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带你看展览 | 国博“中国古代书画”全新亮相 赏清代进士翰墨遗珍

2025-02-06 16:33:10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时代特征。书法在经历了魏晋、唐、宋、明帖学的昌盛和辉煌后,从清中期开始逐渐转向碑学的兴起,名家辈出。清代进士书法在继承晋唐以来书法经典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许多书法家深入研究古代碑帖,力求在传统基础上形成个人风格。同时,馆阁体的规范与碑学复兴的推动,使得清代书法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和个性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fd5e6558e5a03ed44dca2dec6866f445.jpg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古代书法藏品4万余件,尤以明清书法为大宗。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画”以“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为主题全新亮相。

本次展览精选馆藏70余件清代书法墨迹和历代碑帖善本等珍贵文物,通过“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四个篇章,从临写范本到多元创作,从书写者的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展现书法和书写视角下清代进士的艺术成就与生活趣味。

临摹历代经典碑帖是书法研习的不二法门。“临帖摹碑”单元由碑帖善本和临摹书作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展品有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以及《王文治行、楷书卷》《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王澍篆书〈豳风〉卷》等临摹作品或受范本启发的创作。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展期只有一个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a6e5dfd7139346db6c6129c8b0cc26c2.jpg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全称《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太宗赵光义命侍书王著编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等墨迹镌刻成书,共十卷,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代法书汇刻丛帖,被后世推为“帖学之祖”。

《淳化阁帖》最初是以枣木刻成,但因木质不能持久,后翻刻甚多。其祖本在宋代业已失传,子本便成为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宋拓泉州本,是目前所见版本中的最善本,十分珍贵。

“清代书法第一人”何绍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721453a76bdba5ebac3fcffd13d57403.jpg

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

何绍基是道光十六年进士,官至国史馆提调、总纂,四川学政,主持过几省乡试。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人”,其书法集众家所长,风格独特,融合了碑学与帖学的特点,形成了深厚、古朴、灵动的艺术风格。

这次展出的《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节录南宋范公偁《过庭录》中有关苏轼的记载。他书写多运腕逆涩取势,用笔藏锋萦回,尤其体现在一些字的转折中和点曳的异态上,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对《张黑女墓志》《争座位帖》等前人碑帖的临习,从而形成其书法的独特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5e2f72ea3be72bc481188c0b891c7982.jpg

何绍基楷书诗轴

另一件《何绍基楷书诗轴》则收录了何绍基自作古近体诗十一首,是他在杭州居住时所作。此作兼有行草笔意,气息流宕,潇洒俊逸,结字横平竖直,掺入了北碑及欧阳父子险峻茂密的结字特点。

清代以篆书闻名的第一位书家 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d6bcbe0ff72d3d90c830364f6635bbe4.jpg

王澍篆书《豳风》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1a5880b693c992cba99ad31b91a0b4e.jpg

王澍篆书《豳风》卷(局部)

王澍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吏部员外郎。这次展出的王澍篆书《豳风》卷,是一首反映西周早期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的诗歌。王澍在作品中题“摸石鼓文笔意”,实际是以李斯、李阳冰的风格发展而来的笔法写石鼓文,用笔圆转瘦劲,结字端正均匀,法度规矩谨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6eb9f4bc1d08158c19421a7863aa71b9.jpg

王澍楷书寿序轴

《王澍楷书寿序轴》端庄方劲,稳健自然,布局紧凑有序,气韵连贯,是王掞为姜任修之母七十寿辰所撰写,王澍用小楷誊录。

书法也是宦场交往、人情往来的重要媒介,尤其是一些应制题赠类作品。《钱维城楷书题〈圣谟广运图〉卷》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现,也是对乾隆皇帝平定新疆的历史事件的记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c64083d734b6b8aeb6274bc734138c1c.jpg

钱维城楷书题《圣谟广运图》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bc8980a8497e6d12e9f89f1337adbdb8.jpg

钱维城楷书题《圣谟广运图》卷(局部)

清代进士书家中有不少以诗名世者,他们以诗入书,将澎湃诗意于笔端自如挥洒,不仅赋予诗词以形态,更平添书法之神采。

康雍年间的一代良相 吴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ee3347c781e0f851dab192f7ea861f6c.jpg

吴琠行书七言律诗轴

吴琠是山西沁州(今沁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吴琠精诗赋,善作文。他的书法受王羲之、米芾等人影响,潇洒俊逸,明快自然。此次展出的《吴琠行书七言律诗轴》是吴琠去世前一年,录其为好友刘中柱出守真定(今河北正定)送行诗。

"乾嘉八隶"之首 伊秉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7f4b20d9aff1497e6dff6c2babcf594d.jpg

伊秉绶行书《秋水园梅花》诗轴

伊秉绶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曾任惠州、扬州知府。其书法宗汉隶,取径《张迁碑》《裴岑纪功碑》等,将篆书的用笔融于隶书,形成间架博大、质朴浑厚、气势雄强的风格。行书早年学习王羲之,后又取法李东阳,用笔凝练有力,楷书深得颜真卿书法精髓。

此次展出的伊秉绶行书《秋水园梅花》诗轴中泛隶草韵味,笔墨流畅飘逸,颇具节奏感,金石之趣跃然纸上,超凡脱俗,风格独特。

“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52951fc035c1650112884c718190f2f6.jpg

郑燮行书七言绝句轴

郑燮是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在山东做县令等职,后来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以汉隶为基础,融入篆、楷、草,或杂以兰竹画法,别为一体,自称“六分半书”。

此次展出的《郑燮行书七言绝句轴》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郑燮离世前一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友人郭栋到扬州看望郑燮,郑燮作《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以赠,此时郑燮已去官十载。次年,郑燮又将其中一首的前两句“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池”加以改动,写成此轴,寄赠潍县郭伟绩(1710—1791),以示思念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cd08bc5afecef7f942aadb1b8b633cb4.jpg

郑燮行书判牍册

在“公牍信札”单元,观众可以看到奏折、考语、判牍等案牍文书,遣词严谨,书写工整。《郑燮行书判牍册》是郑燮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的部分判牍,后人在潍县档案中偷偷剪下来,作为艺术品珍藏,又经人装裱成册,流传至今。内容有关婚姻、财产等纠纷,从中可见其严格执法、秉公办案的为官风格。

三代帝师 祁寯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f9626bf2ee8c2c581f275bdae162290c.jpg

祁寯藻致母行书信札册

与亲友往来的信札,也在展览中展出。这些信札与案牍文书不同,书写更随心所欲。如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师祁寯藻,他是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此次展出了《祁寯藻致母行书信札册》,信中提及姐夫和自己升迁之喜,姐姐和妻子的预产期,以及自己随从皇帝出巡、经济支绌等情况。书法行草相间,用笔圆熟流便,灵动潇洒,别具情致,显露出随意自如的气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5d9f23db7dbef95672bb422e598e709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9d6ed57d5610cf18e46fe49b80c844c9.jpg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观众不仅能看到清代书法艺术的辉煌,更能感受到清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骨。展览通过书法作品展现了清代进士的诗文修养和人生际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生活。从郑燮、刘墉、何绍基等知名书家的精彩书作,到吴琠、林则徐、张之洞等清代重臣的墨迹,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展览还特别增设了多媒体动画与书写互动区域,增强了每个人的沉浸感。让观众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收获知识与灵感,领略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注: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2/04b33ff249259ab3f6be863ab6e2fb46.jpg

展览名称:中国古代书画——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2展厅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法 博物馆 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