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中国嘉德2025春 | 涵梅韵以澄怀 涤俗笔而见真——金农《墨梅册》

2025-05-13 16:57:53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金农先生学问赅博,审美超绝,书画文章皆出人头地,扬州诸家无人可与比肩。他的画,高古冷逸,山水、花卉、人物……皆以奇逸之笔出之,所以风格独特,每每出人意表,过目难忘。

本季春拍将重磅推出金农《墨梅册》。此册作于乾隆己卯(1759年),时寿门73岁,乃晚年精心之制。十二开墨梅,多以淡墨润笔勾写,笔致劲秀出尘,清气自楮墨间漫溢。画上诗题独出机杼,句式长短不一,涉笔成趣,既彰显书法之妙,又展现出其胸中孤傲与独立精神。本册金农自题签条,另于册端隶书大字“绝荆棘相”,古拙浑穆,金石气沛然,寓文士挥毫破厄、超然物外之襟怀。

是册足见金农以梅会友、因梅相知的情怀。后经海上金石家朱积诚庋藏,复得常州画家汤涤、上海画家吴待秋、扬州籍文人刘光鼐赏题。尤可贵的是,1920年代曾两度以珂罗版精印行世,诚为艺林瑰宝。

钤印:冬心先生、金吉金印(三次)、金吉金印、金吉金印(三次)、农、寿·朋、寿、金氏寿门(1-7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41、29、30、16、2、28、1)

鉴藏印:曾在朱积诚处(二次)、诚斋鉴藏(二次)、奉贤朱氏

出版:

1.《金冬心梅花册》,西泠印社,1928年。

2.《金冬心墨梅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29年。

3.《吴仲圭墨竹谱·李方膺墨兰册·金冬心墨梅册》,成都古籍书店,1989年。

著录:《扬州八怪年谱》,第251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13232e8347b73fdbe83723b356d89239.png

出版物书影

说明:是册经海上金石家朱积诚珍藏,并由常州画家汤涤、上海画家吴待秋、扬州籍文人刘光鼐赏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1caf17b05cffc8616a67088960ca9bf6.png

签条:

1. 金农自题:冬心先生画诗书。钤印:金吉金印

2. 朱积诚(1890-1982)题:冬心先生墨梅册。积诚题签。钤印:朱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d033183c97a4356f71b71036380ceb4a.png

康熙二十六年(1687),金农出生于浙江杭州钱塘江边的金家大院。金家是钱塘望族,金农自幼聪明好学,十七岁开始学习做诗,短时间内就以诗才闻名乡里。二十岁时,他拜了当时的知名学者毛奇龄为师。毛非常赏识金农的才能,又推荐他去跟江南名士何焯学习。毛、何的学问和书法趣味影响到金农对金石碑刻与鉴赏的兴趣,后来他嗜奇好古,慧眼识珠,收藏了多达千卷的金石、碑帖,这对其书画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三十岁前,金农已经是诗名满江南,被称为“诗格高坚有奇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ee4ff0a9a6690bc6a127221223a15fbc.png

金农自题扉页:绝荆棘相。农。钤印:冬心先生

金农三十岁时,父亲过世,家道中落。未能步入仕途的他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来到繁华商都扬州。当时的扬州富豪云集,人文荟萃,园林之盛,词人墨客之多,金石书画藏品之富,深深地吸引了他。扬州从此成了金农的第二故乡。

在扬州,金农先后与高翔、汪士慎、郑板桥、华嵒等画家建立了友谊,结识了大量的朋友。扬州一行后,金农对旅行也发生了浓厚兴趣。在往后的近二十年中,几乎马不停蹄,全在旅途中度过,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他曾“渡扬子,过怀阴,历齐、鲁、燕、赵,而观帝京,趋嵩洛”。特别是雍正三年开始,在长达五年的山西之行中,途径京师、曲阜等地,所见所闻对其书法趋向汉魏碑刻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f07b131d7d1ec9da1b7685dc5d2d5e8d.png

(一)耻春翁,画野梅,无数花枝颠倒开。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最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但见冻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见有人来。龙梭旧客画江梅一幅,并自度新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3b8bea852221fe41c01b79f4fc741df9.png

(二)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与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昔耶居士画诗书

