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 程门绘浅绛彩人物花鸟图瓷板 估价RMB1,200,000-1,800,000 中国嘉德
11月的京城渐入寒冬,一年中最重要的拍卖会悄然来临。2015年 11月15日的中国嘉德瓷器专场,现场人气旺盛却买气不足,好在两件封面作品都顺利成交,其余大部分都在低估价附近落锤。相比书画夜场频出高价、拍卖师激动的语无伦次,瓷杂现场叫价略显冷清,现场买家一致表示,今秋瓷器普遍行情走低,除非真的好东西,否则难有人出手。在一众明清瓷器流拍中,几件浅绛彩瓷板亦是流拍,这本没什么奇怪,但程门可谓浅绛彩瓷的领军人物,带领一众瓷绘艺人开启了釉上彩瓷的新篇章,从浅绛彩瓷开始,瓷画艺人将名字称谓做款写入作品,其地位也得到大大提升,然而浅绛彩应有的与之相匹配的市场价值在短期内却难以实现。
浅绛第一人程门 文人画入瓷
中国釉上彩瓷起源于宋金时期的红绿彩,明代时加速发展,进入清康熙时期以后,釉上彩瓷进入异彩纷呈时期,粉彩尤其兴盛,然而盛极而衰,乾隆之后的粉彩瓷每况愈下,逐渐步人因循守旧、僵化繁缛的巢穴而无法自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末一批文人瓷画家崛起,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和国画底蕴成功革新了粉彩瓷,在彩瓷上创造出一片浅绛天地,并一度取代粉彩成为釉上彩瓷主流产品。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晚清时期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前有宋、元、明、清,单色釉淡雅、青花惊艳、粉彩繁华,的确很难再找到创新的空间。所以晚清民国时期,瓷器工艺乏善可陈,也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工艺上乏善可陈,艺术上却异军突起,文人画入瓷便是这一时期的亮点。文人画入瓷,从浅绛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新粉彩,开辟了中国瓷器绘画的新篇章。“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于水墨山水之处,独创了一种以水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浅绛山水画。这种浅绛山水,比水墨山水色彩更丰富,但又不失水墨山水的雅致幽淡。绘瓷艺人借鉴这种画风,用黑色釉料在白色瓷上绘制纹饰,再染淡赭和少许水绿、草绿、淡紫等彩料,创烧出一种新的低温釉上彩——浅绛彩。
浅绛彩瓷的诞生并非是摒弃传统的全面变革,而是继承了粉彩瓷特色。其色料均沿袭自粉彩,所不同之处只在于对黑料的改变和设色的变化,这就为粉彩瓷能在民国初年迅速复兴而不至于工艺失传埋下了伏笔。民国初年,新粉彩瓷表面上看是对粉彩的复兴,而实质上,其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浅绛彩瓷。因而,浅绛彩瓷虽本质上并非属于粉彩系统,但却上承传统粉彩,下启新粉彩,成为新旧粉彩瓷的重要过渡期。
浅绛彩浅淡的着色方式,很适合表现中国山水画清淡儒雅的风格。御窑厂画师们将中国画的诗、书、画合一的形式翻版和移植到了瓷器上,这场变革,是由一批绘瓷艺人引领的。因此,谈到浅绛彩,就要从这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个性、有才情的文人画家式的绘瓷人说起。
程门 浅绛彩四季山水瓷板 (四件) RMB2,760,000 2011/11/15 中国嘉德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05.1——2015.10
说起晚清浅绛彩瓷名家,影响最广、成就最大者当首推黟县画家程门,他不仅是晚清颇有成就的书画家之一,而且还是晚清浅绛彩瓷的开山鼻祖,其在浅绛彩瓷方面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程门生于1833年,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雪笠道人等,逝于1908年,因来自于古徽州地区,其画风受到明显的新安画派和海上画派的影响,在来景德镇之前就已经是当地知名的国画家了,在其艺术生涯中,创作之作品数以万计。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程门共计上拍151件,成交69件,成交额达1962万元,远超其他浅绛彩名家,但庞大的流通量也使得作品品质参差不齐,作品均价为28万元。其随其后的便是金品卿,共计成交24件,成交额为479万元。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这些名家开创了浅绛彩的全盛时代,前后出现的名家至少达百余人,“珠山八友”的创始人王琦早年亦曾涉足浅绛彩。
工艺特殊流传不久 市场难以成规模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05.1——2015.10
2005年至今,浅绛彩瓷器共计上拍2162件,成交971件,成交额达6798万元。相比明清瓷器,浅绛彩瓷器流通量可谓九牛一毛。浅绛彩由兴至衰,前后大约为七十年左右,历时极短,民国初期时即已显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瓷画艺人碍于生计,经常作画于日用粗瓷上,能流通至今的实在稀少;二是由于浅绛彩特殊的工艺,比粉彩少了一层雪白,釉彩与瓷面粘接并不牢固,画面不光滑,容易藏污纳垢不说,更易剥落,使外观效果大受影响,这个致命的缺点,决定了浅绛彩瓷不能像五彩、粉彩瓷那样长久的流传下去,同时,浅绛彩过于浅淡的颜色也无法迎合新的审美潮流,从而使其迅速退出了彩瓷舞台。
高溢价率下的低价成交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05.1——2015.10
