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明轩|一间屋|
2025拍卖会征集冲刺中
精品抢先看



佚名
宋元宝绘 (二册)
册片 设色绢本
24×18cm;27.8×26.5cm
题签:宋人麻姑采药图。笔法精微天下第一,李德仁鉴题。
钤印:[德][仁]
钤印∶(半印已不可识读)
鉴藏印:[山君李氏长存道堂珍藏][霁原所宝][德仁珍秘]
题跋∶1.徐邦达题∶右无名款绢册二幅。首图白描女仙二,笔细淡,至不可详辨,而画手亦难识为是何。故实人物复衬以松石竹叶,略涉南宋刘松年辈遗意,然以人物之用细笔论,余见似须入元代,其树石则稍存宋法耳。次幅青绿山水楼阁、渔艇,小人物如粟,大山石杂木俱极精工,风格近元盛子昭而细笔楼阁则从王振朋、夏永得来。二图允并称佳品。又考次页上右角半钤一大印,验系明洪武时内府藏印,数见之于其他宋元名迹上,印证此页所钤,亦真可作断代辅考。丙子(1996年)冬德仁先生携示,率书鄙见归之。东海徐邦达时年八十五。
钤印∶[孚尹][徐邦达印]
2.薛永年题∶书画鉴藏艳称宋元,而宋元真迹之存于天壤间者,多归海内外博物馆,私人藏家所得已稀如星凤。并州李德仁教授精于书画,雅称鉴藏,昨出示宋元佳品二帧。其一为采药图,布景之松石得刘松年法,夹叶又如萧照,具见南宋院体之精严。麻姑体态身姿,又近应县木塔出土之采药图;而白描细密工致,若李嵩之精微,却显元人之柔秀。忆孙承泽旧藏传李龙眠《九歌图》卷,张葱玉先生断为宋人,而徐李庵先生定为元人。该图树法近宋,唯更水墨模糊;人物描法近元,唯更简逸。窃思张师倘见此帧,必定为宋画也。其二为山水楼阁图,其山水树石传李郭派而稍变其法,作小青绿,极近盛子昭一派;而界画楼台则与王孤云、夏永一系波澜无二,况押有明初内府之典礼稽察司印半印,其为元人之作无疑也。并州之行,喜者见此宋元真迹佳品,披览摩娑,爱不忍释,因题数语以志眼福云尔。壬午(2002年)暮春灯下,薛永年题于晋阳客次。
钤印∶[永年过眼][薛永年六十后作]
3.李德仁题:右麻姑采药图,纨扇页无款,以细密双丝绢作画,麻姑仙子及侍女赤足采药草用为酿酒以献西王母寿,相传麻姑为西王母之女,故此故事用指女子孝德典范,七十年代山西应县木塔辽代塑像中发现有类似之图一幅,只画麻姑赤足一人,当时误名为神农采药。二图题材相同而画风有别,木塔画为民间画工所作,此幅则出画院画家之手。故水平亦颇悬殊。此幅创作年代应在南宋,图中松石及夹叶为典型南宋院体画风,其状物极得自然生态妙理,乃宋人格物致知精神之所得,宋以后画家者无此功夫,至于人物之画法有如李嵩货郎图,纨扇而精微工细更出其上,当为与李嵩同时代之画院高手所作,元以来画人物花鸟动植物皆无如此精工者,元庄肃画继补遗云,炎宋中兴以后画手率多务工取巧,而行笔傅彩,不逮前人,元人大多反对南宋之精工元初赵孟頫即己宗唐贬宋,这里庄肃以元人艺观,而力贬南宋画风正好友映岁,南宋画家极务工巧的时尚又南宋邓椿画继云画院略作。按界作为待诏六种官称之一画院画家授之者多。最工专以新意相尚,尝见一轴甚可爱,玩画一殿廊无,碧幌燿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办各不相因笔墨精微有如此者,按诶图中之果皮李嵩画之货郎担,及此图中之麻姑与药草皆是极画精微各创新意,旨趣相同。元人则手绘之物皆忌精工刻画,独略笔直尺所作之楼阁,可以工细故,王振鹏、夏永辈尚以精细楼阁名世,至其所画背景松石则用笔松活,显然元法与宋人别趣。邓椿所言之图,早已失传。唯此幅麻姑采药图所画人物、衣纹、花饰及背萝、提篮、笠盖并诸多仙芝药草各画生态,方寸之中一,一毕肖笔法细劲而染墨精微妙。邓椿所见,院画之精微,尝不过于此遍考当今,公私收藏宋代人物画传世者,尝以此图精微第一。霁原李德仁题于存道堂。
钤印:[李德仁][霁原][李]
4.李德仁题:壬午冬仲,余出席上海千年遗于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宋画成就特色,与性理之学,与国内外同道切磋。对宋元画风感悟益深,愈信此图出于宋人。联系应县木塔塑像中发现之辽代采药图与此题材所制相类,知皆出同一历史阶段之作,盖宋代理学倡盛,绘画亦重儒学伦理教育。辽地亦受影响,麻姑采药图意在教导女子孝德,此图画于宫扇,当是宋代宫廷中公主后妃用物,当时已属至珍,故之保存传世。此种腰圆式扇画亦唯见南宋有此,今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人湖山策杖图皆如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传为徐熙豆荚蜻蜓图纨扇,国务院书画鉴定组定为南宋人作,亦是此种扇氏,盖皆出一代之时尚也。总之此麻姑采药图为南宋宫廷画家所作可无疑也。岁癸未新正,霁原李德仁再题于汾河东岸。
钤印:[李]
5.李德仁题:洪武内府旧藏,元人溪山楼阁图。右图绢本画山水楼阁,渔艇人物,溪边垂柳,婆娑阁后高松,并茂林起覆背后崇山峻巍,近处溪流带远处村镇,隐现楼下二士观渔倚栏,阁中雅人凭案对弈人物,大皆著袍戴幞,头双脚后垂如唐巾,是典型元代服饰,绢为双丝,较前幅麻姑采药图所用之宋双丝绢,略疏为元代绢之典型特征,此图画法楼阁用略笔山水,以墨笔着色山头岩面,施以石色青绿树法,以夹点叶相间,画风精致而松活,自然笔意。在唐棣王振鹏、夏永之间,尤其画松与王振鹏仙阁临虚图,夏永岳阳楼图扇页之私极相似,是典型元代之作,此图右上角有洪武内府纪察司印之半印,是知明初即入内宫当为名家所作无疑,因本幅无款记名原在裱边惜已失落难从断宋为谁,宋元绘画为中国美术史上之最高峰,而今宋元真画之在人间者,已如麟角凤毛,赖此片缣,典范犹存,晴窗展现,神与俱会,书此数语,用志墨缘。岁壬午季秋霁原李德仁题于太原寓。
钤印:[存道堂宝][李德仁][霁原]
6.史树青题:董思翁云宋元名迹一幅百金鉴定,稍伪辄收赝本翰墨之事,谈何容易见画禅室随笔。霁原先生精鉴赏,富收藏,承示麻姑采药、溪山楼阁二图,正是宋元真迹,展观半日不忍去乎矣。二零零三年元月十五日,史树青题。
钤印:[树青长寿]
注:1.徐邦达长题,鉴定为十四世纪宋人册页。徐邦达(1911-2012),原名徐旁,字邦达,以字行,又字孚尹,号李庵、心远居士、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十八岁从李醉石习画。后师从赵叔孺、吴湖帆学书画鉴定,所作以山水为主。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央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西泠印社顾问,为国家文物局谘议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
2.薛永年长题。薛永年,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李德仁旧藏。李德仁,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画家,鉴定家。

