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11日,设计上海DESIGN SHANGHAI(以下称“设计上海”)将于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展,今年,“设计上海”将以“可持续设计下一程:‘再创造’——幸福的形塑(Design for Wellbeing)”为主要议题,呈现家具与灯具设计、厨卫设计&新材料与应用、生活方式与配饰设计三大核心展区,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0多个设计品牌。今年是设计上海十周年,十年磨一剑,设计上海开启了新高度,规模扩大百分之五十,同时变得更聚焦,更贴心,也更国际化,这样一个不断求变和创新的平台让人期待。
十周年:积极乐观,保持清醒
今年是设计上海十周年,设计上海10年发展,见证了中国原创设计的开启、发展和蓬勃。2014年第一届设计上海举办时,国内外设计师彼此都是懵懂的状态,相互知之甚少。如今十年过去了,设计上海总监谭卓表示,国外品牌想要进驻中国,设计师想要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发声,设计上海是首选。现在设计上海可以做到一个品牌到了设计上海之后,整个中国的设计产业都能看到。并且这些年,通过设计上海在海外媒体的发声,中国设计在国外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设计上海”展会总监谭卓
十年前,“亚太地区一直都被看作是‘制造业基地’而非‘创意设计之乡’”,正是这样的原因促使谭卓及其团队想要打造一个国际性的设计平台,如今十年过去,在谭卓看来,这十年是中国原创设计的黄金年代,设计上海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原创设计平台,设计上海承载并推动很多原创设计进入中国或走出国门。
“国内外对原创设计师的关注越来越多,他们能活下去,品牌也越来越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这几年涌现出很多中国非常优秀的原创设计师。”
但谭卓也提醒大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差距。并且作为行业观察者,也在不断调整自己,以期为大家呈现出能够反映当下最好的现象、趋势和状态。
谈到设计上海未来的发展,谭卓坦言,希望能够为整个亚洲设计行业市场的发展树立一些标杆。
而在讲到如何总结这十年时,谭卓说了八个字:积极乐观,保持清醒。这既是她对自我的概括,也是对行业的期许。
规模升级:更贴心 更聚焦
每次看设计上海,大家可能有种目不暇接感觉,尤其是今年,有600多个设计品牌参展,数十场活动,新品发布、学术论坛、party、艺术表演......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需要“特种兵”精神才能逛完。
除了规模大之外,很多时候各个品牌以及作品散布在展场的各个地方,观众只能走马观花看,并不能够了解品牌的精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上海今年新增3号馆,将展会规模扩大50%的面积。
TALENTS2023 设计师
展会按照家装逻辑重新对展品进行梳理和分类,对观众来说这是一项非常贴心的举措,观众可以按照场馆排序的顺序观展,也可以直奔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让观看变得更聚焦,比如需要硬装,可以直接去到硬装板块,有软装需求直接观看软装作品即可,省时省力省心。
此外,整个展馆布局,本届设计上海还做了一个特别大面积的design cafe,谭卓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里喝咖啡,坐下来聊聊天,它营造的氛围是零售场域,观众可以在这里逛、吃、喝、看,然后聊天休闲。
“我们压箱底的好东西全放在了三号馆。”谭卓说。
