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美颜人像先驱者:安东尼·范·戴克

2019-03-25 00:00:00 来源:卢浮宫博物馆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sPMEMSaJBey2BMpC5suE6EDDLxEo5EnDqeiufMSh.jpg

安东尼·范·戴克 绘 «自画像» 素描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安东尼·范·戴克 (Antoine van Dyck/ Anton van Dyck)1599年3月22日出生于安特卫普一个富裕的丝绸商人家庭,很早便显露出在绘画上的兴趣与天分。约10岁开始跟随画家亨德里克·范·巴伦 (Hendrick van Balen1575-1632)学画,15岁与朋友小让·布鲁盖尔(Jan Brueghel 1601-1678)一起开办画室,成为小有名气的年轻画家。

作为荷兰绘画大师鲁本斯(Rubens 1577-1640)最杰出的学生之一,鲁本斯曾描述当时19岁的范戴克“更接近助手而不是学徒” 说明年轻的范戴克画技已经相当成熟。他与鲁本斯具体的相遇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但推测最早约1613年(14岁)因为范戴克的画作透露出受第一任老师范巴伦的影响很小,应该很早就接触到了鲁本斯。

1620年在英国大使乔治·维利尔斯 (George Villiers1592-1623) 的邀请下,范戴克首次访问了伦敦,在那待了4个月,在参观阿伦德尔伯爵(Thomas Howard 1585-1646)的收藏时,第一次看到了提香的作品感觉深受启发。

“ 我要为提香大神打call!”

范戴克回到家乡后便前往意大利游学,在那里待了将近6年,接触到了意大利大师们的作品,并融会出自己的风格。

1627年回到安特卫普,带着自己的多幅杰作,继续与鲁本斯合作,让他迅速获得当时顶级艺术收藏家们的关注,美名远扬。

mwp91oyNXYFqCDVbJCBVcbg0lzo9mKhA9QxfLNJs.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32年绘  «维纳斯向火神伏尔坎努斯请求锻造武器给儿子埃涅阿斯» 220 x 145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幕:爱神维纳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埃涅阿斯(半人半神,维纳斯与凡人情夫所生)利用美貌诱使火神/匠神伏尔坎努斯为儿子锻造了一套盔甲与盾牌,正是这套“神之防具”让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幸存。

FrUp4AI4jIM0VimFem0GjwXIL3FFxdWtt4FbVTeF.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30年绘  «觐见圣母子» 250 x 191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这幅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油画,可以看到提香对范戴克色彩运用的影响,又能看到沿袭自师傅鲁本斯的特点:丰富的人物占据极大部分画面,发达的肌肉线条,配合飘拂的衣饰,以及云雾背景,无不凸显了对动态与感官的强调。

 热爱艺术的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Ier 1625-1649)除了收藏艺术品,还热衷于邀请欧洲大陆的艺术家们直接到英国工作,范戴克便是跟随鲁本斯一同受邀重回英国,虽然鲁本斯在工作完成后便离开了,但范戴克选择留下,并与英国宫廷建立深厚的情谊。

1632年,查理一世将范戴克封为爵士,并授予“国王的首席画家”称号。除了给予丰厚的佣金,皇室还将位于伦敦不远的一处闲置房产提供给画家居住生活,国王王后更是经常亲自拜访范戴克的画室。

这幅宗教画左侧是圣母子,右侧是画作的委托人。将画作资助人的肖像安插在宗教画中,是为其表达虔诚以及“存在感”的方式之一,但以往此类型画作里的委托人(凡人)与圣人之间是有一段“距离感”的。

而范戴克描绘的这一幕:四个人物甚至背景的两个天使都处于同一个时空,委托人虔诚地跪着,圣母子端坐的形象虽然高贵,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婴孩耶稣伸出手触摸委托人的脸颊,为他祈福。画面充满人性且自然。