五十岁这一年是金农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雍正十三年(1735)和乾隆元年(1736),金农两次应试未果,怀着悲愤的心情绝念仕途,决心以布衣终生。自此,金农淡泊功名、倾心书画。他的书风改変了,“漆书“”便于此时诞生。五十岁到六十岁他大部分时间在扬州,与高翔、汪士慎、华嵒等人交往甚密,醉心绘事。

六十二岁时,金农迁居杭州,三年后,又定居扬州,其同妻女先后去世。孤身一人,寓居僧舍之中,穷困潦倒。晚年的他大量写经,大量画佛,自称“心出家庵粥饭僧”、“如来最小弟子”,希望在佛门浄地的学经念佛中忘却世俗的烦恼。

金农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终生布衣。然而,金农诗书画皆精,在扬州八怪中无疑是艺术成就最高且最具文人气的一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34e118aba82d1bb5b92b45ca84bfc61a.png

(三)三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曲江外史画诗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2834e53b40b20e21cc6626f66969bbf5.png

(四)损之又损玉精神。稽留山民。

金农的楷书、隶书和行书都有很高的成就,还独创了一种被称为“漆书”的书体。他将汉隶融入行书中,从碑中溢出行草,碑帖兼容,自成一格,实践着“同能不如独谐,众毁不如独赏”的艺术主张。

金农的绘画经历最为传奇。年近五十才正式开始作画,但由于各方面精深的修养和艺术天分极高,他很快就展现出其卓越的绘画才华,花卉、山水、马匹、佛像等题材无一不精,而且都源自自己的独创。他的绘画给人高古奇逸、朴拙之感,又单纯有趣,摆脱了清初的崇古模古之风,强调金石味,诗书画融为一体,显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金农自画像中有一句“书看北齐字,画爱江南山”,他的绘画中的确有股江南山水一样的生气,这也是其自我人格的写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f89e5b8a55ec0643a420364fab88a84e.png

(五)画梅之妙,予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不食烟火人。予画此幅居然不疏不繁之间。观者拟我丁野堂一流,但觉酸香出五指也。冬心先生笔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12fefa56e778dd5e4751102c632cc06f.png

(六)山中白云。昔耶居士。

宋代以降,文人画兴起,梅花逐渐发展成独立的题材。绘画技法从勾勒着色转向水墨晕染,审美由追求逼真趋向写意。到了南宋,杨无咎以书法用笔画梅,首创白描圈花法,笔下梅花尽显“清淡闲野” 之韵,寓寄画家刚正不阿、清高雅洁的人格,对后世文人画 "托物言志" 传统影响深远。

清代康乾时期,扬州成为全国商业繁荣的中心。扬州盐商偏好世俗的审美情趣,特别欣赏花鸟画一类题材,追求真率怪出的口味。梅花传统的文化内涵以及能于风月之情的特点,满足了商人“贾而好儒”的文化需求和欣赏趣味。鬻画为生的金农,势必要投好盐商的欣赏趣味,梅花就成为了金农权衡市场与文人情怀的最终选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bfc59958fd4094dcc95e12562cb4c162.png

(七)雪一株,玉不如,风亭小立数花须。稽留山民漫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a0c2b895955c6ff997de5e6c2e36fdc4.png

(八)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于佛家无忧林。

金农酷爱梅花,在他家的耻春亭中,曾植梅三十株。每到吐花时节,他便去赏梅、画梅、咏梅。以梅花自醒,表现梅花傲骨不凡,“损之又损玉精神”的气韵,更主要是借梅寓意,抒发他倔强不驯、平生高岸之气。

本册为金农晚年经意而作的精品。或满幅点线,干劲花圆却有清气溢出;或一枝斜出,俯仰得趣,而空灵有致;《明月全身》一幅,则尤为奇绝,细干密蕊,从画幅顶端倾斜而下,用笔颇繁而瘦劲空灵,似有幽香溢出,一轮圆月落沉于画幅下端,尤为出奇。全图淡逸空灵,着墨不多,而意境空灵,满幅是画。月亮只画了一半,却题作“明月全身”,让读者自己去补全画意,可说是神来的一笔!而“画于佛家无忧林”一幅,繁花密蕊,以浓墨点苔,与扬州八家中汪士慎画法绝类,或是互受影响,未可定其先后高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49f7227a14fdcacc4db013e1e30452bb.png

(九)己卯春三月,曲江外史为庾岭梅兄写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7f8390e0a64ff6421a2e384d637d7157.png

