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一民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讣告,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新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首任会长,“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共党员,侯一民先生(侯一民艺术百科)于2023年1月1日18时49分在昌平泰康燕园逝世,享年92岁。
侯一民,1930年生,蒙古族,河北高阳县人。自幼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学习中国画。1946年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艾中信、李瑞年、吴作人、徐悲鸿学习。曾参加党领导的反内战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参与组织了抗暴反南迁迎接解放的工作。北京解放以后,历任学生辅导科科长、教员。1950年冬,作为人民日报特邀记者赴抗美援朝前线。此后一直担任美院教学工作,画年画。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后任油画系副主任,创作革命历史画,参与人民币设计工作,开始探索壁画之路。1976年以后,倡议并筹建壁画专业,从事壁画创作及壁画工艺研究,任壁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第一副院长,同时担任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完成并领导了多项全国壁画工程。1990年离休后曾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的艺术总顾问,参与该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并组织全国壁画大展。2013年1月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作为第三套、四套人民币主景设计者被人们熟知
在侯一民先生众多的成就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他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工作。其中,第三套人民币中1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2元券上的机床工人、5元券上的炼钢工人、10元券上的工农兵代表均由他绘制;第四套人民币中1角券上的少数民族头像、100元券上的四个领导人像素描,也是由他和夫人邓澍共同完成的。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三套人民币10元)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三套人民币1元)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三套人民币2元)
参与设计第三套人民币时,侯一民年仅28岁。1958年,正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他收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邀请,和罗工柳、周令钊组成了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小组。在此之前,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的绘制、生产都由前苏联专家协助完成,而第三套人民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自主设计、绘制和生产高质量货币的开始。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三套人民币5元)
第三套人民币5元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发行,整体设计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农业发展风貌。其中,5元券的炼钢工人因券面人物栩栩如生、富有动感,线条雕刻细密、纹理层次分明,被世界纸币协会评为“年度最佳纸币”。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10元)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5元)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5角)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2角)
第四套人民币从10元开始到1角 ,正面主景都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头像 ,1角是高山族、满族;2角是布依族、朝鲜族;5角是苗族、壮族 ;1元是侗族、瑶族;2元是维吾尔族和彝族;5元是藏族、回族;10元是汉族、蒙古族。
一直以来,关于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人物画像,人们都觉得有人物原型。比如,有人考证说,第三套人民币1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1元)
侯一民、邓澍 人物像(第四套人民币1角)
第四套人民币人物形象素描手稿
人民币票样
对于外人的这些猜测,侯一民很肯定地说:“还有一大堆冒出来说人民币上的人是他本人的,其实都不是。”他以第四套人民币上少数民族形象为例讲到,“我们当时是根据某一个民族人的形象特质,然后综合各种因素来描绘这个民族的代表形象,根本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
最喜欢的题材是煤矿工人
一辈子因为画钞票而出名,提到侯一民人们都说他是画钞票的,但侯一民却坦言,自己一辈子最喜欢的题材是朴素的煤矿工人。
年轻时,侯一民便曾多次深入矿区写生。在那里,他和煤矿工人们同吃同住,通过画笔留下他们结实的肌肉、黝黑的脸庞、疲惫的神情。侯一民曾曾画了大量的速写素描表现煤矿工人。
安源煤矿井口 水彩 1960年
安源矿工 素描 1960年
大同同家梁矿斜井 油画 1962年
山西同家梁矿矿长办公桌 油画 1962年
大同矿工 油画 1962年
不过,侯一民的笔触并非停留在对苦难的再现。“我总是从正面表现他们的一种意志,一种求生存、求做人的渴望。我不会把他们画成‘黑鬼’,因为他们是我爱的对象。他们虽然黑,但他们的灵魂是美的,是一种真美、大美、朴素的生命之美。他们,影响了我的艺术审美观,这也是我不太喜欢轻浮、华丽的作品的原因。”
壁画创作既要满足公众性又要兼具个性
