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邦瀚斯将于今年10月份隆重推出「虔敬之境:乌尔里希·冯·施罗德典藏」专场拍卖,呈献37件由喜马拉雅艺术最富盛名的权威之一——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先生珍藏之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历经半世纪精心积累,完整展现施罗德先生对喜马拉雅艺术的毕生热忱,其恒久执着、渊博学识与卓绝的鉴藏眼光,皆彰显于此。这些藏品静静留存于其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私人宅邸中,数十载未曾公开展出,直至今秋。拍卖前,焦点拍品将于北京、上海及台北进行公开预展。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一位历史学家的艺术视野
施罗德先生乃享誉国际的艺术史学家与收藏家,亦是喜马拉雅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泰斗人物之一。以其构建并出版喜马拉雅艺术体系化的图像档案之前瞻性与数载心血而言,几乎无人可出其右。他自幼浸润于推崇亚洲文化的家庭环境,深受其曾叔祖父——著名印度学家利奥波德·冯·施罗德(Leopold von Schroeder;1851-1920)学术精神之熏陶。于是,二十二岁时首赴尼泊尔考察之举,正式开启了他对记录与编纂喜马拉雅艺术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热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藏艺术的相关著录并不成熟,年代判断与风格研究无一致定论,令施罗德深感无奈。于是,他耗时四年潜心研究,终于在1981年完成意义非凡的《印度—西藏铜造像》一书。这部开创性著作以系统、详实的方式,以大量图片为示,首次构建起西藏金铜造像跨越千年的历史序列。2001年,历经九年深入雪域秘境的实地考察,他推出两卷本巨着《西藏佛教造像》,记录了西藏寺庙所藏之千逾尊铜像——这些佛教艺术瑰宝此前鲜为人知,由此首次向世界展露真容。2019年,施罗德先生再献著作《尼泊尔石雕艺术》,两卷宏篇系统收录近三千件石雕珍品,完整梳理了尼泊尔印度教与佛教石雕艺术脉络。
时至今日,施罗德先生的著作仍被视为该研究领域最权威之作,堪称独一无二的百科全书式经典,为全球藏家与专家学者无可取代的首选参考,为收藏与鉴赏构建评述语境与思考准则。如此成就,足以彰显其在喜马拉雅艺术研究领域的先驱与泰斗地位。
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国际总监Mark Rasmussen表示:“施罗德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是首位以系统性方法梳理并记录西藏造像风格演变的学者。六十年来,他始终如一的热忱、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深刻塑造了这一领域。2016年,邦瀚斯有幸拍卖其收藏中极为重要之作,其中一尊硕大铜像更创下西藏造像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今年秋天,能够再度向世界呈献施罗德先生的非凡收藏,我们深感荣幸。”
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拍卖主管兼专家谭远卓(Dora Tan)表示:“这个极具风格的收藏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让我们得以一窥一位顶级学者的艺术视野。每一件藏品都有其意义,因其美学意象与文化价值而得以存留。这场拍卖更像一个别致的喜马拉雅艺术小史,从小巧而灵动的犍陀罗与尼泊尔造像,到色泽华贵的贝叶经画,以及鉴赏家们将为之眼前一亮的罕见铜像巨作——所有作品皆出自施罗德先生这一备受尊崇的权威收藏体系,来源显赫。”
拍卖亮点
铜鎏金「屠牛魔者难近母」杜尔迦像
尼泊尔 马拉王朝 1550-1650年
高32厘米
估价:5,000,000–7,000,000 港元
这尊四臂杜尔迦造像出自尼泊尔马拉王朝(1484–1769),代表着尼泊尔造像无比的优雅与动感之美,亦为此女神极为罕见之形象。杜尔迦是这里最受爱戴的女神提毗的化身,其名字在梵语中蕴含着「不可战胜」的深意。造像定格这杜尔迦降伏牛魔形态的摩希剎修罗的胜利瞬间:女神立于单层莲台之上,以战士姿态向前突进,极富动感。其右侧主臂压制魔牛后胯,左侧主臂扣锁其首级,外侧双臂分持三叉戟与圆盾,腰间罗衣轻束。在穿刺的戟锋与如绞索般的掌控下,魔牛翻卷的舌头与扬起的蹄爪呈现出垂死挣扎的败象。此像充满生趣与戏剧性,杜尔迦右足尖点地的舞姿、凛然的戟锋,与魔牛后仰挣扎之间形成强烈的张力,而女神诛魔时的沉静的神色,更为这场激烈交锋的场景增添了淡然与慈悲之感。
观音铜像
印度西北部 克什米尔 十世纪
高61厘米
估价:5,000,000–7,000,000 港元
这尊罕见的观音像气势恢宏,高达61厘米,为现存私人珍藏中屈指可数的大型克什米尔立像之一。观音像身姿呈三折姿,其右手上扬,施无畏印并持念珠,左手垂落执莲茎,挺拔而健美。长发自然垂肩,佩华美贵族饰物,头顶饰三叶宝冠,中央有一无量光佛坐像。观音超然的目光与蜜色铜质所散发的光泽,共同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完美诠释了佛教菩萨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这件重要作品属于深刻影响西藏西部、周边地区乃至中国艺术的克什米尔铜造像体系。创作年代正值克什米尔作为佛教国际中心的鼎盛时期,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的学者、僧侣与朝圣者。
第五世萨迦法王札巴坚赞肖像唐卡
藏中 俄尔寺 约1600年
画心:78.5 x 67 厘米
装裱:125 x 71 厘米
估价:2,500,000–3,500,000港元
这幅唐卡出自堪称最广为人知的藏传佛教传承肖像唐卡系列,为俄尔寺绘画艺术之典范,该系列多数作品现已流散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国际顶级博物馆。 画面中央主尊为札巴坚赞(1147–1216),为萨迦五祖中的第二祖,是萨迦传统中最受崇敬的人物之一。萨迦派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四大教派之一,其核心的道果法脉提倡「将结果作为道路」。道果教法的冥想方式认定修行者并非在寻求开悟,而是将其视为已经悟道之人。此套道果传承大成就者唐卡诞生于1600年前后,每幅呈现一位道果传承的祖师,包括俄尔寺历代住持。俄尔寺以严谨的律令及对学识的崇仰而闻名,并作为萨迦传统俄尔派的重要道场。俄尔寺道果传承组画备受艺术史学者推崇,其鲜明浓丽的设色与精妙入微的笔法、严谨的构图,以及对每位主尊心理状态的传神刻画,均达到极高艺术成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