(十)明月全身。曲江外史。

金农“以梅为师”,不求形似,重在尚意。他尤喜画“江路野梅”,画毕必题诗于上。本册用笔简朴,墨色古拙雅淡,老而不枯,润而不肥。梅枝疏密穿插奥妙生动,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表现一种幽冷疏散的意境。正如蒋宝林在《琴东野屋集》中写道:“冬心画梅多野梅,瘦枝如棘画繁开;淡墨晕花清有神,萧散特过王与辛”。

金农画梅,虽然有像扬补之、丁野堂画梅为皇帝赏,存“今予亦作横枝疏影之态,何由入九重而供御览也”的“期有所遇”之心,但终究还是以扬补之清逸精神为追求,有题诗言及乃师云:“花光长老写横枝,说与西江癞阿师。今日风前呵手画,几回错认雪飞时。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这精神,使他晚年穷且益坚如林和靖:“我竟长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235607b0bc97cb64ebe8f8c2eb7cc1d1.png

(十一)二月十五日,仿九里山人画。寿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132e6b35b19fc41f74b4efa33d5510f9.png

(十二)乾隆己卯二月,画寄含质先生大雅之赏。七十三翁杭郡金农,时客居扬州三祝庵之东轩。

金农一生所用别号甚多,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金农七十五岁时的梅花图,他曾谈到自己的别号:

“宋白玉蟾善画梅,梅枝戌削,几类荆棘,著花甚繁,寒葩冻萼,不知有世上人。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弃家游海上。号海琼子,又号蟾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殆乎仙者也。昔年曾见其小幅,题诗亦清绝。今想象为之,颇多合处。予初号曰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邪居士、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饭僧,可谓遥遥相契于千载矣。昔予客游无定日,在尘埃中羽衣一领,何时得遂冲举也。”

此段中自述其所用字号大多也出现了本册中,每一个都有特别的含义,增加了画作的人文内涵。如曲江外史、稽留山民关于他的家世。金农是杭州人,杭州又称曲江,稽留山在天竺山,他曾在此读书。有一类与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遇有关,如“吾家又耻春亭,因自称为耻春翁”,三十岁开始用的“冬心先生”取唐代崔国辅“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襞襞。”还有一类涉及他的信佛,如苏伐罗吉苏伐罗,“苏伐罗”为“金”的梵文译音。此外还有金农晚年住在扬州用的最多的“昔耶居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596de8aa355913ccb5be8854c6e29f18.png

金农的诗书画艺趣深受宋元文人书画家影响,他一生都在创作上寻求变化出新,这些与他的人生际遇和当时扬州地区的艺术风向不无关联,这种艺术潮流对后人从艺标准与追求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齐白石对金农诗书画才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想见毫端风露,拈来微笑迟迟。读书然后方知画,却比专家迥不同。删尽一时流俗气,不能能事是金农。”

这本真率天成的《墨梅册》,画面清如明月,气韵静逸,读之仿若暗香浮动,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感。它在历代梅画中呈现出别开生面的鲜明个性,不仅展现金农多方面才能与全面的艺术修养,更彰显出金农笔下梅花独特的“意象人格”。

后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80fc3951c51e28a32b1da6e3db8d87ae.png

1.朱积诚:满纸枯豪冷隽诗,白云漠漠日迟迟。飞泉洗净筝琶耳,静气惟应山鬼知。尝见西唐山人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口占数句题之。此册随意涂抹,而气韵灵动,非食烟火人所能。梦见山人自题五言古于左,属余各书一绝于上,观之者恐嗤吾曹皆山中白云耳。冬心先生题高西唐画梅句,正合此册画境。附录于此。诚斋。钤印:积诚、梅花念我

2.汤涤:此册为冬心翁晚岁作,用笔劲秀绝俗,一片清机溢于楮墨之外。真不愧为梅花知己也。积诚先生宝之。汤涤题。庚辰(1940年)九秋。钤印:定之所作、双于道人

注:朱积诚(1890-1982),原名声树,因购得清代大书家张照所书“诚斋”二字,遂字诚斋,别号絜闇、听竹居士。江苏奉贤人,寄寓上海。毕业于龙门师范学校、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工书、擅画,兼精篆刻。书师李瑞清,画学程瑶笙,印则取法秦汉,旁及邓石如、赵之谦。其渊源所在,本于家学。尝谓:书画乃文人余事,非悦人工具,当自写性灵,肆务时誉,殊无足取。曾任三材学校教务主任及校长数十年。

