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把壶界定为有把、有嘴、有注、广腹、带盖儿的容器。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它最直接的祖先似乎是相传中原东面一个崇尚鸟为图腾的部族的发明。这种东西很像鸟,有头、颈、腹、腿、脚和尾巴。说它是后世壶们的祖先,委实不仅在于它具有壶的功能,而且也具备其特征,有腹、注、流、柄、颈,只是颈要长得多,注和流也大都连着,尚未分家。特别是腹和足,看上去又源于鬲,就兼有了烧水用的壶或者“茶吊子”的功能。
壶,上古一种深腹、敛颈、侈口的器物。最早,它是陶制的容器,多用来盛水,也盛泡饭等流食。《韩非子·外储》中称“壶餐”的,据说就是一种用壶盛泡饭的大餐,似乎跟现在的鱼翅捞饭等级相当。但壶的主要功能是盛水,所以还是被归入了水器。用于汲水的器皿,大抵是种尖底的长形圆罐,甘肃马家窑出土的最精彩,如今就连假的都不难卖;用于取水、蓄水的器皿,腹部圆滚滚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很多属于这一类,肩部一般都有系,造型非常精彩,民国以来就有人造假,水平却不如近年来甘肃本地人所造的陶壶,它们更像真品。当然,盛水的罐、洗涤用的盆、烧水用的鬲、喝水用的杯和钵等都是水器,只不过分工不同。最多见的还是壶,既可以作为盛储器,也可直接当作饮水用的器皿,因此古人似乎更热衷于制壶。
今天的人们把壶界定为有把、有嘴、有注、广腹、带盖儿的容器。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它最直接的祖先似乎是相传中原东面一个崇尚鸟为图腾的部族的发明。这种东西很像鸟,有头、颈、腹、腿、脚和尾巴。说它是后世壶们的祖先,委实不仅在于它具有壶的功能,而且也具备其特征,有腹、注、流、柄、颈,只是颈要长得多,注和流也大都连着,尚未分家。特别是腹和足,看上去又源于鬲,就兼有了烧水用的壶或者“茶吊子”的功能。有柄、注、流、腹、足的陶制壶很快也就出现了,例如新石器时代著名的红陶兽形壶,它或许是后世肖形器皿的祖先,或许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起,就注定与闺阁中的女儿家相伴随。此外,跟现代的壶大有渊源的其他水器还有盉之类的器皿,在接下来的青铜时代同样大放光彩。
自从我们的祖先造出酒之后,壶也就拿去装酒了,后来更替代了卣、瓢等斟酒的器皿。当然,这是到了唐代瓷器大发展以后。常喝酒的大多是皇室贵族、富商大贾和他们身边的人,文人墨客更爱喝酒,并且把那酒喝出一地的浪漫,譬如诗仙、书圣者流,于是就有了“一片冰心在玉壶”被人们千古传唱、赞叹。不过,当时的壶大多还像瓶子,或是后人所谓的玉壶春瓶之类的器物。不单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壶,也有玉、料等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的壶,可瓷制的壶终占多数,尤其到了清代以后,但凡是个人家都有瓷壶。
其实,早在晋时就有了后来意义上的瓷壶,但那鹰头、鹅头、羊头做成的壶嘴大多只是装饰,还没有使用功能。这种状况一直沿袭到隋,连造型的改变都不大。唐朝时的壶功能完备,跟现代的壶已经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唐宋时人们不用它来沏茶,因为当时流行的是点茶、煎茶、斗茶,也可以叫烹茶吧。大约就是把烘制好的茶饼捣碎、研磨、过萝之后煎成茶水,或者煮好水,再用个长柄的铜勺子“点”到钵、盏之类盛好茶叶末的器皿中。当然不是如今人们煎中药那般文火、慢工、百草掺杂的熬炼,多少像西方人煮咖啡的方式,点到辄止。当年日本的“遣唐使”学过去的茶道,流传至今基本还是唐宋时的样子,而我们早就与时俱进,不再用那些繁缛的家什了。所以,那时壶和品茗肯定还没有联系在一起。
