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佳节之际,亚洲青年艺术家群展“异乡人:新月之梦”亮相佳士得伦敦。此次展览由策展人陆祎,文梓涵共同策划,呈现了13位艺术家的18件作品,其中涵盖了版画、架上油画、装置、雕塑、影像等不同形式的作品。策展人希望以传统的春节文化为契机,呈现每位艺术家的个体故事。
展览现场
展览以旅居海外艺术家身份驳杂的现状为出发点,探索东亚青年艺术家在英国乃至欧洲的“特殊”的身份文化,在与英国的亚裔群体互动的过程中,寻找我们在文化和身份上的共识。“异乡人:新月之梦”通过多元的艺术作品表现出艺术家个性化的创作,同时也表现出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对多元文化做出的反应。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英国与加拿大。他们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作为异乡人旅居他国的经历。他们不断地通过创作审视着自我的身份,通过或讽刺、或隐喻,亦或夸张的方式接纳自己,同时又与身处的环境进行着和解或是对抗。呈现了年轻一代亚洲艺术家的态度样本,为观众呈现出诗意、感性、梦幻的瞬间。
策展人陆祎 文梓涵 开幕发言
在英国有着庞大的东亚青年艺术家群体,其中主要以中国大陆和韩国艺术家为主。在他们的艺术生活中,既有本土学习过程中所积攒的美术基础和视觉训练,又充斥着对世界知识的渴求与冲动,既有原生文化的影响,又有异国氛围的熏陶。于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在他们的认知中进行着多重碰撞,这种冲突也常常折返于民族文化意识与全球化进程之间。在海外,这些艺术家不仅需要逐渐适应国际语言,还需要深思“文化他者”如何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立足,同时反思“身份认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去寻找自我与周遭的关系,而这个过程也成为了他们创作的出发点,成为了自我寻找的方式。
Jinseon ChonOn the Edge of Acrylic and transfer on mulberry paper and canvas 600 x 600 x 30 mm
在展览筹划过程中,策展人参观了韩国艺术家 Jinseon Chon 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工作室,听他讲述了“镜子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他提到了青少年时期在韩国的成长经历,其中包含了因为家庭和社会因素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这种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家庭与社会对于自我的要求与期盼对于很多亚裔艺术家来说是相通的。而这种现象在中国艺术家陈丹莹和加拿大籍越南华裔艺术家 KV Duong 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KV DuongSwingset Acrylic and transfer on mulberry paper and canvas 122x92cm2022
可以看出,原生的成长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80/90后的青年一代艺术家已没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对他们而言身份问题也不是政治性的,但种族、性别、民族、景观等诸多现实仍存在于他们创作的思考层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上一代旅居海外的艺术家相比,他们的创作不再停留在注重文本性的社会学意义,而是更加关注主体的创作自觉与艺术形式的自律。他们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中塑造自己,在不同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中表达艺术主张。
Sid and GeriPlaying “Tin Tin” Video 2021
韩国艺术家 Yoonjoong Cho 通过创作植物的图像来描述自己对于不可思议的城市生活经历的理解;出生于中国福建的艺术家陈丹莹,从小受到传统寺庙文化的熏陶,一种来自传统男权社会的压迫感笼罩着她的生活,于是在她的作品中有作为女性艺术家对生活和事物的看法,并通过作品探索东/西方男权社会中的凝视;2017 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的艺术团体 Sid and Geri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运用影像、动画、多媒体、空间装置等多种媒介,以独特的幽默感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反映日常生活体验,利用视觉和声音的刺激,展现这个时代荒诞、疯狂、毫无意义的面貌。
陈英鸣Instant Dictionary NoodleDictionary, PVA, PVC, White ThreadInstallation 120 x 100 x 70 cm2022
从他们丰富的艺术创作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艺术家更为多样的创作语言,他们能够更自如、熟练地使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及技术方式,轻松地挪用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符号。这些青年艺术家自觉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们具有“游走”的不确定性及活跃的探索性。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深沉的一面,他们不再代表某一地区的集体意识,而是充分体现个性化,讲述个体故事。他们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新青年,也体现着全球化背景中身份的流动性和不可确定性。陈英鸣的作品探讨政治制度和文化形式对人群的影响,质疑和挑战我们所处社会氛围的现状,他通过现成品反映现代社会景观;孙灿承袭艺术史上现成材料的创作传统,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平凡事物作为他的创作语言符号,通过对这些日常物件的改造重组,赋予它们一张幽默又冷酷的面孔;陈孟涵以准考古学的方式进行雕塑、装置和纸本的创作,她以作品为证据编织线索,还原遗失或推测性历史,并游弋于史实,历史性叙事和幻想文学之间。
陈孟涵New Relic IIIdimensions variableWood PLA, petrified wood, straw2022
诚然,在展览所呈现的近20件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出艺术家所具有的国籍属性或种族特质。更多的是以个体经验为出发点,混合了个体身份是对族裔身份的感知。正如 Unnamed Collective 创作小组作品中所表达的——它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同的个人实践之上——这些独特的个人实践汇聚在一起,形成灵活而有弹性的想法。族裔种群的记忆以一种无根的漂泊的方式潜藏于他们的意识之中,但又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相对抗、相搏斗,于是个体意识形态与异国现实相协力,共同融入个体创作之中。面对这样一群旅居海外的异乡人,策展人敏锐的发掘出他们所具有的共性,他们像游牧者一般,寻找着灵魂的栖息地。展览将身处伦敦的异乡人集结在一起,共同庆祝东方的新春佳节,相互照射成长的经历。
韩雅俐2023年2月12日
Unnamed Collectiveperformance / installation
刘子彦Message me when you get ready to goDigital print on board, and electric mechanism 728mm x 350mm2022
李钰Writing Practice Mild metal, Spray paint 60 x 82 x 0.4cm 2022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