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直接参拍#
西泠(绍兴)十周年拍卖会,推出见晴堂藏札暨古今信札手迹专场。见晴堂藏名家手札专题共47通。基本出版于《清代名家书法》。之中含括刘墉、章士钊、沈尹默、赵光、翁同龢,严修,章炳麟等数十位重臣、学人、文人手迹。其中,杜文澜、冯志沂诸家致世续信札一百二十余页,蔚为大观。专题内既可见诗稿往来之风雅,亦不乏政务履职之述要,又良多见证亲友往来之日常。多面展现出清代独特的文人风貌。
古今信札手迹专题共有信札88通,时间跨度由清代、民国直至当代。除陈用光、蔡畊、苏庚春、谭献等家同一上款外,另可睹各界名家墨迹风采,如傅抱石、陈佩秋、谢稚柳、唐云等艺术巨匠;宋庆龄,黄炎培、谭启龙、罗继祖等政界高官。可谓名家荟萃、包罗万象。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16,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刘墉族人刘墱上款。
本通刘墉致族人刘墱家事信札中,言及家父获知六弟下落甚喜,并恭贺堂兄承蒙皇恩之事。极为生动的是,刘墉接续称自身生活困苦,“甚窘”且“机馋”,并叮嘱家人勿买贵价之物,尤期望以助钱为妙。信末,谈及“月岩六弟”验收鼻烟等相关事宜。通读之下,本通文字兼具趣味性与私密性。在刘墉、甚至清代高层官员的信函中,均较罕见。
上款简介
刘墱[清],字高文,号月岩,监生,山东诸城人。刘墉族兄,刘墉之子刘锡朋为刘墱过继。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9,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汪应铨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13,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29,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15,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于敏中为乾隆二年(1737)状元。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21,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36,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35,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25,紫禁城出版社,2004。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40,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上款简介
吴云(1811~1883),字少青,一作少甫,号平斋,斋号二百兰亭斋、两罍轩等,浙江湖州人。笃学考古,善书能印。著有《两罍轩彝器图释》《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42,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柳应衡、潘曾玮上款。
上款简介
1.柳应衡[清],字秉鉴,号苹甫,一作平甫,清末吴江(今属苏州)人。光绪七年(1881)取入江庠。诗文见柳亚子《分湖诗钞》卷十五。
2.潘曾玮(1818~1886),字宝臣,又字玉淦、季玉,斋号养闲草堂,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潘世恩四子。荫生。道光二十三年顺天乡试,挑取誊录,遂弃举子业。致力于经世之学及诗文古辞。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51-52,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说 明
胡培系上款。
上款简介
胡培系(1813~1888),字子继,号坞霞,安徽绩溪人。少时受业于父,后入徽州府紫阳书院。时族人胡培翚以朴学倡海内,培系沐其风教,与里人学者程秉钊交厚,学业益进。以岁贡生授宁国府教谕。著有《仪礼宫室提纲》《小檀室笔谈》《十年读书室文存诗存》,辑有《皇朝经世文续钞》《风雨怀人录》《绩溪金紫胡氏家藏录》等。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62,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孙雄上款。翁同龢为咸丰六年(1856)状元。
上款简介
孙雄(1866~1935),原名同康,字师郑,号郑斋,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清末民国藏书家、文学家。历任吏部主事、北洋客籍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文科监督,著有《师郑堂集》《眉韵楼诗话》《旧京文存》等。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入翰林院。光绪三十四年起编纂《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并採用“预约集股”模式募集资金完成甲、乙集雕版印刷。1907年出版《北洋客籍学堂识小录》保存学堂档案,为中国现存最早油印本之一。
