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展 / Preview
2025.4.26-4.28
拍卖 / Auction
2025.4.29-4.30
地址 / Location
上海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二层大宴会厅
明宣德
御制青花应龙纹罐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腹径24.3厘米,高19厘米
来源:
1. Bluett & Sons,伦敦,1963年。
2. 英国重要私人旧藏。
3. 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封面),Lot101。
展览:
“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8年,编号27。
出版:
1.《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8年,编号27。
2.《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Adrian M. Joseph,伦敦,1971年,图版33。
来源3: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封面),Lot101。
出版1:《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8年,编号27。
出版2:《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Adrian M. Joseph,伦敦,1971年,图版33。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年,页106,图100。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29。
3.《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页80,图37。
4.《香港东方陶瓷学会汇刊》,第一期,1975年,页54,图1。
5. 张宗宪先生旧藏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其所藏出版于《云海阁藏重要中国瓷器》,伦敦佳士得,1993年,编号12。
6. 伦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Lot173。
7. 香港苏富比,2000年10月30日,Lot103。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仲轩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山海经》有记,应龙以尾画地,水泉流通;奉天承祥,有求必应。应龙在汉族文化中极具神话色彩,每次都在关键时刻都拯救了华夏大地。明人王鏊《守溪笔记》中载,“宣宗一日于禁中阅画,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宣德皇帝文治武韬无双,开创仁宣之治,明朝以应龙比喻圣主,寓意着礼贤下士之意和开疆拓土之能。宣德御窑以应龙纹作罐,映照出了宣德皇帝君临天下的傲世之姿。
此宣德青花应龙纹罐,远观之,感轮廓雅致,造型端庄,器型周正泰然;轻抚之,叹胎质细嫩,白地匀净,釉面肥如堆脂。蘸苏料,挥毫写意画应龙成双,点拓勾勒,率真随心,纵情青龙白云之间。详观应龙鬃毛曲卷,长鼻上卷,翘首张喙,口露尖牙,缓吐仙草,栩栩如生。双足若狮,三爪如镰,两翅自肩下而出,长尾分岔而曲,连同蜿蜒莲花。翻腾转挪之间,尽显遨游天地,睥睨天下之姿态。器底足内满釉,署青花六字双圈款,端庄秀雅。整观此罐,爱不释手,目不暇接,叹宣宗之妙意,赞御窑之绝伦。
本品来源显赫,传承有序,由英国著名古董商Bluett & Sons及重要私人递藏,1968年参展并出版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展览,又于1971年收录于Adrian M. Joseph主编的《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2017年作为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重要封面拍品释出。
检阅全球公私典藏,此类宣德应龙罐仅知另外四件:清宫旧藏一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例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第三例,曾为吴赉熙、Lindsay F. Hay 少校、Soame Jenyns 递藏,现存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录于《香港东方陶瓷学会汇刊》。最后一例曾展出于《云海阁》重要中国瓷器.张宗宪珍藏展,但品相未及本品完整,几经易手,最终于2021年5月28日售于香港佳士得购于于伦敦佳士得,编号:2985。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年,页106,图100。
参阅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29。
参阅3:《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页80,图37。
参阅5:张宗宪先生与其珍藏的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
参阅5:《云海阁藏重要中国瓷器》,伦敦佳士得,1993年,编号12。
参阅6:伦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Lot173。
参阅7:香港苏富比,2000年10月30日,Lot103。
纵观环宇,此罐堪称明代御窑扛鼎之珍,泱泱华夏国之重器。一朝得遇,且珍且惜。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