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丽静
“老宅”“古村”“水乡”等,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中国传统意象。他通过水墨的流动性和层次感,以及光影的变化,让我们重新领悟了历史的厚重。当这些充满江南诗意和意蕴的“光影”与新疆明亮的阳光相遇时,他的艺术创作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新感受?
北京美术家协会新疆采风活动 集体合影
今年10月份,陈辉受邀参加了北京市文联、北京美术家协会组织的首都美术家赴和田、喀什地区采风慰问活动。“当地气候干燥,阳光充沛,使得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无论是建筑还是沙漠,都显得格外明亮,空气中弥漫着尘埃感……我们被高温和强烈阳光炙烤着,不能直接在阳光下作画,甚至在背阴处作画也需要佩戴墨镜。” 陈辉从新疆写生回来后分享了的他的真实感受。“和田的风土人情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每一次笔触都仿佛在与这片土地对话……”
陈辉在新疆 现场写生创作
新疆和田特有的气候地貌等特征,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陈辉此次写生经历与以往有所不同,他的作品也因此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他改变了惯用的创作手法,调整了作画顺序和速度,采用了较高的灰色调,探索了更简约的艺术表现等。
昆仑雪山
“艺术家在面对多样化的场景、物象和情境时,不能单一地依赖于自己熟悉的方法去创作,否则作品容易流于雷同。艺术家应当具备变化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寻找新的方法和表现手段,以便更精准地捕捉和表达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感受。”他认为,在写生时要能够灵活的“移花接木”,看不见的和看见的都可以搬到画作中,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陈辉在新疆 现场写生创作
这次写生实践也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让我们反思当下写生面临的问题,以及写生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写生,如何将个人情感与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感悟想融合,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寻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和更个性化的语言。
【对话】
艺术家 陈辉
雅昌艺术网:您在新疆写生时,有哪些特别的风土人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体验如何触动了您,是否在您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陈辉:我曾去过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两地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南疆的喀什以沙漠和干旱为主,北疆的伊利和喀纳斯拥有茂密的丛林。今年十月,我首次前往新疆和田地区进行写生,探访了当地的多个县。和田地区具有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的建筑,以及浩渺的大漠所承载的荒境,带给我独特的感受。当地气候干燥,阳光充沛,使得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无论是建筑还是沙漠,都显得格外明亮,空气中弥漫着尘埃感。
为了更好的表现这种景色,我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法,通过比较概括简约的平面化表现方式,以及较高的灰色调,将这种亮统一在一种灰色的色调中。这种方法不仅在视觉上更加和谐,而且在图像承载上更得心应手。
在新疆,我们遇到了一座经过历史学家考证后复原的古城,建筑特色鲜明。在没有阳光的直射下,古城建筑显得格外浑厚,适合用我熟悉的传统黑白手法来表现其体量感和厚重感。然而,实地写生时阳光强烈,光影透明,我们不得不戴着墨镜作画。为了更好地捕捉强烈光线下的感觉,我采用了高调的色彩和相对统一的块面构成,更贴切地表现了新疆独特的地貌特征。
在昆仑山,我还画了一些有黑白反差的写生创作,前景有草地,中景有绵延起伏像波浪般的山脉,远景是昆仑山壮丽的雪景。
我们在选择艺术表现手法时,要与当时的情境产生关联,要将眼前的真实情境,转到心境,再升华到胸境,达到一种超越客观现实的概括。这种概括并非完全写实,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正如传统中国画中强调的本体语言概括。这种创作理念在我到达新疆后,面对不同的境遇时得到了体现。
陈辉 大漠孤行 33cmX67cm 2024
陈辉 古城新貌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您此次写生是否带了特定的问题或目标?同时,在写生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您提到的光线强烈,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陈辉:这是一次“文化润疆”的活动,其中包括了写生,我并没有预设具体的问题,而是在实地观察新疆的地貌特征和风土人情后,产生了一些问题。
实际写生中,我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强烈的阳光和干燥的气候,这迫使我们在背阴处作画。由于墨在宣纸上干的很快,难以展现其特有的温润意蕴,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遇到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宣纸稍微喷湿,减缓墨变干的速度,还可以先用大笔勾勒出块面造型,然后在墨迹未干时,用稍深的灰墨衔接,勾勒一些细节的线条,使线条和墨自然融合,从而提升作品的墨韵。此外,我将以往从整体构图入手,再画细节的作画顺序,调整为从细节开始,逐步扩展到整体,让局部慢慢和整体形成照应的方式。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作画速度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我作画的速度加快了。我在心中对物象有了基本把握后,直接、迅速地表现出来。这种速度感,我认为是当时心境很独到的直白。
此次写生,我还特别关注了灰度中的细微变化,这不仅要求我们在作品中展现整体感,还要求细节上的变化和丰富性。中国画强调“气韵生动”,若作品缺乏气韵,便难以传达画面的意境。因此,我们要“尽精微,致广大”,展现出艺术创作中技术层面所承载的标准和艺术境界。
当传统手法无法满足表现需求时,我们必须灵活调整,依靠丰富的经验进行转化。艺术家在面对多样化的场景、物象和情境时,不能单一地依赖于自己熟悉的方法去创作,否则作品容易流于雷同。艺术家应当具备变化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寻找新的方法和表现手段,以便更精准地捕捉和表达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感受。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家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对环境的感悟融合,进而创作出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在这次写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陈辉 昆仑浩渺 45cmX52cm 2024
陈辉 阳光下的民居 33cmX67cm 2024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将新疆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特色融入到您的艺术创作中?
