式。
展厅现场
诗性映照,动静相宜
展览同时选取了14件诗歌文本,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自白方式写作,意在与绘画中隐藏的主体构建一种一明一暗的应和关系,诗歌中着意标示出来的第一人称意愿动词短语,则是进一步将“物”的主体性投射到物的情态之中。诗歌中的我有时是你、是他或是众人的替身,而画中如沙粒、泥团和巨石的形象,也由特定的物转换为一个他者或众生的隐喻,诗歌及其标识行为与绘画中的形象在此构成一种复调的关系,即画中形象既是第一人称“我”的生命感悟的投射,也是他者在此时代困境中各不相同的精神面容的隐喻。主题“平衡的悖论”正是对这一隐喻的直观,即“直立只有一种形式,而崩塌却有千般身姿”。
展厅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2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