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R.A.)被认为是最早在室外写生的艺术家。他对于光影的探索、风景的敬畏,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今年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诞辰250周年,一系列庆祝展览和活动于英国及世界各地举办;佳士得香港亦将于9月举行的二十世纪日间拍卖上,首次于亚洲呈献来自透纳的《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及大桥》(The Grand Bridge at Blenheim Palace, Oxfordshire),在庆祝透纳诞辰之际,亦透过包括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及费南度·索维尔(Fernando Zobel)在内的中西方现当代大师的杰作,在光影色彩间探索来自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对于相同主题的理解,在抽象的色彩变化中寻找流动的诗意。
约瑟夫·威廉·透纳 R.A.
(伦敦, 1775-1851)
《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及大桥》
水彩 纸本
30.1 x 46.3 cm.
估价:港元 2,500,000 - 3,500,000
《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及大桥》创作于1830年。凭藉富有表现力的风格和充满活力的色调,作品用色精准、笔触笃定,展现出透纳对于水彩画的深刻理解。黄色、棕色、蓝色的色块看似跳脱,却因水彩的水溶性和谐地连结,打造出错落有致的景深。他熟练地运用纸张纹路和画笔侧峰构建独特的肌理,笃定地描绘出树木、桥梁、湖面和天空的不同质感,体现了透纳在色彩方面的控制,以及他在捕捉光线和塑造氛围方面的理解。
透纳为牛津郡的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绘制了几幅水彩作品。包括本拍品在内的几幅水彩被包含在透纳系列作品“色彩的初始” (Colour Beginnings) 之中,是透纳对于色彩和运笔的探索。另有两幅相同主题的水彩画作,均收藏于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的透纳遗赠 (Turner Bequest)。“色彩的初始”系列在市场上非常罕见,大部分都收藏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透纳在亚洲亦受到高度认可。浦东美术馆曾举办由泰特美术馆借展的特展“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同一展览现已巡展至台北中正纪念堂(即日至10月12日)。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作为艺术的核心主题之一,自古讲究气韵磅礴、天人合一。而在西方语境中,借景抒情的概念到十六世纪才开始展露拳脚,到了十九世纪才愈加完善。随着启蒙运动的盛行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风景画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画作使人们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认识到人类的渺小,从而获得精神升华。透纳在色彩控制、光线捕捉以及氛围塑造方面的造诣,对于多位亚洲艺术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季二十世纪日间拍卖即将带来的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以及费南度‧索维尔(Fernando Zobel)等大师作品中,光影色彩间诉说的乡愁也好,风景也罢,与透纳的“光之诗意”琴瑟和鸣、遥相呼应、美妙至极。
赵无极
赵无极 (1920-2013)
《小桥流水》
油彩 画布
46 x 55 cm.
1955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00 - 9,000,000
自1954年起,赵无极开始了具象向抽象的进一步探索,在画面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甲骨文、青铜器纹饰等符号融入诗意时空。创作于1955年的《小桥流水》代表赵无极由线条符号的平面构建走向探索立体空间维度的重要过渡,是甲骨文时期经典代表之一。
赵无极在画背罕见地签署了作品的中文标题《小桥流水》,可能出自元代词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本作中,艺术家将文学诗词具体化,亦赋予抽像画面丰富的情感。借抽象的文字符号及星点的色块在画面聚散、隐现,唤起对于文化本源及少年时在故乡(杭州)求学的怀念,思乡之情油然而出。本作连同同年创作的《向屈原致敬》、《父亲的花园》、《中国城》、《淹没的城市》等强叙事性作品,共同谱写艺术家创作趋近成熟之路。
作品亦来源有序,最早源自赵无极1950年代于巴黎的合作画廊Pierre Loeb画廊,现藏家珍藏至今逾15年才重现市场,实属珍罕难得。
赵无极 (1920-2013)
《无题》
水彩水墨 纸本 裱于画布
75.7 x 56.5 cm.
