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2022年第10期视频导读
视频制作|一洲 文字|何汉杰 解说|郑家伦
目录
CONTENTS
卷/首/语
EDTORS‘S NOTE
征订季
Subscription Season
文/李德林
Text by Li Delin
每年十月,是报刊征订的月份,读者选择自己喜爱的报刊订阅,邮局将订数反馈给编辑部,编辑部根据需求制定来年印数。随着邮运的多样化和网络的兴起,订阅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编辑部直接订阅、扫码订阅等,大大方便了读者。
作为热爱摄影的人,我们这代人是摄影报刊的受益者,无论是当初看到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成为热爱的理由,还是自己发表第一张作品连续的激动带来的激励,继而获奖,成为老师培养学生或当编辑为爱好者做嫁衣,皆因和摄影报刊结缘,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且充满自豪。
电子化和网络的兴起,冲击印刷行业,也改变了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传统的纸媒在萎缩,这是现实,也是无奈。我没有精力和兴趣去研究兴衰的因由,我想,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爱学习爱摄影的人,又能改变什么呢?难道这些变化成为不读书的理由吗?当然不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我告诉您的是:写书的人还在,编书的人还在,印书的人也在,图书馆里满是阅读的身影;拍照的人在,印放制作的人在,展览馆也在,摄影节庆活动生机勃勃……
当初人们担心摄影出现绘画会消失,数码摄影出现胶片会退出,但当下它们都没有缺席,反而作为一种艺术和工艺形式存在着,并且因为不同被不少人喜欢,因为独立且稀缺变得经典和珍贵。
电子化阅读有其便捷的一面,但纸媒阅读与在显示器上阅读有不同的感觉,这个需要慢慢品味,比如资料保存的可靠性、图片的色彩和质感、图片大小带来的视觉冲击、印刷纸张不同带来的视觉享受等。还有排版、装帧设计都是很重要的观赏元素,不然,展览馆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摄影原作也没有更多的意义。当然差异还有很多,利弊共存,看个人的喜爱和需求。
本刊1988年创刊,历经30余年的风雨彩虹,珍藏着怡人的时代风景,也记忆着平凡的百姓生活。曾经有读者说,刚看到“中国摄影家”这个刊名觉得太“高大上”了,不是一般影友能看得懂的,但阅读后感觉实用性很强。是的,本刊办刊宗旨就是用影像关注社会,展示摄影人的精神世界。杂志突出理论的引导作用,大篇幅展示一线摄影家的创作,同时关注摄影爱好者的好作品,关心青年摄影家的表达,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我们陪着一代代摄影师成长,一代代摄影人也见证着杂志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喜欢和摄影人交朋友,精心办好每一期杂志、每一个栏目。与此同时,我们加强新媒体的创建,注重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使新媒体和纸质杂志互相配合,形成新的合力,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杂志是一份食粮,是一种记忆,也是一个纽带-是读者和我们感情的纽带,愿我们成为新老朋友,成为永远的朋友!
我觉得,刊物是可以捧着反复阅读的,是有温度的,是可以欣赏的,也是可以珍藏的。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们一路同行!
您读书的样子很美。订一份《中国摄影家》杂志阅读吧,很美!
年/度/中/国/摄/影/家
CHINES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拍马人--访摄影家李刚
摄影/李刚 嘉宾/陈晓琦 徐大庆 罗勇
采访/阳丽君 李德林
世/界/窗
WINDOW OF THE WORLD
我喜欢无法定义的瞬间---访加拿大摄影家杰夫·沃尔
摄影/[加]杰夫·沃尔采访/任泠霏
青/年/十/问
TENQUESTIONNAIRESON
YOUNGPHOTOGRAPHERS
摄影创作给我的馈赠--访青年摄影师戴显婧
摄影/戴显婧采访/田相洁樊航利
静/观
GAZE
梦回西部
文并摄影/彭学平
剧照的续写--访青年摄影师朱宸璐
摄影/朱宸璐采访/韩鹭
幻
文并摄影/吴增磊
抽象映痕
摄影/万毅文/李仕淦
史/论/评
HISTORY·CRITIQUE·REVIEW
通向世界体验的“深度”--基于《形式与印记》的斯蒂芬·肖尔创作论
文/陈国森
特/稿
SPECIALREPORT
奋进新时代--第四届“光明杯”全国手机摄影大展入选作品
公/元/纪/事
CHRONICLEOFGONGYUAN
胶片的时间魅力
文/谢伟明蔡育青
乡/愁/湘/韵
NOSTALGICHUNAN
湖湘传承--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优秀作品选(三)
文/蒋瑛
艺/苑
ARTSCENE
多彩世界--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选登
会/员/佳/作
IMAGESFROMREADERS
记录·体验--《中国摄影家》读者俱乐部安徽站会员作品
END
文章转自:中国摄影家杂志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