亮点:中外设计名家云集 难得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三号展馆的设置尤为让人期待,在内容上本届设计上海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全新推出NEW PRODUCT LAUNCH和DESIGN STREET两大特别策划内容,“Design Shanghai Picks”特别大奖也将回归。
谭卓表示,这些内容的策划,聚焦的是人,现场散布大概有100多位独立设计师和工作室,其中有众多非常优秀的佼佼者,她希望能够将他们聚焦在一个区域,让大家去认识他们。
谭卓希望人们在观展的同时,能够多与设计师们互动,很多时候只是看很难了解品牌的精髓,只有与设计师们聊,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产品或者设计背后的故事。所以她鼓励大家,能够跟品牌设计师、主理人沟通,发现他们的故事。
比如Design Street,“设计上海”联合知名设计平台Design Burger策划。荣获IF奖、红点奖的辛华琛、交互设计专家Barney Mason等国内外最具创造力的工业设计师将聚集于此。此外,Objact、X-ZOO、YIMU ART、Beta Design Office、Leon Krythin Design、ICOO、NOIN STUDIO等11家设计师品牌及工作室都将展出备受行业瞩目的工业设计作品,共推中国产业与设计的发展。
Eggersmann x Yabu Pushelberg - nami island
Fuli富立织锦 – 点妆挂毯
Benwu Edition – 雅集灯
JUNG德国永诺 - 智能触摸屏LS TOUCH
NEW PRODUCT LAUNCH板块,百余家品牌带来的新品中,甄选40余件新品呈现,为“设计上海”十周年锦上添花。德国最古老的家族厨房制造商Eggersmann伊格斯曼将展示由Yabu Pushelberg设计的NAMI橱柜岛台;颇具艺术性的家居品牌Benwu Edition全球首发雅集灯;FULI富力织锦携手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女爵,以口红纹样重塑经典挂毯作品;北欧涂料品牌Flügger 福乐阁将亚洲首发KABRIC北欧斯卡蒂克艺术漆;JUNG德国永诺将大中华首发智能触摸屏LS TOUCH。此外,丹碧、humble、TAMEH HOME、Gervasoni、Bernardaud、LLADRÓ 雅致、GANDIABLASCO、Cadot Design、ICONE、立邦、福乐阁、Artistic Tile、达克.密瓷、VESCOM、Fiberon、Gabriel、唯尼可、FLOS等也将于该板块展示设计新作。
除了上述活动之外,知名设计师周宸宸、张雷、杨明洁、陈旻等作为“设计上海”的常驻策展人,也将携一众中外年轻设计师献礼设计上海十周年。
由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周宸宸策展的「TALENTS」,旨在从设计产业生态角度,为年轻的设计师们搭建一个完整、有效、开放的专业展示平台。自2020年,已有27位新兴设计师通过「TALENTS」平台扬帆起航。本届「TALENTS」以“宴席”的形式链接中、西方,诠释“中国关系”,以围圆而坐来激发社会对于深层代表现代中国属性的创作与讨论。22组/位海内外的年轻创作者们将于现场呈现自己的商业设计、艺术设计和概念设计作品。
工业设计师、neooold策展人陈旻,特邀建筑设计师陈浩如,联合德国高奢灯具品牌Occhio,以“城中山林 卧虎藏龙”为主题,打造一处竹林丛生、曲径通幽的展陈空间。展览汇集包括阿尔多·巴克(Aldo Bakker)、卢志荣、陈彦翰、寺山纪彦、王克震等海内外27名深耕已久的艺术家及匠人作品,涵盖陶瓷、金工、紫砂、大漆、玻璃等诸多优秀传统工艺。在“工艺、艺术、设计”交相辉映的展场,潜心创作的艺术家们得以对话世界,重新定义创造。
“城中山林 卧虎藏龙”主题策展设计师及艺术家
融设计图书馆将传统手工艺解构,再融解到设计中,以此创造当代设计语言。今年的“设计上海”,融设计图书馆将呈现由其创始人Christoph John、Jovana Zhang、张雷策展的“融·编织”设计展,基于对中国传统工艺中编和织的解构研究,邀请27位设计师加入,将传统编织带向未来。知名设计师陈大瑞、梁晨、时晓曦、赵子晗等均将携编织作品,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融·编织”设计展参展设计师