说 明
世续上款。
上款简介
世续(1852~1921),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历任内务府郎中,授内阁学士,迁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工部侍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任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主持编纂有《德宗实录》。辛亥革命起事,赞成清帝逊位。去世后赠太师,谥号文端。
出 版
《清代名家法书》P88,紫禁城出版社,2004。
说 明
汪凤瀛上款。
上款简介
汪凤瀛(1854~1925),字志澄,号荃台,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晚清官员。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乙酉科拔贡,光绪十七年(1891年)随兄汪凤藻出使日本。归国后历任湖北知府;湖广总督张之洞总文案;常德、武昌、长沙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张之洞进京任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高等顾问兼高等文官甄别委员会委员,1915年撰写《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公开反对帝制。育有八子,包括汪荣宝、汪东等,长女汪梅未嫁陈衡恪。
说 明
李金藻上款。
上款简介
李金藻(1871~1948),字芹香,亦书琴湘,晚号择庐,天津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湖南省教育厅长、江西省政府秘书长、天津市教育局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说 明
世续上款。
上款简介
世续(1852~1921),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历任内务府郎中,授内阁学士,迁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工部侍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任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主持编纂有《德宗实录》。辛亥革命起事,赞成清帝逊位。去世后赠太师,谥号文端。
第128号至第134号
为陈用光上款诗札专题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石士,陈道之孙,室名勉学堂,江西抚州黎川县人,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嘉庆六年中进士,改庶起士。授编修。道光二年提升为司业,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等。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此件为桐城派文学在江西及京城影响力之见证。上款人陈用光为姚鼐弟子,对于桐城派文学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虽为江西人新城,却属桐城派文人,著有《太乙舟文集》八卷及《太乙舟诗集》十三卷。
陈用光的家乡新城是桐城诗学传播的重镇,“桐城既殁,新城学兴”,新城作为中转站,又将桐城文学影响力扩大到整个江西地区。那彦成作为封疆大吏,积极投身文化活动,修建文庙、兴办书院,被纳入陈用光的交游圈。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陈用光为宣南诗社核心成员,法式善亦经常参与宣南诗社活动。
说 明
彭元瑞之孙彭邦畴题跋,题跋上款为陈用光。
跋者简介
彭邦畴[清],字锡九,号春农,江西南昌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嘉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广西正主考、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学政等。有《赐珠堂文集》等。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说 明
陈用光上款。
说 明
翁同龢为咸丰六年(1856)状元。
说 明
鲍之钟上款。
上款简介
鲍之钟(1740~1802),字礼凫、论山,号雅堂,江苏丹徒(今属镇江市)人。清代诗人。乾四十三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户部郎中,乾隆年间历任贵州乡试副主考、广东乡试副主考、会试同考官,著有《论山诗钞》。
著 录
《吴大澂书札》P9、248,陆德富、张晓川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说 明
吴重憙、德平阿上款。
此为吴大澂信札三通四页,谈到其代表作《古玉图考》,提到潘祖荫(郑盦)、林康甫、丁艮善(少山)等。
