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专稿 | 社会美育的“造山运动”

2023-03-01 14:04:32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691b11379d0a3e386a0e3135a132515e.jpg

图源@“力优妈妈圈”公号

采访/撰文:邹萍

蔡元培先生很早便明白:“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于是,他在1928年支持林风眠先生创建了中国的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那时他便明确“学生不是常在学校的,又有许多已离学校的人,不能不给他们一种美育的机会,所以又要有社会的美育。

近百年来,这份美育关照历久弥新。中国美术学院现任院长高世名提出“扎根中国大地的‘有为之学’”,期待构造出一种贯通自然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全新模式,真正地滋养心灵,“而不是简单地教小朋友画画。

这种模式,出现了吗?

社会美育展的“天花板”

2月底,为参加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连夜赶到了杭州。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负责接待的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部长竺照轩提到,最近有个青少年艺术装置展超火。

她决定去看看。

翌日,抓住唯一的午休时间,冯俐院长在十二点半赶到全山石艺术中心,80分钟边看边听边拍,依然意犹未尽。

无独有偶,杭州学军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李勤也被展览深深吸引,“仿佛来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品、材料、空间、影像、声光电等多观感融合创意,并让作品从平面转向立体,从而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体验感。”在他看来,以“大观念”组织儿童美术教育是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模式和方法,“本次‘大地拾遗'呈现就是当代儿童对‘自然、社会、人文'的关注和理解。”他亦发现,新的艺术形式和思路将打开理解儿童美术的新窗,“通过这扇窗户,我们一定能发现许多未曾关注的意义。这也将促使我今后更深入的探讨,美术课堂‘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发现‘儿童如何学习美术?'‘美术如何成就儿童?'的本真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fb47108780a2b1b0422b5785f0a7dee1.jp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这个让他们流连忘返且深度反思的展,便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学院等承办的“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自2月18日启幕以来共接待数百个团体,总观展人数近10万。多平台持续热议,朋友圈热搜频频,排队成为常态,独霸亲子圈、美育圈后吸引相关产业组团取经。高流量带来高关注,再引发相关业链争加好友,堪称当下美育大展天花板。

毋庸置疑,它是开年来杭州最火的美育展。现场观展氛围一流。与常规架上绘画的“平静展示”不同,“大地拾遗”的展陈环境是立体、生动和炫目的。明暗两大空间层级分明,指向明晰,位于一楼的暗空间主打多媒体装置,迷幻色彩、荧光颜料、光影细节等互融,使得沉浸式探索和互动氛围感十足;二楼明空间主题分明,诸多向传统文化和经典内容致敬的作品将展览主题提升至新高度;展厅外的WORKSHOP及室外空间的市集更将展览内涵外延,勾连起更丰饶的美育之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03/9f49b4e1100edcfbc123c3eac4b32961.gif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从170件候选作中精选出的40件佳作更让人惊艳:《吉祥萌宝—敦煌壁画中的动物形象》 以家喻户晓的“九色鹿”故事为切入点,创作中融入敦煌的沙漠、鸣沙山、月牙泉等元素,孩子们创作的具有敦煌特色的立体空间精彩纷呈;《蝶叠蝶》 用立体装置诉说破茧成蝶的成长之美;源起语文课《竹节人》的装置《一竿修竹向未来》采用了“竹节人”这一传统手工艺技术,一个个会动的手工竹节人代表着孩子们悦动的生命力;《掉进好奇兔的梦里》从“儿童视角”出发,以暗空间立体装置形式呈现。方盒内部空间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下为视错觉梦境隧道,地上为关于好奇兔的童话梦空间。入梦概念与观展体验有机结合,实现沉浸式、多维度、互动性观展;《大地遗城》遵循中国传统艺术手法,畅想古代与未来的新图景并构建一座文明交互之城;《记忆碎片》将已经灭绝的动植物通过孩子们的绘画再次呈现,这些曾经鲜活的存在被悬挂展示,微微发亮;《逆行英雄 爱在山野》聚焦2022年的那场重庆山火。熊熊山火中,来自四面八方的逆行者虽不曾谋面,甚至不知道姓名,但所有人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宋韵小灯笼》 紧扣“我们在宋朝”主题皮影戏的内容,开启“皮影与光影”的文创内容,将宋朝的生活百态融入手工灯笼之中;《神树出山海——相遇的想象》以《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十大神树为故事背景,通过孩子们的理解,描绘属于自己的神话世界;《大画西游》 围绕西游主题,将场景分为“天上”“人间”“龙宫”三个空间维度,结合传统面人儿工艺,将绘画与手工巧妙结合;《梦回三星堆》 通过触感、体感互动+观看+游戏+绘画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让他们更加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e81ff2ebe7e426a71bad1bcf40349a85.png