黄宾虹 (1865-1955)
山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竹里幽亭是我家,门前白水浸平沙。钓船顺放中流去,袖手船头看浪花。黄宾虹画。
钤印:宾虹
148×81cm
著录:
1.《艺海同舟: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十载回眸 1994-2004》,P47,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年。
2.(诗文)《宾虹题画诗集》,P162,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年。
来源:
1995 年希望工程广东筹款拍卖会(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lot51,由省委统战部提供。

林风眠 (1900-1991)
田家乐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66.5×66.5cm
著录:
《绝色人家—林风眠绘画》第122-123页,图版44,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展览:
“绝色人家—林风眠绘画”,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3年11月29日—2004年1月11日。
来源:
香港佳士得,2003年7月6日,lot229。

林风眠(1900-1991)
紫藤栖禽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一九七七年维卿同志正画,风眠。
钤印:[林风暝印]
信札释文:维卿同志:为了我探亲的事,补发生活费等,我给您增加了许多麻烦,我深感谢您帮了我,兹呈上拙作一幅请指正并留念为感,但请保密,因求画的朋友实在应付不了即雅,健康。林风眠,一九七七年六月四日。
79×46cm
注:附林风眠写给陈维卿信件一封。
上款人简介:陈维卿,原上海市文化局干部,曾参与1954年大世界接管任务。