汤涤(1878-1948),字定之,小字丁子,号乐孙,亦号太平湖客、双于道人。江苏常州人。汤贻汾曾孙。善书画,画以墨梅、竹、兰、松、柏见长;书法工隶书和行书。曾在北京画界任导师多年。晚年寄居上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7218095405819c4e6179d4bb93d262e8.png

吴待秋:近来朋好中蒐藏名人画梅者,以陈氏百梅书屋、高士梅王阁为最夥。余曾一一展读,觉有清一代,首推冬心翁为巨擘。夫梅花有风格,有性情,非先涵清气于胸次,不得脱俗尘于腕下。冬心翁画梅,别有一种奇逸之趣,似不食人间烟火食者,盖由其人品高洁,多见古人名迹所致。此册用笔不专一法,力足资摹仿,洵可宝也。

积诚先生工篆刻,又喜写梅,今秘笈中有此一册,日夕披览,不啻夜行,执烛深诣,正无底止,虽不若陈高之广事搜求,亦足以自豪矣。癸未(1943年)春二月,老鋗吴徵。钤印:诗债待秋徵、东园

注:吴待秋(1878-1949),名徵,号袌鋗居士,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清代画家吴滔次子,世居上海。天资颇高,有“神童”美誉。得父亲授,又投在吴昌硕门下,擅山水、花卉,亦能人物仕女,兼长治印,名重一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8e4bca05b062422fef33f4e85c68fe15.png

刘光鼐:四字题端饿隶书,倦游弄笔自欷歔。只凭毫素芟荆棘,从此天涯是坦途。书画诗篇绝代才,砚田无岁亦堪哀。写梅不救饥臣朔,却赖邻僧送米来。驴背诗情奈老何,平生足迹遍关河。曾看庾岭花如雪,怪底先生腹稿多。含毫不损玉精神,风信头番占好春。项(均)作瘦枝罗(聘)大干,一时衣钵有传人。着枝不疏亦不繁,意在西唐巢林间。画成定出示二友,相与大噱惊聋顽。岭上梅花三百本,一似山中多白云。任余云卧古梅下,衹是不堪持赠君。却怪吴儿铁石肠,铜坑花事费评章。何人小立风亭下,细数花须趁夕阳。撚髭深坐无忧林,写出梅花天地心。乱插繁枝浓点墨,一般风趣似巢林。黄月朦胧春未晓,疏枝冷蕊半模糊。惟君笔似镜取影,尽摄形神入画图。闲模九里山人笔,老干疏英号作家。图罢花枝有余勇,更涂焦墨作枯槎。孤山百本系怀思,客邸常模冰雪姿。竹外一枝斜更好,为君反复诵坡诗。死恋扬州月二分,未忘鸾鹤故山群。梅花岭下诗人墓,三祝庵中粥饭僧。不画官梅画野梅,情来兴往若相催。天机一片无人会,都赴先生腕底来。末一首乃题耻春翁画野梅第一页,应写入题耑之次,乃竟漏列。亦缘书此诗时,适值心疾遽发之后,精神涣散,遂至颠倒若是,书此志愧。

冬心先生此册,信笔挥洒,无意求工,然一气呵成,清机徐引,自是老年精到之作。题耑四隶书,尤觉奕奕有神,真瑰宝也。积诚先生精研篆刻,并工写梅,询知藏此册有年矣。忆冬心自题画梅册云:余于广陵写梅,得二生焉,罗生聘能放笔作大干,项生均则小心为瘦枝,可谓冰雪聪明,异乎流俗。今观君之画梅,亦无凡笔,乃知渊源有自,得力于此册不少也。余亦藏冬心同岁画梅幅,老干繁枝,离立纸上,与君互出观赏,往往相视而笑。顷又从君假观累日,一夕贾勇率为长句十二章,题诸册尾,词句恶劣,聊为鸿雪之迹云尔。时庚寅三月,瘿叟年正七十。钤印:海濒瘿叟、中彝七十以后作、宝陶宧、生于辛巳

注:刘光鼐(1881-?),字仲彝、仲夷,号瘿叟,七十后作宝陶簃、宝陶宧等。与朱积诚、潘然、马一浮等友善。富收藏,工诗词,擅书。

◆出版物书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bc8375924b76ad7683c69698e6b244bc.png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预展

5月21日-5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26日 17:00顺延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2025春拍 中国嘉德 书画 古代书画 金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