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拍卖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特别呈献
“此岸花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
1928年,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 “国立艺术院”,一个世纪以来都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顶流。首任校长林风眠带领着他的团队,以国立巴黎艺术学院为蓝本展开教学,致力于绘画的创新,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打造出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艺术花园。
2024西泠二十周年庆典秋拍现当代艺术版块精彩呈献两大专场:林风眠、苏天赐纪念专场和油画·现当代艺术专场。其中的“此岸花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精选两位结缘于杭州国立艺专的二十世纪艺术大师作品,旨在用不同形制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展示师生二人在传承与对比中凸显出的东方韵味和各自风格,以及对二十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主要拍品皆为首现拍场,多由上款人家属和艺术家家属提供,尽显大师们的君子之交和民族性。
“油画·现当代艺术专场”以吴大羽“艺术的春天”时期“自画像”主题油画作品《带猫的蓝色乐章》领衔,是为继2017西泠秋拍创艺术家个人记录至今的《瓶花》之后,拍场出现的又一经典钜作。因为历史原因,以林风眠、吴大羽为代表的一批纯粹的艺术家艺术教育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质疑被解聘被批判,他们只能困居一隅,在不断减配的条件下孤独地思考和创作。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代开创者并没有因此放下画笔,停下风格之变的脚步,他们在蜕变中已然准备好迎接历史的新生,并创造了各自“艺术的春天”,真诚而热烈。
林风眠:“为艺术战”的中国现代绘画之父
林风眠(1900~1991)杂彩缤纷
纸本 设色
1977年作
诗堂:杂彩缤纷 健碧题。钤印:陈氏(朱)佩秋(白)无绝(朱)
签名:稚柳 佩秋同志正画 林风眠 一九七七年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封面及P87,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1.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上款。陈佩秋题诗堂,题签。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旧藏,附上款人家属与本拍品合影。
3.林风眠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相交甚笃,情谊极深。陈佩秋于1944年考入位于重庆盘溪黑院墙的国立艺专,时任教授便是林风眠,此后二人又同在上海画院共事,亦师亦友半个世纪。1961年谢稚柳与林风眠一同为中国文联组织的内蒙古参观团成员,在整个行程中,林风眠和谢稚柳同住一个房间,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77年林风眠赴港前不停地作画,送给书画界的友人以示告别。菖兰寓意极佳,林风眠特赠此画与谢、陈夫妇。二人珍藏此画多年,2005年陈佩秋感念先师,为此画题题签,足见三人情谊之深。如今首次释出,弥足珍贵。
69×46cm
林风眠作品《菖兰》为艺术家去香港前为老友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所作,多年情谊画作如火焰般又有着高洁君子之交寓意的菖兰。夫妇二人珍藏多年,时常展卷思人,2005年82岁高龄的陈佩秋,又提笔为此画题签,足见此情此作在陈老心中的分量之重。这件作品的形制和尺寸不同于林风眠同一时期的作品,其用心之处恰是对上款人夫妇的尊敬和交流。在这件惺惺相惜的道别作品上,我们也看到了林风眠纯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强烈的炙热,是林风眠作品中所少见的。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景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朱光潜《美学书简》
林风眠(1900 ~ 1991) 绣球花
纸本 设色
出版 :1.《大观——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169,香港美术出版社,2023 年。
2.《翰墨因缘——近现代名家书画选集》P130,香港美术出版社,2022 年。
3.《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8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年。
说明 :呂蒙上款。
34×34cm
在上海的特殊时期,林风眠被打入冷室,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吕蒙作为新政权在美术界的代表,在十年浩劫中对林风眠多方保护和照顾,林风眠也在感激之余投桃报李。吕家收藏的多幅林风眠画作,即为这段艺坛佳话的美好见证。此幅《绣球花》是林风眠精心绘制的浅色调花卉作品,团团锦簇浓浓暖意。林风眠还曾为吕蒙女儿画像,想必吕蒙一家人在特殊时期给独居上海的林风眠带来了幸福的希冀,让林氏铭记于心。
对于吕蒙,林风眠不仅仅是赠画,还在去香港前把他精心种植的龟背竹“托付”给对方。吕蒙曾回忆说:“直到他走的前一天,还托人把那盆最心爱的龟背竹送给我们,它后来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竹子。” 吕蒙在林风眠赴香港后出任上海林风眠研究协会首届会长一职。1979年6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风眠画集》,精装彩印了林风眠的62幅作品,吕蒙为此画集作序言《抒情的诗篇》。有缘的是:吕蒙一家当年居住的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卫乐精舍),就位于如今西泠拍卖上海办事处隔壁。
林风眠(1900~1991)瓶花仕女
纸本 设色
藏家钤印:淦清欢喜(白)梦君(朱)音乐(朱)艺粟壶(白)虎形印(朱)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91,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1.胡淦清旧藏。