其中,致吴重憙信言“《古玉图攷》石印本昨始寄到”,送呈吴重熹一部,请其转赠友人丁艮善一部,并送上石刻散氏盘临本,请其教正。《古玉图攷》一书扉页及序言均署光绪己丑夏,该信或作于当年腊月廿二,即1890年1月12日。此外,谈到为同乡林康甫求通札一职事,并表示是因潘祖荫多次致信请托,不得不为之介绍。
致德平阿信札二通二页,谈到德平阿所写的谢恩折稿,以及代售朝珠两事。吴大澂自光绪六(1880)年六月始在吉林与德平阿共事,吴大澂任吉林三边帮办大臣,德平阿为宁古塔副都统。光绪八年(1882)五月,德平阿因吴大澂弹劾而免职,故二信应为在此期间所作。
说 明
沈葆桢上款。
此为王凯泰信札4通20页,围绕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及后续台湾建设而作,涉及筹办台饷、台地建设、台湾海防、马尾船政局经费、《中日北京专约》、攻克狮头社等作,作于1874、1875年,具可见清廷上下之积极应对。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王凯泰等在内,清廷为此鞠躬尽瘁之官员颇多。
信件提及孝哲毅皇后、李鸿章、郭嵩焘(筠仙)、文煜(星丈)、李鹤年(和帅)、丁日昌(雨翁)、潘霨(伟如)、冯誉骥(冯展翁)、罗大春(景山)、夏献纶(筱涛)、葆亨(芝岑)、唐定奎、沈秉成(沈观察,仲复)、吴大廷(桐云)、袁闻柝(袁丞)、冯焌光(竹儒)、黎兆棠(召民)、王荫南、李益林、柳原前光、田边太一等。
“七月初一日”信作于1974年。信及“景山军门已抵台郡,是否仍驻北路”,指1974年罗大春率军赴台湾北路要塞苏澳防守一事。此信著重谈论《中日北京专约》签订之事,时王凯泰在患病返任途中,多方探听签约细则,并详告沈葆桢,以备台湾防务。
其余三信均作于1975年,分别作于王凯泰赴台前后,事涉淮军攻克狮头社、马尾船政局经费问题、台地城建、筹备台饷等,皆係王凯泰就任台湾巡抚接手及沈葆桢离台前需交卸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船政局经费及台饷为其中之最,牵涉甚广,故信累篇所言多为此事。所及“椒殿大事”应指同治帝皇后孝哲毅皇后崩逝。
“六月廿二日”信係王凯泰赴任台湾巡抚抵台后二日所作。1974年,王凯泰疾病发作,曾请求辞职,然日本窥视台湾,情形严峻,勉强支撑病体回任闽地。又1975年移驻台湾巡抚,病情加剧。王凯泰于此信中交代具体病况,惟恐处此时局艰难之际而因病贻误政情。是年11月,王凯泰因积劳成,于扶病内渡途中逝世。
参 阅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袁枚撰,道光二十四年(1844)经元堂刻本。
说 明
王文治为京江文坛领袖,在朝野中声誉卓著,对京江文人士子影响巨大,他的思想和审美深刻影响著京江的画家群体。
本拍品为王文治致袁枚诗札。此时的袁枚购随园于南京小仓山脚下。获顾起元致焦竑长子茂慈诗轴,瞭解到前朝已有随园在此。姚绶曾写诗寄于袁枚,现在王氏和诗一首寄于袁枚。
第48号至第51号
为蔡畊同一上款
蔡畊(1929~2017),原名蔡世成,江苏扬州宝应县人。毕业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新闻摄影社摄影记者、《每周电影》社采访记者,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精研海派绘画历史,与唐云、张大壮、朱屺瞻交往甚密,谈艺论道,赏析文玩,著有《茶熟香温集》。
出 版
《茶熟香温 第3集》P9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
说 明
蔡畊上款。
此为唐云致蔡畊信札一通一页,围绕唐老鼻烟、莲子青瓷杯等文玩鉴藏爱好而作,影印出版于蔡畊著《茶熟香温》中。
据蔡畊《茶熟香温》回忆与唐云旧事,二人相识于1958年上海美术馆夏季画展,从此来往不断,举杯谈艺。信中所及鼻烟由蔡耕同事李华杰所藏,玻璃瓶装,瓶身有金花装饰,藏逾百年。李华杰慾以鼻烟易唐云画作一幅,经由蔡耕牵线搭桥,这也是此信之来龙去脉。
信中所及小邱为画师邱绶臣。邱受成(1929~2002),别署绶臣,画室名荻花馆,浙江鄞县人。擅长花鸟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说 明
蔡畊上款。
此为唐云致蔡畊信札一通二页,围绕唐云旧藏王凤江薰炉而作。据信,此炉置于唐云家中厨头二十载有余,如今将之赠予蔡畊,可见两人当时关系之密切。信中,唐云对铜炉制式、来源颇有考究,亦可见唐云的风压情趣。
又有一页唐云手书王凤江生平,摘录于李放《中国艺术家徴略》一书,李放为晚清民国著名藏书家,著有《中国艺术家徴略》《皇清书史》等著作。
西泠(绍兴)十周年拍卖会
Lot50
唐 云(1910~1993) 致蔡畊有关作画的信札三通
信笺 三通三页(带信封一枚)
26.5×24.5cm 27.5×16cm 34×16cm
RMB: 3,000-6,000
说 明
蔡畊上款。
此为唐云致蔡耕有关作画的信札三通三页,其中一通婉拒了蔡耕友人所赠明建窑盆。
参 阅
《西湖诗词新话》封面,斯尔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
说 明
蔡畊上款。
此为唐云、周炼霞致蔡耕信札及题签四种,包含唐云信札两通三页,周炼霞信札一通一页附实寄封一枚,围绕作画、饮酒、借阅书籍等事而作,可窥见几人日常交往之细节。
题签1页系唐云为斯尔螽著《西湖诗词新话》作书名。该书1984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未见使用此帧题词。