林风眠写给陈维卿信件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上海大世界工作证

林风眠 (1900-1991)
山村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67.7×68.6cm
来源:
香港佳士得,近现代中国书画,2002年10月27日,编号214。
展览:
上海美术馆,“林风眠之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1999年11月。
出版:
1.《林风眠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16-217页。
2.《林风眠之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59页。

吴冠中 (1919-2010)
泉水—川北小景
1979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七九年。
钤印︰「荼」、「冠中写生」。
83.8×69cm
展览︰
美国,伯明翰美术馆,〈现代中国山水画展〉,一九八四年。
著录︰
1.《吴冠中国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二月),封面。
2.《现代中国山水画展》(美国,伯明翰美术馆,一九八四年),图版19。
来源︰
美国私人收藏,一九八三年经美国伯明翰美术馆之亚洲艺术协会 (Asian Art Society) 向画家直接购入
注︰「深暗的山石丛林间,白练飞来,那垂挂的或曲折奔流的白色游动之线成了画面最活跃的命脉。」—吴冠中
一九七九年,吴冠中应邀到重庆讲学,创作不少以当地风貌为材之作品,期间亦至川北如达县、大竹河、大巴山等地写生。本幅于〈吴冠中国画选〉注名画题「泉水」,副题「川北小景」,即写于是时。

李可染(1907-1989)
登高望远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可染。
钤印:[李可染][寄情]
68×41.5cm.

弘一 (1880-1942)
书法四言联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发无上意,得总持门。华严经集句。草庵。
钤印:[弘一]
52×16.5cm×2
展览:
“弘一大师遗墨展”,新加坡广洽法师纪念馆,1997年5月
注:
1. 刘质平旧藏。直接得自刘质平家属。
2. 1997年新加坡展览录像中拍摄到此件。



清康熙
青花花蝶图铃铛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口径7.3cm,高7.5cm
来源:
John Strong旧藏(标签)
2.原香港佳士得拍品
铃铛杯因倒置形似铃铛,故得其名,亦称「金钟杯」、「仰钟杯」,其造型源自明嘉靖仰钟式杯,自明以来多有烧制,康熙时期的铃铛杯更加修长秀美,是清康熙官窑代表器形之一。此铃铛杯造型小巧灵秀,胎薄若纸,胎质缜密,坚致纯净,细腻似玉。胎釉紧密,釉质细润莹白,外壁青花满绘大小蝴蝶飞舞于繁花之间,布局繁密,绘画灵动,杯心青花单圈内绘一只蝴蝶,周围点缀各式小花,勾描线条纤细,青花发色淡雅,为清康熙官窑经典之作,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雍正
粉青釉双联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高10.2cm
来源:
1. 法国,巴黎Maurice Solvay夫人珍藏。
2. 白纳德夫妇珍藏,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5日,拍品65号。
3. 张宗宪珍藏,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拍品825号。
4. 香港佳士得,2018年5月30日,拍品 2941号。
展览:
《云海阁重要中国古代陶瓷:张宗宪珍藏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图录图版64号。
藏家简介:
1.保罗·白纳德(1902-1987)与其妻海伦·白纳德(1908-1993)居住于美国波士顿地区,是美国著名收藏家、慈善家。白纳德家族从事纺织品业,经商之余,保罗对中国艺术品有极大的兴趣,专注于建构其清代御瓷珍藏。白纳德伉俪与古董商卢芹斋过从甚密,艺术眼光不凡。白纳德伉俪曾向波士顿美术馆捐赠大量珍贵的中国艺术品,1990年美术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馆内中国艺术展厅,其收藏蔚为大观,值得珍视。
2.张宗宪,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原籍苏州,出生上海,后移居香港。其祖父张揖如是近代竹刻巨擘,其父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张宗宪赴香港别谋发展,开设 “永元行”古董店。1968年,张宗宪首次参加伦敦的拍卖会,成为出现在国际拍场的第一个中国人。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也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来源图



清雍正
柠檬黄葵花式杯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口径6.5cm,高3.4cm



清乾隆
青花云鹤纹爵杯及杯托(一套)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杯、托)
总高13.5cm;杯高12cm;托直径16.4cm
参阅:
1.《上海博物馆: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72。
2.《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万卷出版社,2008年,页73,图39。