1964年作
估价:700,000 - 1,200,000
赵无极的抽象作品巧妙融合了东方水墨的精神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技法。他以稀释颜料创造出层次分明、流动感强烈的画面效果,宛如山水般的韵味,与透纳所使用的“湿画法”不谋而合。此外,透纳所追求的“崇高”美学,也与赵无极作品中所展现的宁静氛围与宇宙感形成深刻呼应,展现出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交融与延续。
朱德群
朱德群 (1920–2014)
《无题》
油彩 画布
130 x 195 cm.
1981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00 - 6,000,000
朱德群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如梦似幻的光影与色彩层次,以色彩与笔触营造出宇宙般的空间感。其于1981年创作的《无题》为首度公开亮相,被视为其1980年代成熟期的重要里程碑之作,亦是该时期风格演变的关键典范。画面中动感飘逸的笔触纵横交错,展现出艺术家历经十年对中国水墨画的深入探索后,所升华出的革命性油画技法,并形成一种空灵而轻逸的美学特质。
朱德群 (1920-2014)
《春之映影》
油彩 画布
116 x 90 cm.
1993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500,000
朱德群的抽象风景画常被形容为“诗意的冥想”,他在1960年代开始转向抽象创作时,虽然未曾明言透纳是他的灵感来源,但他的作品在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上,与透纳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产生了深刻的呼应。
1993年的《春之映影》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之一,画面中流动的色彩与梦幻光影交织,仿佛在用现代语言与透纳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
《水乡小镇》
油彩 画布
1990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0 - 5,000,000
吴冠中生长于江苏宜兴,虽曾踏遍大江南北写生,却始终对孕育他的江南魂牵梦萦。他尤爱早春时节的江南——朦胧的半透明冷灰调晕染天地,与白墙构成静谧的水墨韵律。其间跳跃着红、黄、蓝、绿点,吴冠中形容它们“如镶嵌的宝石”,是悄悄的萌芽绿意、穿梭的人影,为画布注入人间烟火。这些彩点在银灰主调中仅占方寸之地,因高度凝练,纵使鲜艳亦不显突兀,反成画中呼吸的节奏,后来更发展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符号。《水乡小镇》不仅展现艺术家抽象语言点线面的诗意融合,更代表其对于故乡文化的深厚情感连结。
虽然没有直接记录吴冠中受透纳影响,但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大量西方艺术,包括印象派与现代主义。他曾形容自己为“蛇吞象”,象征其将西方绘画技法(如色彩与构图)融入中国水墨精神之中。这种融合与透纳探索自然与抽象之间边界的精神,形成某种深层的契合。
费南度·索维尔
费南度‧索维尔 (1924-1984)
《新迦南 I》
油彩 画布
76.2 x 76.2 cm.
1962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500,000
作为“黑色系列”(Serie Negra)的重要作品之一,《新迦南 I》(New Canaan I)体现了索维尔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深入探索。拥有西班牙血统,出生于菲律宾,后于美国接受教育,索维尔的艺术创作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他对汉字书法情有独钟,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索维尔作为一名穿梭于书卷与博物馆之间的艺术旅人,常以速写本和墨笔细致研习艺术杰作,并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抽象的艺术表达。其毕生致力于绘画,其艺术实践始终建立在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之上。在众多影响他的艺术家中,透纳尤显突出——他着迷于透纳对光线的精妙运用,特别是其通过层次营造空间感与氛围感的独特手法。这一技法也深刻启发了索维尔在自身抽象创作中对单色与层次的探索。
透纳杰作将与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系列拍卖的多件精彩拍品,于8月23及24日率先于台北,继而于9月来到上海和北京进行预展。欢迎阁下届时莅临现场,近距离赏鉴一众东西方艺术大师的跨世纪杰作。
台北预展
8月23及24日 上午11:00-下午6:00
Dopeness Art Lab|台北市大安区基隆路二段170号
上海预展
9月4及5日 上午10:00-下午1:00
佳士得上海 |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号4层
北京预展
9月8及9日 上午10:00-下午1:00
佳士得北京 | 东城区金宝街82号1层
拍卖
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9月26日
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日间拍卖|9月27日
查询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日间拍卖
易紫薇(Ziwei Yi)
ziweiyi@christies.com
+852 2978 6732
方文迪(Wendy Fang)
wfang@christies.com
+852 9448 5199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