信中所及小邱为画师邱绶臣。邱受成(1929~2002),别署绶臣,画室名荻花馆,浙江鄞县人。擅长花鸟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另,周炼霞信作于1974年4月20日,谈到白内障手术、完成蔡耕所托绘画及代课等事。
第52号至第54号
为苏庚春同一上款
苏庚春(1924~2001),字更谆,号元清,河北衡水人。著名书画鉴定家、书法家。早年协助其父经营字画行贞古斋。建国后曾任广东省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广东省文管会任文物出口鉴定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组组长等。
说 明
苏庚春上款。
此为谢稚柳应承苏庚春求画以及托其转带物品、介绍裱画师傅等信札一通,提及陈智亮、陈衣、梁纪(谢稚柳弟子)、陈角榆(林风眠弟子)。
西泠(绍兴)十周年拍卖会
Lot53
谢稚柳(1910~1997) 致苏庚春介绍裱画师傅的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带信封一枚)
22.5×21.5cm×2
RMB: 3,000-6,000
说 明
苏庚春上款。
此为谢稚柳致信苏庚春,介绍上海博物馆裱画师陈广忠为其裱画信札一通。
说 明
苏庚春上款。
此为谢稚柳应嘱托苏庚春为友人欧初转带书籍的信札一通,提及欧初(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广州市市委书记)。
说 明
傅抱石此信作于1958年4月15日,谈到《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修订版和增加插图事,寄呈《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书稿及对装帧建议,以及要求归还《山水、人物技法》的图版底稿等。
傅著《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1954年起相继在“四联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出版,1956年秋出版关系转移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便计画出版该书修订版。傅抱石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修改后,于1958年4月将修订稿并交上海人美。信中所及“附记一页”,即傅抱石所作“重校附记”。
傅抱石在此信中对该书图版提出两则建议,一为询问原定图版部分16开是否浪费;一为在第17、18页增加“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宋赵佶摹”及“周昉《簪花仕女图》”两图,并提供图源资讯。该书1962年出版,最终未採纳信中所提建议,仍照原计划出版。
另及《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1960年由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版,《山水、人物技法》 则出版于1957年12月。
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收交处理单一页。
著 录
《徐悲鸿文集》P205,王震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
说 明
汪亚尘上款。
此为徐悲鸿欧洲画展期间手书信札,作于1934年5月4日,用苏联明信片书就,《徐悲鸿文集》有载。信中徐悲鸿谈及其三日后将在莫斯科红场历史博物馆内举办的中国画展,并涉及其对法国著名女画家罗莎·博纳尔(Rosa Bonheur)作品遭剽窃一事的评价。
1933至1934年间,徐悲鸿应邀前往法国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期间并游历比、德、意、苏等国,前后举办展览七次。据《徐悲鸿年谱长编》,1934年4月24日,徐氏抵莫斯科,下榻于红场附近之大都会饭店,一切由苏方招待,是日,徐悲鸿在致汪亚尘函中五月七日之画展。5月7日又载,“下午四时,在莫斯科红场历史博物院主持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开幕典礼”。
徐悲鸿此次旅欧期间,徐悲鸿与汪亚尘通信往来密切,汪氏于1934年6月18日,曾将徐悲鸿来函省去前后称谓,加题《从意大利到莫斯科》发表在上海《民报》上。
说 明
罗竹风上款。
此为刘海粟致罗竹风有关为王森然遗著《中国剧目大辞典》出版事宜的毛笔信札一通二页,作于1980年代末,带信封一枚。信中刘海粟提到自己为该书题签、退休教师费时三载初步整理、在王森然学术研究会上宣佈建国四十年重要成果等信息,希望能由罗竹风所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于199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款简介
罗竹风(1911~1996),原名罗震寰,笔名骆漠,山东平度县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第三届上海市社联主席。
说 明
此为安钦呼图克图手书藏文佛偈3帧,钤有汉满藏三语的“安钦呼图克图大喇嘛印”或“安钦呼图克图”印,约作于1939年以前。
