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山庄图》局部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舒州人。《宋史》有传,北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御史检法等官职,好古博学,擅长作诗,尤其是能识读很多奇字,从夏、商以来的青铜器都能考证出年代。同时热衷于收藏,只要听说有古物妙品,必会花重金购买,毫不吝惜。
《宋史》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北宋绍圣(1094—1098)末年,朝廷得到一块玉玺,下令礼官、学者们辨认,然而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这时李公麟笃定地说:“秦玺用蓝田玉,如今此玉色泽正青,以龙蚓鸟鱼作为纹饰,刻有‘帝王受命之符’的印文,玉质非常坚硬,不用昆吾刀、蟾肪是绝对刻不出来的,雕法绝妙,此玺定是秦代李斯所作无疑。”从此,这方玉玺有了定论。
《宋史》又记载:元符三年(1100),李公麟得了风湿症,于是乞退回乡,放游于家乡的龙眠山岩壑之间。本就擅长作画的李公麟,遍采山中美景,绘成《山庄图》一幅,传为世之珍品。这里所说的龙眠山,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市西北,山之北是舒城县。李公麟在龙眠山中有一处庄园,即“龙眠山庄”,《山庄图》所绘正是龙眠山庄的景物。据1988年编印的《桐城县文物志》记载:“龙眠山庄,为北宋名画家李公麟晚年归隐龙眠所建,位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西北7.5公里的西龙眠山李家畈……‘山庄’坐北向南,面积为4000平方米,背倚高山,面临平畴,视野旷阔,龙眠河绕西侧南流,四周环筑土墙,朝南建楼门一座,两端辟东西花园,植名木奇葩。门前有一‘元宝形’池塘,蓄鱼种莲。后山修竹影映,庄头古木荫翳,风景怡人,别有一番情趣。”
《龙眠山庄图》局部
不过,现代书法鉴定大家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考证:李公麟《龙眠山庄图》创作于元丰和元祐年间(1078—1093),也就是说李公麟在朝为官之时就已在家乡建有龙眠山庄。绘制《山庄图》后,很快引起了同僚、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关注,并撰文《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其文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其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此后,苏轼之弟苏辙又为《山庄图》赋诗20首,并作《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畔,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子瞻(苏轼)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王维)辋川之作云。”李公麟《龙眠山庄图》配上苏辙的诗,正是模仿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辋川图》与《辋川集》诗画合璧的创作形式。
《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藏画著录,成书时间距李公麟过世仅数年。
此画谱中也称“《龙眠山庄》可以对《辋川图》是也”。同时,据该画谱统计,当时皇家御府所藏李公麟画作多达107幅,可见其作品在当时就极受推崇。
时光荏苒,今天距李公麟创作《龙眠山庄图》已近千年,宋代绘画作品保存至今是非常少的。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就认为:世传所谓李公麟画甚多,但能信为真迹的却极少,《龙眠山庄图》真迹世已失传,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纸本《龙眠山庄图》均为摹本。
但这两幅摹本也是参照原画传摹的,依然保留下了原作的基本内容与风格,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存《龙眠山庄图》摹本为横卷形制,纸本墨笔,横364.6厘米,纵28.9厘米,绘众文人居士在龙眠山中禅修生活,人物作白描画法,山岩树干以墨线勾勒,再依脊脉向背略为渲染,用笔草逸,景物朴拙,少有灵巧之裁剪。《龙眠山庄图》中标注有很多景观名称,如发真坞、芗茅馆、璎珞岩、栖云室、秘全庵、延华洞、雨华岩、泠泠谷、玉龙峡、观音岩、垂云畔、古柳其大十围、在建德馆南三百步、宝华岩等。引首为明代长沙李东阳题“李龙眠山庄图”六字篆书,前隔水绫本为清高宗乾隆皇帝题识“曩得伯时此卷,就跋语审定,谓是《山庄图》真迹,欲续《石渠宝笈》上等。近复得一卷,笔墨较此为胜……”等语。拖尾纸本依次有云屋、柳贯、董其昌、乾隆帝、吴履的题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眠山虽不算很高,但山中名胜古迹众多,而北宋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更是保留下了900多年前的龙眠山胜景,文化传承有图可依!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