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于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专题展厅揭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携手合作,首次于境外举办历代班禅及宫廷佛教艺术专题展览,从历世班禅额尔德尼与中央政府交流往来的视角,展现了多民族团结与融合,以及历世班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的贡献。
是次展览精心挑选故宫博物院和扎什伦布寺137件珍稀藏品,分别以“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三个单元,引领观众走进历史深处,感悟藏传佛教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瑰宝的历程。
西藏扎什伦布寺与故宫因相融相通的藏传佛教文化而相连,展品中以六世班禅赴京觐见乾隆帝的相关文物最为瞩目,观众可从皇帝册封班禅的金印金册、乾隆帝与六世班禅之间的贡赐往来文物、佛像敕文等,见证清代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往来,以及西藏地方与乾隆时期宫廷之间艺术与技术的互动。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自17世纪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藏传佛教格鲁派代表性寺庙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亦是后藏地区的艺术文化中心。在清代,历世班禅与中央政府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贡赐往来十分频繁,藏传佛教逐渐在清代宫廷得以传播与弘扬。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藏传佛教文物,既有清宫造办处的精良制作,也有蒙藏地区进献而来的稀珍作品。
1645年,和硕特蒙古领袖固始汗赠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Blo bzang chos kyi rgyal mtshan,1567-1662)“班禅博克多”的称号,“班禅”的称号由此开始。此前从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之一、曾对格鲁派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克主杰格勒巴桑(mKhas grub rje dGe legs dpal bzang,1385-1438)开始的三位转世被分别追认为一至三世班禅。1713年,清朝康熙帝赐封五世班禅罗桑耶歇(Blo bzang ye shes,1663-1737)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标志着“班禅额尔德尼”这一转世系统的名号得到中央政府的确定和正式认可,从此班禅转世须经中央政府批准,成为历史定制。
康熙帝赐五世班禅“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 扎什伦布寺
格鲁派中十分重要的扎什伦布寺,是由宗喀巴大师的另一位大弟子根敦珠巴(dGe 'dun grub pa, 1391-1474)于1447年主持兴建,选址于后藏日喀则市区海拔3900米的尼马山腰上,建筑林立,气势恢宏,僧侣众多,是后藏地区第一大寺,也是国家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什伦布,藏文本意是“吉祥须弥”,“吉祥妙高山”,在清代档案中,将扎什伦布寺称为“须弥福寿之庙”。
五世班禅额尔德尼时期扎什伦布寺图 © 扎什伦布寺
清朝前半期的一百多年间,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经历了四世、五世、六世班禅,他们不仅是扎什伦布寺的寺主活佛,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领袖,在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中发挥了其宗教领袖的作用。他们或苦苦支撑大局,或坚毅隐忍,为保证西藏地方稳定、促进清朝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方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一时期,清代中央政府和班禅之间的关系逐渐建立、巩固、发展,直至六世班禅进京朝觐,到达顶峰。历世班禅为了和平团结作出巨大努力,保证了西藏地方的稳定,加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凝聚力,顺应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潮流。历世班禅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十分频繁,现存故宫博物院和扎什伦布寺的文物,就是关于这段历史记忆最重要的见证。
香巴拉王像之一:月光王 清乾隆三十八至三十九年(1773-1774) © 故宫博物院
清朝皇帝尊崇藏传佛教,同时在继承汉、藏佛教传统的基础上,制作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如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传佛教文物中,既有清宫造办处的精良制作,也有蒙藏地区进献而来的珍贵作品,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待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
威罗瓦金刚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 扎什伦布寺
展览通过“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三个单元,集中展现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追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程。
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
自1447年兴建以来,扎什伦布寺就成为了后藏地区传播格鲁派教法的重要基地。四世班禅额尔德尼以后,扎什伦布寺的住持都只由历辈班禅担任,可见地位之重。1713年,清朝康熙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并加封以前历世班禅,正式确认其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自此历世班禅须报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由于历世班禅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贡使不断,大量的册印、档案、文物得以留存并见证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历史贡献和教法地位,而作为班禅驻锡地的扎什伦布寺,也与紫禁城有了深远渊源。
班禅像 像:17世纪 © 故宫博物院
无量寿佛 清乾隆六十年(1795) © 扎什伦布寺
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
扎什伦布寺作为格鲁派四大寺之一,佛学修为精严,颇为西藏各派所推崇,是后藏的代表性寺庙,也是重要的佛学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扎什伦布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早期汉地以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代艺术珍品。另外,其官属作坊扎什吉彩生产的扎什璃玛铜造像和大量仿尼泊尔风格及古代印度风格的作品,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技术精湛,曾对清乾隆时期的宫廷造像产生过较大影响。同时,扎什伦布寺也是后藏地区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活跃于15世纪的著名艺术家勉拉顿珠曾长期驻锡扎什伦布寺,参与唐卡和壁画的创作并著述授徒,使扎什伦布寺成为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勉唐画派的大本营。
白伞盖佛母 19世纪 © 扎什伦布寺
六世班禅的遗珍
清朝康熙帝曾邀请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由于种种原因未果。直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七十万寿时,在各方努力下,六世班禅毅然东行,率近三千人的队伍不远万里来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圆寂于北京,衣冠埋葬于西黄寺。他此行意义非凡,为维护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六世班禅东行留下的大量文物仍完整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而宫廷赐品也深藏于扎什伦布寺中,鲜为人知。本部分将系统展示六世班禅向乾隆帝敬献的贺礼、乾隆帝赏赐给六世班禅的各种礼物以及西藏地方与乾隆时期宫廷之间艺术与技术的互动。
六世班禅像 清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以后(1780年12月或稍晚) © 扎什伦布寺
银六世班禅像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之后 © 故宫博物院
1995年12月8日,在中央政府代表的主持下,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坐床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将金册、金印颁授给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通过金瓶掣签和金册金印认定班禅转世灵童的成功范例。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为本次展览题词“吉祥殊胜”。
为促进艺术与生活的连结,展场设有互动教育区、展览知识小册子及二维码语音导赏,并在展览期间陆续推出多项精彩延伸活动,包括故宫专家讲座、中乐表演、颂钵演奏、艺术工作坊等。同时陆续推出多项有奖游戏。
设于四楼展场内的互动区,五色知识墙,让观众发掘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知识点。
“吉祥殊胜”颂钵演奏现场,观众观赏光影奇丽的文物瑰宝,感受藏区文化与内心的平静,洗涤心灵。
“与心对话——颂钵工作坊"为配合展览其中一项延伸动,参与者在欣赏雪域瑰宝之余,透过声疗寻找心灵的平和。
澳门中乐团早前应邀于展厅演奏《敦煌新语》《放马山歌》《鸿雁》等多首富有意境及民族风情的乐曲。
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
展览日期: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3月17日
地址: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
展場: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
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
协办:澳门基金会
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
开放时间:上午10至下午7时(下午6时30分后停止入场),逢周一休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门票:免费入场
展品图像版权属©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所有。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