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油画艺术的造型基础,也是学子们学习艺术的入门学科。
但其实数十年来,学界关于素描的争论,尤其是中国画专业是否要学习素描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尤其在今天,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和新媒体、科技,甚至数字艺术结合的越来越密切时,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训练,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多少?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油画艺术家靳尚谊
艺术家靳尚谊(靳尚谊艺术百科)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70多年从艺经历,这位当代油画大家对于素描艺术的观点和态度,或许可给今天的学子们带来一些启发。
“不要小看素描,也不要小看油画,它已经对我们日常生活起了很大作用。”靳尚谊认为,油画是重要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审美提升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绘画,数十年来中国艺术界有过很多争论,在靳尚谊看来,这些争论很多都是无效的。“实际上评画的标准,从古典到现代,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抽象主义,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好看。好看有三个因素:结构、造型、色彩,好画的标准是一样的,没有变过。”
靳尚谊举例说,一幅画中的造型问题、色彩问题、构图问题都解决了,那就是一幅好画。就如构图是视觉审美问题,色彩则是颜色关系的问题。而素描解决的是物体的厚度、体积、空间、质感,解决了素描问题就解决了“美感”问题。素描的意义,不言而喻。
2022年9月10日,“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陈列馆展出,展览通过油画家靳尚谊1953至2003年的素描与画稿160余件,呈现了一位艺术大师如何从初识人物结构,到心手相应完成创作的全过程。
▋ 初识素描结构
1949年,15岁的靳尚谊进入国立艺专绘画科学习,当时的国立艺专没有油画系,基础课是素描,素描课采用的是徐悲鸿从法国带来的教学法。
靳尚谊在本科期间学习的素描,是徐悲鸿从法国带来的素描学习系统,因为欧洲的素描都由意大利传播,从而欧洲国家的素描体系差不多,要求可以概括为:轮廓要准确,要有体积感、空间感、光感、质感,主要以分面的方法塑造物体,还要求要“注意解剖”。
1953年-靳尚谊-蔡亮肖像-27.5×19.5cm
1954年-靳尚谊-藏族喇嘛托三主才郎-30.5cm×23cm
1954年-靳尚谊-低头的女孩-28.5cm×22cm
1954年-靳尚谊-靳之林像-30.5cm×23cm
▋ 认识结构 在马训班的最重要收获
1955年,靳尚谊参加了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马训班),跟随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学习素描,其他的要求也都差不多,唯独有一点不同,靳尚谊记忆深刻:“不同的是徐悲鸿提出来是‘解剖’,马克西莫夫也要求研究解剖,但他在素描里提出来‘结构’这个词。”
“我们这才了解到素描还有另外一种画法,可是‘结构’这个词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大懂,马克西莫夫在解释的时候打了个比喻,比喻盖房子要打地基,要有柱子,最后把它垒起来,才算盖好,房子整个是一个构造,这就是‘结构’,也就是‘构造’,画画也要研究人体的构造。他这么解释名词,我就懂了。但是画到画上怎么体现?就不知道了,他给我们改画,改冯法祀画的人体的一条腿,他把所有分面、颜色,连了起来,把骨骼肌肉都连在一起,就像是原来的分面颜色都是散的,他这么一连就连在一起,腿就特别结实。画有了很大变化,我就懂了。”
靳尚谊后来在《认识结构》里也详细回忆了他学习结构的过程:“如果想准确地画出人体素描的结构,首先要从研究骨路开始,因为骨头是人的架于,人体就是骨路与肌肉的连结。马克西莫夫告诉我们,人体是散的、乱的和软的,用现在的话说是没有中心,因此画人体,不便结构就不可能准确。”
认识结构,是靳尚谊跟随马克西莫夫学习素描中最重要的收获。
1957年-靳尚谊-杨淑卿头像一-38cmx29cm
1958年-靳尚谊-老大娘-76.5cmx58.5cm
▋ 进入版画系教学 5年认真研究素描
靳尚谊在马训班学习了半年,理解了“结构”之后,后来又用了5年时间认真研究。1957年,马训班结束,靳尚谊被分到版画系教学,系里的老师有李桦、古元、黄永玉、伍必端等。靳尚谊负责教素描课,教了五年。这五年里,他要解决的是从认识结构到实践的过程。
这个实践过程是把他理解的“结构”转化到画面上,要改变的是素描浮在表面、散、乱的特点。靳尚谊在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这不仅仅是画画的改变,其实是一种观察方法的变化,画画要抓住本质,去掉表面效果,也就是把和形体没有关系的颜色都去掉,他总结出“画形不画色”,提醒学生记住。
“在版画系五年,我可以说是沉浸在素描之中,记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张素描,我想总有上万张吧。这段时间有痛苦、有磨难,即便如此,也是痛苦的欢乐,磨难的喜悦。”
直到1964年,靳尚谊认为素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962年-靳尚谊-老大娘-39cmx27cm
1963年-靳尚谊-歌唱家-39cmx27cm
1964年-靳尚谊-朱竹明-39cmx27.3cm
▋ 持续研究素描至1980年
即使问题得到解决,靳尚谊的素描实践一直没有停止,后来他也一直在画头像,他希望能彻底把表面的光影和内在的结构结合起来,这一过程又大约用了15年。直到1980年之后,他才不再画素描。