浅绛彩瓷整体市场行情方面,近十年价格持续走高,虽然半数以上成交价仍在5万元以内,但也不乏百万元拍品成交。100万以上共计成交13件,50万—10万间成交18件,10万—50万、5万—10万之间数量不相上下,分别为96件和82件。浅绛彩从同治年间起至民国绝迹,短短几十年间,便被新粉彩取而代之,在陶瓷史上没有受到重视,而这一时期战争不断,能够保存下来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十几年前,名家的浅绛彩瓷盘千元便能入手,如今已经翻了十几倍。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05.1——2015.10
从溢价率区间来看,浅绛彩瓷一大部分成交溢价率在100%—500%之间,500%—1000%之间也有26件,1000%以上占16件,由此看见,浅绛彩瓷大部分是低估价高成交。艺术品收藏价值标准,即帝王和文人标准,浅绛彩瓷的收藏则说明了文人审美价值的苏醒。上世纪八十年代,浅绛彩瓷几乎无人问津,而最初收藏浅绛彩画的藏家大多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后来队伍日益扩大,且随着人们对浅绛彩瓷认识的加深,其收藏价值逐渐凸显。
饱含情感的寄托 等同于收藏文人书画
在调整期,整体艺术市场低迷,而之前一直“低调”的浅绛彩生意却相对好做,一方面,浅绛彩价格亲民,虽然近年一些名家作品价格不断攀升,但是普通作品的门槛还是很低,另一方面,浅绛彩的“文人范”是近几年收藏市场的主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浅绛彩瓷连同整个清末瓷器艺术都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近年来,人们已发现清末是中国陶瓷艺术极重要的嬗变期,其发展状况及特色正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浅绛彩瓷历时短暂,看似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其在釉上彩瓷发展史上却是一次大大的跨越,是釉上彩瓷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重要转折,虽由盛而衰只历经不到百年,却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将中国釉上彩瓷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中国彩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同于其他文物瓷器的收藏那样考虑器型,浅绛彩瓷的收藏更看重“真、精、新”,因为从器型来说,浅绛彩瓷敌不过官窑那样精美,但它不是流水作业的成品,而是一个人的创作,是作者的思想及情感的寄托,收藏浅绛彩瓷等同于玩文人书画。
作品署名 工序地位有了尊卑差别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曾记:“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自古以来,瓷器制作因其复杂性而形成了细密的分工,这种分工合作形式至明末时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一直得到保持。清代制瓷业亦同样如此,各工序之间紧密衔接,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件瓷器艺术品的诞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清末之前,各分工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尊卑差别,釉上彩绘者并不能得到另眼相看,但浅绛彩瓷的问世却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浅绛彩瓷创作者多为名家,其名声远远大于其他工序者,从而使釉上彩绘这一最后工序者屹立在了金字塔顶端,其他各工序望尘不及,仍为工匠地位,尊卑关系相当明显。这一传统亦被延续至今,釉上彩名家亦为地位最尊崇者,各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绝大多数为釉上彩名家,其他工序则鲜有闻名者。
浅绛彩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瓷器上繁复的装饰风格,画面给人空灵雅致的气息。上世纪八十年代,无人问津,最初收藏浅绛彩瓷的藏家大多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后来队伍日益扩大,大大增加了其收藏价值,特别是近五年,其价格不断升高,受到不少藏家的追捧。
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AMMA)是下属雅昌文化集团的独立第三方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专注于艺术品市场的数据监测、艺术品市场调研、艺术品投资收益分析、艺术品价值咨询服务。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AMMA)艺术品市场研究基于中国最强大的“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不仅涵盖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9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20,000+拍卖专场中超过4,500,000件拍品信息,还覆盖至大部分画廊、古玩、展览及艺术家等详细数据。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AMMA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以推动艺术品市场逐渐由完全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方式,进入重视数据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时代。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