​雨水后,昔日深埋的种子已经到了破土而出的时刻。

这场热遍全城的社会美育大展俨然露出了造山之势。

流量背后的“造山之势”

但这份“造山之势”并非空降。

展览现场,装置作品《一竿修竹向未来》人气极旺。不仅小朋友流连忘返,大人们也对那个“会打仗”的竹节小人爱不释手,不大战几个回合绝不罢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390934435e1c80185510f82a6cfce15b.pn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展品《一竿修竹向未来》

此件装置以竹为骨架,贯穿柔软竹篾,并利用竹子中空的特性开槽放入光源,刚柔并济中美感独具。竹线流水曲畅,由孩子们制作的几百个竹节小人点缀其间,灵动鲜活又含义深刻。

其对材料的选择已占先机。竹子在中国被赋予深刻文化含义,四季常青、虚怀若谷又弯而不折,既代表做人原则,又内涵坚韧不拔之品,更深藏着独到的美学基因,而传统竹编更是已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此外,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有篇文章名为《竹节人》,上过这节课的小朋友都会对这件作品感同身受,自然共鸣深刻。

如何内蕴丰饶的作品诞生其实不易。主办机构“胡子妈妈”先是安排老师带着孩子们拜访乌镇非遗传承人钱利淮老师,了解竹文化,学习竹编基本原理,再至富阳双溪书画纸厂庄总处采集原料,一起制作各种各样有趣可爱的的竹节小人。而“竹节小人”原本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玩具,这件作品以此为引,将传统游戏、经典文化、当下教育、美学技能等知行合一地融为一体,不仅好玩好看,更寄托着深刻而丰富的美育寓意。

本质而言,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正是美育的宗旨。尽管涉及美学和艺术,但美育并不等于它们的相加,也非某些相关学科组合而成的交叉。如这件成熟作品《一竿修竹向未来》的背后,蕴含的便是诸多团队和资源的深度耕耘与合作。实质上,“大地拾遗”展览的所有作品,都由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创办的艺术机构师生共同完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cf210bbcfc83b167dfff4b043fe8605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49b9c5330bbce782fb4fc6d1e493883.jp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那么,相较其他社会美育机构,美院毕业生的优势在哪?

“首先思维肯定会更开阔,课程的选材或实施性会更敏锐,另外,媒材的尝试也更多,而只有当媒材越多越丰富,孩子的好奇心越强,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兴趣。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小朋友理解和接受多元的艺术表达很重要,家长们也能藉此真正‘看见'孩子们作品。”据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周思言观察,学美术的孩子往往较内向,如何打破边界,让他们更好地被社会认知,大型落地装置展就比平面展更有优势,“我们最初做的是艺术启蒙,慢慢变成家庭美育,现在则上升为社会美育,就是想通过持续性的投入去整体影响大环境。”为人母后,她对“美育”有了更丰厚的感悟,“这个展览,孩子可以玩很久,家长也能获得疗愈,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疫情已经过去,大家有很多玩的地方,但他们还是愿意来看展,尤其是周末人多到必须限流,说明大环境已经发生了转变。”