陈辉:艺术家的创作在于捕捉并表达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那些特别触动人心、激发创作欲望的元素。只有当艺术家被这些元素所感动,并在特定情境下有强烈表现欲时,所创作的作品才可能触动观众,更能展现出艺术的感染力。
古人强调,要画好一个地方,必须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现在所说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是这个道理,这种理念连接了传统与现代。艺术家需要亲身体验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环境带来的气息,将这些感受与个人情感融合,创作出的作品才能自然流露出胸中的丘壑。这样的作品不是客观再现,而是传达一种内心印记,强调意象造型,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这是中国画的核心观点。
新疆阳光强烈,干燥的气候,带给我的实际感觉,让我没有选择用对比反差来表现阳光,而是用相对明亮的色调去捕捉那种强烈的阳光感和充满尘埃的氛围感。对于此次新疆写生,我觉得时间还是太短,如果能再延长20多天,我相信作品会更有感觉。
陈辉 故址新颜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实地写生时,艺术家直接置身于自然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环境的细微变化和氛围,这种现场感是工作室中所缺失的,而且能够在写生的瞬间调动起所有先前积累的经验和技巧。
陈辉:是的,仅凭想象和照片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比如在新疆,我们被高温和强烈阳光炙烤着,不能直接在阳光下作画,甚至在背阴处作画也需要佩戴墨镜。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室里那种细致入微的绘画方式不再适用,它迫使艺术家必须迅速找到适应这种环境的表现方法,要用不同的手段对应不同环境下的创作。
雅昌艺术网:您在此次新疆写生的作品里,尤其是对山的表现,我们注意到了一种明显的简化趋势。这种简化是出于怎样的艺术考量?
陈辉: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当步入暮年后,其作品趋向简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是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更因为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简练。他们开始以更直接、更本质的视角看待世界,达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心灵更加纯粹。
徐悲鸿先生提出要“尽精微,至广大”。耐看的作品往往具有视觉的宏阔感和震撼力,简约的艺术表现同样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故宫城墙的红色,很单纯也很震撼。此外,一些符号性和标志性的元素,尽管简约,却因其醒目而易于识别,具有强烈的视觉感。
简约不简单,简约实际上是一种单纯。它涉及到对复杂物象的概括和提炼,将物象抽象化,从而摆脱物理结构的束缚,根据心理感受进行归纳。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而是在心中对所见进行概括和组合,运用艺术的归纳方法。
陈辉 昆仑雪影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在创作中追求简约而非简单,这种转变是否意味着您在艺术创作上采取了一种“减法”策略?您是如何决定哪些元素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去除的?如何平衡简化与细节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作品在简化的同时不失其丰富性和深度?
陈辉:这涉及到画面节奏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音乐来举例,比如在交响乐中,有舒缓的部分,也有紧张激烈的部分。如果音乐从头到尾都保持舒缓,就会失去节奏感,正是舒缓与紧张的交替变化,才构成了音乐的节奏。
在绘画中,这种节奏体现在画面的轻重缓急、疏密变化中,以及点、线、面的构成上。就像音乐中的轻重音和节奏变化,绘画中通过墨色的深浅、笔触的粗细、空间的疏密来营造出视觉上的节奏。例如,画面中的一块浓墨可能就像音乐中的重低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细腻的线条则可能类似于音乐中的轻柔旋律,给人以舒缓的感受。当小提琴齐奏时,虽然整体上是和谐的,但每个小提琴手的演奏在听觉上是交错且密集的。这种密集感在视觉上可以类比为画面中某些区域的密集处理。
在观察自然时,繁密和疏朗、黑灰白等元素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例如,面对一个山村远景的大山、前景的小河和树木,初学者可能会尝试详细描绘每一棵树、每一段河流,而有经验的画家则会进行归纳和概括,会考虑各个元素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表现画面中的层次关系,从而创造出疏密有致的效果。
这些处理方法并没有固定规则,而是依赖于画家对节奏和疏密的个人把控,以及凭借经验对画面空间进行随机应变的处理。
陈辉 古城集市 45cmX52cm 2024
陈辉 维族农家院一角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谈谈您在这次写生的过程中,关于实景提炼与繁简转化的一些特别感悟。
陈辉:比如在那些古城中,大型建筑与前景中的小商贩、烤馕摊、吹乐器的艺人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景的纷乱与后景的桅杆、伞等的疏朗,以及最远处的建筑面积最大最平面化,这些疏密变化非常明显。在绘画时,如果过分强调每个细节,可能会导致画面不协调,因此需要依靠经验来控制节奏。正如音乐中需要不同音符的过渡,绘画中也要有中间色调,形成自然的过渡和衔接。
陈辉 月特干古城朝日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您在写生过程中是否对画面的意境进行了思考?意境是在写生前就已经构思好的,还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深化的?