唐人遗留下来的壶相当原始,将流装在肩上,很短,大多比注要低些,以防流中还没淌出水,注早已泛滥了。而强调功能性的壶,其流高于腹肩,以防酒水过早地流失掉。壶柄通长狭小到不足容二指之隙,因此只能捏着,不能拎着或提着。于是体量大些的壶多装有系,感觉累赘——用绳子穿在系上拎起来放平,再换过手,小壶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柄斟酒、倒水,大壶就还要劳烦另一只手,当然就繁琐、累赘。但细想起来却不失儒雅,带有那个时代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种雍容的闲散和从容不迫。
此外,当时长沙窑等南方瓷窑的壶身上多有一些捏塑,这似乎与魏晋以来的传承有关,而使用褐彩绘画、题诗更是开创一代风气之先。那时,越窑器以它精细的做工和美丽的釉色独领风骚,其瓷壶也不例外,现在人们能见到的唐代最美的瓷壶非越窑莫属。其后,耀州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越窑的风采发扬光大,并反过来影响了宋代的数大名窑。五代以后瓷壶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流,通常是直流,像个小管子直接插在腹、肩之间,比唐朝时要长许多,倾倒液体的时候也更加方便。当时极负盛名的越窑器中最先出现了曲流的壶,做工也极其精美。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壶就是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耀州窑青釉倒流壶,有人认为那就是历史上神秘的柴窑器,或者东窑、董窑的制品。这件瓷壶不仅将注安置在了壶底,显得很另类,还出现了一个曲线优美并且非常实用的长柄。虽然不能说是首创,但至少是非常成功的嫁接,把早些年出现的龙柄长颈瓶上的那种柄移植到了壶上。
对于这件瓷壶,也有人观点相悖。然而,五代耀州窑倒流壶即便不是柴窑器,也必定是御用器。因为,在当时这么费尽心机地设计制作一个倒置的注,除了御用别无他因。它必定是按照特殊要求而定制的,例如为防止中间环节有人往酒水里做手脚,诸如投毒、下药之类。在它的启发下,后来宫廷中还有一种内置阴阳双胆的酒壶。执持者可以将不同性质的酒水通过上下两个注分别储于壶中,柄下部暗藏的气孔则是控制的机关,看上去共饮一壶酒,可其中一位怕是迟早要翻倒的。
宋人的瓷器烧造达到了一个高峰,就像精心琢磨过的玉器,于是也尊贵了,能进入豪门,甚至帝王之家。可对于壶本身而言,终不过是精细些和粗劣些的差别。百姓用的壶和帝王用的壶造型相类,作用一般无二,都是用来喝水、斟酒。虽然百姓用的壶不够精致、典雅,却多了些生动、淳朴,如今陈设在豪宅中,倒透出了那质朴、古意盎然的意趣,也就为藏家所珍了。
北宋的壶由于极少有人往上画什么,所以特别注重造型艺术,尤其越窑之后涌现的官、哥、定、汝、钧诸大名窑。他们在相互借鉴与文人的直接参与下,把瓷器的造型艺术发展到了极致。在西周出现青瓷之后,瓷器一类到北宋时期日臻成熟,达到了巅峰。不仅是釉色上那种玉一般的温润、细腻,而且拥有造型上华贵的气质和典雅的线条美感。与玉器相类,瓷器也必然出现线刻、浮雕工艺。同时,瓷器有着玉无可比拟的可塑性,于是又有了印花、划花和瓷画。可遗憾的是,北宋精美的官窑器中很少保留下壶。或言之,壶这种不属于艺术瓷却富含艺术性的日用器皿,在常年处于应用的情况下被保存下来的几率反而很低。这个推想在日常生活中就足以证明,先是盖子飞出去碎了,然后壶嘴磕了,柄被打掉,最后整个壶便荡然无存了。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