著名海外华人设计师卢志荣将带来艺术装置「插曲」,通过一叠叠的屏风,围出一所若隐若现的内院,唤起一段具有空间和音乐氛围的插曲。该艺术装置完美结合了「木里木外」独特的木作工艺和「摩根智能」在电子技术上不断的创新,架起一座人与人、思想与思想之间的桥梁。由著名工业设计师杨明洁策展的“消失的边界”,将以设计的角度去洞察与探索在数字时代,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WAD豪宅精造空间将联手国际设计师邵程,通过多种天然材料的形态交织,打造精致舒适的空间,满足居者对家居环境追求自然之“野”和“奢”之品质的无限塑造。
左起:卢志荣、杨明洁、邵程
除了设计师们带来的精彩策展外,更有众多设计师品牌在“设计上海”的舞台上亮相。著名工业设计师Michael Young将全球首发其个人同名家具品牌,众多新品包含Sheffield Upholstery Collection等。陈大瑞将于设计上海首发CHEN DARUI品牌最新力作“China椅”;中国当代家具品牌U+带来由创始人沈宝宏设计的“融椅”;由国内弯曲木工艺师、设计师薛书平创立的XUE将于国内首发由陈旻设计的“闲止床”;意大利灯具品牌Davide Groppi将带来灵感源于可伸缩鱼竿的“SAMPEI灯”;Frank Chou Collection将首发Stand茶几等三款新作;更有意大利高端设计家具品牌Mattiazzi、意大利领先家居设计品牌Paola Lenti、来自美国加州当代家具设计品牌Maria Yee、当代艺术设计品牌稀奇艺术、中国户外家居品牌KUNDESIGN等都将展示其设计师风格鲜明的语言与哲学。
陈大瑞 – China椅
Davide Groppi – SAMPEI灯
U+ -沈宝宏
XUE - 薛书平 - 闲止床
Frank Chou Collection – Stand 茶几
Paola Lenti - Cove for outdoor
除了“老朋友们”,更多国际知名品牌也将首秀“设计上海”,诸如日本横滨的办公家居品牌Okamura奥卡姆、丹麦家具设计品牌INNOVATION LIVING(依诺维绅)、意大利玻璃灯品牌Reflex、法国现代主义灯具的传奇品牌Disderot等。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作为“设计上海”汇聚前沿设计思潮的瞩目舞台,今年的科勒·设计上海设计论坛以“可持续设计下⼀程:‘再创造’ ——幸福的形塑”,聚焦于生活逐步恢复常态下的人类社会、设计思维重塑。本届“设计上海”积淀十年经验,从室内、产品、建筑和环境设计的考量,引领人居思维走向未来,希望倡导行业及社会关注的议题,并引向各界对宏观层面福祉的瞩目。参与本届“设计论坛”的主要嘉宾及精彩内容,涵盖人文设计、材料工艺、东西方设计交融、未来设计趋势、元宇宙及AI创意等。
科勒·设计上海设计论坛嘉宾
部分“Thriving Places 万室胜意”主题论坛嘉宾
Q&A
Q =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
A = “设计上海”展会总监谭卓
Q:首先请您谈谈本届“设计上海”在整体规划上面您的思考是什么?有哪些变化?
A:今年,设计上海规模扩大很多,往届的呈现,以一号馆和二号馆为主,分为八大板块。展示上根据品类划分,比如厨房卫浴、现代设计、经典设计、配饰、材料等。由于设计上海规模越来越大,品类越来越多,如果每年都按照品类划分的话,最后可能会变成10个板块,11个板块,规模无限量扩大,反而不大利于大家参观。
所以今年,从家装逻辑重新对展品进行梳理和分类,集中呈现在三个馆,比如硬装在二号馆,包含材料、地面、清风系统,厨房卫浴;家装的第二个阶段,可能是家具、灯具、沙发、柜、床这些,集中在一号馆展示。家装最后阶段是饰品、软装、配饰、墙纸、地毯、窗帘、餐具、地板等,会在三号馆展示。
这样规划,不管设计师、观众还是设计爱好者,看展时,都会有更清晰的目标,他们可以沿着场馆顺序看,也可以根据家装所处阶段看,这是今年设计上海非常明显的变化。
Q:本届展会在规模上做了全面升级,看资料讲到升级规模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并首次启用了3号馆,为什么会在本届做如此大的变革?
