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在开会时,只是偶尔下意识地在笔记本空白处,隨便画几笔变形的动、植物。慢慢的,觉得这样勾画没什么拘束感,画岀的形象,也常岀乎自己的意料,有种新鲜和陌生感。
1990年在烟台搪瓷厂,我参考这些笔记本上的小构图,对形象和颜色适当做了些夸张,把它们画到搪瓷盘上,结果烧制岀来,竞成了一幅幅很漂亮的画。把它掛到我在中央美院画廊的展览上,观众觉得挺有意思,很喜欢。吴作人院长还给我题写了一幅“留下世间胜迹”的墨宝,给了我挺大鼓励。
这样,我就更在意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在身边随便找到的什么纸上,顺手画上一两笔。从画展请柬、会议议程表、信封,到各种便笺纸、售楼书等。
从80年代后期,我已养成了见纸就画的习惯。后来,在电话机旁,又养成了一边在电话中与对方交流,一边信马由缰地在纸上塗画的习惯--往往电话一结束,就会又画岀一幅小画。
这种“见笔见纸,手就会不由自主地画起来”的习惯,甚至还被我带到了会议上。
记得,1991年春天,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参加一个“全国岀版社总编辑学习班”。3月8日那天,忽然下起了大雪,窗外景致一下就变了!
北京在这个月份下大雪,很少见,这令我兴奋之极。我灵机一动,便把茶水倒在了烟灰缸中,又加了点烟末,隨后就用香烟过滤嘴,沾着它们,很快画了幅雪景图:茶黄色的树木托衬着白茫茫的雪景,十分清纯可爱!然后,在画的下面,我又用签字笔补记了报告的大概内容。这样,文图并茂,小画显得挺别緻有趣。
会后,我乘兴在一块纸上,又用签字笔先勾画了几笔,再用手指沾着茶叶水进行涂抹,很快就又画了幅《雪原羚羊》小画。今天翻检岀来一看,仍觉很亲切。
这种即兴式勾画的黑白画,依纸面情况,其构图、形象、尺寸,格调,都有较大差异,不会雷同。
它们最明显的特点,我以为是:具有一种被“无意识支配的倾向”,让人看后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印象,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美感。
我画它们时,因为头脑的注意力仍是集中在电话或会议所谈的事情上,没有可能对所画的东西,进行什么内容上的构思和什么艺术上的予先设计,只是由着一种朦朦胧胧的潜在意识,驱动手中的笔,在纸上划动、游走。但我也意识到,手中的笔,也同时在被一种艺术性的思维,所指挥和牽引着:从形体块面的組合、线的方向、点子的布陈,到黑白的对比,抑或是要让画面整齐些还是凌乱些,也都是暗合着艺术的规矩,在纸上勾画着……
也就是说,这些黑白画,既是-种潜意识的产物,又蕴含着一种艺术上的直觉性。
这些黑白图勾画岀来以后,一般我不会再去加工和改动它们。我以为,画面原初的那种冲动感、新鲜性,如果被抹掉,就会失去它们独有的艺术味道。
这种小幅的黑白画,在我进行其它创作时,一方面可为我提供一些构图和形象上的参考,一方面也会给我开启更多的想像空间。同时,也让这些黑白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一种风格,即:主观洒脱、自在自如的倾诉感,率真、坦诚的抒情性。
还有,一种稍縱即逝的画面情境感。
刘玉山 即兴记于北京宅
2023·3·28
黑白画
签字笔·香煙过滤嘴·茶叶水
1991年3月京西八大处会议中心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信封上
1998年7月接电话时匆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信封
1998年8月审稿后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2月试笔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售楼书封面
2000年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5月会议休息时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5月下班后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7月画于下班后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4月参观花展后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信封纸
2000年8月下班后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8月夜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水性签字笔·白纸
2000年9月与贾又福兄通话时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8月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11月会议结束后画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
刘玉山
黑白变体画
签字笔·白纸
2000年
刘玉山
黑白画(忽忆及里斯本的夜)
签字笔·白纸
2000年下班后画
刘玉山
黑白画
签字笔·会议记录本
2000年12月会议间隙画
刘玉山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