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拍卖调查报告(2012年春)》免费下载,请点击!
近几年,随着新旧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变化, 75-85年出生的艺术家逐渐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被市场所认知,并形成自己的收藏圈,部分代表性艺术家的市场价位已跨入百万阶梯。今春青年艺术家拍卖市场中,风头最大的莫过于贾蔼力,其今春上拍的两幅作品均顺利成交,并且其在今年4月份在香港苏富比上拍的《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2007年作)取得538.21万人民币的高价,位居这一梯队艺术家作品拍卖高价首位。截止目前,尽管贾蔼力仅有4件作品上拍,作品进入二级市场的时间仅有1年的时间,其作品已跨入百万级行列。其首件拍卖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刻准备着》曾在2010年4月5日香港苏富比拍出194万港元的高价。
75年至85年出生的80前后的艺术家,主要处于市场开拓和藏家建立期,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集中在2005年之后,作品市场价位区间比较大,处于几万至几百万之间。其中代表性艺术家主要有贾蔼力、李青、熊宇、高瑀、陈可、杨纳、仇晓飞、王光乐、陈蔚、李继开、周午生、崔景哲等。今春,各拍卖行也加大了对青年艺术家的挖掘及推出的力度。
出生于1975年的熊宇,作为“四川画派”的新秀,自2005年进入拍卖市场后已有174件作品上拍,成交额为2,814.29万元。个别作品,如2008年6月27日在上海泓盛上拍的《安静的流逝Ⅰ》以95.2万的高价成交。尽管熊宇作品入市没有多久,其作品已具备一定的收藏群体,而且同时被圣保罗国家美术馆(MASP)、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和民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此外,写实主义新一代的杰出代表——王晓勃创作于2010年的《颠倒的女人》在2012年5月15日在中国嘉德以322万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纪录;王光乐创作于2004年的《水磨石 2004.1.1-2004.2.5》在香港苏富比也以84.55万人民币(104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青年艺术家市场行情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其中不少人的艺术创作更加贴近当下人们的思考和审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老一辈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逐渐进入高端收藏梯队,流动性减弱。市场需求及文化呈现和表达,呼吁与前一代不同的作品出现,形成新的推进。此外,画廊、拍卖行等对艺术家的挖掘与宣传推广,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年批评家王春辰谈到70后艺术家时说:“70后这一代人生逢80年代之开放、成长于90年代之变局、成熟于21世纪初十年之分化。从今天的视角,看这一代70后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多了沉稳和深度,也多了孤胆的先锋和个体的执着;他们介于60年代的激情反思与90年代的再开始,是以媒介的丰富推进为这个时代标准的,他们的敏锐于行动不乏上一代的激烈,但不再是整体群言,而更是个体吟唱,如踽踽的行旅者,四处漂移,寻找一切固化的早已烟消云散的余絮。”
不过,青年艺术家的未来艺术生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艺术生涯、创作状态、市场运作等因素的持续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其作品的未来市场价值空间。因此对于普通买家来说,判断这类艺术家的长期发展能力更为重要,一则可以从参展或获奖情况考量这类艺术家已经取得的学术认同,二则可以从其代理画廊和当下创作状态中考量未来发展的延续能力。青年艺术家由于起步价格不高,也成为投机资金获取暴利回报的目标,短期操作对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不利影响很大,唯有踏踏实实培育收藏市场、简单专注投入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才能获得更可持续的市场空间。
预知2012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详情,请看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隆重推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2年春季)》!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是下属雅昌集团的独立艺术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我们的分析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5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0,000+拍卖专场中近2,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