A:从规模上来说,我们增长了50%的面积。
每次看设计上海,大家可能有种目不暇接感觉,今年大概有600多个设计品牌参展,同时也有很多活动,新品发布、学术论坛、party、艺术表演......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全部看懂看完。
以往,很多品牌散布在展馆各个地方,观众只能走马观花看,并不能够了解品牌的精髓,只有与设计师们聊,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产品或者设计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大家,能够跟品牌设计师、主理人沟通,发现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及想表达的态度,这个收获会特别大。
我们希望大家在设计上海上面,能够见到一些非常鲜活的设计的个体,4天时间,希望大家能够在现场多停留一会,更深入挖掘新的东西。
当然,本届规模升级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每年在策划设计上海时,我们都会打破以往的格局去创新。为什么选择在今年新增三号馆。三号馆叫Living & Lifestyle,这个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呈现的是“生活方式与配饰设计”,包含配饰、材料、布艺、墙纸、地板和手工艺产品,其实往届它们都存在,只是散布在1号馆2号馆里面,不以群体形式出现。随着这几年品牌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是时候专门为这些品类产品单独配个展馆,一个让设计师更加聚焦,方便找到他们需要产品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传统来说,设计上海主要面对的是建筑室内设计师,是B to B采购交易渠道,更多吸引的是地产、酒店那种长期项目人群。今年三号馆单独出来后,可能会吸引更多零售渠道、直采人群,这也在为设计上海做储备,扩大更大的影响力。
Q:三号馆在展示上面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A:三号馆在呈现上,我们特别用心的打造了全新板块,也把很多精彩内容放在了这里。
比如重磅特别策划内容neooold新开物,此外还有创新工作坊等等。
整个展馆布局,我们做了一个特别大面积的design cafe,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里喝咖啡,坐下来聊聊天,它营造的氛围是零售场域,观众可以在这里逛、吃、喝、看,然后聊天休闲。
从品牌角度来说,三号馆也让大家眼前一亮,国际一线品牌阵容特别强大,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阵容,我们压箱底的好东西全放在了三号馆。
Q:本届还全新推出NEW PRODUCT LAUNCH和DESIGN STREET两大特别策划内容,“Design Shanghai Picks”特别大奖也将回归,这方面能否谈谈?
A:这些内容的策划,聚焦的是人,现场散布大概有100多位独立设计师和工作室,其中有众多非常优秀的佼佼者,我们希望能够聚焦在一个区域,让大家去认识他们。
其中,DESIGN STREET关注的是工业设计师群体,Design Burger是英国工业设计最领先的媒体平台,虽然是英国媒体,但40%和60%的观众来自中国。今年我们通过跟Design Burger合作,让他们推荐和挑选工业设计师工作室和群体,然后去呈现。让大家认识这些人,给他们造势和宣传,希望通过把这些人介绍给品牌,能够推动中国产业和设计的合作,未来共同发展。
NEW PRODUCT LAUNCH是为10周年特地做的事情,每年设计上海有几千个新品发布,最吸引大家的也是这些新产品、新设计,以往它们都分布在展位里,观众不知道哪个是新品,哪个是旧品。今年我们帮大家梳理出来,集中在一个区域发布,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个更聚焦的观展体验。
“Design Shanghai Picks”特别大奖,十年来我们没有做隆重的颁奖典礼,在设计上海展览期间,我们会邀请很多神秘嘉宾逛展,他可能是非常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或者媒体人。
他们会从自己专业眼光pick,以此表彰我们参展品牌,表彰他们今年发布的产品或者现方式,评委们会从他们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文化艺术等各种角度去思考。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 reorganization,我们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奖杯,在展览差不多第三天,会给展商一个surprise。
通常我会带着一大口袋奖杯去现场逛,说你知道吗?你们今年这个产品获奖了,然后大家就好开心。我们会把奖杯放在被pick的产品旁边,也是希望观众看到这些闪光点。
其实,奖项是我们跟展商之间的互动,让展商们知道,我们也很用心的在看展,他们做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Q:从去年开始,展会在提“再生设计”、“再创造”的概念,为什么会对这个概念如此感兴趣?您希望呈现“更多为幸福、健康和美好生活而设计”,这方面能否谈谈?
