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种抒写书家性灵的艺术。只有当书家澄心静虑、超然物外的时候,才能无拘无束,一任性情,纵笔挥洒,所以写来往往任情恣肆,往往较之刻意的创作,更能表现出书家的个性,因而也更具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书画收藏的热门板块之一,清代书法近年表现强劲,尤其是皇帝、重臣、文化名宿的作品屡创高价,表明市场对清代书法的看好和追捧。
乾隆皇帝朝服像
清朝作为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崇儒学与汉化。清宫廷对皇子汉文教育,除要求背诵四书五经之外,书法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明朝后期董其昌的书风一直被视为遥接二王的书法正脉,康熙、雍正皆推崇董书。在这种书风的笼罩下,乾隆皇帝在皇子时期学书之路深受康熙、雍正的影响,从颜楷入手,以董其昌为师。登基后的乾隆皇帝,遍览清宫内府所藏历代书法名帖巨制。最终,乾隆皇帝将传承经典、博采众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不断追求的目标,并选择将“赵字”的端庄秀丽与“董字”的苍劲古拙相结合,并更多地继承了赵孟頫书法的圆润。形成点画均匀,宛转遒丽,结体规整,气度雍容的面貌,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中庸之美。
◆乾隆御笔领衔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在其统治的六十余年中,创造了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最为鼎盛的局面。乾隆帝更是一生勤学汉文化,通历史、好文学,书画、鉴赏无一不能,是中国历史上传世书法墨迹最多的一位君主,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洒墨迹,御笔留香,墨迹之多,罕与伦比。据《清高宗御制诗文集》记载,乾隆帝一生所作诗有四万两千六百余首。在即将举行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带来华贵难得的乾隆帝御笔诗翰——行书《再游平山堂即景裸咏》四首,以及“重要亚洲私人珍藏清室瑰宝”专题(Lot 9070-9073)的乾隆诗稿数帧,其诗皆收录于《御制诗四集》,值得期待。
乾隆帝 行书《再游平山堂即景裸咏》四首诗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二,页十七至十八。另见《集部•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六,页十二至十三,题曰“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八首”,系于“乙酉”,即乾隆三十年(1765)所作。其时为乾隆第四次南巡,行旅至扬州时即兴写景而成。原诗七律八首,此为其中第一、二、四、五首,其余尚有:“澹荡轻风静碧沦”“傍午徂云忽放晴”“绿竹参天一径细”“梅坞西邻即蜀冈”等四首。
本幅十四诗,多为颂书阁之诗,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为“长春书屋”及“抑斋”诗二首。雍正御赐其号“长春居士”后,乾隆私人书房便大多名“长春书屋”,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所指长春书屋,即其最初之书室,故有“人诚有来去,书屋自长春”句。“抑斋”更为乾隆所自好,共有三所,一处于紫禁城重华宫西殿,另二处于圆明园内,为乾隆帝所惯用之斋号,用以形容静憩读书之行馆。“抑”为君子谦逊、低调、缜密、敬业之意;而至帝王之家,乾隆帝以为此字所示意义便不同,分为天道及人事,天道之“抑”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事之“抑”则如正道,不可行歪踏错,至于帝王,“一言不谨,一事之不慎,其害将贻天下后世”。所以以抑斋为名,提醒自己也提醒大臣“不忘旧日之命,而益励日新之德”。
乾隆珍爱古物,声名远播,好于古物上题咏、钤印、刻字更是人尽皆知。本幅《御制颂古玉诗稿》五首,皆颂古玉,多为汉玉。其中,《咏汉玉龙尾觥》《咏和阗玉䕫首匜》两诗所指文物尚藏于北京故宫,后人考证,一真一伪,参照可知乾隆皇帝鉴赏水平,亦可为一意趣。然乾隆帝所作诗文皆为政事百忙之中,余暇所作,充分体现乾隆日常生活诗文俯拾皆是之泉涌文思、其鉴赏水平以及令人称羡之丰富收藏。
安澜园,俗称陈园,位于浙江省嘉兴西北隅,最初为明万历太常寺少卿陈与郊重建南宋王沆故园之隅园,清康熙四十三年,大学士陈元龙将其收为别业并加以整修,雍正十一年改名遂初园,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南巡时驻跸于此,取“顺其澜之安”之意,御题横匾,赐名安澜园。乾隆帝赐名后三次南巡皆驻跸此园,并题诗数十。据记录,本幅所题时乾隆并未亲临,为第四次与第五次南巡之间,或为回忆,可知其喜爱之甚。
廓然大公为清代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其正宇前为“双鹤斋”及前抱厦各五间,外观若两卷殿,后为左右游廊各十一间,接“廓然大公”七间殿,殿附后抱厦三间。此组建筑北临天池。殿东为“临河画”, 再东稍北为“绮吟堂”, 各三间。池北南向者为“峭蒨居”,再北为“启秀亭”。“廓然大公” 西有“规月桥”, 有游廊二十间。再北为“影山楼”。其中,乾隆取八景,即本幅所述之,御题数次,可见喜爱之甚。
◆“清四家”齐聚
值得关注的是,本场拍卖亦汇聚“乾隆四大家”之刘墉、铁保、翁方纲的书法翰墨。其中,潘氏“小听颿楼”珍藏书画(Lot9001-9052)不仅有刘墉、铁保,还有王文治、梁同书、何绍基等清代书法巨擘之作。翁、刘、梁、王,书法享誉大江南北的“清四家”齐聚尤为难得,同时估价也极具吸引力,万物错过。
翁方纲《临古法书》十二开册,以各种书体临摹历代名家法帖,内容自上古下迄明末,包括:史籀、李斯、蔡邕、梁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禇遂良、蔡襄、米芾、苏轼、黄庭坚、颜真卿、柳公权、薛稷、李邕、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洋洋大观,从中可窥见翁方纲书学,具有深厚基础。
刘墉,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青原。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擅楷、行诸书体,初师赵孟頫、董其昌、苏轼,又旁涉唐宋诸家及北朝碑刻,中年后自成一家,用笔丰腴淳厚,绵里藏针,落落大度,笔力雄健。
铁保的书法以楷书(真书)为工,长于行草,是旗人中的第一书家。其初学赵孟頫,后学董其昌,楷书学颜真卿,草书除了师法“二王”旁及怀素、孙过庭等人,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他的楷书取法颜真卿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成就自己。铁保曾说:“作书如做人,以自然流畅,不假修饰为妙”。故自然天真是铁保书法艺术特点,表现在书法创作上就是反对造作媚态,追求自然天真的笔墨情趣。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