范戴克除了描绘宗教与神话主题,他最为重要的影响实际是在肖像画上。虽然当时肖像画并不被看重,被认为是一种很“低端”不需要画家展现画技与创造力的绘画种类。但范戴克开创了一种优雅轻松的肖像风格,广受欢迎,并对此后英国绘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3kACI3VbICGxqLIMfawKpW1c4G4rkBeIQoHXVAvJ.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35年绘  «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狩猎肖像» 266 x 207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范戴克为查理一世描绘的这幅“狩猎”肖像,描绘的是国王外出狩猎的途中,在一处高地停歇,俯瞰自己所拥有的广沃土地时,不经意间回头的一瞬。

查理一世身着轻便的华服,左手叉腰,右手执杖,身姿笔挺,头部骄傲地微微上扬。身后的马匹恭敬地低下头,仿佛正在向他行礼。仆人与侍从的描绘,也是为了加强自然而真实的感觉,仿佛摄影抓拍的瞬间。为了凸显国王的形象,画家依旧巧妙的利用了光线以及构图,让查理一世成为画面中最高大,最亮眼的人物。

人物叉腰,四十五度角回眸,这种轻松随意又高贵的“超模站姿”是范戴克特别喜好描绘的姿势。

JoXMtNAhUyyPdIl7QeZyVeXnCcMs6tORFPxurBVu.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18年绘  «让·理查德与儿子» 115 x 82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1Mk7riVQu2zBQSGG3PpAgFdy8cnxwaL13XCKND2A.jpg

安东尼·范·戴克 绘  «母女肖像» 204 x 136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虽然肖像的目标只是展现订画者的样貌、身份地位与财富,范戴克却用心营造 “抓拍” 的感觉,在细节上呈现自然不刻意的人物状态。

第一幅父子肖像:父亲的左手拿着一本书,手指还夹着书页,右手揽着自己的儿子,观众仿佛刚走进男主人的书房,他将正在观看的书合拢并向我们介绍他的儿子,作为父亲的骄傲,小男孩也有模有样的叉着腰。

第二幅母女肖像:母亲端坐在椅子上,并没有看向观众,仿佛她这样坐着是面向另一位画家或其他人,而范戴克只是从侧面“抓拍”她。小女儿刚走进画面,想找母亲说话,突然看到我们的“镜头”便腼腆一笑。

a76DyaZHDGtfdT3ykdnAiGhYjVh6OYnbiO2X9Uqt.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37年绘  «查理·路易王子(左)与他的兄弟罗伯特(右)» 132 x 152 厘米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René-Gabriel Ojéda

qLdUv1YmOadNvLvDLq6CYjMkfhAWEOZRArL2BoWN.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33年绘 «詹姆斯·斯图尔特»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Jean-Gilles Berizzi

“ 等等。是我脸盲了吗?”

眼尖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上面两幅画作怎么有点像呢?明明是三个不同的人,却都拥有柔软光泽的同款卷发,肤质细腻的鹅蛋脸,深邃忧郁的眼神,英挺的鼻梁,薄嘴唇,修长优美的身姿。

没错,作为“美颜人像”的先驱者,范戴克笔下的人物在描绘时全都自带滤镜,呈现清新自然的高贵形象。

pY4CZRMgwg2vkOgAKrghLsWtUjue3hZ9Z7bagjEl.jpg

安东尼·范·戴克 约1628年绘 «奥地利的伊莎贝尔» 卢浮宫馆藏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尽管身着素衣,作为来自哈布斯堡王朝,曾经充满政治野心并拥有权利的女性,范戴克还是通过背景的金色锦缎暗示了她尊贵的身份。画家笔下的伊莎贝拉面庞饱满,肤色细腻红润,眼神坚定,丝毫没有老态与疲态。尽管这幅肖像创作于她62岁时。

范戴克对人物形象的极度美化,让汉诺威的索菲(Sophie de Hanovre 1630-1714)在1641年与英女王见面后写下这样的记载 “ 范戴克的漂亮肖像给了我一个所有英国女士都相当貌美的印象,我非常震惊那位从椅子上站起来的瘦小女性,细细的胳膊向前伸,长着龅牙,是画中精致的女王...... ”


责任编辑:李璞[已离职]

推荐关键字:卢浮宫 安东尼·范·戴克 文艺复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