A:这与过去三四年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有关。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些学术讨论话题,今年的话题叫再创造regenerate design,想通过设计引导大众获得幸福感,以及整个宏观社会层面的福祉,更多是从可持续角度看设计,我们经常说设计可以使生活更美好,它到底意味着是什么?
设计师群体,又是怎么去思考这些事情?可持续几个点reduce、reuse和recycle,大家比较熟悉循环,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循环经济,不要等这件事情发生了,再去recital,再去reuse或者是reduce,这是比较被动的,要从源头出发。在设计时就在产品中植入长生命周期循环,它可以是自我循环设计,从而引起自我循环经济。
regenerate阶段,我们不仅可以自己circle,还可以自己产出。这是设计领域里面讨论的特别火热的话题,因为设计师某方面认为自己是上帝,他们可以从设计角度影响人、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界,这是他们内心中最崇高的梦想。所以我们今年提出一个更高的学术话题,去思考怎样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更前置体现设计价值。
另外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大家希望拥抱自然,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可持续。
我们今年还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这个话题,通过论坛,从学术角度探讨这个话题。人工智能拥抱自然,怎样去regenerate design,通过这些特定人群的力量去影响整个人类未来生活,提问设计是否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也是希望探讨设计的思维模式是不是可以影响到每一个个体,让大家从这个维度去思考再创造。
Q:您在之前的访谈中曾讲到“亚太地区一直都被看作是‘制造业基地’而非‘创意设计之乡’”,您一直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国际性的原创设计平台,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创意设计的?原创设计在当下的生态是怎样的?
A:设计上海10年发展,见证了中国原创设计的开启、发展和蓬勃。这十年可以看做是中国原创设计的黄金年代,作为一个平台,设计上海承载并推动很多原创设计进入中国。
我一直提醒大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差距。当然,现在我们正在特别好的势头上,国内外对原创设计师的关注越来越多,他们能活下去,品牌也越来越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这几年涌现出很多中国非常优秀的原创设计师,但放在全球领域里,路还特别长。
Q:本届展会是“设计上海”的十周年,五年、十年对一个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具体到“设计上海”,十年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A:设计上海承载着这个行业每年发展的现状,我们是观察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过去十年中,设计行业变化很大,设计风格和潮流变化也挺大。
记得10年前,做第一届设计上海时,一想到奢华,就是那种欧洲宫廷风,10年之后大家喜欢极简风。消费市场对设计的期待,每年都在迭代中,我们见证了中国设计的进化变迁。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为大家呈现出能够反映当下最好的现象、趋势和状态。我们希望能够为整个亚洲设计行业市场的发展树立一些标杆。
今年是设计上海10周年,我们会出一本书做回顾。设计上海的10周年是个里程碑,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Q:对您来说这10年发展当中,对您影响特别大的事情,在做展会的过程当中?
A:10年中有两个节点对我个人触动比较大。
第一个节点是2014年,第一届设计上海发布时,当时整个的团队都在伦敦,对中国设计行业非常懵懂。第一届设计上海我们横空出世,落地上海一下引起了轰动,而且轰动程度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一方面让我们受宠若惊,觉得做这件事情,原来意义这么重大。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肩负了责任,所以第一届对我们的触动是最大的。
也是从第一届之后,我们在心里默默当做任务,希望用10年时间改变中国设计现状,把中国市场跟国际市场距离缩小,通过设计上海这个平台,让大家看更多海外顶尖设计,扩大大家的认知和眼界。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设计上海微薄力量,帮助中国一些特别好的设计师和设计产品在国际上发声。
第二个节点就是今年十周年。10年回看,现在国外品牌想要进驻中国,设计师想要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发声,设计上海是首选。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品牌到了设计上海之后,整个中国的设计产业都能看到。这些年,通过我们在海外媒体的发声,中国设计在国外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设计上海其实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只有理解,才愿意合作,只有互相认识了,才能开启对话。
Q:未来设计上海以及中国设计的发展,您希望是怎样的生态或者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A:用几个字来概括,既是对我自己的概括,也是对行业的期许:积极乐观,保持清醒。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