2.胡淦清,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主任。胡老与众多活跃于上海的艺术家交好,刘海粟、林风眠等皆为其友,曾收藏众多上海画院画家作品。
66.5×64.5cm
这幅仕女图无疑是林风眠众多作品中独特且难得一见的作品,艺术家在大地色系底色上使用大量白色勾描,凸显出高洁优雅的东方女性之美。纱裙和形体的流畅和层次,以及背景的晕染,呈现出一种古朴通透的民族感和梦境中的如真似幻,另人称赞。而图中人物的眼神和画面中心都落在了仕女手中那朵盛开中的黄花,像极了生长在艺术家故乡的星岩蛋花,渐变色彩与温润质感衬托出记忆中的母亲形象。这惜花之情仿佛在诉说着画家对母亲的思念,对美好事物的寄情,对上款人的感念。画面的构图巧妙和谐,画家的落款强调了对角线,将林氏独特的方形作品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五十年代,林风眠独自一人定居上海,为了扛起家庭的开支,生活过的极其简朴。林风眠还习惯在夜里作画,在古典音乐的旋律下挑灯执笔,后来还伴有巨大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独居的林风眠在艺术中“鼓腹含和”,日趋消瘦。医生朋友们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关爱着这个在艺术世界里奋战的勇士,无以为报的林风眠便提笔作画,以报点滴恩情。
林风眠(1900~1991)荷塘月色
纸本 设色
签名:恺时 言嘉医生正画 林风眠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8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1.顾恺时、成言嘉夫妇上款。
2.顾恺时(1913~2005),江苏启东人。著名胸心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政协一届至七届委员、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胸科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军区总医院顾问等职。
68×68cm
值得注意的是,上款人顾恺时有胸心外科“顾一刀”的美誉,也是上海著名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收录于《海上收藏世家》。此一幅品相完好的《荷塘月色》为林风眠画赠顾氏夫妇。画作用墨绿色荷叶铺底,遍布15朵或盛开或待放的白荷花。荷花题材是林氏又一经典题材,讲述着杭州西湖在林风眠梦境中的故事,情深意切。
1989年7月,林风眠在香港写下:“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值得庆幸的是,林风眠当年振聋发聩所呼吁的“社会艺术化”通过杭州国立艺专和他的学生们,以及他一生不曾停歇过的艺术实践,已经被现代中国美术史和中国教育史所记录所书写。
苏天赐:传承和发展中国现代主义民族性
苏天赐曾在与邬烈炎的访谈中提到他认为“林风眠的最大贡献,就是将中西结合的切入点放在精神范畴,或者进一步讲是一种普遍的人文精神”。“爱好自然,忠实自己”——林风眠用最简单又中肯的话鼓励苏天赐。而苏天赐也成为林风眠诸多学生中虽未曾出国深造,却画出了自己一片“春色”的杰出艺术家。本次我们有幸得到苏天赐家属支持,将多幅家中珍藏多年的作品一并呈献,涵盖风景、花卉、人物等题材作品。
苏天赐(1922~2006)水仙花
布面 油画
1992年作
出版:1.《苏天赐》P419,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P53,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
展览:“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61×52cm
“我之所感,是诗情还是画意,难解难分——因为它们共生于性情,同飞于联想。西方近代有些画家追求视觉艺术之纯粹,排斥一切有缘于文学的联想。而一个东方画者的观察方法却是乐于边走边看边想,不论真知或是错觉,统统收入眼底,却只让那能触发激情的因子留下。待到情入之时,佳酿渐浓,画中意境,就是那种融入了个人性灵的有别于原生自然的另一种芬芳。”——节选自苏天赐《我站在画布前》
苏天赐(1922~2006)太湖春色
布面 油画
1990年作
出版:1.《苏天赐》P434,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我站在画布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P213,南京博物院,2016年。
3.《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P116,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
展览:“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59×105.5cm
不管是画室桌上的水仙花,还是外出写生获取灵感后的风景写生,亦或是下乡采风基础上的人物创作,苏天赐的作品都扎根于本土,注重主体和意境,用一抹“春色”描绘出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味和民族化审美情调,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与诗歌般的韵律,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
苏天赐(1922~2006)侗家少女
布面 油画
1981年作
签名:(背)《侗家少女》 苏天赐
出版:1.《苏天赐》P323,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80×66cm
苏天赐(1922~2006)玉瓶银花
布面 油画
说明:1.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本拍品在创作完成后一直挂于苏天赐家中客厅,后由画家家属珍藏,如今首次释出,弥足珍贵。
80×60cm
苏天赐被公认为林风眠最重要的继承者,但从林风眠到苏天赐,并不是表征为一种线性发展,不是固化的风格流派,不是说从林风眠到苏天赐能提炼出一个中西融合的绝对标准。但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他们都走通了自己的道路,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看林风眠、苏天赐创作中的瓶花意像,贮水养根,与其怜惜春光,不如汲水绽放。花满眼,人在心。从林风眠到苏天赐,回到本体、回归本土、回答传统。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