她提醒,若家长对美育的认知只还停留在画的像不像,可能已经过时:“‘像不像'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举个例子,孩子到了7/8岁手部力量有了,一定会写字,无非就是写的好看或不好看,但很多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只能在小龄段拥有。我们很想保护好这些童真童趣,并尽量展示给大家。”

美育的终极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态度和境界。由此,对社会美育的实施而言,改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具体指导方案,搭建更多可践行的提升、展示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5d41fb8d99ddb034ee0b19bd8e7d0a13.png

“乡村艺课”云课堂

“大地拾遗”现场,很多观众或许没有注意到,入口处的“乡村艺课”云课堂展示版块,其实是整个展览的关键起点。这个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已整整实操了六年。自2016年起,“乡村艺课”在全国21个省份、869个乡村学校打造浸润式、全方位、立体化乡村互联网美育实践模式,累计培育了千余位美育老师,线下教学覆盖学生十余万人次,线上教学惠及百万余人,形成了“校园环境浸润”+“课堂教学”的全国首个乡村美育浸润新范式。其团队建立的线上线下美育双师制度,不仅帮助乡村学校美育助教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更使之由完全输血逐渐变成辅助造血。“乡村艺课”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传统国画、传统书法、创意绘画、趣味手工、美术鉴赏等五个门类的直播课程,并组织多个实践团队累计前往乡村学校开展线下美育实践活动,团队服务成果受到乡村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023年2月7日,2022年度浙江省志愿服务最美典型名单公布,中国美术学院的“乡村艺课”美育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年度全省最优志愿服务项目。

而“乡村艺课”的负责人正是“大地拾遗”展览的策展人竺照轩。

面向未来的社会美育体系

深耕社会美育近二十年的他,对这个体系的迭代深耕已思忖多年。

藉由展览的举行,竺照轩诚恳地讲述了自己的相关观点。

(注:为便于阅读和理解,特采用问答的方式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b9c9f57e2a4495d32f609a0a36fd10d4.jp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问:您如何理解“艺术”?

答:艺术,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方式。生命因艺术而润泽,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有那些纯粹的知识技能,那这类成长是干巴巴的,但艺术的注入能让成长更丰富更多彩,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

我的理解中,“美院”应该成为一个学习中心,不单是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可以来学习,社会上每一个人想学艺术、了解艺术、亲近艺术的人,都可以在网上观看美院的课程、来现场参加美院的展览,为每一个人提供一种全面发展的可能,但这不是学历教育,而是一种全民教育或终身教育。中国美院毕业生办的这些机构都是大学的延伸,骨子里都带有中国美院的基因,在这里学习,也就间接学到了中国美院的一些思想和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80cd12e64707b31e5cee0805eee2dd4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3/a27d2c0f18c40ab2aeb86daba6b8c9f1.pn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问:策划这个展览的出发点是?

答:希望改变大家对美术培训的常规误解,也藉此向公众传达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国美院毕业生创立的社会美育机构应该与众不同,这也是大家的期待。

我们做过统计,中国美院十年的毕业生中有1/3最终进入各类美育层级,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和艺术机构等,其中中小学占有很大比例。既然有这么多人从事美术教育,我们就想通过这样的展览,给相关从业者甚至大众一种引领: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美育。

这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初衷。但在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最初只是纯粹带着孩子来看,但他们也有获得感,觉得自己被治愈了,所以成人群体也成为了观众。现场有很多展品,大人是看不到的,只有像孩子一样蹲下来仰视或平视才能发现。现代人有很多焦虑和抑郁,如果能用孩子们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会发现一切都很鲜活,很多事情都很快乐。

所以,这个展览不只是亲子展,它是面向大众、再次回归艺术本体的探讨型展。展品对观众的吸引,也不只是因为画的好、做的真,而是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尤其是当孩子在创作过程中既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群体,体会和处理彼此关系时,便也成为一种德育的方式。真正的美育并不只是艺术教育,而是一种通过艺术的教育。艺术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同时又成为其他认知的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一层一层叠加自己的能力。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创办的机构的课程,是一种综合艺术课程,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生命叙事、自然科技、历史人文,是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教育,是面向传统、面向生活的教育,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舒展。

