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阳光·痕迹——抽象画家张培立

2015-11-09 15:11:47 作者:刘根长 来源:艺术家提供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版画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就画面经营而言,大局观好、整体感强。张培立是版画出身,在他现在的抽象绘画中渗透着当年的所学。

  “六零年后”是中国绘画历程中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的思想既不传统也不现代,由此产生了一批画风飘忽不定的“艺术探索者”。张培立正是在这样尴尬的境地中走过来的。八十年代初,德国“包豪斯”艺术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美术类院校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工艺美术类院校,这种体系也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从绘画角度,画家可以系统化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等现代绘画形式语言。康定斯基等一批欧洲现代派画家得到中国青年画家的追捧。1979年到1983年,张培立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装璜专业读书。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各种思潮涌进中国大陆,美术领域百舸争流、大开大和。艺术思想处于懵懂阶段的张培立,临摹汉画砖、北魏雕像、《介子园画谱》;接触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接受俄罗斯契斯恰科夫素描造型体系严谨训练,各式各样的信息集成在他的脑子里,它们独立成章,互不干涉。就这样,他各门各派的技巧经过勤奋地努力,掌握得心应手。这一阶段,是他非常重要的被动吸收阶段。1985年,张培立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学习。在这里,北京工艺美术学院时的所学显现出绝对的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艺术思想日臻成熟,独立的互不干涉的艺术形式得到主动的融汇。他的绘画实践驾轻就熟,作品从整体到细节既放松又讲究,绘画风格初见端倪。

  作为教师的张培立善于分析、总结,他将繁复的内容归纳成简洁的形式,总结出表现的方法。学生们运用这些方法,便可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作为画家张培立更善于吸收借鉴,水墨、油画、版画,装置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他都研究。他将其中的精华拿出来,为我所用。凭借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过硬的手上功夫,作品中没有丝毫生拉硬扯的痕迹,而是消化为自己语言的自然流露。

  张培立的作品是唯美的、积极向上的,正如他健康豪迈的人生。近年来,张培立的绘画逐渐走向抽象,他的色彩更加响亮,技法更加娴熟,内涵更加深刻。他的绘画有别于传统的水墨画,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油画,他大胆尝试新材料的运用,只要满足了形式的需要,归在什么画种都不重要。他的画感人,是因为他有着太多的憧憬;他的画感人,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澎湃的创作激情。

  作品《日出东方》仿佛表现的是激流,澎湃的江河,或是险峻、雄伟的山川,画面有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神韵。伫立在它面前,见者有了天人合一的感受,有了交响乐一样的震撼,所有烦心世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山涧》,从题目上看是自然造化的体现,从悠扬节奏和细腻肌理,可以看出作者恬静的心绪。画家不是单纯表现奇山秀水,一道白链也不单纯是一条悬泉,它是一扇通向目标的希望之门。

  《六月》是一幅极其筒洁的作品。作品运用了木刻版画的刀法,画面单纯,硬朗,疏密把握有张有弛,色彩通过肌理运用产生无穷变化。似火的骄阳下颤抖的空气、晃动的影像,是浮躁的心境,还是激奋的熟情?

  重金属乐一样的《冲突》,通过点,线,面;黑,白,灰构成倾斜的画面;色彩运用红与黑强烈的反差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肌理的处理中和了强烈反差给视觉带来的不适,为画面增添了和谐的空间秩序。铿锵的节奏,赋予画面时代气息,给人一种工业时代的机械美感。

  我们可以用目光抚摸张培立富于肌理的画面,沿着他所留下的痕迹,细细体会他的阳光,他的激情。

2007年1月30日 刘根长 写于<三川艺舍>

责任编辑:杨红柳

推荐关键字:刘根长 张培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