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上午,“雕塑大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90年”大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幕,本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就是一部精华版中国现代雕塑史,该展系统梳理和回顾从1934年至今90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不断发展完善、从扎实迈向多元、从自我觉醒到学科自觉的光辉历程。几代人以雕塑为史笔,勾勒国家发展之轨迹,铭记民族奋斗之历程,映照时代变迁之精神,肩负历史使命,秉持文化自觉,共同铸就了雕塑系九十年的辉煌篇章。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宣布展览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致欢迎辞
林茂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大展,系统梳理中国现代雕塑的光辉历程,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是新时期雕塑人肩负的重任使命;“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是新时代中国雕塑人遵循的艺术准则。
好一个“雕塑大系”!一代代雕塑人才构建完备学科体系,书写雕塑精神谱系,正是这个团队,传承近百年学脉精神,筚路蓝缕,奋力开拓,攻坚克难,创造时代经典,在新时代,又先后完成党史馆《信仰》组雕、荣获“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殊荣。
好一台“雕塑大戏”!一件件时代精品,共同唱响时代好戏,联袂上演压轴重戏。本次大展表现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承载民族精神内核,彰显中国时代风范,展现人民美好生活等具备“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的经典巨作。
这场展览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盛宴,激励新一代艺术家和雕塑学子们薪火相传、整装待发、继往开来,迸发出更加雄强的青春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雕塑学科一定能够再创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立足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九十年深厚学脉,承载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光辉篇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承继历史与革命两大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塑造出独具风貌的“大系”风采。“大系”即高境界、大作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党史馆信仰组雕等伟大创作中得以完美展现。雕塑家们以精湛的修养全面继承民族文化之精髓,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辉煌贡献了巨大能量。他认为,今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的杰作都应藏于中国美术馆之中,留之于后世,为我们伟大的文化洪流增注浪花!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视频致辞
范迪安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展现了由中央美院雕塑教学、创作、科研积淀起来的深厚传统。中国雕塑在现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雕塑发展与时代同行,雕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创作科研紧密围绕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进步。雕塑界的前辈和今天的同仁始终在创作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大量精品力作塑造了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所塑造的形象是共和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结晶。
在博物馆级的策划与展示前提下,此次展览能够为中央美院全院的教学和创作提供重要范例,不断推动中央美院乃至中国的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先生致辞
靳尚谊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由西方引入的艺术学科之一,雕塑专业的成长离不开艰辛付出与严谨钻研。雕塑素来被称为艺术“重工业”,其发展虽比油画、版画等学科缓慢,重工业较轻工业比起来虽然发展较缓,但是重工业是重中之重,一旦发展起来势不可挡。但其厚重与精深尤为突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雕塑系在五六十年代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农展馆雕塑等大型公共雕塑项目,为新时代雕塑奠基;在改革开放后,雕塑作品更是遍布各地,呈现出跨时代的艺术气象。此次展览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雕塑艺术语言的美、体积美的问题,这一思考不仅推动雕塑系在专业高度上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在世界舞台上开创中国雕塑的辉煌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盛扬视频致辞