侯一民还对新中国壁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新中国壁画事业的开拓者。1976年以后,他倡议并筹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从事壁画创作及壁画工艺研究,任壁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
上世纪80年代初,侯一民率先投入到新壁画的开拓中,组建中国壁画学会,组织领导两届全国壁画大展,并组织了大量国家委托的壁画工程。侯一民在陶瓷厂与工人共同劳动反复试验,创造了陶板高温窑变花釉壁画新工艺,并制作了壁画《百花齐放》。这种工艺已成为应用最多的壁画制作手段。他的每一次创作,除了题材构思的苦心经营,还在工艺手段上必求创新。如大型毛织壁画《丝路情》《华夏之歌》,中西融合的工笔油彩壁画《清水江畔》,红结晶釉浮雕壁画《血肉长城》,红砂石浮雕墙《东方文明》,《淮海战役》壁画采用的高温素描色棒工艺的发明以及他的巨幅作品《逐日图》采用的独特拓印手法。这些实验都为中国的壁画创作增添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百花齐放》壁画高温陶板花釉 侯一民、邓澍 1979年 人民日报礼堂
《丝路情》毛织壁画 侯一民、邓澍、侯珊瑚 1981年 北京图书馆贵宾厅
《华夏颂》 毛织壁画 侯一民、邓澍、侯珊瑚 1991年 深圳华侨城 华夏艺术中心
“凡是重大课题,我总力求找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表达,这是我的习惯。”侯一民说。
比如《六亿神州尽舜尧》创作方法,改变了油画的作画程序,从画布做起,把油底改成胶底,以中国墨线勾勒形体,再覆以透明油彩,然后再用厚色完成造形。这个程序采用的是中国重彩人物与壁画的画法,以线的秩序和“随类赋彩”的运用,以营造画面的装饰感(不是真实感)与和谐的气氛。只在细微处保留着西法严格的形的转折,不失人物的真实。《清水江畔》除了运用上述技法之外,还在重彩人物画的“勾填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染高不染低”,重色在高处,两边都是亮的,它恰与西法中的逆光表现融在了ー起。
《清水江畔》油彩壁画 侯一民、邓澍 1984年
《清水江畔》油彩壁画(局部)
“夸父逐日”历来只作为一个神话传説来表现,侯一民阅读了“山海经”,了解了当代学者的考证,他曾访问美洲五国,关注印地安文明……他要翻一个人类学的历史大案——夸父东渡是历史——可是如何表现,侯一民原有的一套都不合适,他不能用象征性的装饰来表现,因为画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但又不能用西法的写实,让夸父真实再现,更不适合以中国的工笔来表现,因为他表现的是一个几干年远古的故事,夸父只存在于一个朦胧飘忽的历史记忆之中,侯一民如果画得越“实”其结果反而会越“假”,斟酌再三,他想到了中国碑刻中常用的技法,一盆墨汁,一块毛巾,在做好的三块套版上,凭手的轻重按压,表现出在极地风雪中向美洲大陆迁徙的夸父人。
《逐日图》宣纸水墨 侯一民 2000年
侯一民认为,壁画要求的综合能力很高,驾驭构图能力、环境与建筑修养、工艺和工程(数理化)技术能力、见机会来主意的能动性及公关社交能力,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研究、试验和创造,很多问题靠业余做是解决不了的,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也不是一般的课堂学习可以解决的。当时我们白手起家,找墙实践,今天看来当年的实践正符合我们现在培养人才的方向: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修养,并且每方面都要强而不是弱,另外还有公众性和作者个性的统一,不要以为满足了公众就没了个性,真要在艺术上站得住、公众面前通得过,这要多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不足正是我们过去美术教育的弱点。
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1948年,在北平艺专读书的侯一民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艺专地下党连遭破坏的危急关头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组织抗暴示威,发展进步艺术青年联盟秘密组织、组织黄河剧团、主编漫画壁报。
“在艺专,我积极开展盟的工作,李天祥、刘小岑等人先后成为地下盟员。5·20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中,艺专的进步力量汇合起来,和徐悲鸿等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很默契。我那时作为小萝卜头很积极,成立罢课委员会,与国民党控制的学生自治会针锋相对地斗争。那时我还亲自参与组织“阿O漫画壁报”,和李翰祥还在当时北京唯一可以演话剧的建国东堂演过古装戏《唐棣之花》。”
老马头琴手色拉希 油画 1960年
湖南老农 油画 1975年
遵义老妇 油画 1974年
侗族女孩 油画 1980年
苗族姑娘刘东妹 油画 1978年
普雄彝族姑娘 油画 1982年
“1948年10月9日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我还是候补党员时就接任艺专党支部书记,艺专地下党员到解放时也就瞿希贤、冯法祀等7人,都是单线联系,像冯法祀还是我的老师辈。我当时跑得比较多的是周令钊、冯法祀和叶浅予老师家,我们迎接解放的传单就是在叶浅予和瞿希贤家刻的。”
北平解放前夕,组织艺专师生发动反击国民党将艺专“南迁”的斗争,胜利保住艺专。其作品《青年地下工作者》就是以他的亲历史实为背景创作的。解放后,侯一民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及改革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期间,他尊重教师,介绍董希文、艾中信、李桦、周令钊等入党;热心指导学生,带领他们深入农村工矿体验生活,并在一次矿山救火中与矿工们结下生死之谊。
《青年地下工作者》 油画 1957年
“徐悲鸿在1949年夏天就把我们这届当时艺专的最高年级派到东北‘鲁艺’学下厂下乡,我就和‘鲁艺’学生一块到沈阳机械厂等单位深入生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工人。当年冬天徐悲鸿给周总理写信让艺专参加土改,我又在西郊搞了两期土改,接触农民,还把艾中信、董希文、李桦、周令钊等老师介绍入党。这些目睹和亲历使我到现在还信奉一个东西,就是人不能够关在家里自我研究,还是要把自己的眼界和生活面打开,尽可能寻找自己真正寄情和投入的东西。”
侯一民还曾亲赴朝鲜战场,用画笔记录下祖国“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侯一民始终认为,艺术家应当坚持为人民、为时代服务,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草原比武 油画 1976年
藏族女孩 油画 1981年
藏女 油画 1981年
《后羿射日》青铜雕塑 侯一民 1989年 深圳华侨城
深圳锦绣中华与世界之窗微缩景区
总策划: 侯一民
人物设计:邓澍
塑造:侯一民、周德发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