靳尚谊说,他的素描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
1965年-靳尚谊-美院同学像-39.5cmx28.5cm
1967年 戴斗笠的小高39.5x55.5cm
1971年-靳尚谊-女青年像-36cmx27cm
1972年 小芹肖像36.5x28cm
1973年-靳尚谊-白珍-52.8cmx39.4cm
1973年-靳尚谊-女电工-39.2cmx27.2cm
1975张志新肖像39.5x27cm
1976年-北方姑娘-53.3cmx39.4cm
1976年-靳尚谊-戴皮帽的男孩-34cmx27.5cm
1976年-靳尚谊-女青年肖像-47.5cmx34cm
1977年-靳尚谊-陆晓婷-38.9cmx30.2cm
1977年-靳尚谊-维族女青年头像-38cmx29.3
1977张志新像素描56x40cm
1978年-靳尚谊-藏族女孩-44cmx38.8cm
1978年-靳尚谊-碌曲县史有德-39.5cmx27cm
1978年-靳尚谊-臧女-38cmx26.5cm
1979年-靳尚谊-雕塑家像-53cmx39cm
在“人体及手稿”部分,则展出了靳尚谊在人体素描方面的研究,他谈及:如果想准确地画出人体素描的结构,首先要从研究骨骼开始,因为骨头是人的架子,人体就是骨骼与肌肉的连结。一个人要站在那里,要找人的中线,人体的构造都是对称的,比如人的两个肩膀斜过去了,要通过透视找到人的中线。
靳尚谊也在研究过程中临摹过霍尔拜因、伦勃朗等画家的素描:“我极欣赏霍尔拜因、伦勃朗等这类画家,我认为这是人类相通的表现。艺术使人的心灵靠近,对于画家、被画者、观众来说,杰出的作品诞生、制作到被人发现魅力所在,这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画面是否耐看,就看画的是否恰到好处。”
1954年-靳尚谊-乌鞘岭的树-39.7cmx27.8cm
京城西郊 1953年 27.5cmx19.7cm
通过鬼门的索桥 1956年 27.5cmx39.5cm
乌鞘岭 1954年 27.4cmx39.5cm
乌鞘岭工地写生十三 1954年 27cmx39cm
在“创作实践”部分,展出了靳尚谊的油画代表作《画家黄宾虹》《晚年黄宾虹》《画家詹建俊》等多件作品的素描、画稿和油画进行对比展出,清晰呈现素描在靳尚谊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可见,这次展览对于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年轻学子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对当代艺术界讨论素描的意义有着特别的启示。
《医生》油画、画稿、素描展出现场
《医生》画稿
《医生》素描
《医生》素描
《医生》创作于1987年夏天,是靳尚谊在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校尉胡同的画室里完成的。这位医生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的老大夫,也喜欢画画,和黄永玉、靳尚谊都是好朋友。靳尚谊在1984年、1986年连续创作了历史人物创作之后,想画一个现代人物肖像,就想到了这位老朋友。
“我觉得他的形象很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有修养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我想为他画福肖像,他也有兴趣。当时协和医院和美院只有一墙之隔,我就请他到面室里画了很多幅写生。我的整体构思是人物处于低头沉思的状态,身体和头部正处在侧光之中,他穿的是医生的白色工作服,背景则是医疗的彩超放大之后,暗的背景和亮色的人物主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靳尚谊自述。
《画家黄宾虹》油画、画稿、素描展出现场
《晚年黄宾虹》油画、画稿、素描展出现场
《画家黄宾虹》 85x75cm 1995年
《画家黄宾虹》草图
《画家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 115x99cm 1996年
《晚年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草图
《晚年黄宾虹》草图
90年代,靳尚谊看黄宾虹的画册,他领略到了黄宾虹笔墨的妙处,尤其是多层次的笔墨呈现出苍劲、抽象意味的山水。靳尚谊想把这种水墨画的笔墨转化成油画,所以有了画黄宾虹的打算。
他画了两张黄宾虹,一张是《画家黄宾虹》,描绘的是黄宾虹站在山水之间,背景则是中国画的写意笔墨的效果,通过油画这种写实的笔触提炼出中国画中的笔墨形式,这幅画是靳尚谊的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是《晚年黄宾虹》,描绘的是黄宾虹坐在椅子上,背景则是他的一幅画局部的放大,用的是油画抽象的表达。
《画家詹建俊》 120x115cm 1994年
《画家詹建俊》画稿
《画家詹建俊》画稿
《画家詹建俊》草图
《画家詹建俊》草图
《画家詹建俊》草图
《画家詹建俊》草图
《画家詹建俊》草图
1994年,靳尚谊邀请油画家詹建俊到家里,为他画像。靳尚谊和詹建俊是半个世纪的老同学和老同事,他们在王府井中央美院时也是邻居。
靳尚谊请詹建俊自己摆动作,画了很多次素描,最后决定了构图之后,又专门画了一张素描头像。这张画在靳尚谊的油画作品中算得上是色彩浓烈的,他努力让色彩更强烈一些,因为詹建俊的画风也多是色彩浓烈、造型硬朗的,靳尚谊也喜欢俄罗斯艺术家柯林的色彩,他希望能在这幅画中呈现出来。
靳尚谊《髡残》150x114cm 1999年
《髡残》画稿
《髡残》画稿
《髡残》画稿
《髡残》画稿
靳尚谊还画了《八大山人》《髡残》等历史人物,其中,髡残是中国明未清初的画家四僧之一,画风浓密。画“髡残”是靳尚谊进行水墨与油画结合试验的第三张作品,背景用的是厚重、浑然一体的写意效果。因为髧残没有留下肖像资料,靳尚谊邀请雕塑家隋建国作模特,用隋建国的骨骼结构作为参考所创作,这幅画创作历时一年。
靳尚谊《八大山人》100x132㎝ 布面油画 2006年
《八大山人》画稿
《八大山人》草图
《八大山人》草图
《八大山人》草图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