陈辉:意境实际上是通过观察景致后内心产生的一种感受。正如我提到的,在强烈的阳光下,使用淡灰墨来表现景物的明亮和透明,这样的处理在物象的表现上并不追求完全的具体化。在中国画中,我们经常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强调的是诗意和含蓄,而不是详尽地描绘每一个细节。
当你将感觉融入画面中,意境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但不同的观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艺术创作不应有固定的标准,如果所有作品都遵循相同的规则,那么艺术将失去其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这种多样性,体现了艺术的真正价值,更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陈辉 远眺昆仑 45cmX52cm 2024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当下的写生创作面临着哪些问题?
陈辉:第一,防止走马观花式观察是写生的关键。许多作品之所以显得表浅,是因为艺术家没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仅停留在表面的美观。但要真正打动人心,需要深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生存状态、人物的品格以及他们信仰等。
如,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住在陕西中原地区,对黄土高坡和秦岭山脉非常熟悉,他的《溪山行旅图》运用了雨点皴,像雨打黄土上的痕迹,这种技法是他生活感悟的体现。他的画作中,虽然山画得高耸,但并不是对黄土高坡的直接模仿,而是将秦岭与黄土高坡的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超越实景的艺术表现。范宽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感动人,正是因为他深刻地了解和了那片土地,将那份感受融入了他的血液中,刻在了骨子里,才体现在他的画作之中。再如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弘仁,他长期居住在安徽黄山屯溪一带。他在画作中运用铁线描的方式,表现出黄山坚硬的花岗岩石质,这种表现手法与黄山的自然特征相得益彰,是他长期的感悟和体会得来的。当真的生活和人民感动了你,真正由心而发去表现的时候,你的作品才可能打动观众。
第二,在写生时,面对不同的物象、景致和人,艺术家需要用非惯性的手法去表现,以避免作品的单一性,才能更真实。石涛在“一画论”中提到,面对不同的物境和情境,应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起初是不存在的,而是源于人的内心感悟,通过感悟自然和生活,艺术家可以心生万法,最终达到万法归一的境界。
第三,艺术家在积累的过程中,会面临如何将写生从高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的挑战。创作中的高峰往往涉及深层次的主观表达,而非单纯的客观再现。这样的作品能够反映出艺术家当时的心境和独特的思考,呈现出不同于现实的奇妙表现。古人言“似像非像”,在写生中融入创作意识,画的时候就不会被动。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和笔墨驾驭能力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将写生视为创作,能够灵活的“移花接木”,将看不见的和看见的都可以搬到画作中,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陈辉 沙洲月影 33cmX67cm 2024
雅昌艺术网:回顾您在新疆的写生之旅以及您在艺术创作上的探索,您认为这次经历给您的艺术理念和实践带来了哪些最重要的变化或启示?这些变化和启示将如何影响您未来的艺术创作?
陈辉:第一,我觉得新疆尤其是和田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不能用惯用的方法表现,一定要结合新疆当地的特征来选择表现方式。
第二,新疆地区的独特风情仍待深入挖掘。未来再次探访写生时,所呈现的内容和风格可能会与此次有所不同,可能会激发出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视角。
第三,在写生中,要将我们平时的艺术思考和积累与不同地域如场景对接。实际上,在我们前往新疆之前,并未深入考虑这些问题,但到达新疆后,原先的思考被重新唤起,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呼应的核心在于解决艺术表现力的问题,即如何让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同时又能融入时代气息,有鲜明的个性语言。
总而言之,艺术创作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伴随着不断的尝试、失败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经历反复的磨练和自我超越。只要一颗艺术之心不泯灭,有热爱,有兴趣,艺术的长明灯一定会在遥远的天空向我们召唤。
因此,艺术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以恒心和真诚去回应内心的呼唤,将其融入作品中。只有这样,作品才可能拥有真正的感染力。
雅昌艺术网:谢谢!
陈辉 和田民居 45cmX52cm 2024
艺术家介绍: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