霍宗杰先生旧藏瓷器玉器专题
来源:
专题内拍品皆由霍宗杰先生于80-90年代佳士得、苏富比购得。
说明:霍宗杰,广东省江门人,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加拿大侨领。

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前三世纪
铜质金银混错龙虎纹带钩
长16.8cm,宽7.5cm,重221g
来源:
布洛尼斯拉夫·科特维奇·格鲁契夫斯基旧藏。
著录:
《布洛尼斯拉夫·科特维奇·格鲁契夫斯基 中国艺术品收藏集》,第63页,1911年。
藏家简介:布洛尼斯拉夫·科特维奇·格鲁契夫斯,基军人、探险家、地理学家,他是19世纪末的波兰裔俄国军官和著名的中亚探险家。他曾代表沙皇俄国,对帕米尔高原和中国新疆等地区进行了多次重要的地理考察,这些活动在英俄“大博弈”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科学价值。

出版物


清
青玉谷纹透雕灵猴佩
4.6×4.3cm
古时玉璧中心多为圆孔,但也有一些孔内为异兽的玉璧,常见者多镂雕螭龙。此件玉璧中心镂雕灵猴,纹饰极其少见。
玉璧为青玉,外圈玉璧表面雕琢谷纹,中心灵猴呈团身状,头歪斜,弓背,半蹲曲膝,充分利用圆孔内空间。整器具有早期风格,同类则仅见台北 参考:猴纹玉璧。


明
玉鹿钮「玉」方印
长2.7cm;宽1.2cm;高3.1cm
来源:
1. 蓝田山房旧藏,1993年购于香港
2. 原香港佳士得拍品
此方黄玉鹿钮印,玉质温润如脂,印身为方形,印钮为长方梯形,体积较印身硕大许多,整体造型极为特出。印钮随形雕琢成一头回首卧鹿,形态生动,雕工简洁,鹿背中间钻一圆孔作为系绳之用,十分讨喜。
印面阴刻白文如甲骨文中的「玉」字,三横一竖皆冲出印面,刀工豪放犀利,推断可能为姓名玺中单镌姓、名或氏的印信,以其所用玉质之美及印钮雕工之精,主人应具有颇高的身分地位。


清
咬尾龙
长3.6cm;宽3.2cm
玉龙温润莹透,包浆内敛,抛光细致。器身雕刻蜿蜒盘绕的螭龙纹饰,首尾呼应,龙头尖圆,身体颀长,四肢强健有力,身体扭转,曲线优美,极具动感。此环所饰之螭龙雕琢精细,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龙姿虽静犹动,神形兼备,极富想象力,古韵苍然。


清
白玉红沁弦纹勒子
高4.6cm,直径1.9cm
此件玉勒子,玉质细腻温润,受红沁,中有穿孔,勒身满饰弦纹,简洁流畅。早期玉勒子,是古人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此件造型简洁,纹饰雕琢流畅,适宜佩戴收藏。



GORO'S 原厂手搓红琉璃珠50颗
GORO'S 银素筒珠3颗
GORO'S 中号银羽毛2片
GORO'S 金贝绿松石金顶圈钮2颗
GORO'S 金点金轮
GORO'S 金鹰钩
GORO'S 金鹰头银素珠14颗
GORO'S 金贝上金羽毛左向 XL
GORO'S 金贝上金羽毛右向 XL
GORO'S 金贝直金叶 L 2片
GORO'S 全金素叶左向 L 4片
GORO'S 全金素叶右向 L 4片
GORO'S 全金素叶左向 M 3片
GORO'S 全金素叶右向 M 3片
GORO'S 上金贝直银羽毛 M 4片
GORO'S 上金贝直银羽毛 S 6片
GORO'S 全金贝上金叶(已停产) 8片
GORO'S 皮绳
GORO'S 蓝色琉璃珠
注:高桥吾郎身前制作。
此串乃Goro's经典代表之作,藏家购于艺术家高桥吾郎生前,几十年一直收藏至今,而且全金上金羽毛在过去几年中价格一度大幅上涨。因为它在Goros所有单品中稀有程度数一数二,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供应量都十分稀缺,而且一旦产出,几乎都供给了店内的特殊客户。因此想直接从 Goro's店中得到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说法绝不夸张。本藏品集合了艺术家重要的所有元素,全金,鹰头珠,银饰,与天然松石和手工制造的琉璃珠之间相互搭配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风格和制造技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