此外,展览现场,入口处“乡村艺课”版块是学校美育,每家每户大人带着小孩来看展是家庭美育,作品是在社会机构中学习后完成,这又是社会美育,蔡元培先生所言三个美育体系“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就在这里形成了闭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d2f35e7750468d27c0515db3499d79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722f682bd44f9be3940b8caf6c539f7b.jp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问:这个展览将如何生长?

答:目前,有两个生长方向:一是在其他城市落地,但不是巡展,而是与不同城市做在地结合,因为中国美院的毕业生全国各地都有。最希望的是当地的艺术机构能在我们的指导下实践,因为只有当地孩子创作的作品参展,才会引起当地人们的真正关注。美育展一定要与最广大范围的人群共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策展过程中跟相关群体沟通好指导理念和操作规范。

二是融入更多产业。目前只涉及美术培训行业,但我们发现,当流量上来后,很多跟儿童相关的产业也想参与。我们欢迎合作,但需要与我们的主张相契。其实,很多种可能性都能融入,如明年能不能办一场儿童美育博览会?内容可以包括儿童走秀,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走秀;举办故事大赛、儿童剧场等,实实在在打破学科壁垒,也有效地将青少年教育融为一体,吸引更多的儿童相关产业加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b0dbfa87ab752990624f1f23c70c3db5.jpg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现场

问:观察这十年的数据,中国美术学院给社会美育带来了什么?

答:我觉得首先是提供了一个氛围。我们的毕业生办了那么多的市集展览,办了那么多的艺术机构,吸引这么多人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确实烘托了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也提高了城市的艺术品位、生活格调。

问:这十年,中国的社会美育遇到哪些问题,可能有哪些突破?

答:社会美育需要引领,不能再按惯性走。十年前的那套方法还在教现在的孩子是过时的,孩子也看不上,这就需要有一批人去研究,去引领。当然,这个过程很难,因为照着石膏越画越像最简单,但怎样通过绘画让创意诞生和表达自由才真难。

“大地拾遗”展览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案例和一套方法论。机构的老师们上了很多课,发现某门课孩子的反应特别强烈,互动性特别好,他们再把这个课浓缩起来,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次互动,加上与策展团队的反复沟通,才最终达到现在的效果。参与的孩子们感觉到了获得感,今后在成长过程中对美术就不会排斥,虽然他们不一定会读美院,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对美有渴望和需求,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展览其实是着眼于下一代的。不过很欣慰,这一代人或者上一代人看过后也能迅速共鸣。

某种程度而言,社会美育融合了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展陈等诸多门类,其实就是教会孩子们长大后怎样过一种更好的生活。

结语: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美育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究竟如何构建抵达未来的美育样态,打造迎接未来的社会美育环境,以形成适合学生个性生长的教育闭环,依然需要踏实而前瞻的砥砺践行。

美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教育观照的不仅是当下,更要照亮未来的路。将触角伸向社会毛细血管的“大地拾遗”展览,确实提供了一份合适未来的课程路径,社会美育的实施就这样与个人生命的活动相始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2553bf03b0089218652cf1ef3a81c452.jpg

展览时间:2月10日–3月10日 周二至周日 9:30-17:00(周一休馆)

展览地点: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

大地拾遗——青少年社会美育艺术装置展

乡村艺课云课堂案例展

顾问:孙旭东

策展人:竺照轩

联合策展人:李云杰 周思言  孙  楠

执行策展人:许鲁挺 张艳  潘婕妤 胡梦彬 胡水樑  林静娴  冯莉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创业学院  杭州顶点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浙江全山石艺术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创业联盟


责任编辑:刘倩

推荐关键字:全山石艺术中心 大地拾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