盛扬在致辞中表示:梳理雕塑系90年的历史是一项规模大,难度大的工作,但同时也是有价值、有意义且了不起的工作,感谢雕塑系为之努力的同志们近一年的辛勤劳动,也希望能继续保留资料,从而建立丰富的教学档案与历史档案。中国雕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随着时代发展,既有中国气派,又有时代精神,这是整个历史一直在验证着的发展。事物总在不断丰富,雕塑工作者们也在其中不断改进与更新,因此历史的梳理与记载是一个没有完成且应始终不断推进的工作,未来将作为一种传承交给更多的年轻人来继续。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已走过90年风雨历程,汇聚了大量名师,培养了众多人才,为中国现代雕塑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批准,本次特别设立并颁发13个“雕塑学科 90年杰出贡献奖”,荣获此项殊荣的有:王静远、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傅天仇、钱绍武、盛杨、王克庆、曹春生、司徒兆光、隋建国、吕品昌。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新平宣读获奖名单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徐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新平上台颁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作为“雕塑学科90年杰出贡献奖”获奖代表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特别设立并颁发1个“雕塑学科 90年特殊贡献奖”,荣获此项殊荣的是:耿彦波。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上台颁奖
山西省政府参事、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致感谢辞
张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的筹备历时十个月有余,其过程充满挑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雕塑系积累的丰富史料得以呈现,为雕塑学科的九十年历程作出详实的记录。他强调,雕塑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发展具有独特文化路径,从西体中用的民族化进程,到对雕塑学科进行整体性反思,均塑造出“雕塑学的自觉”这一重要命题,这不仅是学科纵向历史逻辑的梳理,更是横向跨领域的文化观察,以推动雕塑学科在新的文化坐标上焕发新生。展览以38个纲要词条为线索,意在揭示雕塑艺术背后的历史问题,形成具有分量的“雕塑史”。此次展览不仅是学术梳理,更是雕塑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雕塑系将历史中的人物、作品与事件进行整合,使学科归属感、方向感与使命感愈加鲜明。
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胡泉纯主持
90年的“变”与“不变”
1918年,蔡元培在新办的北京美术学校开学式上建议增设雕刻专科。雕塑,由此在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开始了它在中国的现代启蒙之路。
1934年,在西城西京畿道18号校址,按照“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的专科学校组织法宗旨,取法日本规程而重组的国立北平艺专,设立绘画、雕塑、图工三科。“雕塑”作为系科名称,首次进入中央美院早期校史沿革的系科目录,并一直沿用至今,期间未发生任何变改。
中央美院雕塑学科90年的计时,即由此开始……
展览现场
雕塑学科的教学内容从最初较为单一,学习模式主要模仿西方古典雕塑。随着学科的发展,雕塑学科经历了至少三次到四次的重大更新。这些更新包括内部招生制度的变革、中央美术学院校名的确立以及对现代雕塑思想的引入。每一次更新都紧密围绕教学架构、人才培养以及雕塑服务方向这三个核心方面进行。
展览现场
从简单的雕塑类型学习,到形成独立体系,雕塑学科的发展见证了艺术教育的演变和时代的进步。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重新审视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艺术发展趋势。
展览现场
38条纲要 两条主线
在展览现场,参观者可以捕捉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追溯至老美院时期,以传统学科为基础,重点在于基础人体课程。
展览现场
另一条主线则始于2002年,随着校址迁至花家地南街,教学开始适应现代雕塑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为此,央美开设了六门以材料为基础的材料基础课程,引领学生进入现代雕塑的语境。学生直接使用材料创作雕塑,而非仅仅依赖于铸铜等传统转换手法,这标志着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各种工业器材和工具的更新,雕塑观念也融入了教学之中。
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的构思突破了传统的历史展览模式,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来排列,而是围绕38个精心挑选的纲要词条来构建。这些纲要与央美雕塑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它们是雕塑学科发展中的关键议题。
展览现场
从启蒙到自觉
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其遵循着从启蒙到自觉的逻辑演进。虽然我们在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文献资料的展示,这部分内容也是展览的工作重点,但是真正的抱负和愿景是着眼于未来的。
展览现场
从“全世界在看着我们”到“我们在看着全世界”。
展览现场
正如展览第38条纲要中所写:雕塑学的自觉,重点的不是要在今天对什么是雕塑学加以定义,而是希望结合当前实践征兆,提出一种更全面的、更具有现实关切和未来关心的名为雕塑学的认识维度和组织维度。在这个维下对中央美院雕塑实践的把握,所反映的是从学科体系方面回应雕塑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所呈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历史经验、自觉意识和基本成果。
雕塑学的自觉作为一种整体性策略性认识之于雕塑系、雕塑学科的意义,既是对纵向线性事件逻辑的梳理,也是对横向交融影响逻辑的观察,同时也是在时间坐标中对雕塑的内容、意义与价值以及未来期许的综合研判。与其说它是一种雕塑认识逻辑,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坐标逻辑,在这个逻辑里,从事雕塑教学、创作和推广研究的所有从业人员才会有身在其中、思在其间的归属感、方向感和使命感。
展览现场
雕塑大系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90年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10月22日—11月24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