真言大意依次为:“天龙人中诸富乐”“一切圆满集此处”“三界情器自在摄受”。安钦呼图克图是促成九世班禅返藏事件顺利推进的重要人物,是国民政府与藏方谈判的总代表,曾主导策划班禅返藏路线。1923年,九世班禅因与十三世达赖关系失和而离藏出走,由于未能顺利返藏,此后长期在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曾被国民政府委以中央委员显职,与政界首要、社会名流多有过从,曾直接会晤蒋介石、林森、居正等人,事实上扮演著国民政府在边疆地区“代理人”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2月九世班禅圆寂青海,此后安钦成为班禅集团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并于1939年回藏活动。故此批真言写作时间约早于1939年。“安钦”称谓是扎什伦布寺历代密宗札仓堪布所持有的尊号。“呼图克图”为蒙语,意为圣者或圣人,是清代授予藏族、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活佛的封号。受赐该封号者,具有出任地方摄政的资格。安钦呼图克图是为数不多由国民政府授封的呼图克图。
说 明
林明华上款。
此为汪曾祺、黄裳、萧乾、冯亦代、袁鹰等27家信札及简历一批,共计约44页,带信封23枚,作于1995、1996年间,为授权出版《中国当代名家散文小品精选》而作。其时,林明华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与徐中玉、汤逸中合作编选该书,后于199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批信札简历由汪曾祺、黄裳、萧乾、冯亦代、袁鹰、杜宣、田野、黄秋耘、舒婷、王安忆、梁晓声、叶君健、张贤亮、陆文夫、杨牧之、赵丽宏、张炜、林希、张守仁共19位作者本人,以及巴金、臧克家、老舍、唐弢、罗竹风、孙犁、艾青、李锐共8位作者的家属、助手等作。
说 明
此为黄炎培、袁希涛、江问渔、沈恩孚等甲子社和人文社仝人工作周报一批,共计约130页,作于1929年9月至1933年8月。作者包括黄炎培、袁希涛、江问渔、沈恩孚、濮祁、许克诚、苏龛、陈允熙、欧阳晶、方益萱(养修)、钱雪庵、姚一定、张浚(哲夫)、程一飞(宝荪)、黄钟骏(轶群)、尤恩锡、钱以群、施承功、陈湘、范鲁昌、尤桂芬、张野愚、汪伯轩、胡福庆、陈锡堂、顾峤若、黄养锋、朱网珊、陈钺如、王回刚、鲍苹侣、陆嘉南等。
从周报内容可知,社内将工作分为史料、选辑、剪贴、编纂、审定、图书、发行、庶务、会计等部,仝人各司其职,苦心经营。其中,黄炎培3页,第三十三周工作内容为整理大事表以及陪钱新之、徐静仁视察,第四十七周工作为校对《人文月刊》首期稿、接洽社务、草拟鸦片战争续记,第一百三十五周工作为交接审订工作、筹划维持经费。袁希涛3页,内容为整理、审订外交类、法律类材料。江问渔5页,主要内容为整理并检阅对外贸易史料幷编书制表,以及筹划接洽《人文月刊》徵稿、发行、推销等事。沈恩孚12页,主要负责上海各报史料选辑事宜。
甲子社于1924年由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是当时仅有的专门搜集史料、编辑图书杂志索引的出版机构。1925年3月,甲子社下设的人文类辑部发表通啓,开始工作。1930年2月正式发行《人文月刊》,刊载报刊索引和图书文献,是国内最早的综合性报刊资料索引,这也成为后来的人文社、鸿英图书馆的特有业务,被视为上海地区图书馆对书刊文献系统开发的源头。出有丛书,如《中国关税史料》《对外贸易史料》《淞沪抗日史料》等。1931年更名为“人文社”,1933年发展为“鸿英图书馆”。
西泠(绍兴)十周年拍卖会 · 精品赏析
古代书画:奚鄂铭、陆平恕等名家同一旧藏
中国书画近现代作品专场(一)精赏
中国书画近现代作品专场(二)精赏
吴冠中领衔近现代书画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费新我弟子胡文虎上款并旧藏
虚斋同一上款及旧藏精赏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部分精赏
文房清玩 · 古玩杂项专场珍赏
逸器琳琅 无底价文房撷珍
凭案听秋鸿 递藏精品集萃
同一藏家旧藏海上名家篆刻
预展时间
9月26日 9:30-20:00(周五)
9月27日 9:30-18:00(周六)
拍卖时间
9月28日 至 9月29日
(周日、周一)
展拍地点
绍兴余坤艾美酒店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银兴路688号)
联系电话
0575-85098969 / 0571-87896778
9月28日(周日)
A厅
9:30 见晴堂藏札 暨古今信札手迹专场
11: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19: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一)
21:0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B厅
9:30 文房清玩·古玩杂项专场
9月29日(周一)
A厅
9:30 虚斋、容膝斋二家藏书画无底价作品专场
11: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二)
16: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